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趨勢投資和反射理論的邏輯與哲學(必知)

一言以蔽之,反射理論解釋了投資者與市場的聯動關係投資者依據不對稱的資訊形成對市場帶有偏見的預期,並作出相應的投資決策這些決策會進一步改變市場原有的發展方向形成新的資訊,並反射出一種新的市場形態索羅斯認為,這些不同的投資偏見和異像是驅動市場的源動力當投資偏見趨於零散時,市場呈現出趨於均衡的狀態;當投資偏見形成方向性的積聚並從而產生蝴蝶效應時,市場的狀態會發生方向性的改變,並最終在趨勢衰竭時產生反轉。【對散戶而言:行情總在絕望(不信)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8成相信)成熟,在充滿希望中(幾乎完全相信)毀滅。】

謬誤性與反射性

謬誤性反射是反射理論的兩個核心概念索羅斯認為人正確地理解世界是不可能的,人對於市場的理解總是具有錯誤性的或被扭曲的-這是謬誤性的含義正因為這種謬誤性(偏見)的恆久存在,人的行為也時常是非理性的-這是反射性的意義比方說認定一個孩子是壞孩子會真地塑造出壞孩子其實,對認知偏見的理解很容易,因為世界的複雜性已然超出了人類理解的能力。然而,由於人們對於確定性的虛妄的追求,反射性被忽視了(反射性導致不確定性)

市場總是錯的

其實,凡思維存在的地方,偏見就存在,反射性就存在不確定性就存在作為市場的參與者,人的思維和行動會以兩種互動的方式影響市場「認知功能和操控功能」。認知是人們理解市場的過程;操控是人們試圖將市場向對我們有利的方向改變的過程。這兩種功能將人類的思辨與現實以一種相反的方式聯繫在了一起在認知過程中,現實影響了參與者的觀點;相反的,在操控過程中,人的動機影響了現實。當這兩種過程可以獨立運行時,認知可以產生知識,操控可以產生期望的結果;相反的,當兩種功能同時運行時,他們互為自變量與因變量,他們將被互相影響和扭曲。這是市場無效性的根源。通俗的說,就是本來事情不是那樣的,大家都預測事情會是那樣的,結果改變了事情的發展過程,導致事情真的向著預測的方向發展了。

趨勢,反轉與泡沫

索羅斯認為,盛極而衰,物極必反。

首先,要真正理解反射性的意義,我們要區別開現實的兩種形態1.客觀的現實與主觀的現實。在外在世界發生的是客觀的現實而在參與者思維過程中存在的是主觀的現實 2.下雨是客觀的現實,下雨後很冷是主觀的現實。客觀的現實只有一個,而主觀的現實可以有很多種。反射性連接著現實的各個層面,並建立起一個雙向的反饋機制。然而,當主觀性現實不存在的時候,反射性亦不存在。

當主觀現實存在時,不確定性便產生了我們不能單純依賴事實做出真確的決定,因為我們觀測到的事實本身不是事實我們觀測的事實,是客觀的事實與主觀的現實帶來的投資偏見互動的結果-它是動態和不真實的。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理解索羅斯的一個經典論述:市場並不是完美的,它的均衡狀態屬於極端事件。

這個雙向的反饋迴路包括正向回饋和反向回饋反向回饋將市場參與者的不同投資偏見聚集到一起,而正向的回饋將投資偏見擴大化。用另一種方​​式說:反向回饋是自我修正的它可以長期存在並最終導致市場步入均衡狀態,這時投資偏見與現實達成了妥協相反的,正向的回饋是自我強化的。它不能長期存在,因為當一種狀態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市場參與者會意識到偏見的存在,從而市場發生反轉。其實,這一過程就是趨勢與反轉的形成過程。這裡,根據索羅斯的觀點,我們把它稱為盛衰過程,或泡沫週期理論:

1.反向回饋主宰市場,偏見是零散的,市場處於近穩態;

2.趨勢被認定,並在正回饋的推動下獲得積聚;

3.趨勢開始接受市場相反偏見和外界衝擊的測試;

4.在各種衝擊下,若趨勢依然存在,趨勢則被確立。趨勢變得不可動搖,並開始加速;

5.偏見被激化,部分參與者意識到趨勢與現實的裂痕。趨勢已然成為泡沫,泡沫的破裂一觸即發;

