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還有多少人介意李嘉誠走不走?按說既已垂垂,不妨遙望不朽。但我們很難想像未來的中華兒女,還會像頭十年的大陸企業家那樣,對僅僅會賺錢的“李超人”繼續頂禮膜拜。當賺了一輩子錢的李嘉誠終將遠去時,看不出他駝下而光環漸息的背影會給我們留下一片社會需要的陽光和雨露。反之,香港人現在的不平、猶太人過去的不幸,和李嘉誠一生的錢袋,真的彼此毫無關聯嗎?參照賈伯斯和諾貝爾,李嘉誠的人生得失,對於更多前赴後繼的中國首富巨擘們,會有重大啟發。越是成功,他的反面路徑也就越是值得警惕。

文:景素奇(北京騰駒達獵頭公司董事長)

責任編輯:楊光

作為一名商人,李嘉誠無疑是最成功的。但作為一名純商人,李嘉誠無疑又是很失敗的。

曾幾何時,李嘉誠在商業上成功得近乎神一樣存在。因為幾乎每次重要時代時點,他都踏准了節拍:1950年代順應時代成為塑料花大王、1967年冒險抄底香港地產、1970年代末大陸改革開放、1990年代初重啟改革、1997年香港回歸,每一個政治關鍵節點,他都做出了正確的戰略選擇,不能不令人嘆服。尤其近年來撤退大陸地產,佈局全球,不僅資產峰值賣出,賺得盆滿缽盈,而且規避了市場風險。這更讓諸多大陸商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真乃李超人!

1李嘉誠靠什麼成為了“李超人”?

李嘉誠為什麼能在華人商圈內做到登峰造極?因為他幾乎具備了成功商人所有的特點:精明、冒險、果斷、投機,但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顯著特點,就是純粹!做一個完完全全的生意人,目標極其單一:賺錢,賺錢,再賺錢!只要不違法,啥錢都賺!賺錢高於一切

李嘉誠的人生可以這樣概述:早年求生存,成年求生意。成年後的六七十年歲月裡,就一個人生目標:賺錢。所有的資源,統統都集中在這一點上。在李嘉誠的世界裡,入口有很多,豐富多彩,但他的人生出口就一個:賺錢。他的價值理念、思維邏輯、行為習慣,就是一個非常純粹的賺錢機器,把幾乎世界上所有要素都放進到生意這架機器裡思考、加工、提煉、昇華、咀嚼、攪拌,不管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所有變化的最終結晶,都是賺錢。賺錢就是他人生唯一的嗜好,並做到了專一、專精、專注。其他一概不考慮,除非它影響到賺錢。術業有專攻,一心無二用,所以李嘉誠能賺大錢,一直到了90歲都在賺錢。我等凡人之所以賺不到錢,就是不夠專,出口太多,需要兼顧考量的因素太多,能量都分散掉了。

作為生意人,這一點我們都應該向李嘉誠學習,專心致志做個生意人——李嘉誠也這麼自詡。其實不僅是生意,幹什麼都應如此,專一、專精、專注。

2李嘉誠賺嗨了,但社會賺了嗎?

商業純粹,成就了李嘉誠。那麼,李嘉誠的商業又為社會帶來了什麼?

李嘉誠一生賺了多少錢、繳了多少稅不是重點。關鍵是別人的錢跑到李嘉誠的兜里後,別人又得到了什麼?這才是重點。別人失去了錢,買到了麵包、汽車、房子,還是買到了快樂?失去同樣的錢,當然得到越多,對社會越好。

李嘉誠發的第一筆大財,應是1967年抄底香港房地產。低價買了房子,若干年後高價賣出。還是同一套房子,給社會帶來了什麼財富?沒有。房子還是那所房子,只是用自己較少的錢,通過時間的轉換,換取了他人更多的財富。也就是說,別人付出了更多的錢,卻只得到了同樣的房子。

李嘉誠囤地就更不用說了。他低價買了地,一直囤著不開發,坐等地價上漲,賺取巨額差價。於是在香港,包括李嘉誠在內的四大家族控制住大量地皮,導致房價暴漲,寡頭從中賺取暴利,而絕大多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卻淪為房奴,陷入絕望之中。這也是李嘉誠和四大家族近十年在香港人心目中地位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隨後四大家族又慌慌張張分別回吐、捐地、承建更多廉租屋,則是反證。只是,李嘉誠又是其中較消極的一位。

而在大陸呢,李嘉誠的公司在大陸拿了約20個樓盤,卻有19個沒建好,有10個開發期超過了10年。地方政府的要求當然是你拿了土地,就要盡快開發,而且週期一般是兩到三年,必須建成交付使用。

