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救選情打台灣牌?美台建交有可能是更大的10月驚奇
聯合新聞網 編譯季晶晶/綜合外電2020年10月8日

南華早報刊登澳洲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國際關係教授Kai He和國際關係高級講師Huiyun Feng投稿,指稱如果美國總統川普的連任希望持續下滑,他有可能走險棋,在外交上承認台灣,真正擔當戰時總統(wartime president)以挽救政治前途。

文中提到美台關係近來升溫:美國8月和9月分別派高階官員出訪台灣;在中國10月1日國慶日的前兩天,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公開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另傳川普政府將售台七項武器系統,包括長程飛彈,讓台灣戰機能遠距攻擊中國大陸目標。

川普對台灣的熱情顯然是想刻劃自己「強硬對付中國」的形象「痛擊中國」能有效幫美國政客集結支持者。川普正全力阻止報稅紀錄公開,但首場辯論表現欠佳,他可能有動機採取較具風險的選項以扭轉情勢,不排除川普可能推動在外交上承認台灣,製造他染疫之外更大的10月驚奇。

台灣獨立會威脅到共產黨統治中國的合法性,習近平別無選擇必須一戰,因台灣問題挑釁激起軍事行動,能讓川普真正取得戰時總統權限,而歷史顯示,在美國,戰時總統較容易贏得連任。

https://tw.news.yahoo.com/%E5%B7%9D%E6%99%AE%E6%95%91%E9%81%B8%E6%83%85%E6%89%93%E5 %8F%B0%E7%81%A3%E7%89%8C-%E7%BE%8E%E5%8F%B0%E5%BB%BA%E4%BA%A4%E6%9C%89%E5% 8F%AF%E8%83%BD%E6%98%AF%E6%9B%B4%E5%A4%A7%E7%9A%8410%E6%9C%88%E9%A9%9A%E5%A5% 87-065322486.html

不惜代價,強硬對付中國
台灣就是那個代價

==============================

「中國台灣」會不會是「十月驚奇」的主角?

雁默/自由撰稿人

隨著美國大選投票日逼近,國際媒體正繞著「十月驚奇」主題七嘴八舌,「十月驚奇」白話說,就是為勝選作弊搞事。在若干搞事議題裡,美國之音(VOA)選擇了中國議題進行分析,台媒則集中關注中國議題裡的台海危機。

無論用什麼角度看「中國台灣」這個詞,此兩者在美國眼裡是分不開的,「台灣」在美國大選中毫無意義,「中國台灣」才有意義。


九月驚奇   沒有海峽中線
在「十月驚奇」沒有上演前,台海發生「九月驚奇」。解放軍在台海「大解放」,回應美國務院次卿克拉奇躡手躡腳訪台。「沒有海峽中線」堪稱近年來大陸最醒目的戰爭訊號,因為它非常清晰具體,同時也很有「未來感」。

對於驟升的台海緊張,水面下的台灣真實民情淡定如常,風強雨驟混無感,水面上的政媒反應比較強烈,浪高兩米就當四米炒作,也算賣力應景。

一般性的政媒反應,不脫「台灣加油」模式,諸如 : 唱衰共軍,內鬥避戰論,放大若干西方國家的反中言行,吹噓台灣在國際社會的重要性,台美關係大躍進等等。這些輿論活動,雖有一點集體主義的樣子,但一對照淡然處之的民情,就顯得過激違和,擺不出同仇敵愾的架勢。

反倒是大陸民情,將這架勢擺好擺滿,準備戰鬥。

在台灣菁英階層,長久以來的思想矛盾仍頑固地主導台海問題的觀點,即一方面希望台美關係高度向好又懼怕其後果,一方面不爽遭到壓迫,又不敢旗幟鮮明地主戰,在情緒與理智之間拉鋸。

這種矛盾,沒有起到積極作用,直面與對岸共同尋求化解危機之道,反而順理成章地孵化出一個「龜縮方案」 —— 那麼我們當刺蝟吧 —— 而這是情緒戰勝理智的又一樁愚念。

當刺蝟的先決條件,是美國得「遞刺」,給予以往不能給台灣的承諾或武器。在中美對抗的當下,不是不可能,因為美國一向希望台灣能自保,以免戰火燒到自己。問題是,尺度怎麼拿捏?

這一題我就問菁英們: 美國若說要給台灣中程導彈,台灣敢收嗎?

如果答案是「不敢」,那所有「台灣加油」與「台美恢復邦交」等等的主張,都幼稚可笑,想當刺蝟都不合格。更何況,這一題還有「前題」 : 美國敢給嗎?

唯有從這個角度切入,才劃得出「沒有海峽中線」事件的重點,只要台灣缺乏終將一戰的覺悟與準備,嗆「有海峽中線」毫無意義。南北韓的「38度線」是紮紮實實,清清楚楚的,因為雙方都敢為了捍衛這條線而戰,也始終不放棄攜手抹掉這條線而統一的可能,更重要的,「38度線」是國際共識,也可說是明確的大國角力線。

沒有捍衛某條線的意志,實力,與作為,就沒有那條線。

對大陸而言,發出「沒有海峽中線」的訊號,意在回應美國,想將台海問題從「戰略模糊」搞成「戰略清晰」的後果,大家要坦誠以對嗎?「沒有中線」就是戰略清晰。再醞釀一段時間,看看「戰略清晰」對誰比較不利。

蔡英文口中的「不屈服」是空話,北京的「不屈服」卻是真的。美國在各個層面的極限施壓,中國選擇的進退已做到最大限度的戰略容忍,不過觸及到核心利益上的爭端,讓一步後患無窮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愈想愈不對勁,在台海問題上,大陸並沒有「愈想愈不對勁」的空間。

從這個角度想,「沒有海峽中線」的訊號,其用意之一或主要用意,恐怕是嚇阻美國在「十月驚奇」的選項裡,勾選「台海衝突」。

就目前來看,美國對「沒有海峽中線」的訊號,基本沒回應,沒有成為夠份量的公關議題,已經很能說明台海危機仍是美國未敢輕易舉妄動的場域

十月驚奇  台美竟沒建交
所謂「驚奇」,是作弊,是玩假的,大陸必須高調表明,美國如果在台海搞事,就是玩真的,否則以目前川普政府魯莽與反智的行為模式,難保不會存著僥倖心態涉險。

換言之,也可以說,「沒有海峽中線」旨在確保台海不至於因美國選舉需要而被犧牲,這個代價對兩岸而言都太大,甚至可說是無妄之災。

九月除了美國務次卿訪台之外,還發生美駐聯合國大使會晤台駐紐約代表,在這場所謂「歷史性會面」中,美駐聯大使「允諾台灣返回聯合國」。另外還有一則也引起外媒注意的事,台駐美代表在私人推特上簡介自己是「台灣駐美大使」。