6.在某個催化劑的影響下,趨勢終結。現存信念和信心開始消失,相反的信念開始建立。市場反轉開始啟動並加速。

反射理論與金融市場

當投機者普遍認為美元會升值時,他們入場買入美元。這一投機現象的結果是美國的經濟獲得刺激,從而吸引美元升值更高的預期同理,當某隻股票擁有較高一致預期時,它往往會具有超額收益。因為一致預期會使更多人追逐它,使得趨勢被確立;趨勢一旦確立,一般不會馬上停止而且這種短期的趨勢與個股的品質無關。

這使得主力操控市場成為了可能當主力用巨額資金投入市場時,散戶投資者被誘導並一併狂熱買進,高位建倉,使得市場漸漸走向瘋狂。在這一"築頂"過程中,主力會慢慢撤資,率先拋售做空賺取價差,並引起市場驚慌和最終的崩盤。正因為如此,泡沫總是在趨勢的盡頭產生。不管是60年代的綜合性大集團泡沫,還是各大房地產泡沫、主權債務泡沫、網際網路泡沫,都可以利用這一理論來解釋。
 
比如我們可以嘗試用反射理論解釋人民幣升值的前景1.就算人民幣本身不應該升值,美國無意或有意的持有人民幣被低估的信念增加了人民幣在國際市場升值的預期。 2.國際熱錢在美國實力的影響下盯上了人民幣,這一行動會影響人民幣的實際走勢,更多熱錢流入中國試探市場,人民幣果然緩慢升值,預測和試探被證實了,一個完整的反射過程確立,趨勢被確立。 3.更多熱錢湧入,人民幣會升值的信念被強化,升值變得失控,在重大干涉未介入市場時(比如央行未降息或保證金),反射會不斷自我強化,直到投資者意識到偏見的存在或泡沫的產生。

我們所應該做的:順應趨勢。

反射理論為我們塑造了一個由偏見主導的無效的市場,但我們不必失望。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我們無需擁有預測市場走向的特技。我們所需要的,是獨立思考並順應趨勢的能力。趨勢是無法阻擋的,不要嘗試改變它。如老子所言「抱殘守缺,如嬰兒之柔弱」。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inance/4kyxmq.html

=====

索羅斯的反射理論

反射理論(Theory Of Reflexivity)

索羅斯的反射理論簡介

反身性最早由William Thomas在上世紀20年代提出,隨後由社會學家Robert Merton在40年代晚期完善。

  真正將反身性理論推向發展高潮的是索羅斯。他在1978年出版的第一本書《金融煉金術》中反覆強調,市場並不是像教科書所講的那樣理性和有效而是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反身性,這會帶來泡沫和市場的崩潰。2001年9月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來中國訪問。在此之前,他的新著《開放社會—改革全球資本主義》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亞洲金融危機後,即使在中國他的“金融大鱷”之名也廣為人知,但索羅斯將哲學視為他一生最珍視的部分,他認為他提出的反身性(Reflexivity)的哲學理念是他投資制勝的思想基礎。他這樣看待自己的理論:“我一直珍愛這樣的幻想:反身性概念將為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做出突出的貢獻。在反身性概念的基礎上,他發展了他的理論構架:不完備理解(imperfect understanding)、可錯性(fallibility)和開放社會理念open society )。索羅斯的思想深受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的科學方法論和開放社會觀念的影響。[1]

  索羅斯1969年創立量子基金,在其後的26年不斷發展壯大過程中,為股東賺回了近35%的年均收益率。這顯然已經不能夠簡單歸於運氣而更多的理解是索羅斯具有其他投機者不具備的更為獨到的東西,那就是索羅斯自己的獨特金融理論

  反射理論指的是投資者金融市場的互動關係,投資者根據自己獲得的資訊和對市場的認知形成對市場的預期,並付諸投資行動,這種行動改變了市場原有發展方向,就會反射出一種新的市場形態,從而形成新的資訊,讓投資者產生新的投資信念,並繼續改變金融市場的走向。

  由於投資者不可能獲得完整的資訊,且投資者會因個別問題影響其對市場認知,令投資者對市場預期產生不同的意見索羅斯把這種“不同的意見”解釋為“投資偏見”,並認為“投資偏見”是金融市場的根本動力。當“投資偏見”零散的時候,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力是很小的,當“投資偏見”在互動中不斷強化並產生群體影響時就會產生“蝴蝶效應”,從而推動市場朝單一方向發展,最終必然反轉。

