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呆、抖腿竟有利於健康!這些看似不好的“壞習慣”能助長壽,別急著改
北京衛視 2020-06-13 19:14:31

我們一直都強調,好的生活習慣是健康長壽的基礎,殊不知,其實很多被公認的“壞習慣”只要正確而適度,不但無害,還會對健康有利!一起看看你擁有幾個吧~

1 伸懶腰,促進氣血運行

很多人坐久了,或者沒事幹,就喜歡伸懶腰,看似散漫的行為其實也可以是一種自我保健方法。

伸懶腰能引發全身大部分肌肉較強地收縮,短時間內將淤積滯留的血液擠回心臟,改善血液循環

同時,伸懶腰還能使頸部血管舒暢地把血液送到大腦,讓人體的腦部得到充足的營養,從而消除疲勞,達到振奮精神的效果。

因此,起床後、久坐後都不妨伸個懶腰,活動筋骨。

2 打哈欠,醒腦

老師上課時、主管開會時,亦或是與人交談時,時間久了,不免想著打個哈欠。但是老打哈欠總會給人一種特別勞累、或者身體特虛,甚至不尊重人的印象。因而有人選擇忍住不打~

但你可能不知道,打哈欠並不是睡眠的預兆,它能讓更多的氧氣進入大腦、肺部和血液,反而可以幫助你醒腦,提升用腦效率,更好地投入狀態

不僅如此,打哈欠還能刺激淚腺,緩解眼睛乾澀;加強咽肌收縮力,減輕因咽喉肌肉鬆弛而造成的打鼾症狀。

因此,在適當的時候深深地打一個哈欠也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不過若突然頻繁地打哈欠,還要小心心腦血管疾病找上門!

3 發呆,會讓你更聰明

幾乎每個人都有發呆這個技能,課堂上聽課、會議室開會,又或者手上做著事,突然就走神,陷入了“呆”狀……

有個“呆”字,總讓人覺得,發呆久了腦子會不靈活,變笨。

可事實卻是相反的——時不時地發個呆,反而可以讓人變得更聰明

華盛頓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發呆狀態時,腦電波頻率下降,此時大腦負責集中註意力的區域會沉靜下來,而那些與記憶相關的腦區,如:海馬體、內側前額葉等,相對更活躍了,而這些大腦活動可以幫助整理、消化大量信息,讓我們的記憶能力比平時更強。

另外,發呆還能增強腦蛋白質活動,大腦思考更加活躍,從而增強了創造力。

不僅如此,發呆時,能讓自己暫處於一種舒緩放鬆的狀態,緩解壓力、緊張情緒,更健康。沒事的時候,不妨發呆5分鐘,讓大腦“休息”一下~

4 自言自語

自我情緒調節的方法

相信身邊總有一些喜歡自言自語的人,又或許你曾經就是那類人。只不過在很多人眼中,喜歡喃喃自語,是一種不太正常的行為,甚至可能會被當做精神有問題,因而不少人選擇刻意“戒掉”。

但心理學家認為,自言自語的本質是“自我對話”,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其實是有好處的:

管理情緒

美國心理治療師布魯爾認為通過對自己說話,把煩惱、憂慮都說出來,有機會降低壓力、煩躁、焦慮

集中註意,提高效率

心理學家沙帕汀表示,將目標說出來能幫助集中注意力、強化訊息因而經常自言自語的人往往更善於思考問題,思維也更加清晰明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強。

所以不要覺得你的自言自語很丟人,這是你的大腦在自我調整。

但需注意,充滿負面情緒的自言自語,如腦海中一直有著“你怎麼那麼醜、那麼胖”、“為什麼偏偏發生在我身上”、“我該怎麼辦”等自我對話,則不利於身心健康,有需要時最好諮詢心理醫生

5 抖腿,下肢血管的一種保護

抖腿,是很多人都會在不經意間做出的行為,無聊了、坐久了都想抖兩下。這時,若被長輩看到了,必會嚴厲制止:“男抖窮,女抖賤,抖什麼抖,一點都不文雅……”聽此,往往默默穩住了雙腿~