這兩個事件,都讓台媒嗨翻高呼「台美關係屢現重大突破」,心花怒放,浮想聯翩到「台美建交」,相關議論紛紛出籠,做夢都沒這麼美。

然而,川普聯合國演講,一個字都沒提到台灣。此前嗨翻的那些台人,玻璃心又碎一地。

我認為近期在打台灣牌的是美國外交共同體,雖不能說與川普無關,但主要是以龐佩奧為首的這一小撮人,正在大選前「趕進度」,趁川普經不起團隊內亂的當下,打好一切「反中」基礎建設,旨在確保下一任美國總統無論是誰,都改變不了這結構。

如此才能解釋,為何美國在政治上對台灣友善,但在經貿上卻極度冷淡的矛盾現象。關於此,AIT前主席卜睿哲不諱言表示,美國對台政策令人費解,在安全與外交上持續升化雙邊關係,國會也強力支持,但在經貿上美國欠缺支持力道。

其實也沒什麼費解的,簡單說,外交是國務院的主場,經貿是川普的主場政治熱經貿冷,非常符合現在華盛頓對外政策上的雙軌矛盾現狀。這並不是說川普完全將外交放手給龐佩奧做,只是他的精力大部分放在經貿議題,畢竟美國選民關注首重經濟,歷年來都是如此,今年亦不例外。

因此即便是主掌經貿的國務次卿訪台,根本也談不了什麼實質經貿問題,那是USTR(美國貿易代表署)的事,USTR是必須服膺川普對外經貿談判「捨多邊取雙邊」的主要執行單位,跟當下的美國政府雙邊談判,世上沒有經濟體能討到便宜,因此絕無好臉色可看。

至於就算吃大虧也想談成台美BTA的台灣,「筆尖生意」川普顯然一點都不急,而且美牛美豬都已塞進台灣,更不急了。

至於「台灣駐美大使」這件事,應是美方默許,但沒有大肆張揚,估計是給台灣一點小惠,彌補國務次卿低調進出,沒讓台灣如願搭起台美經貿協議的表演舞台,以降低開放美豬的衝擊。

九月美國外交共同體所鋪的「台灣梗」,川普在聯合國演講中完全沒用到,這代表台灣心癢難搔地預判龐佩奧可能於十月「驚奇訪台」的戲碼,大概率不會發生,因為這麼重要的一場戲,沒有川普身影是不可思議的,他大可藉這次機會做些鋪陳,但完全沒有。若按照綠媒殷勤構築台美建交幻夢的方式形容,美大選的「十月驚奇」,應該是「台美竟然沒建交」。

當然,顧及到對象是川普,沒有什麼絕對不可能,相關各方還是得做好最壞打算。

在美國之音那篇分析裡所援引民調數據顯示,大選議題諸如: 經濟,醫保,疫情,國安,稅收,教育,環境,移民,最高法院,外交政策和中國議題這些項目裡,中國議題排在美國選民心中的最末位,只有35%的選民認為很重要。美國選民關心的三大議題是經濟,醫保,與疫情,7成以上民意關注

因此部分分析認為,川普競選團隊不太可能刻意製造與中國相關議題提振選情。不過也有更謹慎的看法認為中國議題與經濟和疫情分不開,所以中國議題仍會不斷在大選最後階段出現。

再者,相對於拜登,民調顯示川普在中國議題上的得分較高,所以即便選民不太重視,川普還是會發揮優勢強調中國議題。

這就可解釋為何川普的聯合國演講裡重砲再打「中國病毒」,這是一個他失分最多,甩鍋需求最高的三大議題之一,而且又能在中國議題上持續墊高優勢。

美國之音認為「十月驚奇」可能的中國議題有二: 其一,川普退出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其二,在南海與中國一戰。

選「南海爭端」而非「台海爭端」,可見就算是美國喉舌的媒體,也沒將最高風險的台海爭端列入考慮,因為此舉太危險,太愚蠢也需要堅實的理由否決美國自己的一中政策。重點是,真打台灣牌,對川普選情是福是禍難以預測,不能操之在己的險棋,除非是唯一救命筏,否則笨蛋才會出手。川普,當然不是笨蛋。

可以預測的是,若龐佩奧訪台,意味著他帶的禮物就是戰火。

至於「十一月驚奇」已經確定了,無論是川普或是拜登勝出,都是世界驚奇。

https://cnews.com.tw/111200925a01/

====

不求和不要飯,結論只能是「不要去」

雁默/自由撰稿人

14日,國民黨宣布王金平不去「海峽論壇」了,因為沒收到李紅的正式道歉,嗆李紅事後「語氣放緩」不算道歉,國民黨主張兩岸應基於對等尊嚴交流云云。

王金平事件吵了一圈,只有一個看點,不是王金平,蔡英文,國民黨,而是李紅。

台海問題,重點不在台灣怎麼做,而在大陸怎麼回應。什麼是「大陸」?央視就代表大陸,無論李紅「求和說」的節目是否正式節目,言論是否純屬個人意見,外界毫無可能將央視傳遞的訊息與官方態度切割。

李紅拋出「求和說」在先,繼之語氣放緩「尋求和平」,又拒絕正式致歉在後,整個過程都凸顯了大陸對台政策「多所顧忌」。這樣的態度會讓人搞不明白,軟硬兩手的界線在哪兒?簡單說,李紅到底是硬是軟呢?

王金平到底代表誰?

作為新聞工作者,李紅一開始就抓住了重點 —— 王金平到底代表誰?

熟悉台灣政情的人都知道,自詡為「橋」的王金平,是個沒有面孔的特殊角色,此人是藍是綠?是獨是統?是忠是奸?是官是民?沒人抓得到清晰輪廓,「喬王」也就靠這張沒有五官的臉混跡江湖。但是作為新聞人,李紅有責為觀眾描繪出這張臉。

王金平雖是國民黨員,此行也充當民進黨當局的信使 ….. 李紅如是說。

如此定位喬王,當然是有所根據的,因為在國民黨公佈派出王金平以前,王已與蔡英文見了面。再者,陸委會拿出棒子恫嚇所有與政界沾上邊的人,最好別參加論壇,獨獨對王金平放水。誰都不能去,只有與蔡英文打過照面的王金平可以,外界當然懷疑王金平有官方色彩。

三者,整件事的背景,是解放軍在台海活動激增,也就是李紅所說的「兵兇戰危」。三個條件搭在一起,推論出王金平是蔡英文派來求和的,就算不中,亦不遠矣。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對此新聞的分析,與李紅一致,甚至說得更露骨,該分析直言,國民黨對此行所宣示的任務使命「實在太偉大了」,與其在野身份與實力根本不相稱,因此王金平可能是為蔡英文傳話。誠哉斯言,委靡怯懦親美反共的國民黨,怎麼擔得起兩岸和平大業?蔡英文又何須贈送國民黨一個翻身的舞台?

