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路透社3月4日報導,原題:對世界經濟而言,中國的國內市場而非出口更重要

新冠病毒以及為遏制疫情採取的強力措施,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作以及作為世界經濟引擎的地位成為關注焦點。但眼下太多評論,尤其在西方,都把重點放在中國作為製成品出口國的供應方角色上,卻低估了中國在需求方面的重要性

隨著快速增長的中產需要幾乎一切——從汽車、電子消費產品、食品到旅遊等國際服務,中國的消費變得至關重要西方評論員將中國主要定位為出口導向加工型經濟體,但現在這種定位不再準確也不具代表性了。到本世紀20年代,中國已從一個小的開放型經濟體轉變為一個大洲規模的龐大經濟體且比以前內向中國經濟變得更像美國,與依賴貿易的經濟體(如日德英)大的新興市場(如巴西)存在很大不同。

結果是,中國加入美國的行列,成為對國際經濟舉足輕重的力量,同時對來自其他地方的衝擊具有更大適應力。與美國一樣,國際貿易(如今)對於中國的重要性降低了。世行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出口占其GDP近20%,比美國(12%)高不了太多,遠低於英法(30%),更不用說韓國(43%)和德國(47%)了。其進口占GDP的比重下降到2018年的19%,也不比美國的15%高多少。

儘管中國經濟日益面向國內可能已不特別依賴進出口但由於其體量大且增長迅速,因而在世界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產生的衝擊也能波及全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8年中國占全球總產出增長的近30%。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大於其後兩個國家——美國(12%)和印度(12%)之和。以現金計算,這五年中,中國的商品進口年均增長1.8%,是世界其他地區0.7%增速的兩倍多。

在全球最終需求方面,中國所佔份額越來越大因此,若中國經濟遭遇衰退、信貸緊縮或疫情(擴大),後果不可避免地會傳遞給全球各地的公司和員工。此次疫情凸顯北京的政策決定會如何影響世界其他地區。

西方評論家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方面,例如口罩和智能手機出口中斷等。但實際上,中國自身消費的減少將產生同等甚至更大影響中國不斷增長的國內市場所帶來的影響將遠超疫情,會改變直至本世紀中葉的全球力量平衡。是龐大的國內市場而非出口,使中國成為強大競爭者,並重塑全球經濟。 (作者約翰·坎普,喬恆譯)

==

中美適度脫鉤並不可怕且很現實|最忠平論
原創 宋忠平 2020-02-29 12:02:50

中美兩個國家都是有重要影響力的全球大國,兩國合則兩利、鬥則兩傷,中美兩國祇要願意在彼此尊重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實現和平共處則是百姓之福、世界之幸。但特朗普上任以來,變本加厲強調“美國優先”政策導致在美國國內關於中美全面脫鉤的論調是此起彼伏。但客觀上,中美全面脫鉤就是個偽命題,中國從來就沒有全面掛鉤,也就談不上所謂的全面脫鉤,但中美兩國之間各種矛盾的尖銳化則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把中美兩國之間在各個領域矛盾的尖銳化和公開化當作是中美脫鉤來看的話,那中美適度脫鉤則就是很正常、很現實、也是很必然的事情,因為中國已經不是昔日的中國。

中美兩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實現關係正常化以來,本著各自國家利益艱難地走到了一起,一路不平坦,磕磕絆絆,但為了遏制蘇聯這個共同目標還是堅持求同存異,顧全大局。可蘇聯解體後,共同威脅不存在了,中國問題就成為了主要矛盾,甚至矛盾在不斷升級,但有一點沒有變,那就是美國對崛起中的中國定位沒有變,那就是中國應該永久成為美國的“超級胎盤”而不能是一個威脅美國秩序和領導力的競爭者和挑戰者。

