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股利是什麼?怎麼算?配股怎麼領? 2022.08.27

股票股利是什麼?

股票股利 (英文: Stock dividend)又稱為配股,意思是公司把一部分賺到的盈餘,用發放股票的方式分配給股東,也就是說,持有公司股票的人,會收到額外的股票。

當我們買進某間公司的股票,就成為那間公司的股東,公司賺錢的時候會依持股的比例,分配利潤給股東,而這個利潤就是股利。

股利又分為現金股利、股票股利,這兩種股利從字面上來看可以知道:

  • 現金股利是發放「現金」給股東 (配息)
  • 股票股利是發放「股票」給股東 (配股)

為什麼公司要發放股票股利?

一般來說,公司發放股票股利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公司正處於成長期,對現金的需求較大。

因為現金可以拿去擴廠、購買設備,因此改採用發放股票的方式給股東。

台股比較會發生發放股票股利的狀況,美股一般只會發放現金股利,不會發放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怎麼算?

股票股利計算公式:股票股利 ÷ 股票面額(10元) × 持有股數 = 可以領到的股票數量

股票股利 1 元代表每 1 股可以獲得 0.1 股的股票。

舉一個實際案例,A公司通知股票股利 = 0.3元,小明持有一張(1000股),那小明可以領到的股票數量為:0.3元 ÷ 10元股票面額 × 1000股 = 30股:

股票股利發放-案例

很多人會誤以為股票股利的算法是0.3股 × 持有股數1000股 = 300股,但這個算法是錯的,因為是以面額10元來計算,所以只有30股。

股票股利分配的單位是「元」,而非「股」,台灣的股本通常1股 = 10元,

(每股配0.3元可以買到幾股?)

每股配0.3元,0.3元可以買幾股?0.3元÷10元=0.03股

每股配0.3元就是每股配0.03股,每張1,000股*0.03=30股

換算時要記住,因為台灣的股本通常 1 股是 10 元,所以股票股利 1 元的意思,代表每 1 股可以獲得 0.1 股的股票。

股票股利配股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發放股票股利會讓公司股本膨脹,因此會透過「除權」下修股價,

也就是說,股數變多了,但每股價值減少了,所以公司發放股票股利的前後,總市值是不會變的。

公司發放股票股利會讓股本膨脹,每發1元的股票股利,每1股會獲得額外0.1股的股票,等於會使公司的股本膨脹10%,同時投資人手上的股票股數也會膨脹10%。

股本膨脹的意思是公司可以運用的資金變多了,將原本股東權益中的保留盈餘,轉換成股本,導致股本膨脹。

然後公司會在除權交易日時下修股價,除權的意思是股價要扣掉配股的市值。

因為發放股票股利後,公司的價值保持不變,但是股數卻變多、每一股的價值減少了,所以需要透過「除權」來下修股價。(台股每年6月中旬到8月底,是各大公司除權息的日子)

所以儘管股本膨脹,公司的總市值是不會變的,繼續舉上述A公司的案例,可以看到2023/08/11時,股價有往下修正:

股票股利-除權交易日

另一種會讓股本膨脹的事情是現金增資,如果想了解可閱讀:現金增資是什麼意思?

發放股票股利在除權日後,整體資產價值計算案例

除權後股價 = 除權前股價 ÷ ( 1 + 股票股利(元) ÷10 )

除權後的股數 = 除權前股數 × ( 1 + 股票股利(元) ÷10 )

繼續以A公司來舉例,A公司通知股票股利 = 0.3元,小明持有一張(1000股),假設除權前股價是29.25元:

  • 除權後股價 = 29.25 ÷ ( 1 + 0.3 ÷10 ) = 29.25 ÷ 1.03 = 約28.40元
  • 除權後的股數 = 1000股 × ( 1 + 0.3 ÷10 ) = 1000股 × 1.03 = 1030股 (配股後會多拿30股)

原本1張(1000股)的A公司股票,在配股後就會多拿到30 股 ,合計共1030股,而股價除權後變成28.40元。

讓我們來算一下配股前跟配股後的市值:

  • 配股前市值:29,250元(1000股 × 29.25元)
  • 配股後市值:29,252元 (1030股 × 28.40 元)

所以其實總市值沒有改變,代表投資人的資產價值並沒有改變。

詳細可閱讀:除權除息是什麼?配股配息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市場先生提醒:股票股利配發會影響股數,因此會影響一些財務指標。

要注意的是,股本膨脹後,每股盈餘EPS會下降,也就是股東手上每1股的股票能得到的盈餘變少了,

實際上公司總盈餘不變,但因為股數增加,所以每股分到的盈餘就會減少。

而投資人也因為手上的股數增加,因此總體得到的利潤總金額並不會變少。

記得一個原則是,發放股票股利與除權只是一種「財務數字調整」,股票股利發放前後公司本身並沒有改變,對投資人來說的總體利益是不變的。

股票股利配股發放流程?

