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大學魯比尼 (Nouriel Roubini) 教授 在project syndicate的剖析

幾年前,作為西方代表團訪華的一員,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習近平主席。在和我們成員的對談時,習近平認為,中國的崛起 將是和平的,其他國家 — 即美國— 不必擔心「修昔底德陷阱」,這個因為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而命名的名詞,記載了斯巴達對雅典崛起的恐懼,造成兩者之間不可避免的戰爭。哈佛大學的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其2017年出版的「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 Trap?)」一書中,探討了16個新興和現存大國之間的競爭,並發現其中12個導致了戰爭。毫無疑問,習近平希望我們專注於剩下的四個。

儘管中美都彼此都認識修昔底德陷阱 —  並且認識到歷史的發展並非有必然確定性 — 但無論如何,中國和美國似乎都陷入了該陷阱。雖然世界兩大強國之間發生熱戰的可能性似乎仍然無法想像,但冷戰則變得更加可能。

美國將目前的緊張局勢歸咎於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以來,中國已經從全球貿易和投資體系中獲益,同時未能履行其義務並從其規則不勞而獲。根據美國的說法,中國透過竊取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移,補貼國內企業以及其他國家資本主義 (如扶植國營企業) 的工具獲得了不公平的優勢。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正變得越來越專制,將中國變為奧威爾式的監視國(Orwellian surveillance state)。

對於中國人來說,中國懷疑美國的真正目標是阻止他們進一步崛起或將其正當合法的國力和影響力投射至國外。他們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按GDP)尋求擴大其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是合理的。領導人會爭辯說,他們的政權已經改善了14億中國人的生活福祉,遠遠超過了西方停滯的政治制度所能達到的成就。

美國總統川普。(美聯社)
美國正在嚴格限制中國對敏感行業的外國直接投資,並採取其他行動以確保西方在人工智能和5G等戰略行業中的主導地位。(美聯社)
無論哪一方的論述更強而有力,經濟,貿易,技術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升級,似乎都是不可避免的。從最初的貿易戰到現在有可能升級為永久的敵對狀態。這反映在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中,它認為中國是一個戰略「競爭者」,應該從各方面加以抑制。

因此,美國正在嚴格限制中國對敏感行業的外國直接投資,並採取其他行動以確保西方在人工智能和5G等戰略行業中的主導地位。它正在向合作夥伴和盟國施加壓力,不要參加「一帶一路」計劃 (中國在歐亞大陸上建設基礎設施項目的大規模計劃)。而且因為中國更積極地宣稱其在可疑領土上的主張,美國正在增加在東海和南海的海軍巡邏。

中美的冷戰對全球造成的後果將比美蘇冷戰更嚴重。蘇聯當時是一個經濟模式失敗且衰落的力量,但中國很快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並將繼續發展壯大。此外,美國和蘇聯之間的交易很少,而中國則完全融入全球貿易和投資體系,特別是與美國糾結在一起。

因此,全面的冷戰可能會引發去全球化的新階段,或者至少將全球經濟劃分為兩個不相容的經濟集團。在任何一種情況下,商品,服務,資本,勞動力,技術和數據的貿易都將受到嚴格限制,數位領域將變成「分裂網絡」,其中西方和中國節點不會相互連接。既然美國已對中興和華為實施制裁,中國將爭先恐後地確保其技術巨頭能夠在國內或至少從不依賴美國的友好貿易夥伴那裡獲得必要的零組件。

在這個巴爾幹化的世界中,中國和美國都希望所有其他國家選擇一方,而大多數政府都會試圖與兩者保持良好的經濟聯繫。畢竟,許多美國盟友現在在中國做的事情(就貿易和投資而言)比對美國做得更多。然而,在未來的經濟中,中國和美國分別控制人工智能和5G等關鍵技術的獲取,中間地帶很可能變得無法居住。每個人都必須選擇,世界可能會進入一個漫長的去全球化進程。
無論未來會發生什麼,中美關係將成為本世紀的重要地緣政治問題。某種程度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理想情況下,雙方都會建設性地管理它,允許在某些問題上進行合作,並在其他問題上進行良性的競爭。實際上,中國和美國將建立一個新的國際秩序,其基礎是認識到這個(不可避免地)的新興力量 (中國) 應該在塑造全球規則和團體制度發揮作用。

如果彼此的關係管理不善 — 美國試圖破壞中國的發展並遏制其崛起,中國在亞洲和世界各地積極投射其國力— 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全面的冷戰,甚至一場熱戰(或一系列的冷戰代理人戰爭,如韓戰、 越戰)也不能排除。在二十一世紀,修昔底德陷阱不僅會吞噬美國和中國,也會吞噬整個世界。(相關報導:在谷歌封鎖華為之前,中國早就封鎖谷歌了:川普制裁華為,加速樹立數位鐵幕|更多文章)

*作者為退休學人...

