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章網址: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3097160

 

美國會在2030年破產邏輯不可違逆,那麼這個世界又會如何?

https://youtu.be/IYfH4IQTmY8


美國長期以來的繁榮和維持全世界最大的軍事開支國際影響力等等都是建立在美元之上的

美國政府2015財政稅收大約是3兆美元 ,財政支出是3.5兆美元

因為收入比支出還少,而且持續了30幾年 為什麼能夠持續下去呢

有預算赤字5000億美元,這多出來的部分剛好跟美國每年6000億美元美元的軍費相當

那不足的5000億美元部分要怎麼辦?答案就是發公債,也就是美國國債

那麼美國央行Fed有稱為美聯儲銀行才有辦法印鈔票,

美國國債


那麼為什麼只需要印鈔票美國政府會有錢去買和研發軍火呢?

原因再於各國政府都願意認購美國國債

所以美國是拿從各國借來的錢來擴充軍備,但是各國政府不是傻瓜

願意買美國國債是因為有利息,軍火也不是光印鈔就可以免費拿全世界的錢


問題再於美國國債是有利息,的美國國債目前大約是18兆美元,

大約和美國的GDP18兆美元相當

每年要從財政稅收3兆美元付一筆錢給持有國債的債權人/或是債權國利息,否則就是信用破產

不論持有國債的是各國政府或是私人的投資人,都希望拿到利息才願意持有(借美國政府錢)

以下是美國的債務佔GDP的比例 目前已經超過107%


 
美國國債
財政年度末 美國政府帳目 公眾持有
1999 2.020兆 3.636兆
2000 2.269兆 3.405兆
2001 2.468兆 3.339兆
2002 2.675兆 3.553兆
2003 2.859兆 3.924兆
2004 3.072兆 4.307兆
2005 3.331兆 4.601兆
2006 3.664兆 4.843兆
2007 3.958兆 5.049兆
2008 4.210兆 5.837兆
2009 4.355兆 7.554兆
2010 4.534兆 9.028兆
2011 4.658兆 10.132兆
2012年6月 4.806兆 11.048兆

但是按照正常的邏輯來看美國財政入不復出,就好像一個人每月賺9萬要花10萬元一樣

虧的1萬元錢必須刷卡去因銀行借債,信用卡有一天會刷爆

那就沒錢繼續研發軍火和維持民間消費了

負債一旦膨脹到美國所有稅收都拿去繳利息錢都不夠還的地步就會導致破產(就別談還本金了)

所以

我查了一下美國國債利息支出
Historical Debt Outstanding - Annual 2000 - 2014

TreasuryDirect
 
Fiscal
Year
美國國債總負債(十億美元) 美國國債利息 利率
2014 17,824 430.8 2.42%
2013 16,738 415.7 2.48%
2012 16,066 359.8 2.24%
2011 14,790 454.4 3.07%
2010 13,562 414.0 3.05%
2009 11,910 383.1 3.22%
2008 10,025 451.2 4.50%
2007 9,008 430.0 4.77%
2006 8,507 405.9 4.77%
2005 7,933 352.4 4.44%
2004 7,379 321.6 4.36%
2003 6,783 318.1 4.69%
2002 6,228 332.5 5.34%
2001 5,807 359.5 6.19%
2000 5,674 362.0 6.38%
1999 5,656 353.5 6.25%
1998 5,526 363.8 6.58%
1997 5,413 355.8 6.57%
1996 5,225 344.0 6.58%
1995 4,974 332.4 6.68%
1994 4,693 296.3 6.31%
1993 4,411 292.5 6.63%
1992 4,065 292.4 7.19%
1991 3,665 286.0 7.80%


你發現問題在哪裡了嗎,為什麼美國可以免費獲得全世界的資金去研發軍火和民間消費?

因為利率不斷再走低阿,比如說2015年美國負債達到17兆利息錢只有4300億美元

2007年美國負債當時是只有9兆美元 只有現在一半,利息錢卻高達4300億元美元

多了一倍負債 利息卻一樣


為什麼利率會走低  我只學過基本的經濟學和財務管理無法看出這貓逆在哪............

為什麼美國政府可以免費獲得全世界的的錢研發軍火呢?

天下應該沒有白吃的午餐才對 我不知道這遊戲長期能夠維持的下去嗎?

利率會永遠都不升高嗎 ?如果美國將來負債膨脹到30兆利率還是維持在2%以下嗎?

https://youtu.be/IYfH4IQTmY8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要澄清幾個觀念

1.許多人以為美國政府可以無限製印鈔票,只要印更多鈔票這個系統可以永遠維持下去嗎?

重點在於美國的貨幣創造是建立在債務之上的  法律規定美國財政部並不能直接印鈔票

必須發行債券也就是國債 然後聯準會的銀行家拿了利息的錢才會有美元鈔票

2.Fad聯準會或稱美國中央銀行或美聯儲是私人擁有的還是公有的政府機構?

不是美聯儲是私人銀行 因為他是股份有限制,也就是說銀行家擁有了美聯儲和世界印鈔票的權力

也就是私人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貨幣發行機構 Fed美國央行

3.為什麼系統不可維持下去? 我等下在揭曉這個答案

 

Triffin dilemma也稱為特裡芬駁論

上個世紀60年代比利時裔美國經濟學家提出,在數學上和邏輯上不可違逆的駁論

建立在以下的兩條前提之上,雖然當時是金本位和不雷噸森林體系

(這佈雷噸森林體系是二戰後世界經濟格局美國設定的)

但是在把黃金換成美國國債發行貨幣後以下難題還是成立的

一.美元做為全球基準貨幣和各國央行的貨幣儲備


二.美國要維持經濟成長並且世界經濟成長需要美元作為各國央行外匯儲備(基準貨幣)

問題在於如果要更多的美元,就必須有更多的債物當作抵押品Fed才能印鈔票給美國財政部

然後這個系統才能維持下去,

而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成長會加大貿易流通量也就需要更多的美元和更多債務

需要美國不斷的輸出美元 也就是債務 世界經濟才能運轉下去

但是美國債物的增加將導致 政府稅收的癱瘓,當所有稅收都被用來繳美國國債利息的時候

也就是這套體系癱瘓的時候,那麼美國政府就會破產


那麼問題就來了,美國破產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是邏輯上不可違逆一定會發生的問題

問題是何時才會破產 2016年初美國國債是19兆美元,

因為之前美國持續三輪的QE(量化寬鬆)也就是印鈔

美國在2014年下半停止QE3然後在2015年11月加息,這導致了全球油價大跌和資產泡沫化

,油價最低點已經達到27美元一桶,全球
房地產價格和原物料大跌

僅僅一年半以前油價維持在110美元一桶 而2000年~2014年台灣房地產每年漲價10%

也就是說全球發生持續的通貨緊縮 ,可能會導致2016年金融危機

這是1930年代蕭條以後從末出現過的


這次的危機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嘯、次貸風暴和雷曼兄弟倒閉還要嚴重

這是因為美聯儲信用擴張過度  突然停止了擴張和印鈔 全球的資金流回美國造成美元升值

當美元持續的升值就會引發美國的股市大跌,接著美國有如下幾個對策

1.把利息降低

但這又將增加資產泡沫化的風險  也就是類似08年的金融海嘯

現在許多國家已經是負利率(你沒聽錯利息已經變成負的),

人家經濟學課本教的基本邏輯是 利息是使用金錢的機會成本

你在銀行存前假設1000元 先忍住不花成為儲蓄

而銀行拿你的儲蓄去投資賺錢將來給你利息這就是利息的意義

現在如果利息成為負值 也就是說你存錢還會被扣錢

你存的錢越多扣的錢越多,你借錢來花錢不但不需要利息還會給你獎勵 因為負利率

世界上有這麼荒繆的事情嗎?


