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從最重財政紀律到舉債最多,誰之過?
風傳媒 主筆室 2020年9月26日

財政部長蘇建榮週五在立法院報告總預算收入編列情況,預估明年底中央未償餘額達超過6兆,藍委斥其為「任內舉債最多的財政部長」,儼然罪大惡極;不過,舉債增加、財政變差,整體政府要負的責任,該是遠遠高於只能負責「收錢」的財政部。

依照財政部的報告,明年底中央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達6兆1337億元,占前3年度GDP平均值的32.6%,來到近5年高點。財政情況吃緊的不僅是中央而已,長期自有財源偏低、財政狀況不佳的地方政府,情況只會更差不會更好,地方為了配合前瞻計劃要擠出的配合款,對不少縣市而言也是難以承受之重。

關心政府財政情況者,當記得去年9月編列今年總預算時,號稱是近22年來首次總預算達成財政平衡,總統蔡英文還特別在臉書發文,稱許​​自己是「最重視財政紀律的政府」 ,結果不到1年就180度翻轉,舉債數字、比例等指標不是創歷史新高就是近年高點,而且還看不到盡頭。

何以致之?可歸責於政府與外在環境變化都是原因,不過,蔡政府的責任是遠遠比財政部大得多,因為在台灣政府體制下,財政部基本上是負責收稅、攢錢的角色,支出面則是主計總處主管,而且支出的項目與多寡又存在更多的「政治考量」。

財政情況會翻轉的短期因素當然是新冠疫情影響,經濟受創後稅收減少上千億以上;與此同時,紓困1.0、2.0、3.0一次又一次的撒幣,至少就要多花4200億元以上,而且可能尚未到終點。

不過,雖然疫情不是政府能管控的因素,但紓困該如何作、花多少,卻是百分之百操之在政府,這方面政府明顯的發錢發得浮濫不堪,幾乎是不問企業或個人是否受創、有多少支撐能力,都採「身份別」方式發錢,從小黃司機、遊覽車、民宿業者到文化團體、陣頭、舉牌人、賣玉蘭花…..,都可接受到數萬到數十萬元不等的「紓困金」,甚至連台塑這種龍頭企業都能領到19億元的紓困金─只是台塑說要留給真正需要的企業而未申請,但這些紓困金的浮濫由此可見一斑。

另外一個導致「花錢如流水」的原因,是軍購支出的增加。中美對抗升級、台美關係更近,美國批准的軍售案也增加;有人高興、大大肯定,因為提升台灣軍事力量;有人擔心台灣成美國馬前卒,兩岸緊張只好增加軍購,對台灣更不利。但不論正面反面看法,不能改變的事實就是:軍購特別預算大幅增加,而且不是今年而已,未來幾年都如此,算算這幾年軍購總經費也要超過7000億元,財政情況要改善也難。

最後一個因素則是蔡政府幾年前就種下的因:前瞻計劃。前瞻1.0與2.0的兩期特別預算總額超過8000億,計劃內容其實都是該放在每年正常的總預算中的項目。但蔡政府以前瞻計劃當包裹,一口氣「圈錢」超過8千億,全部以特別預算編列。即使發現當時通過前瞻條例時的項目必須調整,行政院還是不願把經費繳回國庫,反而移為它用,明顯違法,主計總處與財政部對此竟也都視而不見。

當然,如果真要深究,去年那個「22年來首度財政平衡」的總預算,就已充滿著「包裝術」─高估預算、低估支出,再把金額較大的某些項目切去特別預算就有可能得到一個「平衡的預算」。

只是這個「平衡的預算」比過往更為「坎坷」,才開始執行就在年初碰到疫情,加上軍購增、前瞻2.0等,稅收也減,情勢逆轉直下,就此要被貼上「舉債最多財長」標籤,而且,大部份責任還在整體政府而非財政部身上,時耶、命耶!

https://tw.news.yahoo.com/%E9%A2%A8%E8%A9%95-%E5%BE%9E%E6%9C%80%E9%87%8D%E8%B2%A1% E6%94%BF%E7%B4%80%E5%BE%8B%E5%88%B0%E8%88%89%E5%82%B5%E6%9C%80%E5%A4%9A-%E8 %AA%B0%E4%B9%8B%E9%81%8E-000001883.html
=====
風評:天堂到地獄─財政逆轉誰之過?
主筆室 2020-08-10

敲鑼打鼓喊財政平衡、最重財政紀律,到舉債破表、創10年新高,堪稱從天堂到地獄,而且在短短半年內發生,發生了什麼事?誰該為此負責?