=====

奧威爾式的監視國(Orwellian surveillance state)

一九八四》(英語: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所創作的一部反烏托邦小說[2][3],出版於1949年[4][5]。故事設於第一空降場(前身為英國),其為大洋國的一個省,書中的世界處於永久的戰爭狀態,大洋國的政府無所不在地監控和操控公眾,該超級大國和其居民由英國社會主義(新語稱為英社)這一政治制度支配,並受到特權階層核心黨員英語:Inner Party)的控制,核心黨員利用思想警察去迫害個人主義,以及諸如「犯罪思想」般的獨立思考[6]。其為反烏托邦小說類三部代表作之一(另外兩部是《我們》和《美麗新世界》)。

老大哥是暴政的象徵,他是政黨的領導,喜歡強烈的個人崇拜,但他可能根本不存在。黨「尋求權力完全是為了權力本身,不關心其他的利益,只對權力感興趣。」[7]。小說的主角溫斯頓·史密斯,是一名外圍黨員,他在真理部(新語稱為真部)工作,真理部是負責宣傳和修改歷史,他的工作是重新編寫過去的報紙,好讓歷史記錄一如既往地支持政黨的發展路線[8]。真理部的工作者會視此行為為「糾正錯誤」,儘管他們實際上是以虛假的信息取替真相[9]。該部的大部分工作者也積極地銷毀沒經修訂的所有文件;這樣一來,就沒有證據證明政府干擾歷史記錄[9]。溫斯頓是一個勤勞且精巧的工人,但暗地裡憎恨黨並且夢想著反叛老大哥[9]。溫斯頓通過與小說部的工作者茱莉亞保持性關係來開始他的反叛行為[9];隨後他從內黨成員歐布朗手中收到了一本書,其對黨的行動的背後目的進行了詳細的說明[9]。不過他的造反意圖最終在歐布朗逮捕自己時遭到壓制,並發現歐布朗的真正面目是為折磨異見人士的仁愛部效力的部員[9]。溫斯頓在仁愛部中受到不同形式的折磨,並最終被送至101室去面對「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9]——對溫斯頓而言便是老鼠,並因此被迫背叛了茱莉亞[9]。在此以後仁愛部釋放了溫斯頓。歐威爾用餘下的篇幅描述了其釋放後的生活[9]。最後以溫斯頓對電幕軍事更新的反應和意識到自己對老大哥的愛為結尾[9]

作為政治諷喻和反烏托邦科幻小說,《一九八四》不論在內容上、情節上和風格上也被視為經典。自1949年出版以來,它的許多用語和概念在英語中已普遍使用,例如老大哥雙重思想犯罪思想新話101室電幕2+2=5忘懷洞。《一九八四》令形容詞「歐威爾式的」(Orwellian)普及,它是用於形容官方欺騙、秘密監視並且修改歷史的極權主義獨裁狀態[8]。在2005年,本書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1923年至2005年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說之一[10],還在1998年被列入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讀者票選:第6位;編輯小組:第13位)[11]。2003年,《一九八四》在BBC的書籍票選活動大閱讀中獲得第8位[12]。其還在1956年1984年改編成電影上映[13]

