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

番薯(學名Ipomoea batatas),又名甘薯紅薯蕃薯山芋番芋地瓜紅苕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等,是常見的多年生雙子葉植物,草本,其蔓細長,莖匍匐地面。也指其塊根。塊根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皮色發白或發紅,肉大多為黃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還可以製釀酒、製酒精

歷史

野生種起源於美洲熱帶地區,由印第安人人工種植成功,抗病蟲害強,栽培容易。

1493年,哥倫布初見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時,曾將由美洲新大陸帶回的甘藷獻給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將番薯傳至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

1582年(明朝萬曆十年),東莞陳益安南首先引入廣東[1]

1593年5月(萬曆二十一年),福建長樂陳振龍又從呂宋攜帶回中國,試種後,「甫及四月,啟土開掘,子母鉤連,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撫金學曾大力推廣,並撰《海外新傳七則》。

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載:「南人用當米穀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壽,亦由不食五穀而食甘藷故也。」中醫學認為甘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2]

當前,番薯在世界各地都有廣泛栽種。1995年美國生物學家瑟施瓦茨教授發現,番薯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叫脫氫表雄酮(DHEA),可以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結腸癌乳腺癌

種植方法

明朝徐光啟在《農政全書》(卷二十七·樹藝)中,詳細記述了番薯的種植、貯藏、加工法,並提到番薯育苗越冬、剪莖分種、扦插、窖藏乾藏等技術,是最早系統介紹番薯種植法的著作。

番薯臺灣全年可生長但以3月至11月之間因氣候得宜而生長迅速冬季遇上低溫寒流時番薯藤及番薯葉可能凍傷枯萎。種植地點要有良好的排水性,若在戶外菜園種植,可在四周挖溝將多餘水分導走;若是以盆栽方式種植,應維持盆底排水功能正常。

種植番薯常用扦插法,將長約20公分,末端帶有數片番薯葉的番薯藤,於泡水發根後,以斜插的方式將根部淺埋到土壤裡約五公分深即可。初時澆水勿過量,以免番薯藤腐爛,待根部生長健全後,即可增加澆水量,以促進番薯藤及番薯葉生長,惟土壤勿過於潮濕,以免蝸牛大量繁殖並啃食番薯葉。若要種出番薯食用,則要在番薯藤長出一節節的藤時,把歧出的根鬚拉離土壤,使養分能回送到源頭,而在根部長出碩大的番薯。(不要摘葉,摘葉會促使葉子分芽長出更多葉片,從而吸走應供給番薯的養分)

食用方法

番薯基本上加熱即可食用,也可曬製成乾;種植在山丘、高原等土地偏乾燥地區的番薯會因為乾燥原因沉澱澱粉而很甜。

有觀點提倡番薯應連皮吃,因番薯含有豐富的鈣質和多酚。烹煮前應徹底將皮洗淨,連皮煮熟食用最能吸收營養;且因番薯較少加農藥,可購買品質較好的番薯,帶皮烹煮食用,更能吸收到完整營養。地瓜皮含豐富的黏液蛋白等多醣類物質,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保持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硬化及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

 
將用來扦插的番薯藤

http://zh.wikipedia.org/zh-tw/%E7%95%AA%E8%96%AF

================================================

番薯盆栽 可看可吃  
 
番薯盆栽不用土,只需一點水,枝葉就能長得茂盛,有民眾想摘地瓜葉吃,但因坊間流傳地瓜發芽有毒,不敢冒然嘗試,澎湖縣政府衛生局食管科長馬金足表示,番薯發芽,不會產生有害人體的物質,可安心吃。

 上班族要綠化環境,又不願花時間照顧,「番薯盆栽」省錢方便,有人叫它「懶人盆栽」,一種就是好幾盆。充滿綠意的辦公室像個小番薯園,鮮綠番薯葉愈長愈多,小資族看得「心癢癢」,恨不得把它吃下肚。

 馬金足表示,番薯屬於「旋花科」植物,「塊根」發芽不會分泌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葉子、幼藤、嫩芽都無毒,可以炒來吃,但番薯發芽後,澱粉下降,甜度也降低,加上不是種在土裡,養分不夠,吃起來的口感會較差,若不是那麼在意,「番薯盆栽」可觀賞可食用,一舉兩得。

馬金足說,番薯只有一種情況不能吃,就是壞掉發酵。
======================================================
會長出番薯的蕃薯葉比較硬,一般是不用來吃的(口感較不好)。
用來做菜的蕃薯葉,葉子比較軟,長的蕃薯很小也不好吃。
==============================================
通常是等到葉子開始自然枯萎時才收(地瓜成熟後葉子會逐漸枯萎)。