編列今年總預算時,蔡政府曾高調宣揚「是22年來首度達到歲出歲入平衡」,總統蔡英文在臉書稱其為「最重財政紀律的政府」;但上月立法院通過前瞻計劃後續預算時,外界就開始討論蔡政府任內,前瞻加紓困再加軍購等多項支出,已讓其特別預算舉債金額破兆元(紓困4200億、軍購2400億、前瞻5100億),這種表現實在談不上「最重財政紀律」。

日前財政部長蘇建榮接受訪問時又說出,今年度稅收短徵約1200億元,加上紓困特別預算分年舉債,今年底舉債將超過4000億元。這個數字已是創10年新高矣!

會造成讓人感覺「財政情勢逆轉」的原因,最顯而易見的當然就是新冠疫情發生、經濟情勢變化。疫情對經濟衝擊,對財政帶來最明顯的改變就是:稅收低於預期。

大部份稅目的稅收多寡都與經濟情勢連動─經濟好當然消費多、各種買賣盛,營業稅、貨物稅之流的稅目就增加,企業生意好、賺得多,繳的營所稅也多,甚至一般民眾,經濟好壞也影響所得,從而反應在綜所稅高低上;股市就更不必提了,成交冷熱直接影響證交稅多寡,低時只有700億元上下,股市一熱就衝破千億元。與房地產相關的持有稅、交易稅的多寡,同樣也會受經濟情勢影響。

這部份就是蘇建榮說的「稅收短徵1200億元」部份。財政部在作總預算的收入估計時,向來採較保守的估計,以免因為過份樂觀而高估稅收。如果回頭看過去幾年,稅收幾乎是年年超徵,少則六、七百億元、多則上千億元甚至近二千億元,即可知今年逆轉為短徵是多麼異常與嚴重的事,這部份大環境因素無法歸責於政府或任何人,只能說「時耶、命耶」。

但除了大環境因素外,其實也有極高比例應歸責於政府。先是去年編列總預算時,其實是有美化、低估支出甚或「作帳」的嫌疑,才作出一本漂亮、足以炫耀「最重財政紀律」的平衡預算。實際上是許多項目塞到特別預算中「不見人」,那些軍購支出、前瞻2期經費,其實屬事前已知、可估算的項目,與事前毫無辦法預測的疫情紓困需求完全不同。

再則是從紓困1.0、2.0到3.0的4200億元預算,不會有人否認疫情對經濟造成大衝擊時,政府該有相應政策因應─不論是紓困亦是振興;但這次因應疫情的紓困政策,明顯有太多的浪費與不必要,白話文講就是任性撒幣、浪費稅金。 (相關報導:新新聞》政院舉債立院成橡皮圖章,在野黨痛批財政開後門|更多文章)

個人的紓困金,從遊覽車司機到小黃司機、職業工會的百萬勞工、再到舉牌人、賣玉蘭花、陣頭通通有獎,政府補貼利息的勞工紓困貸款從50萬名額暴增為110萬人申請;企業則不論大小旅館、民宿一律補貼10-25萬元,製造業廠商連台塑都有申請得到19億元紓困金的資格,對照後來國旅暴熱、離島或東部民宿一房難求的熱絡,確實非常嘲諷。

府的錢發得太快、太多,從上月通過紓困3.0的2100億元預算中,大半是補過去「超支」的部份即可看出。甚至花500多億元的三倍券,因「姍姍來遲」,其效果甚至是否有必要都備受質疑。

這筆帳,當然就要算在政府頭上,這些部會中又以交通部、經濟部為花錢大戶,其它部會則是「有為者亦若是」,跟著花錢發各種XX券,似乎深怕不發錢就不能讓民眾感受該部會的存在、體會政府德政。如果這些部會在決定是否發錢時多想一下其必要性與財政情況,對稅金使用多那麼一點成本效益觀念,許多錢應該不必花、也花不出去,這樣至少可省下一半的錢,財政部也不必借這多錢,相較亂花錢的部會,負責收錢收稅的財政部責任反而少。

今年財政情勢的逆轉,也該讓政府記取一些教訓:永遠要居安思危,多存糧草,因此世局多變,永遠要讓政府財政保持相當的餘裕,以因應可能的變局。上次舉債破表就是馬政府初期為因應金融海嘯及莫拉克風災也要記得美國柯林頓政府曾有財政盈餘交給小布希,結果小布希搞大減稅,接著碰上911,先救經濟再打了2場戰爭(阿富汗與伊拉克),美國政府財政自此病入膏肓。 (相關報導:新新聞》政院舉債立院成橡皮圖章,在野黨痛批財政開後門|更多文章)

