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馬上刷牙對不對?關於刷牙的七大誤區!

在日常生活中,刷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進行刷牙,來保持牙齒乾淨衛生,保持牙齒的健康狀態。不要以為刷牙是很簡單的事情,刷牙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在生活中,人們刷牙存在著很多誤區。

1.飯後馬上刷牙會破壞牙釉質

刷牙本來是一個好習慣,愛護牙齒的人,每天早晚兩次刷牙已成習慣。但有些人飯後馬上刷牙,甚至有的人不管吃了點什麼都要刷牙,其實這樣反而不利於牙齒健康。人們用餐時吃的大量酸性食物會附著在牙齒上,會使牙齒表面的牙釉質軟化,甚至與牙齒軸層中的鈣、磷分子發生反應,將鈣、磷分離出來,牙齒會變得軟而脆。此時刷牙會破壞牙釉質,損害牙齒健康。

牙醫建議,飯後或吃了酸性食物後,可以用水漱口,或喝一小杯牛奶,用牛奶像漱口一樣與牙齒親密接觸,可以幫助清潔口腔、中和食物的酸性、加快牙齒鈣質的恢復過程。酸性高的食品對兒童牙齒的危害不容忽視,父母一定要控制孩子吃糖果的量。如果要堅持餐後刷牙,也要等半小時後再刷牙,這時牙齒的保護層已恢復,刷牙就不會損傷牙齒了。

2.橫著刷牙

調查顯示,超過90%的中國人採用橫向刷牙的形式,這對牙釉質是一種物理磨損。橫向刷牙一方面無法清除掉牙齒縫隙裡的垃圾,同時還可能導致牙齒根部楔形缺損、牙齦損傷、牙本質敏感等問題。

建議:正確的刷牙方式是順著牙齒的縫隙豎著刷。

專家點評:橫向刷牙易磨損牙釉質

橫向刷牙法確實是不值得提倡的刷牙方式,口腔醫生給出的建議都是豎著刷牙。因為橫著刷牙其實很難刷到牙齒間的縫隙,達不到徹底清潔的作用。橫向刷牙更壞的影響是磨損到牙齒的牙釉質,特別是那些刷牙用力大的人磨損更厲害,時間長了就容易形成''楔形磨損''。楔形磨損的表現是牙齒根部被磨損而萎縮,容易使牙齒鬆動、敏感。不少人到了冬天干燥時牙齒容易疼痛,就因楔形磨損引起。

專家強調,刷牙應該用豎刷法。如果已經出現了楔形磨損,可以去醫院進行修復,用樹脂填補被磨損的位置,避免牙齒遭受進一步的損害。

3.冷水刷牙

冷水會導致牙本質敏感的人牙齒酸痛,而且不利於牙膏內的有效物質發揮活性。牙膏中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劑和氟化物,實驗室研究發現,這些有效成分發揮作用的最佳溫度是37℃左右。

建議:刷牙時用接近自己體溫的溫水效果最好。

專家點評:溫水刷牙最好

用溫水刷牙是對的,有些人用冷水刷牙會引起牙齒敏感、疼痛。尤其是在冬天,更需要用溫水刷牙,避免引起牙齒敏感。溫水的溫度以接近體溫為宜,太熱的水也不好。

4.刷牙時間太短

很多人以為刷牙的目的是清除食物殘渣。但其實刷牙的目的是消滅牙菌斑。牙菌斑是一種附著在牙齒表面和牙齦縫隙裡的無色細菌,是導致齲齒和牙齦炎症的禍首,中國人每次刷牙的平均時間為59秒,這個時間對完全徹底地清理口腔是不夠的。

建議:刷牙不少於2分鐘。先從門牙開始細緻地豎向刷,尤其是齒縫和牙齒內側等容易忽視的地方。

專家點評:每次刷牙不少於3分鐘

每次刷牙時間不少於3分鐘,要保證每個牙齒的牙面都要認真刷到。只要每次刷牙能認真刷乾淨,一天早晚兩次刷牙就可以。沒有必要每次飯後都刷牙,因為牙菌斑從形成到附著於牙齒需要12小時以上。有些人保護牙齒的方式是經常刷牙,其實沒有必要,太多次數的刷牙反而易磨損牙齒。