然而李嘉誠的地產企業,卻開發慢如蝸牛或乾脆不開發,純粹囤集居奇。以李嘉誠為代表的香港公司拿到地後,很多10多年了也沒開發,也沒進行農業生產及其他有價值的商業活動,純粹荒著。這搞得地方政府也沒有辦法。過去20多年來,李嘉誠在大陸拿到的土地,都是好地塊。尤其沒有開發的土地,放上10多年,就是20倍的利潤,而他其實什麼也沒幹。世界上很少有這麼賺錢的。

反之那些快速周轉的開發商,反而賺不到那麼多錢。這合理嗎?但李嘉誠就這樣做了。土地10年以上浪費撂荒,失去應有的農業價值或商業價值,不是對自然的褻瀆嗎?但李嘉誠偏偏就這樣做了。作為賺取利潤最大化的純商人來說,他是成功的。但李嘉誠考慮過政府引進他的初衷嗎?考慮過那些失地農民的利益嗎?考慮過土地撂荒對社會資源的浪費嗎?考慮過被拆遷戶的感受嗎?考慮過能夠在此住上新房百姓的期盼嗎?考慮過對城市周邊成熟獨獨爛尾中間的影響嗎?這些李嘉誠統統不考慮。其實他都考慮了,而且盤算得比誰都精,就是坐等周邊的生活、商業社區成熟,帶動自己買的土地升值,然後把權益轉讓出去,賺取巨額差價。這是業內都知道的公開秘密。

有人會問,為啥李嘉誠敢這樣做?因為李嘉誠有背景和影響力:一是改革開放初期,李嘉誠已成為大陸引進外資港商的旗幟性人物;二是李嘉誠惹不起,只好有所妥協;三是地方政府對他還有期待。另外,李嘉誠的資金來源於境外,資金成本超級便宜。比如一塊土地,最初拿地時,5個億的土地出讓金,10多年以後資金成本也許就1億,但此時這塊土地價格已經飆升到了百億,差價巨大。要兩三年內開發完成交付,不僅有巨大的資金投入,而且還會有無數的麻煩和困難,即使賺了錢,再用賺的錢去拿地,不一定拿到同樣值錢的地塊了。這就是過去一二十年來開發商的現實。所以李嘉誠採用了囤地的方式,是最賺錢、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李嘉誠的這些做法,在大陸開發商中引得傾倒無數。有人也受此啟發,將房商變成了地商。這些人都聰明絕頂,但都不受大眾尊重。這就是李嘉誠的負面示範作用。

除了前面的地產外,李嘉誠商業版圖上還有哪些呢?最主要的是基建、電訊、能源、港口。這些行業都是一個共性,就是壟斷性行業,都要與權力勾兌結盟,且利潤豐厚。新加坡的李光耀曾經這樣評價李嘉誠:他的成功全靠壟斷結盟李嘉誠可創造過一件行銷世界的產品嗎?沒有。他留下過任何改變人類的財富與文明嗎?也沒有。他沒有製造業,沒有高科技。他只是利用資本順勢而行罷了,什麼行業當紅便強勢介入,撈取利潤。

當然,從生意角度來看,這無可厚非。因為製造業與高科技都很辛苦麻煩,且大多數不賺錢。但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李嘉誠在那些壟斷領域賺了那麼多錢,賺了全社會的錢,也應該回報社會,為社會提供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應該在製造業和高科技領域多投入些,為社會帶來有價值的東西。然而李嘉誠沒有,他始終只是低買高賣,重複簡單地買賣。所以,他不是一個企業家,更不是成功的企業家。當然他本人也明確說自己是純粹的商人,做任何決定只是買賣的商業行為。所以當大陸房地產市場到頂了,他毫不猶豫地撤退。

當然李嘉誠還做超市,也為社會提供了服務,但這在他的生意版圖裡微不足道。此外,李嘉誠捐建了汕頭大學、汕頭大學醫學院、長江商學院等教育和醫療健康機構,投入超過百億。這個慈善金額做得不小了,但相對於他賺的錢,仍是九牛一毛。作為企業家,最具善舉的還不是慈善捐贈,而是通過商業本身來造福社會。

3李嘉誠的商業賽道在哪裡?