蔡政府更別忘記,今日財政得有餘裕,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財政部長張盛和不畏壓力推「財政健全方案」─其實這就是一個加稅方案,張盛和甘冒大不諱加稅的原因,就是認為必須讓財政多留餘裕、才能因應各種可能的變局。蔡政府切勿在享受前人種樹果實之餘,卻留一個爛攤子給後任。
https://www.storm.mg/article/2925459?page=2
====
風評:前瞻2.0「偷天換日」違背預算編列規定 2020-09-25

瞻計劃2.0的經費分配日前定案並公佈,外界多把焦點放在軌道建設經費的腰斬上,沒錯,這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顯示當初的規劃與評估充滿著「政治與謊言」,但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預算偷天換日、隨意挪移、違背預算編列規定與精神的作法,卻少有人注意。

前瞻2.0基礎建設預算規劃中,最受矚目的是軌道建設計劃,由原先規劃的4241億元、佔整體比重高達48%,一幅下修,等於8年編列約1900億元,佔全部前瞻預算的比重大幅降到23%。依照官方說法原因是進度因素,未來幾年尚不需如此多經費,因此務實調整;這些經過核定的計劃未來仍會推動,只是經費編入每年預算中。

有沒有發現什麼異常之處?是的,雖然軌道建設的經費腰斬減少,但前瞻2.0總經費並未相應減少,而是把那些經費用在其它地方:例如,數位建設經費從前4年431億元,到了後4年的前瞻2.0中一口氣提高到了950億元,佔整體經費近2成比例。

雖然當初通過前瞻條例、面對外界批評計劃不成熟,官方的回應是未來會「滾動式檢討」,但一般理解的「滾動式檢討」當指對已列入前瞻的項目,是否真正具備推動的可行性作檢討與修正,而不是指行政院得到一大筆經費的空白授權,愛推動什麼計劃都可以。

如果落實到具體執行的項目看,就更嚇人了。因為當初以特別條件拿下大筆的前瞻預算經費,外界矚目的大型計劃(如軌道建設項目)固然是計劃內容明確,但更多的是一個「空泛項目」─例如所謂的「城鄉建設」、水環境建設,其實充滿著地方政治分贓性質,到地方走一趟就知道,一個偏遠地區、利用率低的老人活動中心,可以利用前瞻經費安裝用不上的冷氣一個原本的蚊子館,用前瞻經費購入展示品,美其名為「活化」,但蚊子館還是蚊子館。

其實,前瞻計劃都算是從頭到尾都是違背預算法的規定與精神在行事;當初蔡政府藉著掌握立法院的絕對優勢,通過前瞻條例、直接就「拿下」8400億元(條例第7條規定:以四年為期程,預算上限為新臺幣四千二百億元,期滿後,後續預算及期程,經立法院同意後,以不超過前期預算規模及期程為之,並以特別預算方式編列)。

但只要翻開預算法就可看到編列特別預算的條件只有4個:一、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二、國家經濟重大變故。三、重大災變。四、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如果不扭曲強解,前瞻當然不符合這4項條件。

而在檢討修正把軌道建設經費減少、說未來會回歸正常預算後,前瞻經費卻未減少,而是移轉到其它項目使用。莫說依照預算的執行與精神,預算一定是依照編列的政事、科目、金額去執行,絕對不是可隨意挪移使用,即使前瞻條例中第6條也規定:「各執行機關執行本條例特別預算,應依預算執行程序辦理;未執行部分,應依預算法規定解繳國庫,不得移用。」(相關報導:國發會挪前瞻2.0千億預算鎖定全球數位人才|更多文章)

顯然前瞻2.0既然把軌道建設經費大幅下降後,依法就是「未執行部分,應依預算法規定解繳國庫,不得移用」,不容官僚單位直接把錢移作它用,政府與官員可知此作法違法嗎?還是官員對何謂移用又有什麼「創新見解」?蔡政府難道連回頭看一下自己手上訂定的前瞻條例都不願意嗎?或許官員對近百條的預算法「沒空詳讀」,但對區區只有15條、千把字的前瞻條例,好歹認真看一下吧!
https://www.storm.mg/article/3059717
====================

新新聞》政院舉債立院成橡皮圖章,在野黨痛批財政開後門
 2020-08-01

武漢肺炎防治進入經濟振興階段,幾乎感受不到國外疫情回升的緊繃感,台灣境內到處是「報復性」出遊人潮;政府帶頭開直播抽獎,從藝fun券、農遊券、動滋券,大家的問候語就是「你去登記了沒?」然而,全民小確幸的背後,是全民埋單,國家為了經濟小確幸舉債上限開到緊繃,難道一切只要國民開心,債留明天就好?

