妻子絕非是丈夫的附屬品

 

我父親是從山東農村參軍的,對我奶奶非常孝順。

他也是家中長子,下面有弟弟妹妹,兩個妹妹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但是他沒有因此讓我媽媽受過半點委屈,他是怎麼做的呢?

我爸爸四十多年前和我媽結婚時,是戰爭時入伍的幹部,又上過大學,三代貧農,根紅苗正呀,真是又紅又專的典型。

而我媽媽雖然聰明美麗,但是是資本家出身,所以當他們婚後回我父親家鄉探親時,我媽媽還是有點擔心的,怕受氣怕受委屈。

但是我爸爸的表現讓他完全放下心來。

我媽媽是江南水鄉的女子,身材修長苗條,非常纖弱,不符合北方農村的審美標準,於是她的兩個小姑子就在婆婆耳邊嚼舌頭,說我媽媽身體不好,恐怕將來生不了娃娃。

我奶奶就給我爸爸學了舌。

我爸爸大怒,但又不好說我奶奶,就當著我奶奶的面罵我兩個姑姑我就喜歡她那樣兒的,女同志身體弱一點兒有什麼不好?讀書人就該長成那樣子,要是她長得粗手大腳,和你們一樣,只能在田裏幹活兒。

嚇得我奶奶和姑姑大氣兒不敢出。

看見了吧,我爸夠大男子主義吧,但你得看他的勁兒往哪兒使。

北方農村的廁所非常髒,尤其是四十年前,我媽根本不敢去,於是我爸爸找了個盆兒讓她在屋裏解決,完事後特別坦然地拿出去處理。

遇到我姑姑,她一驚一乍地說:哥,你是大幹部哩,怎麼能給她端屎倒尿?把她慣的。

我爸爸一聽,就把手裏的盆兒遞過去,說:噢,你說我不能去,那你去吧,她是你嫂子,長嫂如母,你倒是應該的。

我姑姑當時就傻了,只好去給我媽倒便盆,從此不敢再多嘴。

我爸爸當時在十裏八村極其有名,大家都把他英雄看,所以來的人很多,我奶奶家裏人覺得我父親絕對算個人物了,我媽媽嫁給他是天大的福份,做牛做馬都是該當的,所以話裏話外的總想壓我媽一下。

結果有一天我爸爸酒後吐了一回真言,他喝多了酒後,當著許多人的面兒,醉醺醺地說:我這輩子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娶了這麼個有文化又漂亮的老婆,當年想娶她的多了去了,全比我官大,她單單跟了我,我就是掉了腦袋也不能讓她不痛快,除了我媽,誰要是讓她受委屈,以後就不用在我面前開口了,我不認識他。

大家全愣住了,雖然我奶奶被授予了讓我媽媽受委屈而不受制裁的特權,你說她敢不敢用?你說我爸爸當年有沒有喝醉?

就是這第一次立好了規矩,以後的麻煩事兒就少多了。

就算有點小波折,我爸爸都是旗幟鮮明地站在我媽媽一邊。

所以這麼多年來,我們家的矛盾非常少。

為什麼,結了婚就是兩個人過日子,婆家親戚說到底都是外人,只要自己家裏人一條心,哪有外人說話的份兒,就算說了只當沒聽見就是了,我爸爸就從來不允許外人對我們家的事說三道四的。

他是孝而不順的人,對我奶奶是好吃好喝好照顧,但是絕不拿老人的話當聖旨,他說得很明白:老人懂什麼?她糊塗你不能跟著糊塗。

至於弟妹,懂事守規矩的話,能幫他一定幫,有非分之想或是挑撥是非的,立即打發走,絕不容情。

所以沒人敢在他面前說我媽的壞話。

我覺得,老公的立場太重要了,他要是真心想解決問題,沒有解決不了的,關鍵就是他愛不愛你,想不想為你出頭,那種裝縮頭烏龜,看老婆受委屈裝看不見的委瑣男,有多遠就該滾多遠。至於那種幫著自己家裏人欺負自己老婆的人,趁早離婚,讓他們家斷子絕孫好了。

所以我才不信什麼夾板氣之類的鬼話呢。

做男人連自己老婆都護不住,還能成什麼事?