索羅斯的反射理論的一般概念

索羅斯的哲學思想有其抽象和實踐的兩個方面。

  在抽象的方面,索羅斯考察了思維和實在關係這一古老的哲學問題。自然科學的發展所預設的是這樣一個基本的思維和實在的關係的圖像:實在的事實和思維的命題體之間存在著嚴格的隔離,一邊事實,另一邊是命題。這樣,事實才能成為判斷命題真偽的標準,這也是符合論的真理觀和實驗檢驗的科學方法論所以可能的條件。在有思維的參與者所構成的事件中,思維和實在之間的關係的並非認識論的單向反映,即思維服務於對實在的理解。我們總是在一種生活處境中具有我們的思想,同時我們的思想指導著我們的行動,而我們的行動復又影響著將會發生的事件。“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結果也是事實,但它卻不能作為判斷參與者的思想是否正確的獨立標準,因為它依賴參與者想什麼和做什麼。因此事實的內容包含了參與者對事實的認知在這裡,因果鏈並不是直接從事實導向事實,而是從事實到認知,再從認知到事實。如果在事實和認知之間存在某種對應(correspondent)或等價關係的話,這當然不至於會產生任何難以剋服的障礙,不幸的是這種假設無法成立,因為參與者的認知所涉及的不是事實,而是一種本身取決於參與者認知的情景因此不能看作是事實。這樣,索羅斯發現了參與者的思維和實在之間的一個根本關係:反身性。

  在實踐方面,索羅斯深深地卷入複雜而急遽變化的金融市場,在他分析金融市場的變化時,他不能只以市場的旁觀者反思市場的變化,而必須參與其中做出交易的決斷。這樣他對市場的理解同他的參與決斷所塑造的市場之間的交替反饋構成了反身性概念的基本意義。

  金融市場中參與者的行為是這樣表現的:一方面,具有思考能力的參與者試圖理解他參與的市場環境,索羅斯將之稱為消極功能或認知功能;另一方面,參與者參與到他們所理解的市場環境中,併進行交易,索羅斯將之稱為積極功能或參與功能。對於市場的參與者來說,他試圖通過他的基於理解和判斷的交易行為來預測和貼現(discount)未來,而未來又反過來依賴於現在是如何進行貼現的。參與者和市場環境並非相互獨立,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同時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就是反身性。我們容易發現市場的反身性運動形成了一個時序(被理解的過去的市場情景、預測未來而當下做出的交易決斷、交易行為引進了對市場未來的塑造)上的“纏結”:即對市場未來的貼現會影響被貼現的市場未來。參與者指望市場變化的未來結果驗證或符合他現在的預期,但市場的未來卻因參與者預期的進入而導致變化的不確定性,參與者的預測行為本身成了它自身必須考慮的影響未來變化的因素,於是預測成了一個自身相關的行為

索羅斯的反射理論分析

傳統的思想認為:市場永遠是正確的。市場價格傾向於對市場未來的發展作出精確的貼現。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錯的。他們代表著一種對未來的偏見。而且扭曲有雙向影響:不僅市場參與者以偏頗的觀點進行,而他們的偏頗也會影響事件的發展。由於參與者的認知本質上便是錯誤的,而錯誤的認知與事件的實際發展過程,兩者之間存在著雙向關係,這種關係也導致兩者之間缺乏對應(Correspondence),索羅斯稱這種雙向關聯為“反射”。

  索羅斯通過構造兩個函數:認知函數與參與函數並把它們表述成一對遞歸函數來闡述他的反射性理論。

  認知函數

  Y = f(x)

  參與函數

  X = Φ(y)

  X:事態, Y:認知或思維

  推出

  Y = f[Φ(y)]

  X = Φ[f(y)]

  參與者對事態的認知稱為認知函數,參與者的思維對現實世界的影響稱為參與函數。在認知函數中,參與者所認知的事態是自變數,而在參與函數中,參與者的思維是自變數。在研究社會現象時,兩個函數同時發揮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一個函數的自變數是另一個函數的因變數,這樣研究將不再產生確定的結果。由於事態和思維兩者均為因變數,所以一個初始變化會同時引起事態和參與者的思維的進一步變化,而這兩個遞歸函數將不可能產生均衡點,存在的只是一個無限運動的過程,索羅斯稱這種相互作用為“反射性”。