人前抖腿,的確不適合,但對於久坐人群,抖腿並不見得都不好,或許還更健康。

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持續久坐,減少了腿部的血流量,日積月累,可能出現血管內皮損傷,血管會硬化變窄,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血壓升高等疾病。

而輕微的抖腿能夠提高腿部血液的流動,起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鍛煉肌肉,瘦腿

長時間地坐著會引起腿部肌肉的萎縮、脂肪的堆積,而肌肉也會減少吸收血液中的糖分,葡萄糖就會累積在血液裡,這也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抖腿在鍛煉腿部肌肉的同時,還會加快新陳代謝,消耗更多的卡路里。

大庭廣眾之下,抖腿頗為不雅,自己一個人久坐時間長,腿麻了,抖抖腿還是可以的。當然,抖腿不能代替真正的走動、運動,若你不是忙到脫不了身,還是時常起身走走更好~

但要注意的是:若你無法控制地抖腿,想停不能馬上停的話,就要考慮是否患病了。

6 適當“挨餓”,更長壽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不讓自己挨餓一直被認為是健康的飲食方式。但現代人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不少人都存在胡吃海喝的現象,營養過剩,難免會增加肥胖、高血脂、胃腸道疾病風險。

因此,其實對於現在很多人而言,適當挨餓是有好處的:

①減少炎症

美國西奈山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適當禁食能減少人體炎症,並在不影響抗菌免疫力的情況下改善炎症性疾病;

②幫助血液更好地流動

適當的挨餓,就能減輕身體的負擔,有效地促進血液的流通與循環、加快新陳代謝的速度,有助於保證全身血液和氧氣的供應。

③降低癌症風險

美國斯基德莫爾學院研究發現,輕斷食利於降低身體氧化應激水平,而氧化應激水平和糖尿病、心髒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常見的輕斷食方式:

*5:2法——每周有2天限制自己攝入不超過500~600千卡的熱量,但在剩下的5天裡,正常飲食

*隔日斷食法——一天正常吃飯,隔天食量降到25%~50%。

斷食期間,食物應以低熱量、高營養為主,像果蔬和清淡的湯等。另外,在斷食時也應適量運動但不宜做劇烈運動

需要注意的是孕產婦;抑鬱症和晚期腫瘤患者;身體過度消瘦、營養不良的人;年齡在18歲以下、70歲以上等人群不宜貿然嘗試輕斷食。

而像體重超標、腰圍過粗、血脂高、胰島素敏感性下降,且控制食量能力差的人則相對比較適合。但切勿採取極端的禁食方式,反而會因營養不足而傷身

https://www.toutiao.com/a6837789248762937869/

====

你深信不疑的20條健康常識,或許都是錯的!看看你被套路過嗎?
原創 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 2020-03-30 10:44:39

從小到大,我們會經常聽到很多“常識”——空腹不能喝牛奶、養胃要喝粥、紅棗能補血、喝骨頭湯補鈣、流鼻血要抬頭……

但你可知,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我們被奉為金科玉律、堅信不疑的“常識”,其實好多都是謠言!

一起來看看哪些“偽常識”是你傻傻相信了很久的~

1,飲 食 篇

1,吃素比吃肉健康?

很多人擔心吃肉會導致三高、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增加,素食主義者可謂越來越多。但長期吃素,很可能引起蛋白質攝入不足,從而易導致代謝紊亂、免疫力降低、加速衰老。

葷素搭配、均衡飲食才是正確的做法。

建議:素食主義者,應適當多吃豆類、小麥、堅果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

2,多吃蔬菜能改善便秘?

多吃蔬菜,能幫助改善因膳食纖維缺乏引起的便秘。

但便秘的誘因有很多種,像大多數的老年人便秘,往往與腸道菌群數量下降、感覺功能降低、肛門及盆底等疾病,以及一些藥物副作用等有關,因而靠吃蔬菜並不能解決所有便秘問題。

提示:盲目大量攝入高膳食纖維食物,反而增加消化負擔,特別是消化功能較差的群體。

3,A和B不能一起吃?