5.刷牙太使勁

刷牙的時候力量太大,可能傷害牙齒。

建議:200克的力量就足夠,大約相當於手指拿起一支冰棒的力量,使用手腕的力量刷牙而不是手臂的。

專家點評:刷牙力量因人而異

刷牙時不應用太大力氣也是正確的,並非用越大力氣才越能把牙齒刷乾淨。如果刷牙方式不對,用的力氣越大反而越易傷害牙齒。但刷牙用的力因人而異,並沒有量化的標準。刷牙力氣不輕不重,以刷乾淨牙面為宜,每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拿捏。

6.起床就刷牙

98%的中國人每天早起刷牙,然後吃早餐。這樣的結果是,牙膏裡的有效護齒成分並沒有太多機會留在牙齒上,而是隨著早餐吃到了肚子裡。

建議:飯後20分鐘刷牙。起床後清水漱口,吃早飯,飯後20分鐘刷牙才是最健康的,尤其是喝了酸性飲料或吃了酸性食物之後。

專家點評:刷牙後再吃早餐無不妥

一天早晚要刷牙,但早上刷牙的時間放在早餐前還是早餐後並無定論,目前沒有醫學觀點認為早上起床後刷完牙再用早餐是不適宜的。現在絕大部分中國人都習慣了早餐前先刷牙,這無不妥。至於刷完牙後牙膏有效成分會被吃進肚子,這種說法不大站得住腳。普通牙膏所起的作用是清潔,刷完牙再徹底漱口後其實沒有什麼所謂的''有效成分''留在牙面上。如果吃早餐前不刷牙,總感覺口腔內有異物感,不清潔,吃早餐也吃得不放心。刷完牙吃早飯後再漱口,這樣可以清除早餐的食物殘留。

7.牙刷個兒太大

每個人的牙齒有大有小,牙刷太大,在口腔內執行任務會不夠靈活,牙刷太小,又無法完成大面積的口腔清潔工作。

建議:選擇一把大小合適的牙刷,牙刷頭的大小應該等於2個半到3個牙齒的寬度。

專家點評:牙刷3個月更換一次

不建議用太大牙刷,牙刷的大小以保證刷頭可以靈活伸到最後面的牙齒為宜。如果牙刷太大,伸不進最後部的牙齒就刷不干淨。

那牙刷大小該怎麼把握呢?刷頭等於2個半到3個牙齒的寬度這種提法也不太準確,因為牙齒到底是指哪種牙齒呢?門牙與大牙的大小差異很大。每人選擇牙刷時,具體還要看刷頭是否能靈活伸進大牙內清潔。

普通牙刷每隔3個月更換一次即可,但刷毛已經變形的牙刷就要馬上更換。

來源: 牙科醫生任歡

====

起床後,應該先刷牙還是先吃飯?別爭了,給你答案!

到底!早餐前刷牙?還是早餐後刷牙?這個問題是不是困擾了你很多年?

有人說經過一晚上的睡眠,口腔內繁殖了不少細菌,早上起來刷完牙再吃飯,避免將細菌吃進肚裡。早上起來口腔有異味,刷牙可以使口氣清新,有助於打開胃口。

另外,早上時間一般比較匆忙,這樣節約時間,所以應該在飯前刷牙。

也有人說吃完飯嘴裡有不少的食物殘渣,刷刷牙清潔一下沒毛病,而且牙膏裡的氟也能幫助牙齒更堅固。所以,應該在飯後刷牙。

事實上,兩種說法都有道理,早飯前還是早飯後刷牙,學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

飯前刷飯後刷都可以……只要刷了就行。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關於刷牙,這些問題可能也困擾你多年