2.繼續QE 推出QE4第四輪印鈔

國債膨脹死的更快 只是把崩潰時間往後延遲    但是早死晚死都要死

美國財政免強還能在支撐10年左右

3.停止QE

一但停止QE就是目前世界碰到的困境 油價大跌 全球通縮 然後等著大蕭條

4. 升高利息
國債利息升高將壓垮稅收 .......美國政府癱瘓 經濟衰退

一切問題都出在這套體系本身就是不公不義的,是國際銀行家用來剝削平民的手段

我推測美國會QE4 而不是1. 3. 4的方法

因為美國選舉要到了如果經濟大蕭條他根本不用選  

最後一個問題是QE還能維持多久

大約是把債務膨脹到2~3倍大的時候  利息將壓垮稅收

目前2016年是19兆美元 這個崩潰的時間點是2030年......... 只剩不到15年時間

美國想儘量把崩潰的時間點延後 這就需要製造衝突,和華爾街媒體人為的製造戰爭

在這之前將爆發更大規模地緣政治衝突和戰爭

例如中東 東亞  北韓和ISIS  南海等都是幾個衝突引爆點

2030年美元將崩潰.....

以下是一部簡單易懂的動畫片 告訴你這個奧秘

雖然是有點誇張的手法  但是貨幣和金融系統確實是這樣運作的

 
 


銀行家=魔術師

永遠在玩1個蓋子蓋20個瓶蓋的雜技

數據來源

中國外匯儲備管理局  中國外匯儲備目前最精確數字
http://www.safe.gov.cn/wps/portal/sy/tjsj_whtjxl

經濟部能源局  查詢油價歷史15年內 精確到天的資料
http://web3.moeaboe.gov.tw/oil102/

美國國債的資料兩個連結美國財政部網頁

Historical Debt Outstanding - Annual 2000 - 2014

TreasuryDirect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查詢
美國公債殖利率

世界各國匯率歷史資料查詢
http://www.xe.com/zh-HK/currencycharts/?from=CNY&to=USD&view=1D

美國財政預算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federal_budget

藍色線代表GDP債務比例 紫色代表債務

可以看到收入和支出比例在柯林頓時代小幅度下降 但是2000年布希上台以後赤字惡化

這是自17世紀殖民地時期開始,美國所有負債不過5萬億美元,直到1976年為止的350年間積累起來的總債務。而1976年之後不過35年,美國的總負債就膨脹了10倍以上!以1/10的時間,欠下10倍的負債,這真是百倍的速度!

    在1976年之前的350年中,美國總共積累了

    5萬億美元的債務,而2008—2009年

    僅兩年內債務就增長了5萬億
金融危機之後,負債不是爬升,而是在飛漲!在2008年到2009年區區兩年間,美國新增的債務總額就達到了5萬億,趕上了350年所積累的全部負債!

※ 引述《mymamyma (雨情)》之銘言
> 這是狗屁不通的道理
> 別被那些陰謀論影片騙了
> 美聯儲一直都是國家銀行
> 因為美聯儲的股權跟經營權是完全分開的
> 美國政府說穿了不過就是要私人銀行出錢來半國銀罷了
> 私人銀行的好處是獲得跟國家借錢的權力(防擠閱,要付利息給政府的)
> 以及每年利潤的6%收益(這是很少的數字,根本算是賠錢貨)
> 其他就懶得吐槽了...
> 美國...不...全世界政府目前的窘境都差不多
> 但這不是銀行家的陰謀
> 而是來自凱因斯主義的錯誤
> 凱因司認為增加國家支出
> 可以刺激經濟
> 但是天下沒白吃的午餐
> 借來的永遠要連本帶利的還
> 其實所有人都知道這行不通
> 但還是必須走下去
> 因為已經花出去的
> 你就無法再拿回來
> 問個簡單的問題
> 前幾年台灣說要油電雙漲的時候
> 你支持了嗎?
> 除非有多數人的支持
> 決定接受物價上漲、失業率上升、企業倒閉等等
> 否則這個泡沫,還是必須吹下去
> 以上~
 

特裡芬困境


1.特裡分難題的駁論 在邏輯上不可違逆

也就是這個系統是無法持續下去的

我預言2016年今年會有全球性的金融風暴 時間點會在年底以前你相信嗎?

到時候美聯儲必須以QE4來救

當美債膨脹到30兆左右  美國財政稅收基本上就不夠了

而負利率也一樣行不通因為會造成房地產泡沫化

我查過中國外匯儲備局的資料中國在2014年9月以前外匯儲備是3.99兆美元

現在才過了1年半中國外匯儲備減少8000億美金

2016年2月剩下3.2兆也就是中國也開始拋美債了

所以日本財政大臣黑田東諺前幾天才會懇求中國別再拋美債

因為中國和日本是美債兩大債權國

而台灣也有接近40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大部份都是美元資產
https://youtu.be/K2hhck_kmz0

2.所謂「聯邦儲備銀行」,其實既不是「聯邦」,更沒有「儲備」,也算不上「銀行」。

表面上聯儲委員是美國總統任命,實際情況是總統的政治獻金就是來自華爾街猶太人

總統部得不認命,而且你看Fed美聯儲的決策過程都是黑箱作業,其中又很少有反對票

有一本書是經濟學家研究美聯儲運作過程接近半個世紀,

你不要一兩句話就把別人研究接近半個世紀的結論否定掉

你有沒有聽過三邊協會這個組織 實際上這就是美聯儲的後台

多數人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是美國政府發行著美元,實際情況是,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貨幣發行權!