最常聽說的有“螃蟹和柿子,同吃會長結石”、“菠菜和豆腐,同吃會消化不良“……

但營養學專家表示,食物相剋並沒有科學依據。一些人在吃了所謂“相剋”食物後身體出現不適,大多是因為食物不潔、食物過敏亦或是食用方式不正確引起的。

4,脾胃不好不能吃辣?

適不適合吃辣,其實也得看體質。

“辣”具有辛散的作用,本身又是溫燥的,能幫助排出體內濕氣。而對於胃口不好的人,適當吃點辣還可以幫助“醒脾”。

因而像蘇葉、蔥、姜、蒜、大料等辛辣食物可以適當吃些,對於寒濕內阻引起的胃部不適有好處。

但對於有胃潰瘍、胃火過旺的人要少吃。

5,交替用油就是用不同名稱的油?

營養學專家強調用油的多樣化,因而很多人這個月吃大豆油、下個月吃花生油亦或是菜籽油……

但是多樣化用油指的是按照脂肪酸結構換品種,而不是按名稱換。

*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結構類似;

*花生油、稻米油類似;

*杏仁油、橄欖油、茶籽油類似;

*亞麻籽油、紫蘇籽油類似。

6,小火炒菜,營養損失較少?

我們知道很多維生素都怕熱,因而會認為,小火炒菜營養損失更少。但實驗表明,大火快炒的菜,維生素C損失僅17%,若炒後再燜燒,菜裡的維生素C將損失59%。

所以炒菜要旺火快炒,若再加點醋更有利於維生素的保存。

2,生 活 篇

1,流鼻血要仰頭?

很多人流鼻血的應急措施就是仰頭,生怕血流光。但你可知,流鼻血仰頭可能會使血液倒流,嚴重時可能嗆入氣管,引發窒息。

正確做法:用手捏著鼻翼,稍微低頭,用壓力把破裂的血管壓住止血。一般來說壓5分鐘左右就能止住,若還是繼續出血,建議儘早就醫。

2,魚刺卡喉嚨要喝醋、吞飯?

喝醋不會軟化魚刺,喝多了卻會灼傷食管、胃粘膜;吞飯會把魚刺越帶越深,刺傷食管。

正確做法:小的魚刺方便取,用鑷子夾取;大的魚刺或是有困難的,及時就醫。

另外,還有人用醋洗臉想美白,用醋泡腳治腳臭、喝醋減肥……小編想說:還是把醋當成簡單的調味品吧~

3,戴眼鏡,反而加重近視?

近視加深與眼鏡無關,而是不良用眼習慣所致的結果。

若明明近視還經常不戴眼鏡,反而真的可能加深近視程度。因為不帶眼鏡,近視眼看東西時就習慣瞇起眼睛,使眼內肌肉收縮緊張,這會造成肌肉過度疲勞,加速近視的發展。

4,蜂蜜結晶是壞了?

買回來的蜂蜜是液體,但天氣冷了或一段時間後會出現結晶,這其實是正常現象。

蜂蜜中的有些葡萄糖分子會隨著溫度的降低,由小的結晶核逐漸變大形成結晶。蜂蜜在13-14℃時最容易結晶。結晶跟蜂蜜摻假、變質並沒有關係,可以繼續吃。

但如果蜂蜜味道變酸,表面浮有一層密集的氣泡,那就說明蜂蜜變質了,不宜再繼續食用。

還要提醒大家的是買回來的蜂蜜不用著急放冰箱,一般常溫避光存儲即可。

5,仙人掌不能防輻射

仙人掌能吸收太陽中產生的輻射能,如紅外線、紫外線等,但並不代表能阻擋電子產品等產生的輻射線,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6,竹炭、綠植不能去除甲醛

植物學博士史軍指出:竹炭對甲醛只是吸附不是吸收,吸附得不牢固甲醛還可能被釋放出來;吊蘭等植物有吸收甲醛的能力,但吸收量很有限。

開窗通風才是清除甲醛的最便捷有效的手段。

3,運 動 篇

1,出汗多、運動強度大,減脂更有效?

