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與他周圍保持和諧融洽的氛圍,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該有自己的獨立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雖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實際並不講求真正的和諧貫通。

基本信息編輯
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不和。”
註釋
(1)和:不同的東西和諧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間彼此不同。
(2)同:相同的東西相加或與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間完全相同。
譯文
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評析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係,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自己大腦的獨立思考,從來不願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這是在處事為人方面。其實,在所有的問題上,往往都能體現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區別。 “和而不同“顯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賞析解讀
由來
在先秦時代,“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種有差別的、多樣性統一,因而有別於“同”。比如烹調,必須使酸、甜、苦、辣、咸調合在一起,達到一種五味俱全、味在鹹酸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佳餚;比如音樂,必須將宮、商、角、徾、羽配合在一起,達到一種五音共鳴、聲在宮商之外的境界,才能算是上等美樂:反之,如果好咸者一味放鹽,好酸者拼命倒醋,愛宮者排斥商、角,喜商者不用羽、徾,其後果便不難設想,也不堪設想了。因此,早於孔子的晏嬰就曾說過:“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專一,誰能聽之?”(《左傳·昭公二十年》)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基礎上,孔子將“和”與“同”的差別引入到人際關係的思考之中,於是便有了《論語·子路》中的那句話。 《論語》子路篇第二十三章。
孔子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祖籍宋國(今河南商丘)。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又被稱為儒家文化圈。

人物事蹟
孔子的先祖是宋國人孔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紇(he)。孔子的七世祖然父嘉在宮廷內亂中被華督所殺(存疑),其子木金父為避難逃到魯國鄒邑,從此以後木金父以其父親的字為孔我氏。原籍河南商丘,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相傳曾修《詩》、《書》,訂《禮》《樂》,序《周易》,修訂《春秋》。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死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著名的儒家學派經典的《論語》。
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和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後世稱為“孔孟”。孔孟兩者思想的結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對君子約束的行為規範,還有君子動口不動手之說,意思:君子通過勸說的方式化解分歧,小人往往是大打出手達到屈服的目的。
負荊請罪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成為京劇《將相和》名段。
主要成就
①他提出“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
②他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
③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④提出儒家學派的核心思維方法,行中庸之道
⑤創辦私學,廣收門徒。
⑥“因材施教”,善於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⑦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
⑧他要求學生時常複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 [1]

 

參考資料
1.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9B%E5%AD%90%E5%92%8C%E8%80%8C%E4%B8%8D%E5%90%8C%EF%BC%8C%E5%B0%8F%E4%BA%BA%E5%90%8C%E8%80%8C%E4%B8%8D%E5%92%8C

=================================================

文化課教材(高級):君子和而不同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9月1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1);小人同而不和(2)。」(《論語・子路第十三》)

【注釋】

(1)和而不同:能與人和睦相處,但不盲目苟同。
(2)同而不和:同,苟同。和,和睦、調諧。盲目苟同,但不能與人和睦相處。

【語譯】

孔子說:「君子能與人和睦相處,但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但不能與人和睦相處。

【研析】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為政》),是說君子言行忠信,而不結黨營私;小人則與此相反。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靈公》),是說君子莊重自持而不與人爭勝,合群而不結黨。君子守著正道,修養心性,懂得中庸平和之道,當然心胸坦蕩,能與人和睦相處,而不會結黨營私;小人則與此相反。君子通達事理,有自己的見解和處世原則,故能泰然處世,能與大眾保持和諧溶洽的關係,不會盲目苟同;小人不明事理,缺乏自己的見解和處世原則,容易人云亦云,結黨營私,盲目附和,所以無法與大眾保持和諧溶洽的關係。從心性修養的境界而言,愈往上昇華愈繁榮,愈能包容萬物,愈需要和諧而非相同。

【延伸思考】

1、「和而不同」體現的是冷靜、明智,不同流合污、眾醉獨醒、超然獨立的狀態,讓人想到蓮花的出污泥而不染。君子不像隱士,他不管在哪裡,都能本著中庸平和之道,有所為,有所不為,展現的是堂堂正正、寬宏大度的風範。

想想看:歷史上有沒有這種堅守正道,不同流合污、不屈從惡勢力,而又能展現堂堂正正、寬宏大度風範的人?請舉例說明。

2、「同而不和」反應的是無法包容、心胸狹窄。愈是無法包容的人,愈難與人和平共處,愈是要求別人必須與他一致,否則他就要結黨鬥爭。其實黑幫、亂黨、惡勢力都是以一些共同特徵,透過認同、嚴格控制發展起來的。

想想看:歷史上有沒有這種以嚴厲手段控制人,結黨鬥爭,殘害不盲從、思想不一致的惡勢力?試舉例說明,黑幫、亂黨都可以。他們的共同特徵和危害是什麼?