股票股利發放流程:除權後→收到新股通知書→股票匯入集保帳戶

發放股票股利後,需要把股價扣掉配股的市值,這個動作稱為除權。

除權大約過1~2個月,會收到新股通知書,公司會依照通知單上的說明來發放股票,股票會直接匯到集保帳戶。

股票股利查詢的方式

大部分公司會在每年6月之後公佈發放股票股利(除權)的日期,可參考底下網站:

  1. goodinfo – 即將發放股利股票日程表
  2. HiStock – 即將除權息日程表
  3. 公開資訊觀測站-各家公司股利發放重大訊息公告

以下以goodinfo網站為例:

除權交易日查詢

股票股利配股常見問與答

股票股利發放流程重點整理

  1. 股票股利 (Stock dividend)又稱為配股,意思是公司把一部分賺到的盈餘,用發放股票的方式分配給股東,也就是說,持有公司股票的人,會收到額外的股票。
  2. 公司發放股票股利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公司正處於成長期,對現金的需求較大,因為現金可以拿去擴廠、購買設備,因此改採用發放股票的方式給股東。
  3. 公司發放股票股利會讓股本膨脹,每發1元的股票股利,每1股會獲得額外0.1股的股票,等於會使公司的股本膨脹10%,同時投資人手上的股票股數也會膨脹10%。
  4. 股票股利分配時要注意,配1元股票的意思,就是每1股配0.1股的股票股利,而零股也會分配股利,只是領取的數量比整股少。

額外分享幾篇相關文章:

1. 現金股利是什麼?

2. 除權、除息?配股、配息?除權息股價影響怎麼計算?

3. 不參加除權息如何節稅?要如何計算?

4. 股利配息的所得稅要如何計算?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https://rich01.com/what-is-stock-dividend/

=================================

什麼是配股配息? 股利怎麼算?

什麼是配股配息?

配股就是公司發放股票股利  

除權息

舉例來說:

配發股票股利以"元"為單位,

若「股票股利2元」表示,

算法為 (配股2元 / 股票面額10元) * 1,000股(每張),也就是200股,

每1000股可配發200股的股票股利,配股率是0.2。

若手中有10張股票,每一張會配0.2張的股票,

因此配股完你將會有12張股票。

配息就是公司發放現金股利

除權息

舉例來說:

「現金股利1元」代表

每一股配發1元的現金股利,

也就是每張股票可以有1,000元的股利(每張1,000股*股利1元),

總共有10張也就是10*1,000元,可以得到10,000元現金股利。

配股與配息背後涵義不大相同

股票股利使股本膨脹

股票股利是公司發股票給你,

而發給你的股票則是公司額外增加出來的。

所以,公司每發1元的股票,都會使公司的股本膨脹10%,

公司的股本一旦膨脹,

公司就必須賺比以前更多的錢,

才能達到與過去相同的每股盈餘水準。



舉例來說,

有一家公司公開發行100股,每股面額是10元,

公司今年賺了100元,每股等於賺了1元。

現在公司每股配發1元股票股利,就是每股配發0.1股,

在配完股後,公司的股本變成110股。

假設該公司明年也是賺100元,

雖然賺的錢是一樣的,

但是對每股盈餘來說,就只剩下100/110=0.91元了。

(延伸閱讀:什麼是每股盈餘)

換句話說,假如公司配發股票股利使股本膨脹,

但公司的獲利卻未能跟著成長(或僅能維持與去年同樣水準)。

這麼一來,股東未來所能領到股利就會開始下滑。
 

現金股利由公司盈餘所發出

公司可能因為今年賺錢,

公司本身有足夠現金提供未來營運,

並且當下也沒有好的投資機會,不需要保留那麼多現金,

因此發放現金股利,讓股東們有更好的運用。


配股顯示公司經營者的心態

公司多配發股票的

顯示他們對今年或來年的營運情況看法樂觀

若公司認為保留現金去進行相關投資,

可以提高未來的獲利,

那麼他們就會傾向多發股票,而配發較少的現金。

公司配發現金的比重較高

表示他們對未來的看法較為保守

配股後,公司的股本會膨脹,

如果公司獲利沒跟著成長,股東所能得到的成果就會變少。

所以公司經營者若認為今年的獲利,不一定能賺比去年更多,

他們就會縮小股票股利的比重,而提高現金股息的比重。

如何查詢配股配息資訊

透過 股票查詢

我們可以簡單的查詢個股歷年來配股配息的資訊,

除權息

購買公司的股票,目的就是為了共享公司的獲利,

公司每年是否會穩定的配發股利,

是決定是否投資這間公司的重要因素。

以股利的角度來挑選好股票,

可以讓投資人每年產生穩定的被動收入,

投資人千萬要留意!