索羅斯的反射理論的應用

反射理論適用於非常態的遠離均衡這是一種間歇出現而非普遍適用的狀態,在這一條件下,認知與現實之間出現過度背離只要現存的條件不發生顯著的變化,認知與現實就不會趨於一致,這種反射性的雙重反饋機制便發生作用,金融市場將出現單向的過程。

  反射理論不適用於常態的近似均衡。只要把從認知與現實之間的暫時背離加以忽略,有效市場理論所主張的隨機漫步理論就可以充分發揮作用。

  反射理論可以用於對衝擊基金的巨集觀投資戰略。在金融市場上,大多數投資工具的價格波動範圍(圍繞均值)為一個標準差,在巨集觀投資戰略看來這屬於正常波動,獲利空間不大。但是,當一些投資工具價格波動超過兩個標準差以上時,這就為巨集觀投資戰略提供了20年或30年才會出現的非常投資機會,這時投資工具的價格已經嚴重背離了其“真實”的價值,巨集觀投資戰略抓住這個非常的價格/價值狀態最終會恢復到正常的價格/價值狀態的投資機會進行投資而獲利。

  之後,偏見和趨勢可能重覆受到外在震動力量的考驗,如果熬過考驗,就會變得更加強大,一直到變成似乎無法動搖為止,這稱為加速期。等到信念和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變得太大,使參與者的偏見成為主角時,就會出現一個高點,稱之為考驗期。趨勢可能靠著慣性繼續維持,但是已不能再使信念強化,因而導致走向平緩的狀態,稱之為停滯期。最後趨勢變得依賴日漸加深的偏見,散失信念註定會促成趨勢反轉,這種趨勢反轉就是臨界點,相反的趨勢會在相反的方向自我強化,導致稱為崩潰的災難性加速狀態。

  索羅斯在他的投資活動中,發現金融市場運作原則類似科學方法,做投資決策如同擬定科學假設,而實際狀況是測試兩者的差異只在於:投資決策之假設其目的是為賺錢,而非建立一項普遍有效的結論。同樣地這兩種活動都牽涉了重大的風險,成功則能帶來相應的報酬投資決策是金錢的報酬,而科學研究則是研究成果的報酬。索羅斯將金融市場視為測試假設的實驗室,而且他非常瞭解金融市場的運作,並非嚴格的科學假設。理論水平充其量之能夠達到煉金術的水平,所以他稱成功投資是一種“金融煉金術”。

https://wiki.mbalib.com/zh-tw/%E7%B4%A2%E7%BD%97%E6%96%AF%E7%9A%84%E5%8F%8D%E5%B0%84%E7%90%86%E8%AE%BA

===

索羅斯是二十世紀最成功的投資者,但他卻稱呼自己是一名「失敗的哲學家」。
如果你在一九六九年投資他的量子基金一千美元,
那麼到了一九九五年,你的籌碼會變成兩百萬美元。

這個驚人的數字,對於索羅斯而言,最有價值的地方並不是昭告天下他有投資奇才,
而是告訴大家,他的哲學思維能夠賺錢。
簡單來講,賺錢,只是索羅斯弘揚他哲學思維的工具。

想要理解索羅斯的投資哲學,
最關鍵的核心理念───就是負面思考。


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他們的想法離不開三項原則──歸納經驗、排除風險、追求完美。
索羅斯不但反對這三項原則,還發明了一套「反射理論」,說明這三者都是嚴重的謬誤。

對於所有正面的想法、完美的知識,以及樂觀的盼望,索羅斯都賦予它們負面的評價,並指出傳統經濟學上的理論與模型,就是市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泡沫與崩盤的主因。
有趣的是,這些泡沫對索羅斯而言,是極其肥沃的……

因為,如果不能夠把賺錢的道理,建立在他人的謬誤之上,怎麼會有賺錢的機會呢?