但在美國人看來,當今的中國作為美國“超級胎盤”的“中美國”時代已不復存在了。畢竟中國早就不是過去的中國,美國卻還是停留在“冷戰思維”的那個美國,無論誰當了美利堅的總統都會把中國當作對手和威脅而不是建設性的合作夥伴。同樣,崇尚多極世界和獨立自主民族性格的中國放棄昔日的“中美國”模式也就成為自身發展現實中的必然選擇。

美國不允許中國人或東方人做本該屬於似乎只有白人才能做的事情,尤其是那些高精尖的玩意,這才允許中國有資格成為美國的“超級胎盤”。但中國長大了,沒有經過美國的同意,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夢想,也希望搞點有世界影響力的玩意,比如航天、航空、5G等這些高端東西,不想再繼續維持昔日以消耗資源為代價的發展模式,這就讓美國漸漸失去了習以為常的“超級胎盤”供養,此時“白人至上”的美國就認為中國不地道、離經叛道,不遵守“中美國”遊戲規則,於是“美國優先”就成了製裁中國的唯一藉口,中國必須優先成為美國的“胎盤”而不是美國的競爭對手。

如果說中美經濟過去所謂的高度一體化是“中美國”模式的重要體現,那可以說彼時的中國希望與美國經濟實現高度融合,“借雞下蛋”來發展自己,儘管中國也付出了高昂的環境代價。而如今中國不經意與美國經濟脫鉤,就是不自覺擺脫“中美國”單一模式的約束,中國不再是如前那麼需要美國,儘管也渴望向美國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科學技術,但不斷強勁發展中的中國希望與美國的高端合作領域都被設定為美國合作的禁區,由此導致中國與美國的合作不再有利於中國的再發展和再創新,相反得到更多是來自美國的掣肘和限制。但中國再發展需要全球化合作,也需要全球化市場,這就必然導致中國擺脫美國的限制,不再成為美國希望看到的經濟附庸,這或許就是現實意義上的中美脫鉤,不僅是經濟脫鉤、科技脫鉤,也是價值觀的脫鉤,道不同不相為謀,國不行不與為伍,中國在全球化佈局中有了新的舉措,比如得到包括西方國家在內認可的“一帶一路”倡議和第三方市場建議。

中國主觀上不想脫鉤但客觀上已經漸行漸遠,美國主觀上不想脫鉤但客觀上在主動脫鉤,因為中國已經成為美國不可控、不聽話的競爭對手,也是挑戰美國利益的“壞孩子”,而不再是美國眼裡習慣和喜歡的“乖孩子”。

特朗普繼續連任是大概率事件,“美國優先”是特朗普的既定政策,美國對中國強硬政策將會持續加碼,跌宕起伏的中美關係加速脫鉤也就不是神話了。

一是,美國繼續減稅,維持弱勢美元,倒逼重點製造業回流,投資回流,擴大出口。二是,美國繼續加大對中國的高關稅,“訂單拿來,關稅給你”,以此逼迫次級製造業盡快離開中國,轉向其他發展中國家,以此實現美國大幅度減少從中國的進口。三是,美國一直努力加大在知識產權、技術轉讓等問題上遏制中國力度,以此逼迫其他國家減少與中國合作。四是,美軍會加大在台海、南海、朝鮮半島等中國周邊熱點地區的熱度,不斷為中國製造新舊矛盾,藉此“營商環境惡劣”來嚴重打擊外資在中國的投資力度。五是,美國一直在積極扶持東盟和印度等國家成為中國製造業替代國,找尋自願當新“胎盤”的國家,加大從非競爭對手國家進口的力度,以此解決對中國貿易嚴重依賴的問題。

中國多次誓言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堅定守護包括生物安全在內的國家總體安全觀,這都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絕不能有失。中國和美國本是兩個主權獨立、但性格迥異的世界大國、軍事強國,但走到今天,時移世易,只能說或許脫脫更健康,至於脫多脫少、脫與不脫,也只是個大國博弈掩蓋下的文字遊戲罷了。

宋忠平 鳳凰衛視評論員 主持人 教授
https://www.toutiao.com/a67987140579824768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