歷史及書名

歐威爾在1937年首次出現了關於這本書的構想,當時他正在西班牙內戰中跟馬克思主義統一工人黨一同對抗佛朗哥的國民軍,但他卻在當中發現佛朗哥以外,另一種形式的極權主義——西班牙的親史達林共產勢力,其將馬統工黨塑造成親托洛茨基的叛徒[14]。此經歷為歐威爾的這本小說提供了創作靈感[14],並於3年後在蘇格蘭汝拉島寫下小說的大部分內容,儘管當時他的肺結核病情嚴重,但寫作一直持續至1948年[15][16]。他於1947年時已完成整本小説的大綱,但卻對其表示不滿意,並認為自己「很可能會不得不重寫當中的三分之二[17]。」1948年12月4日,他把終稿寄至塞克爾和沃伯格出版社並於1949年6月8日出版[18][19]。出版商的內部備忘錄曾指出:「如果(這本小説)我們不能售出15到20萬份,我們理應被槍殺[17]。」。到了1989年,它已被翻譯成65種語言,超過當時任一英文小說[20]。小說的標題、其主題、新話的內容和作者的姓氏往往被引用,用以反對國家的控制和干涉,而形容詞「歐威爾式的」(Orwellian)則是形容一個極權主義的反烏托邦,其特點是政府鎮壓和控制人民。歐威爾所發明的語言——新話,是用以諷刺國家的虛偽性和規避:仁愛部負責酷刑和洗腦;富裕部負責物資的分配與控制;和平部負責戰爭和暴行;真理部負責宣傳和修改歷史。

歐威爾最初把小說命名為《歐洲的最後一個人》(The Last Man in Europe),但在1948年10月22日(出版8個月前)給他的出版者弗雷德里克·沃伯格的信中,歐威爾提到他猶豫於《歐洲最後一個人》與《一九八四》之間[21],沃伯格建議更改主標題為更經濟有效的一個[22]

安東尼·伯吉斯的小說《一九八五》中,他認為歐威爾對冷戰(1945年至1991年)的開始感到失望,打算稱這本書為《1948》。企鵝出版集團出版的現代經典版《一九八四》在其介紹指出,歐威爾最初把小說的年份設於1980年,但他後來改至1982年,然後再改為1984年。最終的標題也可能是他寫作時的年份(1948年)變換顛倒[23]。縱觀其出版歷史,《一九八四》曾遭禁售或受到法律挑戰,因為其會煽動人們顛覆國家或導致意識形態腐化,如同奧爾德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1932年)、葉夫根尼·伊萬諾維奇·扎米亞京的《我們》(1924年)、卡琳·博耶的《卡拉凱思》(1940年)、雷·布萊伯利的《華氏451度》(1951年)[24]。文學學者認為,俄羅斯的反烏托邦小說《我們》對《一九八四》有強烈的影響[25][26]

常見的誤解[編輯]

作者歐威爾在逝世7個月前(1949年6月16日)寫給聯合汽車工人工會「Francis A. Henson」的信(摘錄在1949年7月25日的《生活雜誌》和1949年7月31日的《紐時書評》)中寫道:

——我最近的小說《一九八四》不是為了攻擊社會主義或我支持的工黨,而是揭露扭曲……部分已經可以在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中領會到……這本書的場景放在英國,是為了強調英語民族並非天生比其他民族優秀,並且,如果不與極權主義做鬥爭,它將無往不勝,Collected Essays [27]

在1946年的短文《我為什麽寫作》中,歐威爾描述自己是一個民主社會主義者。[28]

故事
背景

1984改編電影所設計黨的旗幟
《一九八四》的故事舞台位於大洋國(Oceania)。大洋國是三個洲際超級大國之一,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分成了三個國家聯盟。大部分情節發生於倫敦——「第一空降場的主要城市」,[40]大洋國的一個省,「曾經被稱為英格蘭或不列顛」[41][42]。黨的領導者老大哥的標語海報,「老大哥在看著你」佔據整個城市;而無處不在的「電幕」(telescreen,一種雙向電視,)在私密和公開場合監視著公眾。大洋國的社會階級系統有三層:

(I)上等階級的核心黨員(Inner Party),少數的統領精英,佔全國人口的2%左右[43]。
(II)中等階級的外圍黨員(Outer Party),佔全國人口的13%左右。
(III)下等階級的無產階級(Proles):佔全國人口的85%左右[44],代表沒受過教育的無產階級。
在政府,黨利用四個部門控制群眾[45]:

和平部負責戰爭
富裕部負責經濟事務(定量配給和令人民飢餓)
仁愛部負責法律和秩序(酷刑和洗腦)
真理部負責新聞、娛樂、教育和藝術(宣傳)
真理部亦是主角溫斯頓·史密斯(一個外圍黨的成員)工作的地方,在那裡他改寫歷史文獻好將過去改寫得符合正統的政黨路線——這每天都在改變——並將非人從歷史上抹去,「非人」是指被人「蒸發」的人,即不僅被國家殺掉,而是在歷史上或記憶上抹去這個人的存在[46]。