1963年肯尼迪總統遇刺後,美國政府最終喪失了僅剩的「白銀美元」的發行權。

美國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須將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國債)抵押給私有的美聯儲,

由美聯儲來發行「美聯儲券」,這就是「美元」。 


為了使聯邦儲備系統更有欺騙性,在誰控制美聯儲的問題上,

保羅巧妙地提出:「國會控制美聯儲,政府在董事會中擁有代表,

但是董事會的多數成員由銀行協會直接或間接控制。」

  後來,保羅把最後的版本改為「董事會成員由美國總統任命」,

但是董事會的真正功能由聯邦諮詢委員會(Federal Advisory Council)所控制,

聯邦諮詢委員會與董事會定期開會「討論」工作。

聯邦諮詢委員會成員將由12家聯邦儲備銀行的董事決定,這一點被有意地向公眾隱瞞了。

 

揭密美聯儲擁有者:私人銀行控制美元發行



許多年以來,究竟誰擁有美聯儲一直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美聯儲自己總是含糊其辭。眾議員賴特·帕特曼擔任眾議院銀行和貨幣委員會主席長達40年,在其中20年裡,他不斷地提案要求廢除美聯儲,他也一直在試圖發現究竟誰擁有美聯儲。

  美聯儲,是「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簡稱,其實它既不是「聯邦」,更沒有「儲備」,也算不上「銀行」。實際情況是,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貨幣發行權!美國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須將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國債)抵押給私有的美聯儲,由美聯儲來發行「美聯儲券」,這就是「美元」。美聯儲的性質和來歷在美國的學術界和新聞媒體中,是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禁區」。本文將講述被美國主流媒體刻意「過濾掉」的美聯儲成立的秘密。當我們拿著放大鏡,用慢鏡頭回放這一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的最後關頭時,事件發展將精確到以小時為單位。

  1913年12月23日,美國民選政府終於被金錢權力所顛覆。

  神秘的哲基爾島:美聯儲的策源地

  1910年11月22日夜,紐約城外一節完全密封的火車車廂裡,所有的車窗全部被窗簾嚴密地遮擋住,列車緩緩向南駛去。車廂裡坐著的全是美國最重要的銀行家,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們此行的目的地。列車的終點是數百英里之外的佐治亞州的哲基爾島。

  佐治亞州的哲基爾島是一群美國超級富豪擁有的冬季度假勝地。以J.P.摩根為首的大腕們成立了一個哲基爾島打獵俱樂部,地球上1/6的財富聚集在這個俱樂部會員的手中,會員身份只能繼承,不可轉讓。此時,該俱樂部得到通知,有人要使用俱樂部場所大約兩個星期,所有會員不能在這段時間內使用會所。會所的所有服務人員全部從大陸調來,對所有到達會所的客人一律只稱呼名字,而絕對不能使用姓氏。會所周圍50英里的範圍內被確保不會出現任何記者。

  當一切準備就緒,客人們出現在會所中。參加這個絕密會議的有:

  尼爾森·奧爾德里奇,參議員,國家貨幣委員會主席,尼爾森·洛克菲勒的外祖父;派亞特·安德魯,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弗蘭克·范德利普,紐約國家城市銀行總裁;亨利·戴維森,J.P.摩根公司高級合夥人;查爾斯·諾頓,紐約第一國家銀行總裁;本傑明·斯特朗,J.P.摩根的左膀右臂。

  保羅·沃伯格,德國猶太移民,1901年到美國,庫恩雷波公司的高級合夥人,英國和法國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代理人,美聯儲的總設計師,第一任美聯儲董事。

  這些重要人物來到這個偏僻的小島,主要任務是起草一份重要的文件:《聯邦儲備法案》。

  保羅·沃伯格是銀行運作方面的高手,精通幾乎所有的銀行運作細節。保羅自然成為文件的主要起草者和解釋者。

  尼爾森·奧爾德里奇是所有人中唯一的外行,他負責使文件內容符合政治正確的要求,能夠在國會被接受。其他人則代表不同的銀行集團的利益,他們圍繞著保羅提出的方案細節進行了長達九天的激烈爭論,最後終於達成了共識。

  由於中央銀行這個名稱過於樹大招風,自傑斐遜總統以來,中央銀行的名稱始終與英國的國際銀行家陰謀聯繫過密,所以保羅建議用聯邦儲備系統的名稱來遮人耳目。但是,它具有一切中央銀行的職能,和英格蘭銀行一樣,美聯儲被設計成私人擁有股份,並將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與第一銀行和第二銀行不同的是,美聯儲的股份構成中,原來20%%的政府股份被拿掉了,它將成為一個「純粹」的私有中央銀行。

  為使聯邦儲備系統更有欺騙性,在誰控制美聯儲的問題上,保羅巧妙地提出:「國會控制美聯儲,政府在董事會中擁有代表,但是董事會的多數成員由銀行協會直接或間接控制。」

  後來,保羅把最後的版本改為「董事會成員由美國總統任命」,但是董事會的真正功能由聯邦諮詢委員會所控制,聯邦諮詢委員會與董事會定期開會「討論」工作。聯邦諮詢委員會成員將由12家聯邦儲備銀行的董事決定,這一點被有意地向公眾隱瞞了。

  另一個保羅要應付的難題是,如何隱藏紐約的銀行家將主導美聯儲這個事實。19世紀以來,美國中西部廣大中小商人、農場主飽受銀行危機的浩劫,對東部銀行家深惡痛絕,這些地區的議員不可能支持紐約銀行家佔主導的中央銀行。保羅為此設計了一套由12家美聯儲地區銀行構成整個系統的天才解決方案。在銀行圈子之外,很少有人明白,在美國貨幣和信貸發放高度集中於紐約地區這一基本前提下,提議建立各地區聯儲銀行,只不過是給人造成中央銀行的業務並沒有集中在紐約的假象罷了。

  還有一個體現保羅深謀遠慮之處的就是將美聯儲總部設在政治首都華盛頓,而有意遠離它真正接受指令的金融之都紐約,以進一步分散公眾對紐約銀行家的顧慮。

  保羅的第四個困擾是如何產生12家美聯儲地區銀行的管理人員,奧爾德里奇的國會經驗終於派上了用場。他指出中西部的議員普遍對紐約銀行家有敵意,為了避免失控現象,所有地區銀行的董事應該由總統任命,而不要由國會插手。但是這造成了一個法律漏洞,《憲法》第一章第八節明確規定由國會負責發行管理貨幣,將國會排除在外,意味著美聯儲從一開始就違背了《憲法》。後來這一點果然成了很多議員攻擊美聯儲的靶子。

  在經過這一番頗具匠心的安排以後,該法案儼然以模擬美國憲法分權與制衡的面目出現。總統任命,國會審核,獨立人士任董事,銀行家做顧問,真是滴水不漏的設計!
 

對政治和公眾意見的影響力離不開國際銀行家對媒體的掌控。舉例來說

  洛氏財團對媒體的影響同樣貫徹「渠道為王」的核心原則。首先通過控制三大通訊社來進行新聞來源的控制,三大通訊社是所有地方平面媒體的新聞源頭,各大地方媒體的版面內容和編輯思路唯三大通訊社馬首是瞻。洛氏財團掌握了三大通訊社,就將圖書、報刊、雜誌等平面媒體一併納入管轄之中。

  除了「渠道為王」,媒體同樣也需要控制高端。本著「擒賊先擒王」的原則,洛氏先將各大媒體的指路明燈《紐約時報》拿下。《紐約時報》社論的立場,將是各主流媒體報導角度和態度的標竿,它們的報導都隨著《紐約時報》即時調整,保持一致。

  洛氏同時也高度重視《華盛頓郵報》。《華盛頓郵報》在首都發行,是政界人士每日桌面的必備。它的掌門人凱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是外交關係協會成員。西部最大報紙,《洛杉磯時報》的掌門人富蘭克林‧墨菲(Franklin Murphy)也是外交關係協會成員。洛氏通過發起並資助外交關係協會來協調與各大媒體掌門人的利益取向。