今年選後,我便投書媒體,建議國民黨不要再碰兩岸事務,一切後果由民進黨一力承擔。但國民黨一向有大頭症毛病,兵敗山倒,還當自己是「類執政黨」,不碰兩岸不舒爽。果不其然,馬上就鬧出一個「武漢包機」事件,搞到豬八戒照鏡,裏外不是人,還弄到窩裡反。

雖然在野黨在兩岸問題上尋求突破有成功先例,即當年連戰的「破冰之旅」,但當時的背景與現下完全不同: 中美關係平和,扁執政但朝小野大,選民基本盤藍大於綠,陳水扁還是個「麻煩製造者」。以上情況現在全數逆轉。

面對逆境,國民黨純屬白痴,要勇氣沒有,要創意沒有,要謀略也沒有,不知所措也就只好拿香跟拜。親美的江啟臣,朱立倫輪流拋出「反共親美」表明心跡,對大陸而言,怎麼?你可以講「反共」我不能說「求和」?這是哪門子「對等尊嚴」?

只要不碰兩岸問題,國民黨根本不必去「舔美」,更不需要高唱「反共」。

半軟半硬會造成誤導

故而,李紅其實恰當反應了大陸對台灣,與對國民黨的失望,甚至不耐,而說這種態度與官方無關,難道官方都吃齋念佛?

不過,國民黨內馬英九,洪秀柱等前主席,好不容易將不知天高地厚的幼仔主席拉回「九二共識」,大陸官方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也就「歡迎」了王金平前往。這便使得李紅的「正常態度」顯得尖銳,因此也才改口「尋求和平」。

但這一改口就慫了,綠媒立馬搬出大陸辭典比對「求和」與「尋求和平」的差異,大肆嘲笑一番,然後不分藍綠,集體勸阻王金平赴陸,這種狀況下,李紅若還遞出正式道歉的訊息,那是自取其辱,遭大陸民眾砲轟「跪台」是必然。跪台就罷了,還跪「孱弱的在野黨」,跪「孱弱的在野黨」也就罷了,還跪「蔡英文信使」王金平。幾近喪權辱國了吧。

既然沒台階下,國民黨性孬,江啟臣畏譏,王金平當然也就去不了。於是大家就看不清李紅以及大陸官方到底是軟是硬了。看不清就等於失去看到真相的機會,看不到真相,台灣民眾只好選擇相信民進黨扯謊。

李紅那段「求和」視頻沒有問題,將真實態度清楚地表現出來才是對的,如果去的不是王金平而是馬英九,估計也不會有「求和」一說,因為馬英九不可能為蔡英文傳話。

大陸半軟半硬的態度,反而助長台灣人將「兵兇戰危」視為假象的慣性。反倒是國民黨逮到了一個平反機會,向台灣選民展示自己對大陸很硬。

台灣人淡漠以對的兵兇戰危

從台灣人民的角度來看,解放軍在台海的活躍,很難被視為僅僅針對台獨或美軍的行動,相信這也是大陸對台政策裡最困難之處,這使得和平交流顯得很「違和」。再者,台海軍事緊張,台灣民眾是不會緊張的,因為經驗值告訴台灣人,數十年來,戰爭警報無論是真是假,最後都沒事。台灣人民普遍缺乏危機意識這一點,美國人也很頭痛。

對美國而言,台灣民間缺乏危機意識,國防預算就不容易快速增長,這意味著軍火生意有限,也意味著在台海興風作浪得考慮台灣軍隊難以爭取時間。對大陸而言,台灣民眾不把台海危機當回事,「硬手」的效果就不大,甚至拖累「軟手」。

一個最直觀的問題是,兵兇戰危?那為何ECFA沒斷?

馬英九,蘇起,鬱慕明不斷地嘗試告訴台灣人「戰爭很近」,儘管動機不同,連美國人都在做同樣的嘗試,但台灣社會平靜無波,集中關注「總統府發言人」淫亂醜聞。鳳梨盤商都告訴鳳梨農別再種植了,ECFA會斷,結果沒斷。兩岸交惡的實態若始終得不到驗證,這些人,遲早都會成為「放羊的孩子」,還被戴上「恐嚇台灣人民」的大帽。

王金平是否真為蔡英文「信使」?本來觀察點在於,若能成行,王回台後是否會成為海基會董事長?這是一座醒目的兩岸橋樑,只要王金平取得大陸善意與默許,蔡英文就能得到一條溝通管道。若此揣測為真,則證明蔡英文是真切感受到兵兇戰危的人,放行王金平赴陸,就是「求和」。

李紅的斷言很有可能是正確的,只是洩漏了天機,最大受害者或許是蔡英文。

李紅的結論也是正確的,如果兩岸交惡只靠王金平溫言軟語喬一下就恢復原狀,那真的太悲哀了。

https://cnews.com.tw/111200916a04/
=====
打台灣牌?波希米亞人狂想曲

雁默/自由撰稿人

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帶領90人團訪台,對台灣的意義是什麼?

沒有意義。

自稱「台灣人」的韋德齊,與蔡英文共唱「不屈服於老大哥」的調子,讓綠營高潮不能自己,不過台灣民眾得擦亮眼睛了解這場政治秀背後的意涵。簡言之,這是歐盟反華勢力一個試水溫的政治動作,看能不能在「台灣牌」上從北京獲取什麼好處?

結果是什麼?

韋德齊一返回捷克,立刻遭到捷克總統齊曼(Milos Zeman)公開砲轟「幼稚的挑釁」,也有外媒翻譯為「孩子氣的挑釁」。齊曼並稱,此前捷克政壇在布拉格舉行例行性會議,多數與會者投票反對韋德齊訪台,但他還是一意孤行。反對韋德齊此行的包含了總統與總理。

齊曼補充說,「韋德齊訪台不會產生直接影響」,中國是捷克第二重要的貿易夥伴,僅次於德國,若出於某種原因而使得在中國經商的捷克企業權益受損,那麼立刻會被其他國家的企業佔據市場。

齊曼這麼激昂的反應可能出乎韋德齊意外,他於6日接受CNN專訪公開回擊,稱齊曼說了三個謊言: 其一,行前齊曼只是對韋德齊說「不建議去台灣」,沒說「不准」。其二,齊曼對會議的見解不真實。其三,齊曼指控韋德齊稱「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這不是真的。

換言之,齊曼可能並沒有料到北京的反應會這麼大,現在對韋德齊訪台一事說重話,顯然是滅火之舉。

北京的反應有多大?王毅歐洲行到德國時,在德國外長馬斯面前,毫不客氣地批評捷克「越線」,這就是非常大的反應。馬斯立即也「客氣地修理」王毅說「這裡不是威脅的地方」,捷克作為歐盟成員,德國會支持其政治判斷。

一般西方媒體,特別是反華德媒,將此新聞處理成「歐洲霸氣回應北京的戰狼外交」,台媒也跟風補踩幾腳。不過,王毅在此場合「擺硬」,其實就是說給德國與歐盟聽的。

故事是這樣的:

由於美歐關係不佳,德國或歐盟與美國的矛盾日增,因此以德法為核心的歐盟有意脫離美國掌控,在國際政治上走自己的路。德法兩國近日接連都提出了自己的「印太戰略」,其戰略目標與手段,顯然與美國的「印太戰略」不太對盤,可見歐洲並不想成為中美之間的夾心餅,而是要成為中美對抗下的「關鍵風派」,藉此獲得最大利益。