溫斯頓的故事從1984年4月4日開始:「四月裡,天氣晴朗寒冷,鐘敲了十三下」;[47]雖然這樣,日期是存有疑慮的,因為這是溫斯頓·史密斯個人感知到的東西,在持續對歷史的修改中;在這之後說明了這個日期是相對的。溫斯頓的記憶,及他閱讀的那本禁書,戈斯坦寫的《寡頭政治體系的理論和實踐》透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陷入了內戰,然後被融合成為大洋國的一個部分。同時,蘇聯對歐洲大陸的吞併構成了第二個超級大國歐亞國。第三個超級大國,東亞國,包括中國占領的東亞部分。這三個超級大國打著永久的戰爭,為爭奪世界上未被征服的陸地。他們在適當的時候就結盟或打破盟約。

從他的兒時記憶(1949–1953)中,溫斯頓記起了發生在歐洲、俄羅斯西部和北美的核戰爭。內戰、黨的掌權、美國吞併大英帝國或科爾切斯特被轟炸很難說哪個先發生,然而,他記憶的愈發清晰以及他家庭解體的故事暗示,原子彈的爆炸先出現(史密斯一家躲在地鐵站),接著是內戰以及社會在戰後的重塑,黨把這回顧地稱為「革命」。

情節

大洋國的社會結構圖示
這是一場核戰爭後,溫斯頓·史密斯在1984年的故事以及他對一號空降場(英國)當時生活的觀察(一號空降場是大洋國——三個超級大國之一——的一個省份)、對英社思想上的反叛、他與裘莉亞的偷情;及必然地在仁愛部被思想警察進行監禁、審問、拷打、洗腦和再教育。

溫斯頓·史密斯
溫斯頓·史密斯是一名知識分子,外圍黨的成員。他住在曾經是倫敦的一號空降場,成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國,與此同時,革命和內戰讓黨獲得了權力。在內戰中,英國社會主義(英社)將他安置在一個孤兒院裡,這個孤兒院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孩童,並在他們成年之後將他們吸收入黨。雖然是黨員,他卻過著條件相當惡劣的生活:一間一居室的公寓,日常飲食包括黑麵包以及人工合成的飯菜,伴以勝利牌杜松子酒。他的理智讓他對此不滿,因此有了記日記的習慣,日記里存留有他對黨和老大哥的負面看法——這本日記如果被發現,將會是足以判他死刑的證據。不僅如此,幸運的是,他的房間裡還有個壁龕在電幕旁邊,讓其看不到他。在日記中他寫道:「思想罪不會導致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電幕(在所有公共場合及每個黨員的住處都有)、隱藏的竊聽器以及告密者讓思想警察可以監視每一個人,並因而找出任何有可能危及黨的統治的人;孩子們則被從小教導要找出並報告有思想罪嫌疑的人——特別是他們的父母。

在真理部,溫斯頓是一名負責改寫歷史的職員,將過去修正為目前黨的官方版本,好讓大洋國的政府顯得無所不知。因為這樣,他不斷重寫記錄,偽造照片,並將原始的資料扔進忘懷洞。儘管喜歡改寫歷史所帶來的智力挑戰,溫斯頓同時也著迷於「真正的」過去,熱切地試圖了解那個被禁止的世界。

茱莉亞
一天,在真理部,當溫斯頓幫助一個摔倒的黑髮女人時,她悄悄地給了他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愛你」。她就是茱莉亞,一個修理員,負責在小說司維修那裡的小說寫作機器。在那一天之前,他深切地憎惡她,認為她是一個少年反性同盟的狂熱追隨者,因為她帶著此同盟的紅腰帶,一個禁慾和貞潔的象徵。在她給他遞了紙條後,這種敵意消減了。從那時他們開始暗中來往:第一次在鄉間幽會,後來則定期在附近一位無產者小鋪子的樓上,他們認為那裡是安全可靠的。溫斯頓不知道的是,思想警察已經發現了他們的反叛之舉並監視著他們。

當一位核心黨黨員歐布朗和他們接近後,溫斯頓相信他已和反黨組織兄弟會取得聯繫了。歐布朗給了他「那本書」,《寡頭政治集體主義的理論和實踐》,據說是兄弟會的領導者埃曼紐爾·戈斯坦寫的。這本書闡釋了永久的戰爭並揭穿了黨的三句口號「戰爭即和平,無知即力量,自由即奴役」背後的真相。