  電視媒體方面,擁有200多家電視台、255家廣播電台的CBS掌門人威廉姆‧帕林(William S Paley)是外交關係協會成員,也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的主要管理人。

  NBC為RCA的下屬電視台。其掌門人戴維‧沙諾夫(David Sarnoff)為外交關係協會成員。

  ABC擁有153家電視台,偏重娛樂節目。大通曼哈頓銀行持有ABC6.7%的股份。

  通過銀行和信託機構持股,洛氏持有CBS14%的股份,RCA4.5%的股份。

  這些電視媒體巨頭實際都是洛氏財團系下。有人戲稱無論是ABC、CBS、還是NBC,其實都是RBC,即洛克菲勒廣播公司(Rockefeller Broadcasting Company)。

  媒體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領域,這就是廣告。廣告收入佔平面媒體總收入的2/3到3/4,當然是媒體重視的金雞。廣告的最大客戶是連鎖店和商場。媒體編輯們是不會讓對金主們不利的聲音公然擴大的。

  美國最大的連鎖店和專賣店,如Macy,JCPenny,Sears等,他們的董事會成員中至少有一位是外交關係協會成員,並且與外交關係協會成員控制的銀行、企業的董事會利益互鎖。

  另外,石油公司和金融機構也是媒體的主要廣告客戶。哪家媒體有膽子揀大金主不想聽的話說呢?

基金會同樣重視宗教聲音的導向,美國畢竟是個宗教大國,宗教力量對社會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洛克菲勒基金會和卡耐基基金會資助紐約神學研究會和聯邦基督教協進會(Federal Council of Churches)。社會「主流」神學的聲音逐步轉向主張社會計劃和控制方面發展,對金錢和經濟活動也提倡進行控制。聯邦基督教協進會在美國有4000多萬名會員。這樣一種潛在的思想影響力所產生的權力效應是不可估量的。

這是一張迄今為止幾乎完全不為人所知的龐大的國際人脈關係網,它以金融業為核心,盤錯交織著各國政府機構、石油財團、軍工複合體、生物製藥集團、戰略情報體系、國家武裝力量、新聞媒體及遊說集團、司法立法機構、無國界組織、龐大的基金會系統、智庫研究部門、宗教勢力集團、秘密精英團體等社會關鍵力量。它是正確理解當今世界頻繁出現的金融危機、戰爭衝突、革命暴動、動亂政變、宗教熱點、全球議程、地緣政治、大國關係、國際組織的指南針。

國際銀行家們已經建立起一系列核心的組織機構:英國皇家國際事務協會(Royal Institute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和美國外交協會(Councilon Foreign Relations)。後來,由這兩個核心機構又衍生出兩個新的分支:經濟領域由彼爾德伯格俱樂部(Bilderberg Group)執掌大政方針,負責政治掛帥的是三邊委員會(Trilateral Committee)。

  【在華盛頓,真正的統治者是看不見的,他們從幕後來行使權力。

  ——費利克斯‧佛蘭克特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外交協會對美國政治具有著絕對的影響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除了3人例外,幾乎所有總統候選人都是該協會會員。幾十年來,兩黨輪番執政,而政府的政策之所以能夠保持一致,是因為外交協會的成員把持了政府中幾乎所有重要職位。從1921年以來,絕大多數的財政部長都由該協會包辦了,艾森豪威爾以降的國家安全顧問基本就是由該協會內定,除此之外,外交協會還產生了14個國務卿(1949年以來包辦了所有國務卿人選),11個國防部長,和9個中央情報局局長。

  從這個角度來看,外交協會就是美國精英們的「中央黨校」。「一旦外交協會的核心成員決定美國政府的某項特定政策後,外交協會規模龐大的研究機構就開始全速運轉,他們推出各種理性的和感性的論點,來加強新政策的說服力。從政治上和思想上,去混淆和貶低任何反對意見。」

  每當華盛頓的官場上出缺(重要位置),白宮首先播打的就是紐約外交協會的電話,基督教科學緘言報聲稱,幾乎半數的外交協會成員都曾被邀請進入政府,或擔任政府的諮詢顧問。

  外交協會的成員已有3600名之眾,成員必須是美國公民,包括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銀行家,大公司的領導層,高級政府官員,媒體精英,知名的大學教授,頂尖智庫的智囊,軍隊的高級將領等。這些人組成了美國政治精英的「堅強核心」。

  在美國主流媒體「輿論導向」方面,1987年的外交協會報告中指出,有多達262名記者和傳媒專家是其會員,這些人不僅是「解讀」政府的外交政策,更是在「制定」這些政策。外交協會的成員把持了CBS、ABC、NBC、PBS等電視網絡。

  在報紙方面:外交協會成員控制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日報》、《巴爾的摩太陽報》、《洛杉磯時報》等大報。

  在雜誌領域,外交協會成員控制著:《時代》、《財富》、《生活》、《金錢》、《人物》、《娛樂週刊》、《新聞週刊》、《商業週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讀者文摘》、《富布斯》、《大西洋週刊》等主流雜誌。

  在出版領域,外交協會成員控制著:邁克米蘭、藍德、西蒙舒斯特、哈波兄弟、麥格羅‧希爾等最大的出版公司。

  美國參議員威廉‧金納(William Jenner)曾說過:「今天在美國通向獨裁的道路可以完全合法化,國會、總統和人民既聽不到也看不見。從表面上看,我們有一個憲法之下的政府,但是,在我們政府和政治系統之中,還有一種權力,它代表著『精英們』的觀點,他們認為我們的憲法已經過時了,時間在他們一邊。」

  美國的內外事務的決定權已經不在民主與共和兩黨的手中,而掌握在超級精英俱樂部的小圈子裡。
※ 引述《mymamyma (雨情)》之銘言
> 蘋果手機:特裡芬駁論邏輯不可違逆,以為說這些就可以不用回答此駁論的邏輯了

昨天 21:13

> 既然你這麼愛提這個東西,那我就來反駁這東西吧
> 問一個最簡單的基礎常識
> 你要借錢給一個人,你第一個想到的是甚麼?
> 如果你想到的不是她能不能還錢
> 那你以後千萬記住不要借人錢
> 美國借多少錢根本沒有意義
> 重要的只有美國還不還得起
> 美國之所以能借這麼多錢
> 僅僅只是她還得起而已

1.美國之所以能借這麼多錢並不是他還的起

而是因為二戰之後佈雷噸森林體系之下,各國被強迫的

在最新解密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的電郵風報中 ,這可不是什麼陰謀論是美國政府公開的希拉里電郵