(延伸閱讀:什麼是股票殖利率)

轉載自:http://www.cmoney.tw/learn/course/0520/topic/1232

==========================================================

不可不知的除權息關鍵七問
破解高殖利率、高股息的迷思

儘管台股年年都有除權息,但很多投資人還是一知半解,從認識各個專有名詞與流程,到建立挑選高殖利率、高股息的正確觀念,以下的七個疑問,是你必須要徹底搞懂的關鍵。

除權息1入門必懂:如何算參考價、配股率、殖利率?

 

Q1:什麼是除權、除息?

 

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除了有機會賺取差價,還可以長期持有,藉由盈餘分紅參與公司經營的成長。

盈餘分紅的方式主要分為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兩種。而公司把現金股利配給股東的時候,股價會將配給股東的股息價格扣掉,這就叫除息;至於除權,就是公司把股票股利配給股東時,股價將配發的股票股利價值扣掉。

一般公司宣布配股時,通常會說「現金股利二元」、「股票股利二.五元」。現金股利二元代表每一股配發二元現金,投資人若有一千股參加除息,就可以得到二千元現金股利;股票股利二.五元代表每張面額十元的股票配發二.五元的股票也就是一千股配發二五○股,因此若投資人有一千股參加除權,就可以得到二五○股股票。

Q2:除權、除息的參考價怎麼算?

公司在除權、除息日當天,扣掉配發的現金或股票股利價值後的價格,就叫作除權、除息參考價。至於參考價是怎麼算的?簡單來說,除權是用「除法」:股價除以(一加配股率);除息是用「減法」:股價減股息。這裡的「股價」是指除權、除息日前一天的收盤價,經過以上的計算,便成為除權、除息日的開盤價。

為什麼要有參考價?為了使除息前(含現金股利)與除息後(不含現金股利)所買到的公司價值一致,也就是不論有無參與除息,買進該公司股票的內含權益應該是相同的。

所以,公司在除息日當天,會將股票價格依配發的現金股利,做同等金額的下降,這就是除息參考價。而除權參考價就是依配發的股票股利做同比率的下降。

除權、除息參考價計算公式:
a、除權參考價=除權前一天收盤價÷(一+配股率)。
例:A公司預定八月五日除權,股票股利二.五元,八月四日收盤價一百元。

八月五日開盤參考價=100÷[1+(2.5÷10)]=80(元)

b、除息參考價=除息前一天收盤價=配息金額。
例:B公司預定七月十日除息,配發現金股息二元,七月九日收盤價是一百元。
七月十日開盤參考價=100-2=98(元)

c、同一天既除權又除息。
除權、除息參考價=﹝除權除息前一日收盤價-現金股利﹞÷﹝1+(股票股利÷10)﹞
例如:C公司預定九月二日除權、除息,配發現金股息二元,股票股利二.五元。九月一日收盤價一百元。
九月二日開盤參考價=(100-2)÷[1+(2.5÷10)]=78.4(元)

實際上,除權、除息當天的參考價,有時不只受到權值或息值的影響,還包括現金增資、員工配股等因素。但增加了這麼多因素後,參考價就難以計算,這時可利用證交所等網站提供的試算表幫你算出。

Q3:配股率是什麼?現金殖利率是什麼?為何很重要?