從猶太難民到千億富豪,本書縝密地呈現
影響索羅斯一生──投資決策的哲學底蘊

橫跨索羅斯六個思想養成時期的致富脈絡:
膽識之培育│知識之建構│常識之確立│見識之發揚│賞識之對象│意識之成熟

索羅斯的人生可以簡稱為「一」、「二」、「三」。

一,是他有一個伴隨一生的理念,也就是後來發展成為反射理論的可錯論(Fallibilism);二,是影響他一生的兩位重要人物,第一位是他的父親,第二位是他在倫敦政經學院遇見的卡爾‧波普;三,是他一生中做過最重要的三件事。首先是他的投資理財,其次是他對於開放社會的認同,最後是他對於慈善事業的堅持。

按照一個八十六歲之齡的人來講,可以分為:少年、青年、成年、壯年、老年以及餘年,合計共六個時期。這六個時期分別體現了其人生中意志力的養成,可以相對應在六種能力之中,包括:膽識、知識、常識、見識、賞識、意識。這六種能力都是思維上所展現的力量,可以決定一個人在面對各種情境時,應當要採取的行動。

少年時期的索羅斯,十四歲時目睹納粹的侵略,培育了他面對生死的膽識;青年時期,索羅斯輾轉抵達倫敦,在倫敦政經學院就學於哲學大師波普的門下,從事科學哲學的研究;成年時期的索羅斯,依據以往學習的經驗,確立「認知一切信念都會出錯」的常識;到了壯年時期,他充分發揚了見識能力,對市場有洞見,對投資有一套特殊的理解;老年時期,從市場中擷取一切經驗的索羅斯,開始賞識開放社會的價值,並且盡可能地解釋「為什麼社會應該維持開放」;現在,索羅斯在餘年實踐他的道德意識,企圖以他所賺取的金錢,決定什麼人需要幫助。

這六點,分別代表了索羅斯人生中的六個階段,也逐步突顯出他體會人生的歷程與能力。

對這六種能力做分析

第一,這六種能力之間的區分,並不是像油與水那般分明的。有許多能力在發展的過程中,不但是並存的,而且或許同時存在於潛伏狀態。因此對於這些能力所做的分門別類,不過是突顯其特定人生時期的重點而已。

  其次,雖然這些能力經常是共存的,但是在探索索羅斯人生軌跡的過程中,我們大致上可以看到一個輪廓。在這個輪廓中,膽識是他接觸人生的首要條件,然後再依循知識的建構、常識的確立、見識的發揚、賞識的對象以及意識的成熟,索羅斯逐漸體會存在的價值。這些能力形成綜合開展的過程,但是人生從培育風險膽識開始,到發展出成熟的道德意識,也就是市場與人生相呼應的原則。

  影響索羅斯畢生的父親──提瓦達‧索羅斯(Tivadar Soros),在家鄉匈牙利布達佩斯的職業是一名律師,也是一位很會講故事的人。父親在其人生的經歷當中,有過嚴重的失敗,差點把命丟了。他面對生死,也有非常大膽的判斷,這讓索羅斯在納粹占領期間充分體會,一個人的膽識對於活著的價值。在這份膽識的培育過程中,索羅斯選擇獨自一人到倫敦求學。舉目無親下,索羅斯靠著在火車上販售餐飲,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在倫敦政經學院就讀科學哲學,並對於波普的「可錯論」情有獨鍾,深受啟發。

  成年時期的索羅斯,維持對於哲學的高度興趣,甚至在移民美國之後從事交易員工作的時期,還將其博士論文進行修改。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風險,索羅斯的常識能力告訴他,「人的知識」必然與「人」相同,是有缺陷的,所以沒有完美的知識。

  這個觀念成為他畢生的信念,確認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當中,我們必然會因為過度自信而犯錯因此所有建構的知識必然有限制。為了要讓這個「常識」獲得肯定,索羅斯以他對市場的洞見,結合了所有能力,提出他對於市場的見識,也就是泡沫必然會發生,產生市場大小不一的崩盤。

  充分體會市場循環道理的索羅斯,從一九七九年開始,成立「開放社會基金會」,實現他對於開放社會的賞識。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一個在市場中叱吒風雲的關鍵人物,會轉移興趣,從事一個哲學理念的論述,並且開始幫助所有歷經民主轉型的國家,由封閉的政治轉向開放的社會。索羅斯在餘年間,堅定地支持開放社會的落實,大幅捐款(超過一百一十億美金)。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964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