【歷史故事】

「好好先生」與「同流合污」
有人常把「好好先生」看成和事佬,隨大流,中間派,不太好,也不壞。細想下去就是不堅持原則的人和事,但口頭上又很圓滑,我們認為總比直接做壞事的好一些,也就習以為常,見慣不驚,麻木了。其實「好好先生」是變異了的觀念,連一般人的道德標準都不如。

比如「同流合污」這個成語就告訴了我們這樣的一個故事:

《孟子・盡心下》中記載,孟子是萬章的老師,他們對孔子都很崇拜。有一天,萬章了解到「好好先生」有關的事情,感到十分困惑。因為他發現:孔子對那些思想走極端的人比對那些「好好先生」要好,可是孔子一貫主張的是不要走極端的中庸之道呀!為什麼會這樣呢?於是,萬章就去問孟子。

孟子告訴他說:孔子認為語言走極端的人,雖然不合乎中庸之道,但是思想還是上進的,而那些「好好先生」,嘴上說的是一套,實際做的卻是另一套,與人相處非常圓滑。這種人你要批評他又找不到好的理由,問題更嚴重的是,那些「好好先生」到處討好,奉承他人,所作所為迎合時尚,屈從風俗(同乎流俗,合乎世污),表面上忠實,實際上自私自利,做盡壞事,而且這些人往往還很受歡迎,這對人們實踐中庸之道而言是極為不利的。這就是為什麼孔子認為那些走極端的人,比那些「好好先生」強很多倍的原因,也是孔子之所以痛恨「好好先生」的原因。

(改寫自正見網: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6/12/5/41232.html)

========================================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原文:
後漢司馬徽不談人短,與人語,美惡皆言好。有人問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陳子死,答曰:「大好。」妻責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聞人子死,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稱「好好先生」,本此。
註釋:
司馬徽-漢末穎川(今屬河南)人,字德操,清雅善知人,人稱「水鏡」;嘗薦諸葛亮及龐統於劉備;長居荊州,後劉琮以荊州降曹操,徽遂為曹操得之,欲重用,會病卒。
譯文:
東漢末年的司馬徽,平常從來不談論別人的短處,凡事幾乎都是說「好」。曾有人問起他「最近還安康嗎?」他只簡單地回答一個字:「好。」又有一次,某人告訴他有關自己兒子的死訊,他聽了竟說:「很好。」見到先生如此,他太太就責備說:「人家是認為你有德行而出於尊重,才把兒子的死訊相告,那有聽說別人死了兒子,反而對他說很好的道理呢?」聽完妻子的話,他響應說:「像您剛才的話,也很好!」如今世人所稱的「好好先生」一語,其出處就來自於此。

後來人們常用“好好先生”來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無事的人。

例句:他是單位裡有名的“好好先生”,和誰關係都好,從不得罪人。
====================================
這類人是一團和氣、與人無爭、不問是非曲直、只求相安無事的人。在工作中做好好先生只會被人欺負,欺騙,而且只會一心討好別人。
===================================
好好先生跟暖男的意思相近,即是那種對人過於真誠、關愛。對朋友的要求一一順應。
有些人在平常時,對好好先生厭煩,無價值。沒事當他不是人,遇挫折就叫他安慰,這些人很可恥又不會覺得有錯。
要評價的話,好好先生絕不是受到差評的人,我們應該為他們發聲!
人人倡導和諧、關愛。但有時候,當我們覺得這個世界過於冷淡,沒有溫存的時候,某種程度上我們是罪魁禍手。
這是人性的弱點,我們應該加倍尊重他們,同時也有義務幫助他們。
....................
骨子裡的冷漠與懦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