逮捕
思想警察在茱莉亞和溫斯頓的臥室裡抓住了他們,將他們押解到友愛部進行審問。在這之前卻林頓先生,那個把房間租給他們的無產者,公開了自己思想警察的身份。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系統有計劃的拷打,及黨內觀念學家的心理戰術。之後,歐布朗利用電擊療法拷問溫斯頓,並告訴他,這會治好他的精神錯亂,即他對黨明顯的仇恨。在漫長而複雜的談話間,歐布朗解釋了核心黨的動機:使一種絕對的權力完整。溫斯頓問過,兄弟會是否存在,得到的回答是他永不會知道,這將會是他腦子裡不可解的謎。在一次拷問的過程中,他在友愛部的監押過程得到了說明:「你的改造有三個階段」:「學習,理解,接受」關於黨的事實;然後溫斯頓將被處決。

懺悔和背叛
政治性再教育中,溫斯頓承認了他的罪行,但沒有供出同夥和他心愛的茱利亞。重返社會的第二階段再教育中,歐布朗讓溫斯頓明白自己「已經爛掉了」。反駁說黨無法成功(雖然後來被歐布朗駁倒),溫斯頓承認:「我沒有背叛茱莉亞。」歐布朗了解,雖然溫斯頓招供了關於他和茱莉亞的一切,他並沒有背叛她,因為他「沒有停止愛她;他對她的感情一如既往」。

一天晚上在囚室裡,溫斯頓突然醒來,尖叫著:「茱莉亞!茱莉亞!我的親人!茱莉亞!」於是歐布朗沖了進來,不是為審問他,而是為了將他送到101室,友愛部里最令人害怕的房間,因為裡邊的東西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在那裡,一個犯人最怕的東西將被拿來威脅他或她,作為政治性再教育的最後一步:接受。溫斯頓最害怕的東西——老鼠,被以這樣的形式施加於他:一個鐵籠子中裝著飢餓的老鼠,籠子前面的面罩貼合他的臉。當籠子打開,老鼠將吞噬他。當籠子的鐵絲網碰到他臉頰上時,他開始瘋狂地喊叫:「去咬茱莉亞!」拷問結束了,溫斯頓回到了社會上,已被洗腦,接受黨的學說並熱愛老大哥。

在溫斯頓的再教育過程中,歐布朗總是理解溫斯頓,知道他在想些什麼。

與茱莉亞重逢
重返大洋國社會後,茱莉亞在公園重逢溫斯頓,每個人都承認出賣了對方,背叛改變了人:

「我出賣了你,」她若無其事地說。
「我出賣了你,」他說。
她又很快地憎惡的看了他一眼。
「有時候,」她說,「他們用什麼東西來威脅你,這東西你無法忍受,而且想都不能想。於是你就說,『別這樣對我,對別人去,對某某人去。』後來你也許可以偽裝這不過是一種計策,這麼說是為了使他們停下來,真的意思並不是這樣。但是這不對。當時你說的真是這個意思。你認為沒有別的辦法可以救你,因此你很願意用這個辦法來救自己。你真的願意這事發生在另外一個人身上。他受得了受不了,你根本不在乎。你關心的只是你自己。」
「你關心的只是你自己,」他隨聲附和說。
「在這以後,你對另外那個人的感情就不一樣了。」
「不一樣了,」他說,「你就感到不一樣了。」
似乎沒有別的可以說了。風把他們的單薄的工作服颳得緊緊地裹在他們身上。一言不發地坐在那裡使他覺得很難堪,而且坐著不動也太冷,他說要趕地下鐵道,就站了起來要走。
「我們以後見吧,」他說。
「是的,」她說,「我們以後見吧。」

投降與轉變
溫斯頓·史密斯最後成了一個嗜酒的閒散人員。一次,他在酒吧中聽到一則公報,公報中聲稱大洋國對歐亞國在非洲控制權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使他的思想徹底歸順,接受了黨對社會和生活的描述,並對他即將來臨的公開審判和處決聽之任之。他在被槍決的一瞬間認識到「他戰勝了自己,他愛老大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4%B9%9D%E5%85%AB%E5%9B%9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