我爸爸就是一個很有擔待的人。

他出自農村,但從不縱容農村親戚的壞習慣,他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你在鄉下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但到我家就得守我的規矩。

他也不要求妻子兒女遷就他們,因為他覺得妻子也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憑什麼遷就別人

一個人在自己家裏還要遷就別人,天下哪有這種道理。

所以老家來的親戚有的時候雖然過分,但我爸一瞪眼就都不敢出聲了。

我們也沒覺得生活受到太大的困擾。

一個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

象亞平還有那個什麼夾板氣,我只覺得他們活該,這種人,不能適應城市生活,總用自己的出身做藉口,就該在農村娶妻生子,根本不該出來禍害別人還裝出一副委屈樣子。

還有,幫助別人應該量力而行,不能打腫臉充胖子。

我爸爸對親戚的合理請求一般是滿足的。

他不抽煙不喝酒,生活儉樸,支持子侄輩讀書,但他從不要求妻子兒女放棄生活享受幫助別人。

我姑姑抱怨我媽媽一件大衣夠她們一家生活幾個月。

但我爸爸絕不因此覺得我媽媽應該不買這件大衣而把錢給我姑姑,用他的話來說,你吃穿都有,孩子上學我也出錢了,你管你嫂子穿什麼呢?一個人一個命,你不用和她比,你也比不了,不能搞絕對平均主義。

我不反對找農村出身的老公,但我反對找農村出身家境奇差欠了一屁股人情債的老公,因為如果他上大學的費用是全家甚至全村人湊的,兄弟姐妹為了供他讀書出去 打工甚至輟學,這時你就會面臨著很大的困境了,這種情況下不能不幫,否則就是忘恩負義了,建議大家不要沒事兒找事兒,這種事兒真的找了就得認命。

還有,最討厭男人用什麼我們那兒的風俗就是這樣的藉口說事了

什麼叫風俗,一個地方可以有一個地方的風俗,離開這個地方就別說什麼風俗之類的屁話,否則只能惹人家笑話。

少數民族在家鄉還可以搶親呢,到城裏你試試,打不死你個臭流氓!

幫著爹媽兄弟用風俗來壓自己老婆,純粹一個二傻子。

還有臉說什麼別人不尊重你們,瞧不起農村人,要知道,人必自辱而後人辱之,別說老婆不遵守你們那兒的風俗不能算是侮辱你們家人,就算是侮辱了,怎麼著,你們活該。

我以前看有些帖子裏還說他們那兒媳婦過年要給公婆和別的長輩磕頭,還有的甚至全村的長輩都得磕,媳婦不願意磕,老公還不高興,覺得她不尊重自己家人,我覺 得這種人就是欠揍,我們家的人骨頭都硬,從來沒有晚輩要給在世的長輩磕頭的習慣,就是去世的長輩,也得看是不是對我們有恩有義,也不是什麼人都能讓我們下 跪的,現在就因為結婚了,就要我跪不相干的外人,我要是敢跪,我爸爸肯定大耳光抽我。

為什麼,太賤了。

山東農村的風俗非常岐視婦女,正式場合婦女小孩是不能和男人一起上桌吃飯的,只能在廚房裏吃。

但是我爸爸帶我媽回家探親時頓頓讓我媽和我奶奶一起坐上席,為什麼?

風俗是人定的,人就能破它我爸就是這麼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法律還只能考慮善良風俗呢,不合理的風俗必須要破,誰要是是死抱著這種風俗說事兒,誰就是找抽呢。

鄉下親戚到我家,我和我媽不僅上桌吃飯,而且要是輪到我媽做飯,她不解圍裙坐在桌旁誰也不准動筷子,這是對主婦起碼的尊重,什麼是風俗,這就是我們家的風俗。

我姑姑開始看不慣,我爸爸說你愛在廚房吃現在就到廚房裏蹲著去,沒人攔你,我們家是很自由的,你要是不去就坐在這兒老老實實地吃你的飯,別沒事兒找事兒。

所以我覺得什麼婆婆小姑子難處呀,事兒多呀,都是被慣出來的,沒人理她看她還敢多嘴?