配股率是指公司配發的股利占前一年度獲利的比率,這是包含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在內。公式為:
配股率=(股票股利+現金股利)÷每股稅後純益(EPS)

一般來說,股東當然希望配股率愈高愈好,表示公司很大方,將獲利分給股東。

不過,也不能只看到高配股率就買,還是要檢視這家公司實際獲利情況與獲利穩定度。

例如,某公司去年EPS是五元,「現金股利二元」的配股率就是二除以五等於○.四或四○%;「股票股利二.五元」的配股率是二.五除以五等於○.五或五○%。若這家公司同時配發二元現金股息與二.五元股票股利,配股率就是(二加二.五)除以五等於○.九或九○%。

至於現金殖利率可說是每年除權、除息行情最受重視的指標,它是將債券市場的概念借用到股市中,公式為:
現金殖利率 現金股利÷股價。

意思就是當你用目前的股價買進某檔股票,且參加除息時,這家公司配發的現金股息就相當於你領到的利息,而現金殖利率就相當於利率。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股利僅計算現金股利,不包含股票股利。

通常現金殖利率會與銀行的定存利率相比,若高於銀行定存利率,表示該檔個股的持有報酬率優於銀行定存。在新台幣定存利率長期低迷之際,高現金殖利率的股票近幾年來大受歡迎。

除權息2進階須知:搞懂可扣抵稅率與二代健保

Q4:可扣抵稅率是什麼?與我有關嗎?

台灣實施「兩稅合一」制之後,為了讓稅賦制度公平,上市櫃公司將已繳納過營利事業所得稅後的盈餘分配給股東時,必須分配可扣抵稅額給股東,用來扣抵個人綜合所得稅;而預估股東稅額可扣抵的比率,就是可扣抵稅率。

由於產業不同,各家公司的可扣抵稅率與稅額也不同,可扣抵稅額愈高,代表可扣抵稅率愈高,對參加除息的投資人愈有節稅效果。至於「愈高」的標準為何?就要將可扣抵稅率與個人綜所稅率相比,可扣抵稅率若高於個人的綜所稅率,就有節稅效果,股東未來就可以退稅。

例如,A投資人買進台積電一百張,今年每股配息三元,可扣抵稅率是一五%。
除息時他可領到股息:100×1,000×3=300,000(元)

假設一:A投資人的個人綜所稅率是一二%,他就可以退稅九千元。
300,000×(15%-12%)=9,000(元)

假設二:A投資人的個人綜所稅率是二○%,他就要補稅一萬五千元。
300,000×(15%-20%)= -15,000(元)

Q5:加徵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參加除權、除息划不來?

由於今年起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正式上路,健保補充保費是以股利總額的二%來計算,股利總額是:
股利總額 股利淨額+可扣抵稅額

例如,某檔股票配發四元的現金股利,投資人持有一張,就可以領得配息四千元,但這四千元只是「股利淨額」,還要加上可扣抵稅額後,總額若超過五千元,再乘以二%補充保費費率,才會是投資人要繳納的補充保費。

此外,現金股利還會被納入綜所稅中,等於一頭牛被剝兩次皮,股民怨聲載道,也讓今年的除權、除息行情蒙上陰影。

但是否因此就不參加除息?或在除息前把股票賣掉、除息後再買回來?試算一下:
例:台積電今年配發現金股利三元,假設你持有二張參加除息,目前股價一百元,可扣抵稅率為五%。

a、直接賣出:每張要繳千分之一.四二五的手續費與千分之三的證交稅。
100,000(目前股價)×2×(0.1425%+0.3%) 885元

b、不參加除息,先賣再買。
先賣出:每張要繳千分之一.四二五的手續費與千分之三的證交稅。

100,000(目前股價)×2×( 0.1425%+0.3%)=885元
再買回:每張再繳一次手續費。

97,000(除息後價格)×2×0.1425%=276.45元
總成本=885+276.45=1161.45元

c、不賣:被課二%二代健保補充費。
3,000×2=6,000元(股利淨額)
3,000×2×5%=300元(可扣抵稅額)
(6,000+300)×2%=126元

註:以台積電今年配息三元計算,若你只有一張,由於未達單筆五千元門檻,就不用被課徵補充保費。
細算一下成本,就知道不論是直接賣出或先賣再買,其實都是划不來的。

因此,儘管補充保費制度不盡合理,但如果你是長線投資人,或想以領股息為主,「以不變應萬變」才是上策。

另外,台股中F開頭的公司由於屬海外公司,股東若參與除權、除息的股利所得屬於境外所得,不用繳納補充保費。

除權息3參考錦囊:留意本業獲利、股息品質、填息狀況

每年都會有不少高配息或高殖利率的公司,公司宣布股利後,股價往往表現亮眼,甚至連漲好幾支停板,吸引投資人搶進。但這些股票真的就適合投資嗎?真正的好標的又要符合哪些標準呢?