美國透露了當初去打利比亞是因為利比亞打算搞黃金第納爾 ,

也就是格達費大量儲備黃金打算使用第納爾而不是美元結算
格達費還打算組建「非洲貨幣聯盟」

當然成了美國的公敵了,至於伊拉克的海珊當初改用歐元結算石油下場一樣是不好


美元被用做各國央行的外匯儲備 而當時是在金本位的時代,美元和黃金掛勾,各國貨幣和美元掛鉤

也就是各國央行的發鈔基礎就是美元,但基本上當時美元背後還有黃金,不可能濫發鈔

金融遊戲規則是由戰勝國決定的

而當時英國派了凱因斯去談判想用「斑科」來當做國際貨幣  你沒聽錯是班科Bancor <-有興趣去看

或是用SDR也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的類似特別提款權來當做國際貨幣

英國二戰後也抗爭過美元但是沒辦法 ,規折就是戰勝國決定的

到了70年代美國打越戰大搞社會福利當時和財政赤字增加 美國黃金不夠了

法國的戴高樂總統帶頭拋美元買黃金 ,美國黃金窗口的關閉,在1970年黃金大量流出美國

原本美元是以黃金當作抵押品,任何人都可以拿美鈔去財政部換黃金

所以尼克森就把黃金本位的美金改成了美債,美元成了債務本位制,

但是1973年當時美債不斷貶值

為了確保美元購買力又和OPEC國家沙特結盟去使用石油結算美元

因為各國都需要石油因此會需要美元


但是歐洲國家都不吃這套 歐洲國家70%的外匯儲備是黃金而不是美元

你可以看各國黃金儲備 歐洲儲備黃金比例偏高  而日本偏低
 
國家/組織 黃金持有量
(噸)
黃金的份額外匯儲備
1  美國 8,133.5 73.4%
2  德國 3,381.0 67.7%
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814.0 NA
4  意大利 2,451.8 65.6%
5  法國 2,435.5 65.6%
6  中國 1,722.5 1.8%
7  俄國 1,370.6 13.6%
8   瑞士 1,040.0 6.4%
9  日本 765.2 2.3%
10  荷蘭 612.5 56.5%
11  印度 557.7 5.8%
12  歐洲央行(ECB) 504.8 25.8%
13  火雞[ 14 ] 500.9 15.3%
14  中華民國(台灣) 423.6 3.5%



資料來原WB世界銀行
https://www.gold.org/research

請注意,美元崩潰決不意味著美國崩潰,

相反在賴掉所有美元債務之後,


美國反而得以輕裝上陣。在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科技創新能力和豐富的資源基礎之上,

美國通過「破產保護」,徹底擺脫債務糾纏,更改世界貨幣遊戲規則。

最終美國將拿出它壓箱底的8100噸黃金儲備和3400噸IMF的黃金,

此時,美國為了「拯救貨幣信用」,不得不將「新貨幣」與黃金掛鉤,以取信於天下。


當然世界上缺少黃金儲備的國家將是最大的輸家。

屆時美元失去的不過是一條「債務的鎖鏈」,

而得到的將是一個金光燦爛的全新世界。


2.另外關於特裡芬駁論,其實也說明了任何國家的貨幣如果要被當做國際儲備貨幣

那麼一樣會在世界經濟成長和國內預算赤字之間產生矛盾

也就是說國際經濟成長貿易量增加會需要更多美元 ,而美國要輸出美元

而更多美元就需要更多的負債,因為美元是債務本位制的

而負債增加右和美國國內稅收和財政平衡相矛盾,因此這個邏輯二律背反的矛盾

就說明了長期不可持續



3.關於利率的看法你又犯了一個錯誤,

「利率是借錢的機會成本,利率是貨幣的價格」經濟學所教

利率一低拿去炒房不是挺好 ,幹嘛努力工作?

所以低利率不可持續 因為利率一旦降低只要以債養債,所有人都去從事投機的行業了

那樣實體經濟就沒辦法發展下去,比如說小明和銀行借錢可以不用利息拿去炒房地產

房價上漲 他又可以抵押房屋貸款去買第二棟 第二棟又漲價他就去買第三棟

這樣的遊戲可以永遠玩下去 這樣真正從事工作消費和生產的人都可以不用做了


日本在1990年代的房地產泡沫化和持續20年的經濟萎靡,已經印證了一點

相反的德國同樣是當初和日本一樣背美國逼的「廣場協議」貨幣升值的國家

但是德國當時堅持維持高利率避免房地產價格上漲,所以避免了日本那種房地產泡沫化。

現在德國的工業生產力提升變成的歐盟的製造業大國,每年都產生大量貿易順差

如果當初走的是日本低利率炒房那條路一樣是出口衰退

※ 引述《mymamyma (雨情)》之銘言
> 別搞錯邏輯了
> 美金跟石油掛勾,跟美債之間不是同一個邏輯
> 美金跟石油掛勾,是促進美金的貨幣地位
> 但是美國之所以能不斷借錢
> 是因為美國的國家經濟
> 足以給美債作出相對等的債務保證

當然有關了所有國家都需要石油,要進口石油各國央行就必須儲備美元

各國發鈔票的基礎就是以美元當作抵押品 而美元以債物當作抵押品(1970年以前是黃金)

而出口石油的海灣國家大多會購買美債支撐美國的幣值

這會導致美元升值,剛好跟美國能印鈔發債的原因形成正回饋循環

石油出口和貿易入超國買美債買的越多,美元升值美元就越有發鈔的本錢


因為美元升值也導致製造業的移出,全都去做投機的行業,財富來源是生產

這就是不勞而獲而造成的產業結構變形,這也是美國從1980年後製造業衰退的根本原因

> 如果美國是個窮國
各國持有美債問題不在於美債能不能償還

各國央行持有美債的原因是美債能夠快速變現,能夠保有流動性


而且做貿易的需要,不得不持有,這本質上是被逼的無奈

如果有更好的替代品沒人會想要買債

如果你是拿黃金 那因為各國已經脫離金本位很久了 你拿黃金沒辦法買到東西

你沒辦法拿黃金根其他國家很快的買到商品比如汽車,而且黃金價格波動太大

但是貨幣除了「交易媒介」的功能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價值之儲藏」的功能

不斷貶值的不誠實的美元沒有任何單當儲蓄貨幣的功能 自然會流去房地產投機

> 沒人會借錢給她,就算她是標準貨幣

你知道基準貨幣是什麼嗎

如果存準率是10%透過「貨幣乘數」和「財務槓桿」也就將貨幣信貸規模放大10倍

如果存準率是10%  小明有100美元存入第一家銀行A 銀行可以得到90元放貸給小王

現在變成100+90元 小王家錢存入第二家銀行B    B銀行又可以得到81元放貸給小李

小李存入第三家銀行C 有可得到72.9  現在貨幣數量100 + 90 + 81 +72.9

這是一個等比級數求合公式直到擴張10倍為止 銀行確實好比魔術師,

居然真的能夠「無中生有」地創造出來新的儲蓄...........