不管是用莖或塊根繁殖,
根生長的地方都會長出地瓜,
葉子在行光合作用後會將製造出來的養分送回根部儲存,
塊根就會越來越肥大,
但若同一株的莖部因接觸土長出太多的根,
這樣養分就會分散,
塊根就會小小的呈現營養不良的狀態。

要把那些莖翻一翻 別讓他接觸土而長根
加上要把根附近的土撥開放肥料然後把土覆蓋回去
地瓜會長得比較好

『把那些莖翻一翻』的動作叫『拉藤』,
『把根附近的土撥開放肥料然後把土覆蓋回去』叫『施肥』。
http://flowers.hunternet.com.tw/showthread.php?t=113581
===============================================
==============================================

蕃薯葉

天性樸實強悍,隨處種都能長得很茂盛
幾乎沒蟲害,沒聽過農民需要施藥

土壤

  • 以含有機質高之黏質壤土,弱酸性至中性(pH 6.1~7.7)土壤為佳
  • 貧瘠之地,只要加點肥料、有機質,即可生長良好
  • 排水不良,過於粘重或過於砂礫的土地不宜栽植

溫度,水

  • 甘藷性喜高溫、多濕,台灣南部全年均可種植
    • 平均温度 24 ℃、多濕之環境條件下,極適合其地上莖葉之生長與發育
    • 苗栗以北地區可於 3~4 月進行種植,6~8 月為種植及生育最佳時期
    • 9 月下旬至次年 2 月北部低溫、日照稍嫌不足,生育緩慢且易有徒長現象發生,不宜種植
  • 生育旺盛時期宜給予充份之灌溉
    • 夏季約一週二次,冬季得視東北季風強弱及植株生長強健與否適度調整灌溉次數
    • 保持土壤濕潤以利不定根發生並促進莖葉生長
    • 甘藷不宜湛水,過多的灌溉水應盡速排除

繁殖、栽培

  • 把葉子吃了留下莖
    • 去葉片時要小心,葉片與莖中間藏有芽眼,不要弄傷它
      • 以 6~8 節,節間短而莖粗大,長度約為 20~30 公分之健壯先端苗為佳
  • 採斜插法將藷苗基部 3 節埋入土內,深度約 5 公分,插植密度為 20×25 公分常澆水但不要太濕
    • 留下芽結至少兩節,一節埋到土裡,一節露在外面
    • 可取三至五根莖成束種在一起,較易存活
    • 可把莖下端剪成斜切面,比較好吸水
    • 插枝後一定要保持泥土濕潤,數日後開始生根冒芽,就可以減少澆水量
  • 等上面的芽結長出新芽,才可開始施肥葉病蟲害少,不必使用農藥
    • 施肥長出來的葉子才會嫩,不加肥長出來的葉子很快老不好吃
    • 澆稀釋的非常稀的尿液,即可長的非常好
    • 若有剩下的茶渣或咖啡渣也可倒入,但要少量不可加多
    • 也可加雞糞肥料

參考資料


http://york.wikidot.com/vegetable
==============================================
以下是我個人經驗加觀察思考所得, 敬請參考

地瓜葉非常好種. 不愛肥, 喜歡較貧瘠的土壤, 泥炭土(盆栽舊土裡可能混過肥料?)對小苗而言, 可能太肥了, 肥死了...
另一個可能是, 氣溫. 太冷長不大然後枯死. 或者一下子接觸太熱, 對苗而言太激烈了, 又容易失水而死.
若是土不乾淨, 試試竹醋液.

另外我建議插枝, 先插水裡在室內或略陰處, 等生根後再插土. 這樣苗比較強健, 也比較容易存活.
我當初也是直接插枝在土裡生根, 因為水分充足(沒有全日照的緣故), 扦插苗順利成長.

當然整顆地瓜拿去埋土成功率一定很高...畢竟地瓜保證苗的水份和養份吸收. 但是適合吃葉和適合長瓜的品種不同, 所以還是扦插吃葉的品種吧.

只要明亮, 大體上都能種. 我種的地方也沒有全日照, 頂多就是光亮, 但是都長得很好. 當然全日照最好.
發芽一段就可以摘. 會生得更茂密

 再來, 不建議水耕. 如果是要食用而非觀賞用, 雖然水耕也會長, 而且地瓜葉不需要太肥, 但是種在不肥的土壤, 會長得更健康營養成分更好
 不施肥(特別不要施化學肥料, 若擔心施一點天然堆肥) 不逼他快速成長, 長出來的地瓜葉是嫩到入口即化還回甘喔
============================================

種地瓜http://opendreamland.pixnet.net/blog/post/132987160-%e5%a6%82%e4%bd%95%e8%87%aa%e5%b7%b1%e7%a8%ae%e5%9c%b0%e7%93%9c%e8%91%89%e7%9b%86%e6%a0%bd%ef%bc%9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