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97歲的時候   2019/10/22中國時報彭蕙仙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由97歲的美國學者古德諾(Goodenough)、77歲的英國學者惠廷漢與71歲的日本學者吉野彰共同獲得;其中被譽為「鋰離子電池之父」的古德諾創下諾貝爾獎有史以來最高齡的得獎紀錄。他的人生真是人如其名,「有夠美好啊」!

諾貝爾獎得獎者的平均年齡是59歲,晚了將近40年得獎的古德諾至今仍持續進行研究工作,每周上班5天。日本國寶醫生日野原重明在103歲時仍然看診,他說「好好活著是一種任務」。日野原醫生向來使用「超時行事曆」,為的是妥善安排未來的活動。在2017年以105歲高齡安詳過世前,他使用的是可以用到2030年的行事曆,即使年過百歲,他仍有做長期規畫的習慣。

過去神經學、神經解剖學認為人類老化以後,智力就會減退;甚至還有研究指出腦細胞死了就死了,不會再生。不過,這樣的結論早已陸續被推翻。美國老人精神醫學權威金恩‧柯翰博士在《熟年大腦的無限潛能》一書中,整合IQ(智商)、EQ(情緒智商)與SQ(社會智商),率先提出了「發展智商」的概念。他透過腦科學的研究和3千人大規模的深度訪談,得到的結論是:大腦會隨著年齡的成長益加成熟,加上後天的生活經驗與學習,會讓一個人的認知能力、情緒智商、判斷力、社交能力、生活經驗和自我意識等,隨著年紀增長變得更為融合協調,人生也越往正面的方向發展。

在高齡社會看金恩‧柯翰的研究結論頗受激勵。他說,社會智商、記憶和智慧三者是息息相關的其中,「歲月」是關鍵,也就是說,年紀越大,成果越佳。日野原重明醫師說,只要為自己架設好品質優良的天線,就有機會遇見美好的事物。但這並不只是一個「主觀意願」上的問題,「客觀事實」也證明人腦確實是日新又新,老而彌新。例如,Sharp Brains的創辦人阿法羅‧佛南迪斯指出,透過高科技掃描發現,腦部一直不停在變化,舊細胞死了,有新的細胞隨時生成,並且可以隨著腦部的工作連結出不同的新功能換句話說,只要人讓腦子一直有新的工作進行,就可以改變其生理形態。

美國心理學家卡泰爾在1963年曾就成人智力提出「流質智力」與「晶質智力」理論。他認為人的智力分成這2種相反但互相補充的型態。流質智力來自天生,透過神經系統和感官結構的功能表現出來;晶質智力則是來自經驗和教育所獲得的知識與能力。

流質智力從兒童期開始成長,在青少年時期達到高峰,進入成年期後就會逐漸下降。晶質智力也是從兒童期開始增長,到了成年期,如果繼續增進、吸收知識和資訊,晶質智力會持續成長。

過去人們常說,20歲以後腦力開始走向減退,這是指流質智力衰退,但晶質智力並不會因為歲月流失,反而會因為年長而更為豐富。所以,柯翰說:「人變老了,也變得更聰明些了。」這話是誠然可信的。

你是否想過,當你97歲時,生命會是何等模樣?雖然不一定會得諾貝爾獎,但總要努力讓自己活得精采!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1022000682-260109?chdt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