反正這麼多年來,我是沒看見誰敢找我媽的麻煩,都被我爸爸鎮住了。

還有一個藉口也很討厭,就是男人對老婆說:在外人和我家人面前你得聽我的,你得多幹活兒,就當你給我面子了。

我爸爸就瞧不起這種男人,他說軍人的面子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是拿命換來的,在外面裝熊在家裏欺負老婆那叫什麼面子?

當然這一點要諸位姐妹的豬效仿難度是大了點兒,但可以引申為男人的面子是掙錢掙來的,出成果掙來的,幹工作幹出來的,反正隨便你怎麼折騰,別回家來找面子,別說面子,臉都丟光了。

在外人面前得給他面子,在他家人面前又得給他面子,你自已的面子呢,還要不要臉了?
  
我爸爸戎馬一生,在外面掙足了面子,可我從來沒見他回家找過面子,該幹嘛幹嘛,對我媽的話那是言聽計從用他的話來說,只要不影響工作,有什麼原則可言?我們都知道有人背後說他懼內,那有什麼?

我爸說講這種話的人都是土包子,他才不是怕呢,他就樂意這樣,誰也管不著。

其實部隊裏的風氣有時候是不太好的,輕視女同志特別是家屬的情況和口頭語都是有的,但誰也不敢在我媽面前流露出半點輕視,為什麼,我爸爸的態度在那兒放著呢:不給我老婆面子就是不給我面子,不對,比不給我面子還嚴重。

所以這麼多年,從上到下,我媽沒受過別人的氣,她連說話都沒有大聲過,可是別人照樣得平心靜氣地聽著。

所以說,有些女人抱怨說丈夫的朋友和家人不尊重自己,那是因為你自己的丈夫本身不尊重你,別人才敢跟著踩你。

這種情況,必須回家找根源去。

其實我覺得如果男人能夠懂得心疼尊重自己的妻子,家庭氣氛會特別的好。

我公公不是壞人,但比較粗暴自私,婆婆卻是懦弱良善,沒少受公公的氣,我老公性格綜合了他們兩個的特點,比較火爆但是善良,特別心疼我婆婆,但他非常不喜歡自己家的氣氛。

他第一次到我們家時,就很吃驚,原來這世上還有這樣一種生活,夫妻兩個可以相處得那麼融洽,彼此欣賞,彼此吸引,結婚四十多年仍然有新鮮感,生活平和但不平淡,兩個人幹什麼都要在一起。

而我和自己父母相處的完全像朋友一樣,介紹新鮮事物給我爸爸媽媽,分享一切,每個人都關心別人的感受好吃的,好玩兒的,注意別人的需要。

當時就把他羡慕壞了,所以我老公特別崇拜我爸,我在國外讀書的時候,春節他自己回我父母家陪兩位老人過年,初四才往自己家趕,這一方面是因為要替我盡孝,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確實喜歡我們家的氣氛。

我們結婚兩年多,從來沒有因為外來力量影響我們家庭生活,只有我父母來住過兩次,每次三四個月,大家都過得沒有什麼心理負擔,每個人都挺快樂,老公一下班就往家趕,所有的應酬能推就推,實在不能推的提前打電話回家請假,他的同事都說他戀家。

其實說來說去我覺得有一句話挺適合我爸爸的: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我和我哥哥都抱怨過我媽媽菜做得難吃。

但被我爸爸罵得狗血淋頭,我爸爸說,你媽又不是你們的保姆,做給你們吃就不錯了,誰嫌不好吃就自己做。

我爸爸是不會做飯的,一輩子沒下過廚房,所以他從不抱怨,我媽做什麼他就吃什麼。我和我哥不甘心,就自己發奮圖強,所以我們的菜都做得不錯。

我們家很早就開始用保姆,就是因為我爸爸不會做飯,也不想讓我媽媽全部承擔,他覺得男人只要有條件就不該讓老婆操勞。

所以我特別聽不得那種你連做飯也不會,衣服也洗不乾淨,我娶你有什麼用的謬論。

在我們家,娶老婆是用來幹什麼的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娶老婆是用來愛的。

我做飯比較好吃,但並不意味著我就該做飯,豬下班回家看見我做飯就很高興,因為他有好東西吃了。

如果我沒做飯他就樂呵呵地去做,再不我們就一起快樂地出去覓食,所以我聽說有些男人回家一看見老婆沒做飯就開始發火,說自己累了一天回家連口熱飯都吃不上,我就覺得特奇怪,誰不是累了一天呢,誰就該給你做飯呢,我欠你的嗎?說這種話不是欠揍是什麼?