歐洲的新主張,當然不是親中,更不是與美國決裂,只是將二戰後至今所處的戰略位置,屁股稍微挪一下。對北京而言,歐洲屁股哪怕只是小挪一下也好,這標誌著美國獨強地位在地緣政治上的鬆動。

只不過,如果歐洲的自立之舉,除深入印太之外還想動「台灣牌」的腦筋,那就是越線,根據北京的底線思維,越線就是翻臉,而且是不惜代價的翻臉。

歐洲尤其西歐,畢竟是所謂「西方核心」,優越心態沒這麼容易改變,內部的反華勢力並不小,也頗有與中國脫鉤的聲量不時出現。故而,像捷克這樣,執政者著眼於經濟而不想開罪北京,在野者則吸納反華選票自重的情況,許多歐洲國家都存在,即便座標中東歐的捷克,屬於「西方邊緣」,此前還是社會主義國度。

當今世界,有能力打台灣牌的只有美國,但即便如此,美國總統也不敢輕易出牌。川普已算「超級非典型」了,但仍不敢一步到位地亮牌,最多就是切香腸,看能切到哪裡。

因此,王毅的公開反應,就是在告訴歐盟紅線在哪裡,有人想越線就必然發出警告,即使此舉在外交上失分,甚至失去歐洲的支持,北京也不會遲疑。

捷克一方面要維護國家尊嚴,公開拒絕北京威脅,另一方面也要顧及捷中關係,大動作打小孩。經過這一次,捷克高層必然已經清楚了,台灣牌是不能打的,就算是擦邊球也會出事。德國應該也心裡有數了,中國雖然需要歐盟內的務實派支持,但一碼歸一碼,台灣牌就是不能碰。

美國務卿龐佩奧8月的歐洲行,目的就是到處找圍堵中國的盟友,在捷克是踢到鐵板。捷克官方清楚表明,不會限制捷克與中俄企業接觸,也不會排除華為,總統與總理都給了龐佩奧一個根不硬也不軟的釘子。

捷克人,就是歷史上的波希米亞人,屬斯拉夫民族,經濟主力在於汽車工業,高科技機械工程,電子,電機,航太,環保等領域。穩定的經濟環境近年大量吸引外資進駐,對台灣而言是一個很值得談經貿合作的國度。

其實台灣對外經貿合作一向低調進行,只要不碰政治,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不過很不幸,韋德齊此行「政治台步」走得很完整,但除了口惠,什麼也沒留給台灣,反而讓台捷談經貿合作協議成為不可能。

打台灣牌,是波希米亞人狂想曲,捷克總統一句「幼稚的挑釁」,捻熄了台灣人與部分波西米亞人的幻想。

https://cnews.com.tw/111200908a01/

=====

美衛生部長訪台會不會賭太小?起碼也要國防部長來吧?

雁默/自由撰稿人   2020-08-10

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將於9日訪台,由於是斷交40年以來,美國最高層級來台,台媒「又」集體高潮,稱「重大外交突破」,並「引發中國大陸強烈抗議與不滿」。

主要外媒重點式勾勒了一下美高官訪台的歷史背景,畢竟中美衝突,或正確地說,「美國蓄意炮製」的中美衝突還在不斷升高,盤點一下,美方打台灣牌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不過,阿札爾的來訪,離「台海衝突」甚遠,連國務卿龐佩奧都輕描淡寫說—— 我不會對這項決定多說什麼,以前內閣成員就曾經到訪台灣,這與過去的政策是一致的—— 就是趟防疫交流而已。淡然的語氣與近日他對「中共」發出檄文對比,算是高度違和。

颱風級的對陸施壓皆選舉操作
在防疫層面,阿札爾訪台以深化「台美防疫夥伴關係」說來有點荒謬。

根據「世界實時統計數據」(worldmeter)的調查,美國「每百萬人篩檢數」排名第二,台灣「倒數第二」,美國確診與死亡人數世界第一,台灣確診與死亡數極低。看起來,「防疫夥伴」的防疫措施與成果,台美根本背道而馳。

那阿札爾來台灣學習什麼呢?學台灣的「蓋牌術」嗎?最近頻傳離開台灣的外國人,卻在外國確診的案例,台灣仍拒絕普篩,一意蓋牌。蓋牌是要有配套措施的,就是媒體網路聯手鎮壓要求普篩的意見,看美國媒體生態,川普政府恐怕是學不來,也做不到的。

故而,非關防疫,阿札爾訪台只是川普政府的選舉需求而已,包含美國首次售台4架無人偵察機亦然,都是展示「欲打台灣牌」的假動作。

在11月大選前,美國政界的一切舉措,都圍繞著選舉,而選舉的精義,是騙到選民的激情,民調落後的川普選擇升級中美情勢突圍,算在情理之中。

在太平洋的這一端,連販夫走卒都知道,無論是輿論叫囂,碾壓中企及軍事挑釁,皆為美國執政當局為選舉而虛張聲勢的一環,意在刺激中國還擊,好轉移國內不利於己焦點。至於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選民是否有此認知,就難說了。

從「衛生部長」訪台與龐佩奧的態度可見,川普政府的極限施壓還是劃有自我止步的紅線,美方事實上承受不起「與中國動真格」的後果,而台灣牌就是紅線。倘若川普想玩真的,最起碼也是派國防部長訪台,而不是總統繼任排名第12的衛生部長。

就像筆者不斷強調的,中美衝突的看點,不在於美國怎麼做,而在於中國怎麼回應,美國總統選舉的看點亦然。如果北京認為川普連任機率不小,陪美方玩一下小打小鬧也是無妨,但情勢似乎不是這麼發展,中國大陸正在玩的是「敵進我退」的策略,不隨對手起舞,拒絕被捲進選舉漩渦。

換言之,北京正在執行拜登執政的超前部署。

敵進我退與內迴圈
「敵進我退」是典型的遊擊戰術之一,在歷史上,遊牧民族與定居民族交手時,就是這麼做的。遊牧民族的優勢是速度,弱勢在於後勤資源,所以大型持久戰對遊牧民族不利,遊擊戰則對定居民族不利。

中美對抗是大型持久戰,但現實是中國屈居弱勢,因此在戰術上玩「敵進我退」,有利於爭取時間在資源的整備上。況且,川普極限施壓的有效期,也就只有3個月了,選後無論川普是否連任,美國持續高強度抗中,在生產力上弱於中國的美國,能有源源不絕的子彈嗎?