普通人的思維方式很難理解這樣記賬的合理性和邏輯性。

但不管怎樣,自從19世紀歐洲的金融家族們定下了這樣的記賬規矩,

並且獲得了英美法系的承認,現在部分準備金制度已經成為世界通行的標準,

無論它是否合理是否公平,都已無關緊要。

重要的是普通人必須深刻理解這種制度銀行享有這樣「無中生有」的記賬特權,

其他任何公司如果敢照此辦理必然被視作欺詐罪,

法人會被關進大牢。這說明瞭一個重要的問題,

銀行系統自19世紀以來,獲得了經濟活動中的某種特權。

而美債被當做基礎貨幣可以在任何金融市場當成貨幣使用本質上就是個

當客戶B向銀行貸款時,這種需求相當於實體經濟增長所產生的貨幣需求,

銀行系統創造貨幣來滿足這種需求,

債務原本和貨幣就是不同的概念,如今債務卻被當做金錢使用本身就是個質變

利息收入就是銀行向社會收取的服務費。

當實體經濟對貨幣創造沒有新增需求,但銀行體系能夠自我創造出新的貨幣需求,

此時社會向銀行支付的服務費,就變成了銀行向社會強行攤派的「管理費」。

不懂部分準備金制度,就不能理解20世紀的金融本

不懂回購抵押創造貨幣,就無法看清21世紀的金融核心。

普通人必須深刻理解這種制度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不公平待遇
> 或者美金跟石油掛勾都一樣
> 沒有人會借錢給一個還不起錢的對象
美國國債的價的價決於需於需供給

需求是石油交易和國際貿易結算美元被強製成基礎貨幣的特權

這和美國還不還得起債務無關

就相當於美國是開賭場的,而他當莊家抽成有了需求自然就會有發債的供給

也可以理解成收保護費的黑道大哥,他本身沒有對生產者貢獻卻要無條件的收取這種稅

※ 引述《mymamyma (雨情)》之銘言
>
>

> 這只是套套邏輯
> 實際的根本是:甚麼在支持"美債"而不是"美金"
> 美金帝國只是結果,並非原因

美元不是美金 美金是金本位時代可元可以月換黃金的稱呼

美元是債務本位制
> 美國沒有權力決定美債的利率
> 這是市場決定的結果

利率市場有短期和長期的,短期利率市場可以靠人為壓低利率

但是長期的利率不能壓低,美聯儲可以通過「國債逆回購市場/隔夜拆借」等等手段來壓低利率

但是長期利率沒辦法壓低,這也是美國註定要崩盤的原因
> 沒錯,這就是最基本的市場機制
> 就因為相信他還得起
> 這也是為甚麼前陣子的債誤危機會這麼多人關注的原因
> 因為美國只要出現任何一次的違約
> 信用基礎就會崩盤
> 美金帝國就會消失
  
> 不管銀行用金融槓桿增加多少流通貨幣
> 都沒有增加一分一毫的錢

你根本沒看樓上3部影片,美元債物永遠要比真實儲蓄還多,否則美元就會崩潰

有解釋現在銀行體系的「貨幣創造、存款準備金比率」是什麼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貨幣是以物易物,因為交易部方便後來使用黃金或白銀等金屬

在300年前黃金交易時代之前因為交易不方便 ,放入倉庫  ,因此有了儲蓄銀行,

而銀行只需要開一張支票,比如開一張紙上面寫「幫某某人保管黃金多少的收據」

銀行本身沒有所有權只是幫忙保管,後來大家發現

為了交易方便可以直接使用「黃金收據來交易」省下的時間不用去銀行領金幣來交易

後來銀行家聰明的發現到同一時間不可能所有人來取款,只需保留5~20%的黃金

剩下90%可以拿去放貸款,只要多印一些收據就可以達成效果,這就是存款準備金比率

然而真實的儲蓄只有原來的黃金,現在收據突然變多,這就是貨幣創造的過程

現代的銀行系統比起大航海時代更複雜,美元不是用真實儲蓄當做抵押發行

而是使用債務發行貨幣

1美元的真實儲蓄一定要有比1美元多更多的債務抵押做支撐

利如要創造1美元貨幣 必須要有2美元債務(考慮利息成本)

否則系統將崩潰

沒有債務就沒有貨幣,這無限膨脹型的系統是先天不穩定的「擴張形系統」


> 你拿一張鈔票快速的再眼前揮動
> 你就會看到很多張鈔票
> 銀行就是這樣子作的
> 實際增加的只有金錢的流通性
> 看其實只是看起來變多了
> 但實際上並沒有一分一毫的錢被增加出來
> 每增加一美元,就增加一美元的債務
> 全世界的錢加起來並定等於零
> 否則這個帳目一定有問題
> 陰謀論只會說增加多少通貨
> 卻不會跟你說增加多少負債
> 為的就是給不懂經濟的產生錢變多的錯覺
> 如果連這基礎知識都沒有
> 就別在這邊談甚麼金融了
> 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 如果你信了白吃的午餐
> 那你絕對不懂經濟
> 民主國家之所以都債務纍纍
> 就是因為政治結構上的問題
> 借錢的跟還錢的不是同一個人
> 上一任的總統借的錢,是下一任要還
> 下一任總統還不起錢,就借錢給下下一任還
> 然後債務就越來越多,反正還錢的不是我(攤)
> 但別相信能借錢不用還,天底下沒這種怪事情
> 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
> 當年英國跟現在的美國一樣強大
> 英鎊帝國倒了,英國還不是必須乖乖的還錢?
> 以上~
※ 引述《Serventes (star mark)》之銘言


其實世界上最沒水準的就是人身攻擊

那些人以為只要搞人身攻擊就可以逃避 應該回答的邏輯問題了

以債養債能不能永遠持續下去?

美國GDP只有每年已2%成長.. 債物以每年7%速度膨脹

美國政府的利息稅收也只能依賴實體經濟的稅收產生的現金流

突然離題扯這件事,跟我提出的問題美國會不會破產本身是無關的

他提出的邏輯本身沒有錯,只是活不到正確的時候

金融上的優質資產,並不等於經濟真實上的優質資產。

國債之所以是優質資產,那是因為它是以全民稅收的現金流做抵押,

而稅收現金流的來源,只能是由實體經濟活動自身所產生,

歸根結底是公司運營和私人消費共同創造了優良資產和穩定的現金流

因此一個國家優質抵押品的真正創造者不是政府,而是私人經濟部門所形成的優質資產。

但是在超低利率的環境下,公司並不會將廉價獲得的資金投入創造優良資產的活動中,

而是轉而投向賺快錢的金融活動,

這體現為公司資本性支出的萎縮和整個經濟體的「資產老齡化」。

如果將國家看作一家公司,現在的情況是這家公司的現金流增速正在萎縮,

而公司的CEO卻大舉負債投資沒有現金流的資產,

如畢卡索或凡高的油畫,然後在會計做賬時不斷調高油畫的估值,

從100萬調高到1000萬,再估價到1個億。雖然從帳面上看,

總資產在快速增值,並始終超過總負債,但日益萎縮的現金流,

卻被越來越沉重的負債大山壓得透不過氣來,公司必須不斷調高油畫估值並將其打包成債券,

向其他公司抵押融資來維持正常的運營資金。

這樣的公司資產總值再高,能說明它的信用越來越好嗎?