其實做女人真的夠難的了。

社會越發展,對女人的要求越高,以前是德容言功,現在呢,只要是職業女性,胳膊上要能跑馬,做事做得半死,同工不能同酬(公務員等職業例外)等性別岐視實在列舉不完,就不說了。

要是嫁了個本事不大脾氣不小的小男人,再捎帶上一家子尖酸刻薄沒見過世面的婆家人,回家還要你溫存體貼,茶飯湯水,四季衣裳,有一點打點不到就會有人抱怨,隨時想給你挑毛病,這日子真不知要怎麼過。

我也不知道她們是怎麼忍的,我也不知道有什麼必要忍。

我很不愛聽什麼"長的是苦難,短的是人生"的論調,起碼不愛聽在這種情況下引用這種論調給自己做藉口。

幹嘛呢?誰離了誰不能過呢,一個男人,如果不能愛護你,支持你,幫助你,要來有什麼用?

我對婚姻的要求很單純,我並不是對財富權力一無所求,但這些不是應該通過婚姻取得的,而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我要的只是一個事事以我為重,時時以 我為先的男人,如果他覺得父母兄弟血脈相連,個個兒都比老婆重要,為了他們老婆就該受委屈,對不起,讓我惡毒一把,讓他們一家近親繁殖,自己窩裏過去吧。

關鍵是女孩子自己心裏要想明白,就算再愛一個人,也不能讓對方恃愛行兇,踐踏你的自尊和溫情。

更不能因此容忍他的家人對你無禮,嫁一個人就是嫁一個人,和他的家人沒一點兒關係,我提倡善意地對待他的家人,但前提是他們報以同樣的善意。

如果他的家人不知自重,以為媳婦是兒子的附屬品,出錢出力都是該當的,不能給我相應的尊重和回報,對不起,我不認識你,我的家不歡迎你,我永遠不要這些人出現在我面前。

老公如果能協調好關係,能夠理解我的處境,我們還可以過自己的小日子,他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就覺得晚輩應該讓著長輩,他媽不管說什麼都是對的,對不起,你也一起滾蛋好了,從小到大,別人都誇我們家家教好,但我父母從不要求我對長輩做無原則的忍讓

孝而不順就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境界。

就算是嫁了人,我在人格上也是完全獨立的。

我的原則不會因此發生絲毫的改變。

父母生我養我二十多年,都沒讓我受半點委屈,如果因為嫁了人,我就得忍氣吞聲,做我對父母都無法做到的事情。

打掉門牙往肚裏咽,要是讓我爸爸知道了,他一定會先把我的門牙打掉。

為什麼?

太賤了!

~~~~~~~~~~~~~~~~~~~~~~~~~~~~~~~~~~~~~~~~~~~~~~~~~~~~~~~~~~~~~~~~~~~~~~~~~~~~~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魯迅晚年(46歲~1927)得子,頗為溺愛,朋友們常以此嘲笑他。他便寫了這首七絕詩作答回敬,充分表達人對家庭與子女的感情,多謝你發問讓我去找答案,讓我也分享與感覺到了這一份已失傳的溫暖與感動。(1981~1936  56歲)

興風狂嘯者=>老虎,小於菟=>小老虎

真豪傑必然有著豐富的感情,大丈夫一定憐愛自己的下一代;再以興風狂嘯的老虎為喻,牠離開洞穴時,不是也眷戀地回頭去看那些虎雛嗎?

=============================================================
媳婦在婆家的地位, 是先生給的...
妳的先生怎麼對妳, 婆家的人就怎麼對你...
~~~~~~~~~~~~~~~~~~~~~~~~~~~~~~~~~~~~~~~~~~~~~~~~~~~~~~~~~~~~~
德言容功 
 