特別是全世界對美元不信任的趨勢正在升高。美元支柱動搖,則美國面臨的是史無前例的挑戰。

相對地,在美國強壓,與西方經濟主權意識抬頭的當下,北京加快了「去美化」與降低出口依賴的步伐,在經濟層面走向「內迴圈」,也就是強化國內經濟循環,佈局下一階段的全球化,以因應世界經濟區塊化的可能發展。

這都需要時間,需要戰略定力,需要在關鍵時刻敵進我退。在強風驟雨下,保持經濟前行的步伐,獲益遠遠超過與美國鬥氣。

在美國選前與川普爭強,北京看不到戰利品,缺乏戰利品的戰爭,是不可能真正取勝的。

也就是說,至少在台灣牌上,中美雙方仍有鬥而不破的政治需求,這個時機在此攤牌,彼此都將受重傷。當然也不能排除川普對勝選徹底絕望,而不顧一切亂搞的可能,但川普家族在中國的私人利益,還是一道有利的防線,聰明人不會自斷後路。真要亂搞,他可能必須在美國政治體制上動腦筋。

如此即可明白,美衛生部長訪台,反而暴露了美方反中猶有顧忌的實情。

在台灣問題上切香腸,步步進逼能到多高的官員訪台呢?美國總統繼位順序11,勞工部長。第10,商務部長。第9,農業部長。第8,內政部長。第7,司法部長。第6,國防部長。第5,財政部長。第4,國務卿。第3,參議院臨時議長。第2,眾議院議長。第1,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

對北京而言,唯有讓川普政府甚至拜登競選團隊,感到打反中牌成效不彰,中國的壓力才會得以減緩。

民調領先的拜登近日受訪表示,若當選會取消對華關稅,因為川普的關稅其實等同於對美國企業與消費者加稅。再者,拜登反對美國單邊主義,提出以「多邊方式」對付中國的貿易行為。

拜登若當選,勢必要挽回盟友與歐洲的信任,因此一般認為,對北京來說拜登比川普更難纏。我認為此論或有討論空間,因為專業棋手終歸希望對手也是專業的,與外行下棋實在挺痛苦。以北京的菁英政治來看,交手不脫離理性,有利於爭取時間繼續發展。

至於歐洲與美國的關係,就算能見和緩,歐盟在新全球化時代企圖自立的態度,已然難以轉變。在中美之間重新調整到相對獨立的位置,對歐洲與其他區域團塊而言,才是最有利的。而這樣的趨勢,長期對中國有利。

面對這樣的國際情勢發展,蔡英文唯一能做的,就是加碼大外宣,將台灣的國際重要性提升到香港層次,甚至更高。問題在於,台灣的國際化工具在實質層面只有電子代工業,而這個產業正在融入紅色供應鏈。

大陸內迴圈政策持續擴大內需能量,台灣的重點產業很難為內部反中政治勢力所用。自身難保的美國,在實質層面無可能壯大台灣實力抗中,因此無論川普或拜登當選,台灣都是動彈不得。

阿札爾,只是選前花絮,台灣所謂「重大外交突破」,終究不脫困境中的自吹自擂

https://cnews.com.tw/111200810a01-1/

================

美國給華為續命,台積電得緊張了             2020-09-29

雁默/自由撰稿人

作為中美科技戰最大亮點,華為的死活十分引人關注。只要將各種國際媒體在相關報導上的意識形態偏見,與鹹濕辭令過濾掉(雖然這不容易),結論很清楚: 華為不會死,也不會只剩半條命,它會活得更健康。

在9月15日的大封殺供應禁令出台後,外界對華為的命運一片悲觀,但沒多久,美國卻開了小門,讓兩家美企超微(AMD)與英特爾有限度供貨給華為。於是大家就問,那「非美企」有沒有小門可鑽?

沒有的。整個「華為殲滅戰」,講白了就是川普想藉此重振「美國製造」的一場豪賭另一項發展給出了證據 —— 美國開始討論投入250​​億美元補貼本土半導體業。

根據日經新聞的數據,美國半導體全球銷售份額47%,但產能卻只有12% , 中國產能卻已佔全球份額15%。美國產業結構在全球化的趨勢下,「設計」大於「生產」,因為前者利潤較高,將後者移往亞洲,成本較低,一來一回利潤最大化,造就了這個時代的美國富豪樣態,與愈形嚴峻的貧富不均。

這個產業結構成就了高端白領階級,犧牲了藍領階級利益,重點是,美國科技業高端白領有著大量外來移民。這就是川普決心重振「美國製造」的基礎,而且必須以民粹手段激化改變。然後我們就聽到「中國人偷了我們的工作」,以及排斥外來移民的種種叫囂,完全感動了美國的藍領階級。

只是,美高科技業想與中國斷鏈談何容易?因為這根本就是美國一手主導的全球化結構,而高科技美企正是最大受益者,要自宮嗎?

嘴巴否定過去的自己不難,真要動手斬斷自己的命根,那完全是另一回事。斷供華為,美國半導體業第一個跳腳。然而,川普的主要訴求,高科技美企是聽得進去的,將產業鏈移回美國本土,長期而言有利於自己,因為在中國營商,必須面對官方補貼。不過,生產回流遇到的三大障礙是 —— 工人,資金與中國市場

於是,早在5月底,美國半導體協會(SIA)向美國政府提議,以370億美元扶植半導體產業大舉移回美國。設廠,研發,土地,獎勵投資,基礎研究方方面面都要錢。

該月,台積電宣佈在美設5奈米廠,外界猜測是買門票續供華為,但是美國一紙禁令捏死了這個猜測,內含美國技術就不行,當然也包含美企在內。但禁令一生效,華盛頓就給美企開了小門,然後討論250億政府補貼。

意圖很明顯,人民幣還是要賺,賺來的錢回頭補貼美企回流。

這發展在歐洲,日本,韓國與台灣產業界眼裡,除了滋味不好受,更緊張會成為這波科技戰的最大受害者。因為如果只有美企能分到中國餅,而且還受聯邦政府補貼,這遊戲要怎麼玩下去更重要的是,中國已決心在高科技業自給自足,政府補貼更是不在話下,在兩強以政治力扶植下,其他外商怎麼不是最大受害者?

最令人側目的是,根據日經報導,美國250億補貼,對像有可能包含在美國設廠的友好外企,如台積電,以及撥款作為與歐日同盟國共同開發半導體的「多邊基金」。

什麼意思呢?就是美國想以250億美元作為籌碼,要求同盟與其半導體大廠,為「美國製造」做出貢獻,至於代價是什麼,就很有想像空間了

台積電會不會被要求將總部或最高規格廠移往美國?目前3奈米廠與2奈米製程都在台灣。

讀者還記得美國務次卿克拉奇訪台,也與張忠謀會晤了吧? 250億草案與半導體聚落未來感,可是一個札札實實的外交籌碼台積電若將最先進製程與晶圓廠都移往美國,會帶去的就是一整個產業鏈,沒了台積電聚落,台灣不死也半條命。

其實,美國索命華為,像台積電這樣的頂尖高科技企業,應該早有警惕,被鎖定成下一個索命對象,一點都不奇怪在高科技關鍵技術領域,是沒有真同盟的,美國不會因為台灣政客的卑躬屈膝而放過台積電,因為這項關鍵技術「離中國太近,離美國太遠」。