最重要的是,股息來源要以本業獲利為主。有些公司前一年本業獲利不佳,卻靠著業外收益(如處分資產、所得稅沖回、匯兌收益等),讓帳面上每股稅後純益(EPS)與配息維持一定水準,甚至將資本公積也拿出來配息,營造「高獲利、高配息」的假象。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精英。去年原先公布配發現金股息○.三五元,卻又拿出「老本」資本公積,加發現金股息二.一二元,結果總和二.四七元,現金殖利率高達二七%,高居台股去年現金殖利率冠軍。

這類公司台股幾乎年年可見,用業外收益或資本公積灌水衝股息或現金殖利率,吸引不知就裡的投資人搶進。因此投資人在挑選高股息標的時,除了EPS高低,還要留意公司的獲利品質,最好都是本業獲利的「原汁雞湯」,且配息率要合理(六○%~八○%)。如果是靠業外收益或「吃老本」發資本公積的公司,還是避開為妙。

Q7:判斷要不要參加除權、除息行情的標準是什麼?

從前面的定義中可知,台股的除權、除息其實是一種「分割」的概念,除權、除息時股價會同額或同比下降,所以參與除權、除息,配股配息高不高不是最重要的,惟有完全填息,才是真正保了本又賺到利。

而股票能否填權填息,最主要的判斷標準,當然還是這家公司的營運能否持續成長,至少也得維持原來的獲利水準,這樣才比較容易填息。

其次,即使公司前景好,想要參加除權、除息,還要注意個股的買點。如果買在股價相對高檔區,遇到股價下修、本金大幅虧損,配再多股息也補不回本金的損失。

至於買點如何選擇?除從技術面找尋外,殖利率也是重要參考依據。從殖利率公式可知,在相同現金股息下,股價與殖利率呈反比,也就是股價漲愈高、殖利率愈低。若希望報酬率高出銀行定存,在殖利率超過四%時買進,低於二.五%就可賣出,不一定要參加除息。

資本公積

資本公積是指由股東投入、但並非構成股本的資金,包括股本溢價、接受捐贈實物資產、投入資本匯兌損益、法定財產重估增值以及投資準備金等。在過去,資本公積只能拿來彌補虧損或是轉增資擴充股本,但2009年通過《公司法》修正案後,同意公開發行公司在當年度沒有虧損的前提下,資本公積可以用來發放新股與現金,且沒有比率限制。

編按:本文摘自4月17日出刊之《今周刊》852期封面故事「不可不知的除權息關鍵七問」,同期相關系列報導有「瓦斯行阿嬤 年領百萬的存股傳奇」、「小資玩小股的靈活存股術」、「傅君玉、吳火生、洪瑞泰的存股教戰守則」,更多內容請參閱本期《今周刊》。(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852期 謝謝!)

=========================================================================================

第一次除權息就上手

 

參加除權息前你一定要懂的知識!

股神巴菲特曾說:「你不打算持有某支股票達十年,則十分鐘也不要持有。」

常忙於工作而無法花太多心力在投資股票上面嗎?

你發現自己做短線價差,好像賺不到什麼錢

也認為能與一家好公司共享利潤

每年領股息當這家公司股東,好像還不賴!

當你有這些想法出現時,表示你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價值型投資者。

提到價值投資一定跟每年公司所發的股利有很大的關係。

對投資人來說就是參加除權息領股利了

讓筆者帶大家一步一步的瞭解什麼是除權息

並且教各位如何挑選一家好公司股票

使你第一次參加除權息就上手!

 

1.到底什麼是除權、除息?

當我們買進股票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後,公司將去年度所賺的盈餘回饋給股東。

我們拿到的股利就是我們身為股東的投資報酬。

"除"是「分配」的意思,除權是分配股票,除息是分配現金。


例如:

鴻海(2317)公司今年宣布發放現金股利1.5元,股票股利1元。

現金股利1.5元表示每一股配發1.5元,所以當我們買一張鴻海(1000股)

就可以收到$ 1,500現金股利(1000股*1.5元)

股票股利1元表示每張面額10元的股票配1元的股票1/10的概念,but why ???

 

算法為 (配股1元 / 股票面額10元) * 1,000股(每張),也就100股, why ???

10元~原始的1股的發行面額,1張原始股票=1,000股X10元=10,000元

等於1000股能配100股,因此我們若參加除權息,我們可以得到1500元和100股的鴻海股票。


2.參加除權息後,股價為什麼會蒸發?