商業競技場上也有賽道。商人賺錢要靠5+1,即商業知識、商業經驗、商業能力、商業資源、商業智慧,另加商業倫理。在前五個一樣的前提下,商業倫理決定著一個商人賺錢的快慢、利潤的多寡、經營的風險,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從商業倫理這個維度來劃分,商人賺錢分為七類。

第一類:夢想類。通過為社會提供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造福於人類社會大眾為目的來賺錢。這是賺錢的最高等級。具體而言,是讓別人付錢後,得到性價比最優的產品或服務。

第二類:商道類。通過自己的辛苦勤奮努力,來解決部分社會的問題,或滿足他人便利的需求。讓他人付出錢後,得到等價或超值的產品和服務。

第三類:情懷類。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為他人提供專業服務,來賺取財富。但自己有自己的賺錢底線,不為五斗米折腰。

第四類:商貿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賺缺德的錢。讓別人付出錢後,不能受傷害。

第五類:缺德類。賺缺德但不賺違法亂紀的錢。讓別人付出錢後,對別人造成一定的傷害,但不至於違法。

第六類:違法類。只是不殺人放火,賺其他違法亂紀的錢。讓別人付出錢後,嚴重受到傷害,比如高利貸。而商人則藉此損人利己。

第七類:魔鬼類。只要能賺錢,殺人放火也乾。製售毒食品,用工業酒精勾兌酒,地溝油,毒牛奶、暴力催債等,全無底線。讓別人付出錢後,反而危害了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可謂謀財害命。

這七類商人,從前往後,賺錢的速度越來越快,利潤越來越高,但社會價值貢獻度越來越小,甚至走向危害社會,同時風險也越來越大。而從後往前排,賺錢的速度越來越慢,利潤越來越小,社會價值貢獻度卻越來越高。

所以,商業倫理才是一個商人的賽道。賽道不同,其成本不一樣。我們發現,往往讀過很多書的人做傳統生意,尤其做官商結盟的生意時,做不過讀書少或沒讀書的人。因為讀書多的人,往往在前三個賽道上跑,做事先要清除掉各種風險,同時充滿不屑,這就是清高加膽小,於是自身的道德成本太高,賺錢往往就很少且慢,就導致常說的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反之讀書少或沒讀過書的人,往往不知道或不在意法律底線,甚至以官商結盟為傲,也把賺錢本身作為人生唯一的衡量標準。這條賽道自然成本低,所以賺錢快,賺錢多。但底線越低,風險越大,越不易持久。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的商業風景線。

那麼李嘉誠的商業倫理與商業賽道是什麼?前四類能找到他的身影嗎?他的部分生意可能排進前四類,但主體生意:地產以及官商壟斷結盟的生意很難排進前四類。這就不難理解李嘉誠為啥能賺錢,賺大錢,因為他的成本低。至少在官商結盟方面,大多數讀書人不願做,自己心理上就過不了那道坎。因為官商結盟會形成壟斷,賺的是缺德錢,甚至違法錢。好在隨著科技進步、文明發展,越來越多的讀書人靠科技力量和專業知識來賺錢。最近幾十年來的互聯網、AI、生物科技等領域的人頻入商業財富榜,就說明了這個問題。而李嘉誠始終沒能成功涉足,因為讀書少的李嘉誠做不來。伴隨著科技和商業文明的發展,相信財富榜上地產商們會越來越少,賈伯斯們會越來越多。不這樣,人類社會就是倒退。所以說,李嘉誠也只是一個時代的產物。這個時代行將過去,李嘉誠的商業光輝形象褪色是必然的。只是光環漸退,有個過程。

4純商人能否一直純下去?

1、純商人做大後是賺錢機器

一個老闆在企業規模小時,純粹盯著賺錢,即便不道德對社會危害也不大。但做大以後,像李嘉誠這樣成功的巨商,已是業界的榜樣,崇拜的偶像,就需要思量。

李嘉誠作為商人,在生意早期,靠純商人思維賺取利潤,那是精明,人們只會點贊。但做大有了實力和品牌以後,還想做純商人,就行不通了。純,只是自己的願望而已。因為自己的行為結果必然影響到社會的方方方面面,事關千千萬萬人的生計。負責任的做法,就不能用法律為標準,而必須考慮自身的強勢對社會的影響。比如:作為房產商,自己有沒有因為自己讓更多的人住上更好的房子?擁有更多的尊嚴?讓大眾擁有更多的希望?