德,品德。言,言談(言辭)。容,儀容(容貌)。功,女紅。德言容功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為古時婦女所應具備的四德。語本周禮˙天官˙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亦作「德容言功」、「德言工貌」。
 
鄭玄在《禮記·昏義》注說“婦德,貞順也;婦言,辭令也;婦容,婉娩也(儀容柔順);婦功,絲麻也”,其實也就是一個女子所應具備的品性到言辭再到能力的總的要求。
~~~~~~~~~~~~~~~~~~~~~~~~~~~~~~~~~~~~~~~~~~~~~~~~
 
三從四德
 
為了維持父權制家庭的穩定,根據「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儒家禮教規範要求婦女的道德、行為及修養,是為「三從四德」。當中的「四德」是為「三從」而存在,日後更成為支配中國婦女道德、行為、能力和修養的標準。
 
「三從」的定義

 

「三從」即包括「未嫁從父」、「既嫁從夫」、「父死從子」,當中的「從」包含聽從、隨從、服從、跟從等意思。遵從「三從」的婦女不能自專自主,必須遵父命、夫旨、子意行事,以做到為女孝、妻賢、母良

「三從」的源流

「三從」最早見於周、漢儒家經典《儀禮.喪服.子夏傳》,在討論出嫁婦女為夫及為父服喪年限時,說「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三從」從服喪制演化成人際間主宰服從的關係,與漢朝倡導的「三綱」呼應,將家庭中的「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延伸至「從父」、「從夫」的觀念。

「三從」引申為既為人之女兒、妻婦和母親的婦女,應對男性服從。婦女屈從由來已久,女」字在商朝甲骨文中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有主張婦女順從專一、恒久事夫的卦辭,後來要求婦女殉夫守節,限制寡婦改嫁等。

「四德」的定義

「四德」本是宮廷婦女必備的四種修養﹕「德」(德行)、「言」(言辭)、「容」(容貌)、「功」(技藝),包含傳統「婦學」四項教育內容,故稱為「四教」或「四行」。


「四德」的源流

「四德」初見於《周禮.天官.內宰》,內宰是教導後宮婦女的官職,教導後宮婦女「陰禮」(婦女遵守的禮儀)和「婦職」(婦女擔負的職責),當中較高職位的「九嬪」則教導婦學之法,如「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這種教育後來擴展至上層家庭,女孩十歲時於家中接受女師教育,教以「婉娩聽從」(德、言、容、柔順聽話),織布製衣,學習有關祭祀工作(如縫紉、備酒漿等)。出嫁前由族長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完成培訓後舉行祭祀儀式,以成「婦順」。「四德」後來推至對所有婦女的要求,鄭玄則有此解釋﹕「婦德謂貞順,婦言謂辭令,婦容謂婉娩,婦功謂絲橐。」後世更不斷作出解釋。

~~~~~~~~~~~~~~~~~~~~~~~~~~~~~~~~~~~~~~~~~~~~~~~~~~~~~~~~~~~~~~~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宋明以降女子的行為規範,也成為男性選擇妻子的標準。三從是指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三從

「三從」最早見於周、漢儒家經典《儀禮.喪服.子夏傳》,在討論出嫁婦女為夫及為父服喪年限時,說「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三從」從服喪制演化成人際間主宰服從的關係,與漢朝倡導的「三綱」呼應,將家庭中的「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延伸至「從父」、「從夫」的觀念。

 「三從」引申為既為人之女兒、妻婦和母親的婦女,應對男性服從。婦女服從由來已久,「女」字在商朝甲骨文中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有主張婦女順從專一、恆久事夫的卦辭,後來要求婦女殉夫守節,限制寡婦改嫁等。

從父

 「未嫁從父」是要求還未出嫁、住在父親家中的閨女孝順父母,聽從父親的話,「不違父命」就是「事親孝」。(按照孔子的解釋,「親」是指父母雙親,但又說「資於事父而孝母」。)因為當時人們認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