主權信用就像一張信用卡,它自有其內在的信用額度,

沒有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撐,信用卡總有刷爆的那一天「歐豬債券」就是最新的例證。

因此美聯儲雖然有辦法用國債回購市場、隔夜拆借、利率掉期等金融手段壓低中短期利率

長期根本不可能維持超低利率


有人以為美債可以不用還

幫大家捕充一些財務基本知識,關於債券利息和價格怎麼形成的


債券市場是這樣 ,票面價值和市場價值不同的

國債供給增多 國債市場價格下跌  殖利率會上升

國債需求增加 國債市場價格上漲 殖利率會下降

債券票面價值和利率都不變,但是殖利率(轉化成實際的年化報酬率)會變

例如一張債券票面價值10萬 上面寫好要利率多少?假設票面利率2.5%、到期日多久、多久負息一次

但是如果發債者想要發更多債 那樣市場價格會下跌

也就是你可以用市價9萬去買10萬元票面價值的債券 因此殖利率會上升

實際利率高於2.5% 因為你用9萬去買這張10萬元的債券

但是當市場的殖利率上升 發債者就不得不用更高的立率去借新債

也就是說美國不能無限發債,否則殖利率會上升

那麼怎麼印鈔票呢?  美聯儲(私人擁有)要購買市場上的美國國債或是兩房MBS債券

而國債的來源是財政部(政府部門)產生,以稅收來還利息

在美聯儲購買的過程才會把新增的貨幣放到市場上就是QE量化寬鬆

那美聯儲怎樣壓低中短期利率?

有國債回購/和逆回購市場、隔夜拆借、影子銀行、利率掉期合約,各種工具去扭曲變形利率市場

但這種扭曲最終都是要用某種行式償還的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解釋現在銀行體系的「貨幣創造、存款準備金比率」是什麼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貨幣是以物易物,因為交易不方便後來使用黃金或白銀等金屬

在300年前黃金交易時代之前因為交易不方便 ,放入倉庫  ,因此有了儲蓄銀行,

而銀行只需要開一張支票,比如開一張紙上面寫「幫某某人保管黃金多少的收據」

銀行本身沒有所有權只是幫忙保管,後來大家發現

為了交易方便可以直接使用「黃金收據來交易」省下的時間不用去銀行領金幣來交易

後來銀行家聰明的發現到同一時間不可能所有人來取款,只需保留5~20%的黃金

剩下90%可以拿去放貸款,只要多印一些收據就可以達成效果,這就是存款準備金比率

然而真實的儲蓄只有原來的黃金,現在收據突然變多,這就是貨幣創造的過程

現代的銀行系統比起大航海時代更複雜,美元不是用真實儲蓄當做抵押發行

而是使用債務發行貨幣


貨幣不是財富本身只是財富的收據而已

關於金本位可不可行的問題 ?

英國已經實行250年金本位 雖然長期通縮,並沒有影響到兩次工業革命和國際貿易

才負來元於生產力的提升,當生產力增加物價下跌

而人類使用黃金已經5000年以上

有人以為金本位會影響流動性

物價下跌人類本身也會修正對利率的預期和對庫存的管理  

產生的庇股效應也就是東西變便宜也會讓人多消費


英國於1664年建立物價統計體系,如果把當時的物價基準設定成100,

那麼250年後的1914年,英國的物價指數僅為91

 
在金本位之下,物價長期通縮,但這並沒有影響英國的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生產率提升與農業時代相比,堪稱是成千上萬倍的提高,
 
與農業時代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
 
事實上,經濟繁榮的本質就是生產率的提高和生產成本的大幅下降,
 
與之相對應,各種商品的價格本應不斷下跌才能反映生產力的增長。
 
這一現象在當今的互聯網與電子時代更加明顯,電腦和手機的價格總是不斷下跌,
 
但這並沒有造成大家持幣等待,而是更頻繁地更新和更大量地購買,
 
這不正是生產率提高的結果嗎?
 
這些行業非但沒有因為「價格通縮」就陷入停滯,而是更加迅猛地向前發展。
 
如果以黃金作為錢的基準,銀行自我創造貨幣的能力將不得不與黃金增量匹配很顯然,
 
這些產品的價格將會下降。這會產生價格通縮嗎?有可能,但這不構成對經濟的危害。
 

佈雷噸體系和美元本位之下人類自然會有長期通膨的預期心理

而會要求更高的利率 因為名目利率=實際利率+通貨膨脹率


人們每天辛苦工作後,將勞動成果託管於銀行,拿到的是一紙收據,

大家原指望在自己退休或無法工作時,能夠用收據取回與當初向社會貢獻相當的勞動成果,

以保證生活品質與從前接近。

但如果收據大幅貶值,這不就等於是掠奪和欺詐嗎?




※ 引述《mymamyma (雨情)》之銘言
> 這邊很容易造成一個嚴重的誤區
> 銀行只有增加信用額度、信用擔保、增加貨幣流通速度

銀行雖然沒辦法創造出新的財富

他是他可以重分配財富

原來實體經濟有貸款的需求 銀行可以發貨幣去滿足這些需求

但是當時體經濟沒有需求,人性的貪婪銀行可以用虛擬經濟和各種延伸性商品自己產生貨幣

這就變成了銀行像社會和實體經濟強制收取的管理費

你說的錢(財富)就是財富的概念,財富本身是實體經濟活動才能產生的

你最好理解什麼是影子銀行  

現在這個體系已經膨脹到10兆美元的泡沫

而當初導致雷曼兄弟破產的信用尾約掉期債券也被當成是資產

那是一個60兆美元的泡沫


而利率掉期債券 也已經膨脹到440兆美元的泡沫

當他們得不到美國國債和優質抵押品的的供應將會崩潰


引發2016年全球金融危機

全球實體經濟所有GDP就只有100兆美元 這個440兆美元的泡沫破裂可想而知

當美國3輪QE之後已經把國債都從回購市場上搶光了

槓桿率不得不提高到40倍甚至120倍,魔術始開始玩起1個蓋子蓋120瓶子的遊戲

雜技難度越來越大

無論是傳統銀行的部分準備金制度,還是當今影子銀行的回購抵押鏈條,

其本質都是在玩幾個瓶子一個蓋的遊戲,金融雜技師們越玩膽子越大,

旁邊看熱鬧的人們下的賭注也越來越高,直到瓶子實在太多,瓶蓋一不留神落了地,

大家一起作鳥獸散。

Libor醜聞(倫敦鯨)、回購欺詐、歐債作假、石油舞弊、金銀操縱、外匯搗鬼、「倫敦鯨」違規、

利率掉期坑人,在所有能夠被稱之為市場的領域,

莫不見操縱的黑手,在所有黑手後面,莫不是「大而不倒」的身影。

在雷曼「回購105」全球「走光」之後,

MFGlobal不敢再玩真實出售資產的把戲了,

苦思冥想之下竟然創造出「回購到期」(Repo-To-Maturity)的新魔術!

在美國回購交易適用的會計準則叫FASB140,該準則規定所謂的「真實銷售」,

必須是金融資產的轉移,這意味著原持有人放棄對該資產的控制權。

其中的關鍵字是「控制權」,雷曼正是鑽了這個空子,定價102%算是有控制權,

而定價105%就算失去了控制權。

而MFGlobal也是試圖鑽同一個空子,當它抵押「歐豬債券」時

這些資產還健在而當回購期限到了,

被抵押的歐豬債券等不良資產和毒垃圾卻重資產負債表上消失了

所以有人就用「會計革命」把歐豬債券當成美國國債

通過饋技革命把美國國債等信用較高的優良資產從全球的退休養老基金抽掉出來

然後填充進歐豬毒垃圾債

如果有一天他們被發現  你說這吹出的440兆美元泡沫能不破裂嗎?