至此,我們必然要思考:李嘉誠賺錢的目的是什麼?特別是步入古稀之年,賺錢是為什麼?還為了只要合法,就繼續賺更多的錢嗎?如果賺錢上癮,就完全成了一個賺錢的機器。這立即讓人想起了猶太商人夏洛克一磅肉的文學形象(引自:莎士比亞作品-維尼斯商人)。這樣的形象,是無法在商學院和醫院平台上贏得尊重和引導後生的。

2、純商人成勢後容易成惡商

如果商賈們只是會賺錢,而不隨著財富聚集改變自己的商業倫理和行為,也就是轉換賽道,最終只會更加快速而毫不遮掩地撈金。在商人本人看來這就是商業行為,是自己的智慧與辛勞,無可厚非。殊不知,自身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在政府和市場層面同時自動產生聚集效應並不用你做任何工作。因為財富多到已經成勢,就自然具備滾動吸金的力量。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就會變成滿身銅臭味的商人。

如果認識到自身對社會的影響力,進而利用這種力量去影響市場,從而賺取更多的錢,那這樣的商人就不僅是唯利是圖之人,而更是作惡者,必然遭人詬病和唾罵。

一旦趕上了時間窗口,就會爆發出惡性事件。你不考慮別人,但生意大了後別人會“考慮”你。何況生意大了本身就是勢一舉一動都會帶動和影響他人的行為。所以成勢以後,還定位純商人,只算商業賬,就會容易走向惡商。

3、純商人更須反思被屠之戒

古往今來,還沒有一個人會僅僅因為財富而名垂青史。當然李嘉誠也許會說,我只想賺錢,沒想過歷史。但你不考慮歷史,歷史還會告誡你。為賺錢而賺錢,不僅不會名垂青史,反而會遭致殺身之禍。中國有萬二的故事,使朱元璋一夜殺盡江南富翁;二戰有600萬猶太人因平時那些只顧圖利的商人而被民粹報復屠殺的事實。奧斯威辛(納粹德國時期建立最主要的集中營和滅絕營,實行有系統的猶太人大屠殺行動)的悲劇,不僅是因為納粹壞,也在於猶太人的純商思維,已失去了苦難民眾的認同,而很容易被惡人挑撥利用

作為一個商人,隨著自身財富的積累,一定要明白: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一定會發生質變。如果不改變行為,還是以純商人自居,一味撈金賺錢,漸漸地原先的粉絲就不再欣賞、支持和讚美你了,轉而冷淡、痛恨、仇視。大眾心理為什麼會起變化?因為商人巨賈的財富勢力變化了,但心智和行為沒有變化,就給社會大眾帶來了傷害。你的財富越集中,百姓大眾的生活乃至生存就越受到擠壓,老百姓不恨你恨誰?人們常說的是仇富心理就是這樣形成的。尤其在集權社會裡,商賈們更應注意,由於財富不能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商人更易招致權力的棒喝。前述猶太商人的單純逐利導致二戰被大量屠殺就是極端例證,可作為李嘉誠們之戒。

5商人給子孫傳財富?還是傳精神?

作為商人巨賈也要明白社會運動的基本規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河東時,你可能如魚得水,步步對點,但河西時就如逆水行舟,處處不利。李嘉誠在河東時期把握商機及風險認知能力強,生意上及時進退,無出其右。而當社會轉向三十年河西的運行狀態中,這樣做勢必遭社會大眾唾棄。那麼在河西階段如何做,才能保名聲保身家?那就是更積極地為社會做貢獻。

美國巨富洛克菲勒在給兒子的第38封信中寫道:一個人之所以偉大,並不是因為他擁有某種官銜,而是因為他以些微的工具創下大業,以默默無聞的平民身份完成了人生目標。這才是真正的偉大。 ”我們要做世上的鹽:食之有味,亦能潔物、防腐。人沒有什麼了不起,但也沒有什麼比人更了不起的。那麼。李嘉誠想讓兒子、孫子傳誦下去的會是什麼?是賺錢、賺錢、再賺錢嗎?

由於地域不同、機緣不同,人類從農業社會向商業社會轉型陸續進行了六七百年。其間,商人因超強的貪慾和奮鬥精神,一直是引領社會轉型前進的主要動源之一。然而,富人能夠名垂青史的,一定不是因為財富,而是其對社會的貢獻1896年去世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雖然是那個時代的首富,但人們懷念他的不是他的財富,而是他30歲就成功研究出硝化甘油炸藥,並在化工、機械、電氣、醫療等領域的新發明,以及臨死前一年把所有的財產變賣、設置了諾貝爾獎學金,為人類的科學研究發明做出了無法替代的貢獻。後者的價值甚至超越了前者同樣已去世的賈伯斯,人們紀念他的不是蘋果公司創造的利潤,而是他帶給人們“科技+藝術”的全新手機產品與生活方式。

李嘉誠已走過了90歲人生。但對當今轉型的中國乃至人類社會,他還沒有起什麼積極作用。成賈伯斯是不可能了,至於能否成諾貝爾,則看他本人的修行。

https://www.toutiao.com/a67764228199546885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