除了日常生活照顧周到,還要在父親遇危難時挺身而出。如漢文帝時,緹縈說服文帝廢除肉刑,使父親免於罪,又如東漢曹娥為救落水的父親而被淹死,終身婚姻大事要聽從「父母之命」也是「從」和「孝」的表現。

從夫

「既嫁從夫」是要求出嫁為人妻的婦女服從、跟從丈夫,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從夫」始於女子出嫁時,迎娶儀式是「男帥女,女從男,夫婦之義從此始」,母親叮囑女兒不可違背丈夫的命令。

跟從丈夫輩分:當女子出嫁至夫家,按照丈夫的輩分、名分得到親屬稱謂(如子媳、嬸、嫂等)。

順從丈夫:有言「天命不可逃,夫命不可違」,必須順從、敬重丈夫,夫倡婦隨。如漢朝孟光對丈夫梁鴻「舉案齊眉」。

侍奉公婆:妻婦還需侍奉公婆日常生活,並為丈夫生兒育女。宋朝以來,「相夫教子」成為婦女最重要的職責。

忠貞不貳:妻婦須對丈夫忠貞不貳,保持貞操,丈夫死後不事二夫,甚至殉夫。春秋時期,息國國君夫人息夫人,丈夫被楚國俘獲,楚王逼她為夫人,她以死相拒,成為史書表彰貞節的模範。歷朝官方表彰貞節烈成為制度,導致一些婦女自殘生命,甚至在丈夫將要病死和戰死前,妻妾們提前殉節,表示對丈夫的忠誠。

家倫理中有「尊母孝母」的傳統,母親對兒子擁有相當的權力。同時,《禮記·郊特牲》:「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這裏的「從」就是「從其教令」,也就是由父、夫、子做主之意。

從子

對寡婦而言,「從子」就是「從夫」的延伸,她不但要守節不嫁,還要含辛茹苦撫養兒子,遵從作為一家之長的兒子,由兒子決定重大事情。

春秋時魯國一位寡婦有九個兒子,某天她想回娘家探親,根據「夫死從子」的禮規,需經兒子同意。當得到兒子的應許後,她又囑咐九個兒媳看好門戶,說自己晚上一定回來。結果她回家時天色尚早,就在門外等到晚上,被魯國大夫看見,便表揚她守禮。

四德

「四德」本是宮廷婦女必備的四種修養:「德」(德行)、「容」(容貌)、「言」(言辭)、「功」(技藝),包含傳統「婦學」四項教育內容,故稱為「四教」或「四行」。四德就是要求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語(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

源流

四德的最早的雛型出現在東漢時代的《女誡》,其作者為漢朝文學家班彪的女兒--班昭。《女誡》有《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共七篇,在婦行篇中,提出了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德,其他篇章中也提到了了夫父舅姑叔妹等姻親之間的相處之道。

 《周禮·天官冢宰》使用了「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這些詞語: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各帥其屬而以時御敘於王所。

九嬪是教導後宮婦女的官職,教導後宮婦女「陰禮」(婦女遵守的禮儀)和「婦職」(婦女擔負的職責),當中較高職位的「九嬪」則教導婦學之法,如「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這種教育後來擴展至上層家庭,女孩十歲時於家中接受女師教育,教以「婉娩聽從」(柔順聽話),織布製衣,學習有關祭祀工作(如縫紉、備酒漿等)。出嫁前由族長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完成培訓後舉行祭祀儀式,以成「婦順」。「四德」後來推至對所有婦女的要求,鄭玄則有此解釋:「婦德謂貞順,婦言謂辭令,婦容謂婉娩,婦功謂絲橐。」後世更不斷作出解釋。

~~~~~~~~~~~~~~~~~~~~~~~~~~~~~~~~~~~~~~~~~~~~~~~~~~~~~~~~~~~~~~~~~~~~~~~~~~~~~

有子月經天,無子若流星;天月相終始流星沒無精。”是說無子的婦女就像流星一樣在夫家短暫;只有生了兒子的妻子才能像日月經天在夫家站住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