簡單來說一家公司的資源已經分配給股東了,那他的價值當然會降低囉。

公司在除權、除息日當天,扣掉配發的現金或股票價值後的價格,

就叫作除權、息的參考價。至於參考價怎麼算呢?

a.除息是用「減法」:股價減股息

b.除權是用「除法」:股價除以(1+配股率)

c.若同時除權息:(股價減股息)除以(1+配股率)

例如:

鴻海(2317)公司現在股價為70元,現金股利1.5元,股票股利1元

a.單看除息的參考價為---$ 70-1.5=$ 68.5

b.單看除權參考價為---$ 70/(1+0.1)=$ 63.6

c.同時除權息之參考價---($ 70-1.5)/(1+0.1)=$ 62.3


3.什麼! !領股利可以少繳稅?

沒錯,因為台灣實施兩稅合一制度,公司已經繳過稅了

身為公司股東的我們,拿到的股利是可以用來抵稅的

但要注意可扣抵稅額要大於自己所得稅額才有節稅效果喔。

從下圖可以找出自己所屬的課稅級距

      102年度綜所稅稅率表

  單位:元
級別 稅率 課稅級距 累進差額
1 5% 500,000以下 0
2 12% 500,001-1,130,000 35,000
3 20% 1,130,001-2,260,000 125,400
4 30% 2,260,001-4,230,000 351,400
5 40% 4,230,001以上 774,400

例如:

小郭今天有十張鴻海(2317)股票,打算參加除權息。

他適用的邊際稅率為20%,鴻海的稅額扣抵比率是13.43%。

除權息

資料來源:稅額扣抵比率與殖利率選股

假設小郭只領現金股利$ 15000元 (1.5元*10張*1000股)

股利收入$ 15,000元乘以可扣抵稅率13.43%後等於$ 2,014

而小郭的邊際稅率為20%,如果參加除權息需繳$ 3,000元的稅--$ 15,000*20%。

所以對小郭來說一點也不划算

因為繳$ 3,000的稅,只能抵繳$ 2,014元等於小郭要多繳$ 986元--$ 3,000-2,014

因此每到了除權息旺季前,有些股市大戶由於稅負成本的考量

才不願意參加除權息,所以時常可以發現他們會趁高點時,

獲利了結出脫手中的持股。相反的,如果小郭的邊際稅率只有5%的話

那參加除權息就可以享有退稅款$ 1265--$ 15,000*(13.43%-5%)


4.我想參加除權息,那要選那些股票呢?

 參加除權息所選的股票,必須考量往後是否有填權息的可能。

所謂填權、息就是價格回到還沒除權息前的股價。

一家公司如果經營績效良好,產業前景佳,將有利往後的填權、息。

尤其公司前途一片看好時,除權息前,經常會有明顯拉抬的動作,

除權息後,因為股價相對便宜,或者大股東棄權賣出後回補動作,非常容易填權息。

筆者一般會建議選擇具有以下條件的股票:

1.配息穩健度高:最好有十年以上的現金股利資料,歷經幾次多空循環,方能看出獲利穩健度

2.具成長概念:透過最近3年平均股利 > 最近10年平均股利,選出現金股利具成長性的股票

3.本益比篩選:透過本益比篩選,讓您找出股價可能被低估的股票

我們可以藉由年年下蛋金雞母這個工具,便可輕鬆的篩選出我們自己想要的股票

除權息

資料來源:年年下蛋金雞母

上圖兩個紅色圈圈,分別是1.本益比與2.近三年現金股利平均>近十年現金股利平均。

這兩項是筆者最看重的篩選條件。

投資股票就像我們日常生活買東西

第一我們不想買貴

第二東西不僅要物美價廉,而且還能持續成長這才是我們想要的

如果只用短期來評斷的話是不準確的,所以我們必須以長期的觀點來相互比對才比較有依據。

另外,筆者想提醒一點參加除權除息,其實領的都是自己的錢

因為除權後,擁有的股數雖然增加,但相對地,股價也因此降低

一來一往實際擁有的價值是不變的

除息也是一樣,雖能領到現金紅利,但股價卻是低於持有成本的。

除非它能100%填權息,但也不是任何股票都能100%填權息的喔。

結語Summary

當我們把好的股票抱久了,隨著時間經過它的複利威力將會一一顯現出來。

相信每位聰明的投資者都知道能平凡、穩定獲利的方法,才是投資的最高境界。

認識更多的除權息:參加除權息你不能不知道  、每年都會上演的「融券強制回補」

如何利用除權息行情獲利又節稅?

可以透過:稅額扣抵比率與殖利率選股

轉載自: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38...

=====================================================================

你的股票有發股息,那你一定要懂 ”可扣抵稅額” (含所有個股扣抵稅率喔!)