流汗主要是體內水分的流失,並不是你所想的脂肪析出。有些人身體基數大,稍微運動就出汗,但這不代表消耗的脂肪多。

因此,像蒸桑拿、包保鮮膜減肥的說法也都不可取。

高效的運動減脂方法不妨先進行無氧運動,把預儲備的能量和糖原消耗掉,再堅持做能消耗脂肪的有氧運動。

2,哪裡胖就集中鍛煉哪裡?

局部增肌是可以的,局部減肥則是謊言!

脂肪在人體是一個整體系統,要減就是從頭到腳一起減。鍛煉首先消耗的是內臟脂肪,然後才是皮下脂肪,而皮下脂肪又是血流量多的地方先消耗,如四肢、臉頰部等。

3,運動後猛補水?

人體在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後會流失很多水分和電解質,但如果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會使血液中的鈉快速代謝排出,容易出現頭暈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

嚴重時還可能導致痙攣、休克、器官衰竭,即低鈉血症,也叫做水中毒。正確做法是小口慢嚥,分次進補。

4,膝關節不好的人要少運動?

權威研究均發現:膝骨關節炎患者,運用個體化適度的鍛煉,不僅不會加重關節疼痛,反而能緩解關節疼痛不適症狀,甚至明顯改善膝關節的功能。

但如果久坐不動或是長期躺著,反而會導致肌肉流失等問題。因此,膝關節有問題的人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

4,疾 病 篇

1,發燒捂汗能退燒?

高燒時捂汗,會導致機體散熱受阻,體溫快速升高,引起機體代謝亢進,耗氧量增多,從而可能產生脫水、酸中毒、缺氧等症狀。尤其是小孩子,嚴重時可能會休克甚至死亡。

開始退燒了才會捂出汗,並不是捂出汗才退燒。

2,痛、紅、腫、熱都用抗生素?

抗生素≠消炎藥,如果想直接減輕炎症反應,必須依靠專門的消炎藥。只有細菌引發的炎症,抗生素才有效果。濫用抗生素會導致耐藥性。

提示:含“西林”、“黴素”、“頭孢”、“磺胺”、“環素”、“沙星”等的一般都是抗生素,謹慎使用。

3,吃藥就能控制病情?

小編只能說你把疾病想得太簡單了!以高血壓為例,除了堅持用藥外,日常戒菸限酒、多吃果蔬、少油少鹽、樂觀情緒、科學運動、控制體重等生活干預,也是不可缺少的控壓方式。

別以為吃了藥就萬事大吉,不健康的生活、飲食等習慣也是誘發疾病的重要因素,要及時更正。

4,體檢指標有異常,一定是得病了?

體檢報告一出,那些升降箭頭總是牽動著人心。指標若超出正常值,就懷疑自己是病了。

專家表示,體檢測到的是一個瞬間數值,受很多因素影響而變化,像前幾天休息不好,檢查時就可能顯示轉氨酶增高,但這並不代表受檢者肝臟出現問題;飲酒、身體炎症等可能會使腫瘤標記物升高,但這也並不代表就是癌症。出現異常,還需進一步針對性的檢查。

而且體檢指標也是因人而異的。比如血壓、血脂等指標的正常值僅僅針對健康人群,但若是伴有心腦血管疾病,這些指標就需降到比正常值低才是安全狀態。像一般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目標值<140/90mmHg;伴有其它疾病的一些患者目標值則要<130/80mmHg。

你深信不疑的20条健康常识,或许都是错的!看看你被套路过吗?


體檢的目的在於了解健康狀況、排除患病的風險,以更好的進行健康管理。有了體檢結果,一定要及時尋求醫生的意見,不要自己瞎想或亂用藥。

上述的這些“偽常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遇到一些不明來源、所謂的科普文時,別盲目相信,更不要充當不實信息的傳播者。

https://www.toutiao.com/a68098264676654126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