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會被綁上美國戰車嗎    中國時報 楊渡

 
 

美國總統川普宣告退出《美國與蘇聯關於銷毀中程和中短程飛彈條約》後,美國軍艦在10月22日穿過台灣海峽。這是繼9月30日美國海軍驅逐艦「狄卡特」號(USS Decatur)在南中國海域行使「自由航行」,引起中國大陸的驅逐艦靠近美艦,幾乎引發衝突後,另一次的對立行動。

 

這一連串行動表明,美國已經從所謂「貿易戰」逐步擴大為總體戰每一個行動都帶著升高衝突的意圖。事實上,中國也非常明白,美國的挑釁已經來到門口,只是要如何應戰而已。而台灣呢?台灣有何對策?

早在貿易戰一開始,有識之士就已先點出,這是一場對中國崛起的壓制之戰。但顯然,美國總統川普的商人角色讓不少人低估他的野心,而忘記了美國各界在中國還未崛起之初,即已高度提防中國

 

從鄧小平南巡開始,中國所啟動的全面開放改革,就引起美國的注意。1990年代中,不少中國通寫了《當中國覺醒》、《巨龍崛起》、《中國威脅論》等書。美國的研究表明,美國希望利用中國的廣大勞動力,以解決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後的勞動力與投資成本提高,不得已必須轉移投資地點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希望中國的開放改革可以帶來12億人口的廣大市場。

要言之,美國學界所樂見者,是一個延續亞洲四小龍概念下的「雁行模式」。這是發展經濟學者研究東亞國家的經濟模式與產業結構變遷所提出的。東亞的發展模式是以日本為帶頭大雁,當日本的某一種產業技術成熟,生產的環境與要素改變之後,就往其他較落後的四小龍轉移。等到四小龍環境改變,生產力轉弱,再往其他經濟更落後的地方轉,如中國大陸、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後四者,當時還被學者稱為「四小虎」,是接「四小龍」而加入雁行的國家。

然而雁行理論的真正本質卻是將重度汙染與密集勞動力的產業外移,例如台灣承受了高度汙染的農藥、化工、電鍍、染整等產業。等到台灣開始有了環保意識,跨國資本即轉移他國。總的來說,是「公害輸出」。所以1990年代,大陸開始引進外資時,出身台灣的人大常委黃順興即提出警告。但後進的社會怎會有人聽得進這樣過早的逆耳忠言?

經濟學界未曾預見的是,以大陸的經濟體量,一旦變成世界工廠,12億勞動力釋放出來,所謂雁行理論就結束了因為,這不是一隻「雁」,而是一條大龍美國學界起初希望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加工廠會像四小龍一樣,經濟起飛,走向消費社會,走向世俗化、民主化,結束共產黨的一黨專政,卻不料中國大陸走向完全不同的模式。這才開始警覺到中國的崛起不是當初設想的模式,甚至可能威脅「美國第一」的地位,整個思路因此全面改變。

現在,美國的戰略很清楚:通過經濟制裁,把中國經濟成長往下拉,再以軍備競賽製造南海衝突,複製當年拖垮蘇聯的模式,讓中國財政兩面作戰,缺乏資金救經濟。南海的挑釁、打台灣牌的策略都是要逼迫中國向美國屈服投降。當年為了壓制陳水扁的台獨,江澤民在美國花了多少資源?美國就是這樣在玩台灣牌。

然而,情勢已經不同了。第一,中國的經濟量體已大異往昔,外匯存底與經濟實力遠非當年的蘇聯可比。第二,習近平不是戈巴契夫。第三,中國的開放改革已與世界接軌,各國間複雜的利益交錯,也與當年蘇聯的孤立不同。要用經濟、軍事雙管齊下搞垮中國,不可能那麼容易。

當然她也有弱點,那就是整個經濟主體終究是加工出口型工業,底子薄弱,高科技能力與材料科學都還不行。再其次,高速發展後的生態破壞、農村衰敗、勞動人口老化等問題愈來愈嚴重,這些都是有待解決的課題。中國與其花大量金錢搞國際外援,擴張國際影響力,不如回頭整理內政,好好休養生息,把生態、農村、勞動力的困難好好改進。在廣大內需市場下,這是可以逐步調整解決的。

至於台灣,在冷戰中必須保持冷靜,「仙拚仙害死猴齊天」是永遠不能遺忘的教訓。最該小心的是,國際情勢不同,莫再踏上冷戰之路,被綁上美國的戰車,變成美國去撞中國的那一頭火牛,那將是最大的悲劇。(作者為作家)

(中國時報) 2018年10月24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