刷牙時該不該先用水沾濕牙刷

實際上除了某些特殊的牙膏,比如含有抗過敏成分的牙膏,因為遇水後活性成分會快速釋放建議乾刷其餘牙膏沾不沾水對於刷牙的效果並沒有直接的影響。

刷牙最主要的目的是祛除牙菌斑,因為只有牙菌斑才能在牙齒表面形成穩定的附著。牙結石、牙垢這些不潔的物質只能通過牙菌斑才能停留在牙齒表面,繼而造成牙齒發炎、出血甚至鬆動脫落。

餐後大概30~60分鐘,牙菌斑就能在牙齒表面形成穩定附著,因此,建議餐後15~30分鐘內刷牙效果最佳,能有效預防牙菌斑的形成,也就不會有牙結石、牙垢的產生。

實際上,口腔本身是一個濕潤的環境,刷牙時唾液腺會更努力地分泌唾液,所以不管牙膏沾水還是不沾水,刷牙的時候都是在濕潤環境中進行的。

刷牙要不要刷舌頭?要 !

刷牙要記得刷舌頭。舌頭上“住著”很多細菌。一些致病菌會引起蛀牙、牙周炎等疾病,還有一些細菌會帶來讓人尷尬的口臭問題。刷牙的時候輕刷舌頭,可以去除部分細菌,但也別太用力,畢竟是親生的舌頭。

牙白不等於健康,健康的牙釉質是半透明的,其顏色與礦化程度有關。礦化程度越高,牙齒越堅硬,牙釉質也會越透明。這樣,淡黃色、不透明的牙本質就會被透出來。

健康的牙齒會呈現一種有光澤的淡黃色,只不過,每個人黃的程度,由牙釉質和牙本質的厚度,對光的反射以及透明度決定。過分追求牙齒美白,不僅看起來假,還可能導致牙齒或牙齦損傷。

你堅持了很久的習慣,可能是錯的!

誤區1:選擇硬毛牙刷。硬毛牙刷會導致牙齦出血、牙齦損傷,甚至牙齦萎縮。

誤區2:刷牙太使勁。刷牙太用力,可能會傷害牙齒,也會傷害到牙齦,引起口腔潰瘍。

誤區3:牙刷大小不合適。牙刷太大,在口腔內轉動不夠靈活,無法清潔到後面的牙齒。

誤區4:冷水刷牙。刷牙時用接近自己體溫的溫水效果最好。

誤區5:刷牙的時間不合適。一下、兩下、三下……咕嚕咕嚕漱口水,搞定!錯!刷牙至少要刷夠 2 分鐘。

誤區6:橫向刷牙。時間久了,橫向刷牙的方式,可能會引起牙齒頸部的楔狀缺損,造成牙齒頸部敏感、酸痛。

誤區7:使用牙籤。用牙籤剔牙會導致牙縫越剔越大、損傷牙齦,建議改用牙線。牙線可有效清除牙縫中的殘渣。

突然有點怕怕,那到底什麼樣的刷牙姿勢才是正確的呢?往下看吧!

正確刷牙姿勢!趕緊安利起來!

1、 牙刷的選擇,牙刷頭一般選擇能覆蓋兩個以上牙齒(2.5~3cm),牙刷柄長度、寬度適中的產品。牙刷應定期每三個月更換一次。

2、 牙膏的選擇,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味道,包括兒童在內,建議使用含氟牙膏。

3、選擇溫水刷牙,牙膏中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劑和氟化物,研究發現,37℃左右的溫水最能發揮作用。至於刷牙、蘸水、漱口哪個先,自己開心就好。

===

牙菌斑 造成牙周病與蛀牙的罪魁禍首!