舉債已無天花板壓頂

攤開行政院送到立法院的紓困預算書三. ○,在原有紓困預算一. ○、二. ○預算版本上,繼續追加舉債二一○○億元,短短半年政府已經編列四二○○億元紓困特別預算,其中只有三百億元是年度歲計賸餘,其他三九○○億元全是舉債支應。

這個舉債金額與速度已經超越二○○八年的金融海嘯,當年是分四年編列五千億元特別預算,更是九二一災後重建特別預算規模一千億元的四倍之多。

別忘了,除了紓困預算,蔡英文政府還有一個《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的八年八八○○億元特別預算,也幾乎靠舉債支應。算下來,從蔡英文一六年擔任總統以來,短短四年多特別預算規模就超過一.五兆元。

《公共債務法》(《公債法》)與《財政紀律法》其實都有規範每年度政府舉債上限,不過,今年四月立法院朝野協商《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二. ○版本時,民進黨團送了一個大禮給行政院,就是打開《公債法》與《財政紀律法》的舉債上限天花板,在既有的二一○○億元紓困預算上,提案「得視疫情狀況,以不超過原預算額度內再編列特別預算,送請立法院審議」。有了立法院掛保證,行政院順勢將紓困預算「提好、提滿」,追加到條例規定的上限四二○○億元。

四十二頁拿下二一○○億元
紓困預算三. ○中,又以經濟部追加一三七六億元為最多,其次為衛福部三七四億元、農委會一九一億元、交通部九十八億元、勞動部追加四十七億元。

經濟部追加的一千多億預算中,光是列名「不敷數」(不足之數)的預算就高達九百多億元。像是振興三倍券預算就再追加三八二億元,從第一版的十八億元、紓困二. ○的一一一億元,到三. ○再追加三百億元,光是發放三倍券總預算突破五百億元。企業融資與用電補貼錢也不夠用,只好再追加五九○億元。

紓困預算3.0中,經濟部發行振興三倍券的預算追加高達382億元。

農委會追加的一九一億元預算中,歸墊農漁民生活補貼的預算高達一八四億一四七四萬元。農委會原本只宣布補貼弱勢農、漁民每人三個月,五月初行政院宣布擴大紓困,農委會跟著搶進廣發農漁民一人一萬元,共三個月補貼金,短短兩個月發出一八八億元。但是農委會預算根本來不及編列,於是先由農村再生基金代墊,也讓農委會成了紓困預算三. ○版本中,追加規模僅次於經濟部與衛福部、第三高的部會。

「先花錢再編預算」,讓立法院審查淪為背書的橡皮圖章,引發在野黨批評。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林為洲表示,行政院送來紓困三. ○預算書,僅四十二頁,就要走二一○○億元,平均一頁高達五十億元,其中紓困二. ○已經編列,但「不敷使用」項目高達一二三五億,等於是錢花了不夠用,再來編預算拿錢,痛批蘇內閣的財政紀律不及格。

預算大開後門受抨擊
不具名立院資深幕僚透露,先花錢再編預算,基本上已經違反《預算法》;檢視紓困三. ○預算,像是農委會、經濟部陳列的超支,根本不在《預算法》允許超支範圍內,合法的超支應該是動用預備金、項目流用、追加預算等相關程序。

不過《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十一條特別開了後門給行政部門,條文提到,特別預算不受《預算法》限制,且因應紓困振興措施緊急需要,可以報經行政院同意後,未完成法定程序前,先行支付一部分。因此,蘇貞昌面對在野黨轟亂花錢、「紓困預算特別好花」的批評聲音,仍老神在在強調,追加的預算都是按照特別條例規範編列,錢都花在刀口上,並沒有亂花。

https://www.storm.mg/article/2897713?utm_source=Yahoo&utm_medium=%E7%9B%B8%E9%97%9C%E5%A0%B1%E5%B0%8E%E9%BB%9E%E6 %93%8A&utm_campaign=Y!News_RelatedCove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