更何況,台積電竟然強到擊敗英特爾,論風險,台積電如臨深淵,恐不亞於華為。

這盤棋已大致清晰,美國圍剿華為的真實目的,不在於剷除,而在於為美國產業鏈回流爭取時間,順帶收編其他重量級外企

美國在高科技上的優勢,正被中國逐項追趕,時間已然不多,因此外企在接下來幾年美國的威脅利誘下,壓力山大。在高科技領域,歐洲內部太難喬,日本決策龜速,韓國體量太小,台灣是筆尖論「集中心力辦大事」的能力,都比不上積極整軍備戰的中美兩國,散兵游勇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兩強所收編或殲滅

由此可知,「華為事件」太深刻,也太沈重,也可見北京「內循環」戰略的意味深長

中美科技戰是兩強賭上國運的戰爭,也必然演變成不見血的世界大戰。對台灣而言,根本沒有作壁上觀的可能,將命定被捲入,產業鏈與資本,大概率支離破碎

因此,華為將活得更健康,台積電不一定。

https://cnews.com.tw/111200929a01/

====

中美對抗下 蔡英文對美割地賠款是必然    2020-09-04

雁默/自由撰稿人

瘦肉精問題,看似擾攘,但國民黨應對策略顯然太孬,這一場沒鬧起來,後續蔡英文可能對美日還有更多無下限讓利。本文從中美對抗與美國大選的大環境下,看台美雙邊貿易談判可能的走向。

到底誰在打台灣牌
台灣開放瘦肉精美豬美牛進口,絕不僅止於食安層次,只要對目前中美對抗與美國大選的背景有基本的了解,即知蔡英文所受到的美方壓力,應超越扁馬時期。但這也合情合理,因為蔡政府一面倒地親美,手上根本沒有籌碼以時間換取空間。大選前,川普就是需要農業州選票 ; 中美對抗,美保守派外交共同體就是需要打「台灣牌」以獲取地緣政治利益。

看台海問題,首先得認清,川普與外交共同體(五角大廈+保守派智庫+國務院官員+特定國際媒體等建制派)並非同心同德,這位史上最特別的美國總統在內部以「反建制」的風格著稱,在許多時候,川普與外交共同體的立場是針鋒相對的。

最明顯的就是,「美國優先」下的外交政策與單邊主義,讓外交共同體苦不堪言,因為二戰後與冷戰後的「美國領導」 —— 單一價值與多邊主義,是建制派經營多年的成果,而川普只用了不到四年,就將盟友得罪乾淨,並讓美國信譽掃地,各區域的地緣政治樣態全面性鬆動或改觀。

因此,外交共同體對川普的抗中政策是否得以延續,抱持懷疑態度,即便目前為了拚連任,川普抗中嗓門愈拉愈高。簡言之,建制派的天敵就是非典型領導而美國總統最脆弱,最容易向建制派妥協的時刻,就是拚連任的大選時期。

在BBC的一則專家訪談新聞—— 中美關係:「遏制中國」聯盟因川普的「美國第一」政策而增加變數」,保守派智庫CSIS亞洲事務資深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清楚地表達了在「全球聯盟」對抗中國的政策延續上,對川普的「不放心」,她並認為包含國務卿龐佩奧在內的內閣高官,正在加速鞏固中美關係的戰略競爭定位,生米必須煮成熟飯,以避免川普連任後改弦更張。

那麼,在疫情仍肆虐美國的狀況下,龐佩奧全球奔走,心中無病毒,嘴裡卻塞滿了中國,也就不足為奇。建制派正在利用大選時川普妥協性較高的此刻,全方位收縮圍堵中國網的全球遊說,各種舉措卯足勁兒激怒中國。

台灣牌,不打白不打
近日AIT解密美國對台「六項保證」的歷史「文件」,便是出牌,輔以若干美方防衛專家與前政府官員演一齣「修正台海戰略模糊」戲。這場戲大聲向北京叫陣,但小聲警示台灣別太嗨,因為美國並無意放棄「一中政策」,只是將其與北京的「一中原則」不同之處,喊得大聲點而已。

不過我們要區分清楚,打台灣牌的是外交共同體,不是川普,因為若美國總統想打台灣牌,不會切香腸切這麼細,直接讓龐佩奧訪台來個「經濟與商業對話」即可,而不是派次卿。直接談FTA即可,而不是先聚焦BTA的可能性。

換言之,建制派也不敢逼川普太甚,打「經貿台灣牌」還是以農產做先鋒以利大選,並符合「美國優先」的主軸,而非讓利色彩較濃的「美國領導」。饒是如此,也足以在台海掀波。

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是親自率團訪台或只是視訊會議,目前未知,可能在等北京反應。他主管經濟成長,能源和環境。根據美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的說法,這次的會議主談半導體,醫療保健及能源領域的台美經濟展望。

蔡英文怎麼可能不賣台?
台灣各界在瘦肉精食安問題之外,最關心的問題是「瘦肉精能換到什麼?」,蔡英文說「沒有交換條件」,衛福部長陳時中說「國際地位」,這兩人都沒說謊,只是說了毫無意義的空話。

承上述,美國外交共同體要的是「政治效益」,對內幫忙川普競選,對外倒刺北京。國務院次卿是外交官,不是經貿官員,來就是作外交政治秀而非具體深談實質經貿問題,簡單說,就是鋪個路,聊個大方向,走個象徵性政治台步。

故而,蔡英文說沒有「交換條件」,很可能是沒有得到美方實質條件承諾,而她已經收穫的只是若干美國高官集體按讚的象徵性禮物。陳時中則是草包狀況外,理所當然以為能得到「國際地位」的提升。如果西方國家近期多在國際媒體上為台灣按幾個讚,就是國際地位提升,那也很符合井蛙的阿Q式思維,陳時中沒說謊,只是傻愣自嗨而已。

只要了解川普「美國優先」的概念與其實際作為,即知一個背景不能不考慮: 台灣享受大量的對美順差。而且,由於中美對抗,許多在大陸生產並幾乎都出口美國市場的台廠被迫回台,對美國而言,又惡化了這個問題,因為出口地還是美國,生產地卻變成了台灣

要川普讓利?光打這五個字我都笑出來
按「美國優先」的概念,與台美極度不對等的國際地位,加上蔡政府「不親美會死」的政治依賴,既然台灣享受對美順差,BTA也好,FTA也罷,雙邊貿易談判就很難不「割地賠款」。瘦肉精,還沒換到任何實質好處就開放了,台灣還能在雙邊貿易上有什麼籌碼?

半導體,台灣最需要美國幫忙的不是開放市場或技術交流,而是拜託別幫倒忙,硬逼台廠與大陸脫鉤。聯發科供貨華為,現在心驚膽顫,就怕美國政府駁回華為出貨申請。問題是,要反中主力的國務院允諾不阻撓兩岸半導體供需生態,是癡人說夢嗎?台灣拿什麼條件交換?