牙菌斑是造成牙周病與蛀牙的罪魁禍首,這層覆蓋在牙齒和牙齦的黏稠薄膜,60~70%由細菌組成,其餘則是細菌分泌的有毒酸性物質、食物殘渣、唾液,與口腔黏膜脫落的細胞。

@【6月最新出刊】牙科就醫指南,15大牙齒口腔問題全攻略一次看>>

哥倫比亞大學牙科醫學院牙周病專家帕巴巴諾教授(PanosN.Papapanou)指出,一般人口腔內已知有600種以上的細菌,包括很多種好菌和壞菌。

牙齒、黏膜和唾液,都是細菌的溫床。

牙菌斑細菌擅長「損人利己」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教授藍忠昱表示,和很多孩童及成人一樣,口腔細菌也喜歡甜食不過,口腔細菌是名副其實的「拾人牙慧」,吃人吃剩的食物殘渣,吸取其中的糖分和澱粉等碳水化合物當作養分。

他說,諷刺的是,人因為吃甜食,養大了口腔細菌,使口腔細菌倒過來威脅口腔健康;而牙菌斑細菌卻因甜食殘渣的餵養,活得更健康更好,壯大傷害口腔健康的威力。

研究指出,在人進食後短短不到20分鐘,細菌就和食物殘渣裡的碳水化合物產生作用,在牙齒表面和齒齦溝形成牙菌斑。這時如果用舌頭舐一圈,會覺得牙齒表面和齒齦溝有黏稠的物質附著,那就是牙菌斑了。

牙菌斑細菌會製造有毒的酸性物質,一旦刺激牙齦引起發炎,容易造成流血,久了以後,會使牙齦(牙肉)萎縮,形成牙周囊袋。

囊袋裡如果堆滿細菌和膿液,不加以清理,就會破壞牙齒周邊的骨骼,造成牙齒鬆動或掉落,變成令人棘手的牙周病。而當牙菌斑細菌分泌的酸性物質侵蝕牙齒時,會造成蛀牙。

牙菌斑細菌一釋出酸性物質,口腔內的酸性程度即提高為正常狀態的100~1000倍,亦即使口腔內的pH值(酸鹼值)大幅降低。牙周和牙齒面對牙菌斑細菌分泌的強酸,沒什麼招架能力,只得赤裸裸的暴露在酸性劇增的環境中,因而容易受到很大的傷害。

反觀牙菌斑細菌卻很厲害,擁有一套「損人利己」的高招,在吃下食物殘渣的糖分和澱粉後,細菌細胞表面除了會分泌有毒的酸性物質,更能同時啟動嚴密的自我防衛機制,形成能防衛酸性侵蝕自身的「金鐘罩」,牙菌斑細菌因而能夠舒舒服服的適應變成強烈酸性的口腔環境。

他表示,有些研究人員想要「找出逆轉形勢的關鍵」,使這些細菌能被自己釋出的酸「嗆死」,以預防和治療口腔疾病。

他說,去年國際知名微生物學期刊發表報告指出,科學家又發現一種新的口腔細菌,可能幫助研究人員更了解牙周病與蛀牙的機制,找出更好的防治方法。

此外,口腔內的唾液兼具保持口腔健康的功能,除了能協助咀嚼食物與吸收,提供養分滋養牙齒之外,並且含有抗體和酵素等,可以殺菌、對抗蛀牙。

但是一旦牙菌斑細菌愈積愈多,唾液會英雄難有用武之地,發揮不了清理口腔的作用。



牙菌斑2~3天就鈣化為牙結石

如果任由牙菌斑在齒齦溝longstay,只要停留2~3天以上,就會鈣化形成牙結石。

牙結石的表面凹凸不平,易附著大量的細菌。雖然每天刷牙與用牙線可以除掉牙菌斑,但是牙結石愈積愈多後,光靠刷牙和牙線很難除掉,須請牙醫以專業方式才能清除。

牙菌斑和牙結石在牙齒和齒齦間停留的時間愈久,對牙齒、牙齦和牙周組織造成的傷害也愈大,並可能導致慢性發炎和口腔感染,不利口腔與全身的健康。

===

https://www.toutiao.com/a68044212885520389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