除權息

立法院這個月 三讀通過 新的所得稅法

其中股民最關心的

就是其中一條 “股東可扣抵稅額 減半”

這個詞 可能股市新手們 完全看不懂

什麼是”可扣抵稅額”?

其實對於有在領股息的股民來說

這個修法 算是一件大事

如果你現在 或未來會領股息

那你一定要弄懂”可扣抵稅額”喔!

因為我看網路上 大部分在講解 可扣抵稅額 的文章

不是講的不完整

就是講錯了

我自己在教CFP(理財規劃師證照)的課程時

都會教到這個內容

所以我決定寫一篇文章 向大家解說

--------------------------------------------------

什麼是"可扣抵稅額"?為什麼它對你很重要?

如果一間公司賺了錢,會有”稅前淨利”,

繳了營所稅後(目前17%),就會剩下”稅後淨利”

公司會把”稅後淨利”的一部份,發給股東,也就是”股利”

但是股東拿到這些收入,如果也要再繳一次個人所得稅,

就等於是繳2次,這樣不公平

所以,財政部實施了一個制度:”兩稅合一”

就是根據每個股東自己的個人所得稅率,政府只拿每個股東該繳的稅

整個流程是這樣

公司先繳營業所得稅

發股利後,等到股東要繳自己的所得稅時

會根據自己的所得稅率

計算出 此筆股利收入 該繳的稅

如果自己該繳的稅,比公司先繳的營業所得稅低,就會退你錢

但如果你該繳的稅,比公司先繳的營業所得稅高,你就要補繳稅

聽不懂正常,我來舉個例子
我先舉例 可扣抵稅額還沒減半前的 舊制

假設1家公司稅前淨利100元,目前營所稅率17%

繳完營所稅17元後,就有83元稅後盈餘

假設全部都以現金股利,發放給1位股東:

(假設該公司股數83股,每股發放現金股利1元)

除權息

你的扣繳憑單金額

除權息

1. 先決定”股利淨額”

我們拿到的扣繳憑單,就會如上表

以這個例子來說,你有83股,每股現金發1元,那你會有83元的 “股利淨額”

2. 計算”可扣抵稅額”

如上圖,我們常看到的”可扣抵稅額比率”,就是 營所稅 / 稅後淨利

所以在這個例子 就是17 / 83 = 20.48%

接著,可扣抵稅額 = 股利淨額 X 可扣抵稅額比率

也就是83 X 20.48% = 17元

3. 計算”股利總額”

然後,我們要算出 股利總額 = 股利淨額 + 可扣抵稅額

也就是 83 + 17 = 100元

為什麼要算 “股利總額”呢?

因為二代健保的2% 和 你要繳的稅, 都是用”股利總額”去算的

以這個例子,二代健保費就是100 X 2% = 2元

所以,你就實領 83 – 2 = 81元

重頭戲來了!

算出你該繳的稅、可扣抵稅額後,多退少補,如下表

除權息

如果你的綜所稅率為 5%,那你應繳的稅 = 股利總額 X 綜所稅率

也就是100 X 5% = 5

因為 可扣抵稅額 = 17

所以還可以退稅12

如果你的綜所稅率為30%,那你應繳的稅是 100 X 30% = 30

但因為 可扣抵稅額 只有17

所以你還要再補稅13

然而,按照目前財政部的新聞稿說明

可扣抵稅額減半後,你的扣繳憑單 會變成:

除權息

“可扣抵稅額”只剩下以前的一半,所以 股利總額 會只剩83 + 8.5 = 91.5

二代健保費 = 股利總額 X 2%

所以 二代健保費 會比以前少一點點(因為”股利總額”變少了)

實領股利 會多一點點

但是要繳的稅 卻多出很多,比較如下:

除權息

幫大家重點整理:

1. 新制實行後,未來要繳的稅會變多,可以退的稅變少

2. 差異數大約等於 股利淨額 X 可扣抵稅額比率 X 0.5

3. 一般而言,傳產業繳的營所稅高,所以可扣抵稅額比率高,這對於買傳產股領股息的人來說,是個好處

4. 一般而言,科技業因為租稅優惠多,所以可扣抵稅額比率低

5. 一家公司過去幾年的可扣抵稅額比率,極具參考價值

6. 補充保費(二代健保)是用股利總額來計算,投資人卻領的股利是股利淨額

來個真實照片

除權息

股利淨額 = 46845

可扣抵稅額 = 22556

所以股利總額 = 46845 + 22556 = 69401

補充保費 = 股利總額 X 2% = 69401 X 2% = 1388

因此 實領股利 = 46845(股利淨額) – 1388(補充保費) – 10(郵資) = 45447

以上講解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轉載自: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1...