能源,當然得買美國的,能不能談個好價格?不能。因為美國阻撓俄德「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大概率會失敗,台灣「氣量」雖不大,但歐洲缺口能從台灣補多少就補多少,美國不會客氣。

醫療器材與藥品,美國早抱怨台灣擋太兇,其實這與台灣全民健保保費直接相關,這一關守不住,意味著健保保費的必然調漲這是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除了美豬美牛之外,格外重視的項目,蔡英文守得住嗎?守得住才有鬼。

我估計,一旦台美啟動貿易談判,全線失守的可能性較高,因為蔡英文明顯將自己的歷史定位,擺在台美關係的提升,與台日關係的提升。這兩方面想取得進展,只要維持「反中」姿態,台灣就絕對只有割地賠款苦吞不平等條約的結局,而這不是蔡英文在乎的。

如果民進黨的對手不是國民黨,割地賠款哪怕只是其中一兩項,都足以失去政權,但國民黨的庸懦與同樣親美的態度,是民進黨的票房保證。因此蔡英文任內或有可能達成台美雙邊貿易協定的簽署,賣台賣到光屁股都要求到籤,沒有這一紙,蔡英文八年執政就幾近一事無成。

明乎此,回頭看瘦肉精問題,還真只是小小前菜一碟。

https://cnews.com.tw/111200904a01/

====

哎呦是毒豬 「主流民意」毒害「主流民意」 2020-08-31

雁默/自由撰稿人

美豬美牛全面開放,照例,台人再一次遭到「政治說辭」的全面性轟炸。同一個政黨,昨天說X是劇毒,今天說X還好不算毒,說辭是「時空轉變」,遭批昨非今是,反板起臉來教訓人民「別拿清朝劍,斬明朝官」 。活生生的「贏者全拿」劇,歷史是贏者撰寫的,是非標準只有一個: 我當道,我說了算。

時空轉變了嗎?沒有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早在2012年7月就訂出了瘦肉精容許標準,但當時民進黨仍以紅衛兵模式伺候馬政府,使盡一切政治手段,全面打砸搶燒。從2012年到2020年,完全是同一個時空環境。


總統府的說辭是,「如今的CODEX的國際標準已經建立、科學證據累積充份。」,以上這兩句,「累積充份」缺乏具體事證,隨便說說賭你懶得追究,「國際標準已建立」那是「明朝」就建立了,「大清皇帝」現在拿來呼隆百姓,而且絲毫無懼真相只要google兩秒就能打臉今上。

你說能怎麼辦?人家有817神功護體,說主流民意是啥,主流民意就是啥。反正國民黨唯恐離主流民意太遠,亦步亦趨追隨當道是要務,絕不敢發動罷免蔡英文

不過就是前幾天的事,蔡英文嗆馬英九: 為什麼您的想法,與主流民意有這麼遠的距離?言猶在耳,蔡萬歲立馬演一齣「如何操作主流民意,以背離主流民意」的大戲,而有輿論分析,開放瘦肉精還不過是前菜,後面還有核食,還有這個那個的不平等條約要簽

說到底,瘦肉精到底有毒沒毒?當然有毒,如果無毒,國內何須禁止對台灣豬施打瘦肉精?再者,當蔡英文集團端出所謂「國際標準」時,避談歐盟至今堅持「零檢出」,更絕口不提當初CODEX表決此議案時,贊成與反對的票數僅兩票,美國政治力介入痕跡明顯。

不提歐盟,僅拿同為美國附庸的日韓說事,這種選擇性「國際接軌」,只顯示當道連粉飾都粗糙不已。

去年6月,中國大陸海關驗出一批來自加拿大的豬肉含瘦肉精,並發現加國有大量的進口偽造證書,因此暫停了所有加國進口肉品。此案的背景是,加拿大為了中國市場,已(宣稱)放棄使用萊克多巴胺多年。而由於非洲豬瘟的衝擊,大陸豬肉已經短缺的情況下,仍因瘦肉精而拒絕自加拿大進口。

此案除了說明中國大陸對瘦肉精的拒絕態度,也顯示「進口證書」有偽造的可能,民眾就算相信中華民國海關會嚴格把關,能信他們的老闆民進黨政府?這個執政集團,可是放棄了自己曾大張旗鼓吶喊的「糧食主權」,對美國跪好跪滿,對人民騙好騙滿。

蔡英文集團刷新國民觀感的,不只在瘦肉精上昨非今是,還繞過民主程序,在重大政策上搞「首戰即終戰」式突襲。那些自由派民主控的所謂社會賢達踹共啦,蔡英文為所欲為,並為實質「一黨專政」超前部署,提前練兵,你們看得下去?

以行政命令踐踏民主程序,川普那套,是美國外交共同體遠距教學給蔡萬歲的嗎?設使為了台美FTA,民主原則與國民健康皆可拋,台灣自由派憑啥批評中國共產黨?如果開放日本核食進口也來個行政命令,是否足證公投是假,民主是屁?

明明立法院席次民進黨獨大,根本橡皮圖章,蔡英文還要繞過審查程序,其中的考量,除了美國大選投票在即的「川普需求」,恐怕也想避開立院審查中綠委出包。因所謂「夜長夢多」,涉及民生議題,朝野爭辯愈久,綠委就愈可能說幹話倒扣綠營分數,並成為下次大選藍營的談資。

三者,雖然國民黨孱弱不堪,但平白送給藍營得以養兵的議題,也就是給了國民黨抄作空間擋服貿養出太陽花殷鑑不遠因此速戰速決才是上策

持續空污,沒收公投,食安警訊,腐敗日盛,817犧牲的全民利益何止以上?一切亂象皆來自於芒果乾的所謂「主流民意」,荒謬的是,認為兩岸不會發生戰爭,即便開打也有美國保護的潛意識,從民調上看也是「主流民意」。既然不怕打,覺得不會打,又何來「芒果乾」?

早前兩年,我還不好意思說「毒害台灣民主的,正是台灣民主」,既然現在鐵證如山,毒害主流民意的,正是主流民意,連個假民主程序都不可得,台灣對民主價值跪好跪滿的現象,也只能由民進黨一黨專政的結果,見證「民主自噬」的歷史定律

如果你真信民主,應該警覺,那些口含民主,但一肚子只有利益的民主派,正在偷偷將你納入,編成一組扛著民主反民主的國家隊,擴大毒害台灣。

說辭是:台灣人偏愛台灣豬,所以影響不大。
事實是:台灣人外食率愈來愈高,但沒人知道外食用什麼豬。

當「說辭」覆蓋「事實」並成為「主流民意」,這個社會就完了還不能說「已經完了」,因為還有人在對抗「主流民意」,即便不討喜,也努力說真相

https://cnews.com.tw/111200831a01-1/

====

國民黨瀕死 馬英九還活跳跳      2020-08-28

雁默/自由撰稿人

這篇文章原來的題目是「國民黨已死馬英九還活著」,因為「首戰即終戰」事件吵了一圈,綠營大中小咖含外圍「諸嘴」傾巢而出,挺馬者唯子弟兵羅智強與新黨,獨缺國民黨,足證國民黨已死。