==========================================================

股東可扣抵稅額減半

「財政健全方案」短期稅制調整措施之「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於103年5月16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並於6/4總統公布,已確定自明年(104年)開始兩稅合一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
由於在兩稅合一的架構之下,公司為法律之虛擬體,不具獨立之納稅能力,僅是作為把盈餘傳送給股東的導管,所以公司階段的所得與股東階段的股利,應僅課一次所得稅,所以在公司分配盈餘給股東時,會將已繳納過的所得稅依設算好的比例(可扣抵比例)分配給各股東,讓各股東在申報綜所稅時,可用以抵繳,避免重複課稅,此即為股東可扣抵稅額之內容。

舉例如下:
一般股東收到股利憑單,會有下列幾項欄位
依舊制
股利總額(1+2)=>3,594,024
可扣抵稅額(2)=>501,060
股利淨額(1)=> 3,092,964
稅額扣抵比率=>16.2%

【可扣抵稅額=股利淨額X稅額扣抵比率】

以上述發放相同股利金額為例,若股東可扣抵稅額減半則其金額如下:
依新制

股利總額(1+2)=>3,343,494
可扣抵稅額(2)=>250,530
股利淨額(1)=>3,092,964
稅額扣抵比率=> 16.2%

【可扣抵稅額=股利淨額X稅額扣抵比率X1/2】

假設股東適用之綜所稅稅率為45%,則其對綜所稅之影響如下:
舊制
股利總額(1)=>3,594,024
綜所稅稅率(2)=>45%
應納稅額(3)=(1)X(2)=>1,617,310
可扣抵稅額(4)=>501,060
股利收入增加之綜所稅(3)-(4)=>1,116,250

新制
股利總額(1)=>3,343,494
綜所稅稅率(2)=>45%
應納稅額(3)=(1)X(2)=>1,504,572
可扣抵稅額(4)=> 250,530
股利收入增加之綜所稅(3)-(4)=>1,254,042

以上述例子為例,以分配同樣金額的股利計算,舊制及新制對綜所稅之影響差了約十四萬元,其影響不可謂不大;不過上述例子係以最高之綜所稅稅率做計算,且並未考慮累進差額之扣除金額,若為適用較低綜所稅稅率的小股東,其影響會較小,仍可仔細評估是否參與除權息!

資料來源:【2014/06/18 經濟日報】

轉載自: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

=======================================================================

政府管太多:股利扣抵額減半 「搶錢」

【廖珮君、林巧雁╱台北報導】台股萬萬稅,投資人賺賠不定,但股利已經被先剝3層皮。財政部打算明年實施財政健全方案中的「兩稅合一」,將股東可扣抵稅率減半,小股民怒吼,此舉根本是「變相加稅!」

共被剝了3層皮

以國內目前稅制來看,一家上市櫃公司有賺錢,須先繳17%的營利事業所得稅,是先剝了第一層皮;兩稅合一後,個人股東股利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這是第二層皮;超過5000元的股利所得又得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則是第三層皮。
55歲從事科技業、常投資股票的老黃舉例,一家股價100元上市櫃公司,繳了17%營所稅後,再配給股東5元現金股息,若是股民持有1張該公司股票,即可領5000元的現金。
老黃說,接下來是否參加上市櫃公司的除權息,將是稅負增減的關鍵。若投資人參加了除權息,而這家公司的股東可扣抵稅率是13%,可扣抵的稅額是650元(即5000元×13%),但因股東可扣抵稅率減半,現在只能扣抵325元。
也就是說,投資人申報股利所得5650元(需加回公司預扣13%、650元稅金),若以個人綜所稅12%級距來算,稅額是678元(5650元×12%),舊制僅需繳稅28元(678元-650元),但新制卻得繳353元(678元-325元)。

民怒:怎拼經濟

老黃不滿地說:「參加了除權息、稅卻愈繳愈多。」再加上健保補充保費2%,股利超過5000元者,還得再繳100元,小股民手上的現金股息愈變愈少。
上班族老王也怒斥,不過就是想要靠股息貼補一些家用,「政府要提振消費、拼經濟,現在連股民手上的現金股息都縮水了,如何拼內需?政府連股利都要搶,實在搶過頭!」

 

政府回應

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蔡碧珍說,加稅是必要之惡,希望民眾能多體諒,多幫助國庫,希望高所得者多回饋社會。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