而後黨主席江啟臣於中常會挺馬,雖姍姍來遲,兼細聲細氣,但也勉強可稱「瀕死」,還沒死透。


「首戰即終戰」沒什麼好辯的,這是事實,若首戰不能成為終戰,北京要面對十倍以上的成本處理國際干涉的問題。說到底,綠營其實也沒這麼在意於此,該論點只是很便於民粹操作而已。一句「不相信台灣」咬住不放,老梗雖老梗,效力也不若以往,但還是有效。

真讓綠營崩潰的,是「美軍也不會來」。

台獨立論,其基礎就是「美國會保護台灣」,馬英九一句話拆穿,等於毀了所有獨派話術,建築於其上的那些歷史的,基因的,文化的,現實的分離主義論調,無一倖免。影響不可謂不大,馬理所當然要被當道全面性鎮壓。

關於美軍會不會來幫打「共匪」,美國退役中校,現任「國防重點」智庫資深研究員戴維斯(Daniel L. Davis),近日於「國家利益」雜誌的分析,已經說得很清楚,許多台媒都有刊載,簡言之,戴維斯的論點是: 協防台灣,太貴了

與北京處境類似華盛頓真正在意的是「戰後成本」,缺乏戰後成本分析的「戰略說辭」,一文不值。最為人所熟知的「戰略說辭」就是 —— 台灣位居美方第一島鏈重要戰略位置,失去台灣對美國而言後果不堪設想。

這個「重要戰略位置」有多「重要」?有沒有重要到不惜犧牲美國大兵,並危及佈局於亞太的航母,空軍基地,甚至太空衛星通訊的程度?甚而 —— 戴維斯不忘補充 —— 就算美軍慘勝,也將不得不耗費數千億美元於台灣永久維持防禦力量,以應對北京的下一波攻勢。

不是軍事專家也能理解戴維斯提供的簡單算數,他一針見血指出: 如果美國必須承擔所有風險和成本,而另一方則獲得大部分利益,那麼將自己與另一個國家或政治實體捆綁在一起顯然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即便是823砲戰當時,名符其實的熱戰,台美還有「共同防禦條約」的具體承諾,美軍的任務不過就是護航與補給,戰後還卯起來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門馬祖(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不含金馬),因為金馬離大陸太近,會拖累美國協防台灣的佈局。

那麼,有什麼理由認為,在解放軍實力位列世界第三的當下,在國際局勢遠非冷戰兩極對抗單純的今日,美軍會幫台灣與解放軍一戰,並戰到台灣安全為止?

美國不斷要求台灣提升國防預算,甚至希望恢復徵兵,所為何來?就是希望台海戰爭時台灣要有自保能力,降低美軍的壓力,讓華盛頓有較大的政治餘裕和北京周旋要價。而美國不只鼓勵台灣而已,對日韓與中國週邊國家一樣也是這種態度。

「死道友不死貧道」你懂的。
以上這些都老生常談了,只是裝睡的台獨叫不醒而已。

有一種固定的帶風向模式很賊,以訪談專家的形勢炮製如下的新聞標題: 台海發生戰爭,美國一定會介入。

這種新聞內容,繞來繞去說一堆,就是避談成本問題,也不願釐清問題層次。 「美國一定會介入」這是廢話,「介入程度」才是關鍵。護航,補給是介入,按兵不動但搖旗吶喊也是介入,反正無論怎麼做一定有利可圖,當然會介入。

以香港為例,國際介入了,但「介入程度」如何呢?切實傷到北京了嗎?還是實質上都在制裁香港?國際主流自由派媒體自欺欺人慣了,以為讀者都還像20年前那般普遍傻愣,輕鬆唬一下就能得逞。在自媒體大行其道的當下,紛雜的訊息都在立場化,分眾化,「大眾媒體」呼隆讀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馬英九,不過說了大實話而已,與蘇起攜手吹哨,有何不宜?那些拿「卸任元首高度」幫忙當道鎮壓卸任元首言論自由的論調,最是可笑。君不見,歐巴馬夫婦近日是如何拉開嗓門反川普的?卸任元首合該裝死?

其實,即便像我這種堅定的統派,也不認為美國選舉前後,台海會發生戰爭,因為這不符合當下北京領導層的行事作風,中國共產黨也完全不需要在外部生事以轉移內部矛盾。馬英九冷盤熱炒雖有那麼點不合時宜,但說實話是值得鼓勵的。

人民應該樂見政治人物坦誠,而不是蓋牌扯謊粉飾太平。

最可悲的就是「不畏戰」這種空洞的說辭,又不是要打仗了,刺激民粹情緒所為何來?難道不是因為被拆穿而見笑轉生氣嗎?馬英九的「避戰」不但有具體方法論,更具備實際操作經驗。離主流民意遠又如何?民意可操弄,也會瞬間改變,否則民進黨如何奪權?都不要再裝了。

國民黨淪落至此,就是短於引領民意而已,當下的黨中央說穿了就是「親美壓倒一切」「順應民意當葉克膜」在美國與民進黨合作下,民意是他們一條一條擀出來的,順應民意就是小綠,倒貼美國與民進黨爭寵,也無可能成功。畢竟,你還是「中國國民黨」。

演一齣「告別韓流」就能多攢點選票嗎?國民黨到底有沒有成本概念?讓韓粉笑稱「我們本來就不屬於國民黨」,KMT還搞不清楚這場爛戲是賠本生意?

拋開意識形態不論,就策略面來看,國民黨仍孵不出一個堪稱為宏圖願景的目標未來10年的政治,台灣就是處於中美對抗的陰霾裡兇險程度還高於823砲戰當時,只要持續被美國掌控,有「中國」基因的政黨不會有出頭機會,除非你敢打破遊戲規則。

打破遊戲規則的方法,可以是推動內閣制,也可以在含淚投票文化的層面下手改革選制,亦可以打破兩黨輪替的環境,催生多黨政治以稀釋獨大的民進黨。訴求「恢復公投綁大選」不是不行,格局不夠而已。訴求黨內改革與大團結也不是不好,沒什麼選民感興趣而已。國民黨喊團結超過100年了吧?民主化以後哪有一分一秒是真團結的?基層支持者都不信。

黨內有位高呼「反共親美」的,有位務求「明哲保身」的,有位被罷免後「青燈古佛」的,還有完全不團結的地方首長們,七零八落,奄奄一息,民進黨都有點懶得正眼以待了,難怪老將馬英九異軍突起,竟能引出「2024重出江湖」的揣測。

你說是不是「國民黨瀕死,馬英九活跳跳」?

「時宜」既然是對手的主場,不合時宜才是正辦。那時韓國瑜掀起韓流的關鍵字是什麼?是「大幹一場」,現在這些小打小鬧,西裝革履,難怪韓粉嫌棄。

總而言之,民進黨以騙術得天下,國民黨就只有講實話一途,才能讓選民有感。至於是好感或惡感,是可以隨時戰術調整的,至少比無感強。

眾皆不敢言「統」時,馬英九敢 ; 眾皆不敢言「武」時,又是馬英九敢。難怪綠營畏之如虎,全軍出動伺候。

https://cnews.com.tw/111200828a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