> 也無法支持現代經濟的龐大金融需求

貨幣本身不是財富,只是財富的收據而已

收據變多商品價格就上漲,收據變少商品價格就下跌

只有實體經濟生產出來的商品才是真正的財富

銀行能夠用通貨膨脹重分配財富,把平民的財富流向富人的口袋裡


我樓上已經舉出了1664年英國金本位推出

和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都的250年之間


金本位時代250年全球物價長期通縮,

但是並沒有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生產力更高、人類購買力更強


在這種美元體系反而是鼓勵人投機 荒廢了實體經濟科技創新能力減弱

> 所以才會被捨棄,改由國家稅收來作擔保
> 如果還停留在金本位
> 今天的社會不會如此繁榮
> 沒錯,以稅收當抵押
> 最害怕的就是國家濫發紙幣
> 但是在民主國家中
> 這行為會被相當程度的抑止
> 因為絕大多數的鈔票,都是在國內流通的
> 人民一手拿著鈔票,一手拿著選票
> 你動人民的蛋糕,人民就拿選票砍你的頭
> 所以目前為止,爛發紙幣的現象
> 基本只發生在戰爭時期跟專制國家中
> 美國政府要印鈔票還債?
> 美國人民會願意讓自己手上的鈔票變成廢紙
> 就為了不讓國家破產??
> 我不認為美國人民沒有這種愛國情操
> 也沒這個不知廉恥的下限
> 問個簡單的問題
> 今天小英說我國要印鈔票還國家的債務
> 你手上的所有鈔票價值都會剩下不到一半
> 請問你明天會不會跟我一起投票罷免小英?
> 答案就這麼簡單
> 政府搶人民蛋糕,那人民就給政府一拳
> 自古以來,革命不就是這麼來的?
> 還記得我國大陸地區是怎麼赤化的嗎?
> 政府破產不就是社會福利嚴重縮水
> 在慘也就是跟希臘一樣
> 還有很多人能活下去
> 你濫發鈔票,誰都活不了
> 那人民還能忍你?
> 以上~
>
>

其實這問題我以前回答過請參考我小屋連結

1970年以後世界已經沒有金本位

美元的本質是債務本位,拿這個債務本位的貨幣去當作世界貨幣不可避免會發生以下矛盾

1.會碰到世界經濟擴張和貨幣數量膨脹,美國的貨幣發行基礎是美國國債也必須跟著美元一起膨脹的問題而導致還債的現金流壓垮美國財政,最終導致債務泡沫。

最終會發生「特裡芬悖論+債務貨幣」的雙重龐式騙局而導致泡沫破裂


什麼是特裡芬悖論?
二次世界大戰後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當時地球上2/3的黃金在美國,一國的貨幣同時是世界貨幣和國內貨幣,會遇到一個流通和價值儲藏邏輯自相矛盾的情況

凱因斯曾經建議美國使用「班柯貨幣系統」這個班柯是一種國際清算機制,避免一國貨幣成為世界貨幣,但是美國的金融資本家不同意,於是就派美國財長懷特去和凱恩斯談判,凱恩斯代表英國談判,最終談判破裂,因為美國是戰勝國有辦法決定規則。

最早期的特裡芬勃論版本是說

1.美元做為國際貨幣他要保持購買力和保值,就必須跟黃金掛勾而且和黃金1:1可自由兌換的數量

2.美元同時做為國內貨幣貨幣的和國際貿易貨幣的流通手段,必須要對外輸出美元,以滿足全球交易和購買商品的需求,這就給美國貿易赤字和貿易經常帳的逆差一個必然性,要不然全世界會沒有美元可以交易和使用

1和2是矛盾的邏輯演繹,因為要達成條件2美國輸出美元就要有貿易赤字->要有貿易赤字就要印美元(否則美元升值)->

要印美元就會導致美元的和貿易赤字和美元數量增加->就不可能達成條件1讓美元成為和黃金1比1兌換價值儲藏之手段

相反的要達成條件1 就必然不可能達成條件2,就會造成世界貨幣供應量不足

結果美國在1950~1960年代以前選擇讓美元購買力維持,到1970年代以後

因為二戰後歐洲和全世界的經濟發展和繁榮,對貨幣供應量的需求增加了美元做為貿易流通手段的需求

最後這種需求導致美國大量貿易赤字和美元升值,而美國一開始是傾向讓美元保值升值的

但是這也造成美國製造業出口價格比其他國家更貴而失去競爭力,產業外移

而在歐洲的經濟成長和二戰後的恢復,則造成歐洲需要大量儲存美元來做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


因此隨著歐洲經濟發展「歐洲美元」數量越來越多,美國就必須不斷去印美元輸出供應量來供歐洲貿易

因此發生美國黃金數量遠遠少於美元數量,最終法國總統戴高樂把美元全部兌換成黃金

美元的佈雷頓森林體系泡沫就被搓破

後來美國只把黃金換成美國國債作為美元發行的基礎來達成價值儲藏功能,然後又把和OPEC石油卡特爾談好結算時由使用美元,而每個國家都需要石油就要儲藏美元

因此美元就在流通手段和價值儲藏領域同時發揮作用

但是這依然沒有解決特裡芬悖論,因為美元只是從和黃金掛勾變成和國債掛勾

國債的數量雖然和黃金不同,可以不斷膨脹,看似讓美國不勞而獲只要印綠紙片負責花錢消費就好

然後剝削其他國家,進口商品,其他國家在購買美國國債,完成「美元圈套」的循環

但是實際上這造成兩個內生的邏輯矛盾,我把這個稱為特裡芬悖論2.0

美國國債/GDP的比例」 不可能無限膨脹,因為這會造成美國大量財政赤字
現在美國國債佔/GDP比值已經來到105%,2018年美國GDP為20兆美元 、國債為21兆

創二戰後新高
圖為2018美國國債鐘

國債之所以能夠保值,就是因為美國政府以信用背書承諾未來會拿財政收入來償還債權人

那「美國國債/GDP的比值」不斷升高美國沒有錢怎麼辦?

於是美國政府就採取兩個辦法「1.借新還舊 +2.壓低國債值利率」 以降低償還利息的成本

借新還舊就是借一筆新的錢,去償還舊的已經到期的債務,必須償還本金+利息之合

就像一個刷A信用卡的人欠了10萬不想還本,要想辦法還債權人本金,然後又辦了一張新的信用卡B

用B信用卡來借新還舊,借一筆更大的金額15萬 ,就可以償還國債10萬本金之後又剩下5萬來消費

最後信用B卡又債務到期了本金+利息欠成20萬怎辦?再去借C卡借30萬償還B卡的20萬

於是債務就會指數膨脹下去,最終達到超過債務人工作收入的現金流大於每月利息之合

這就不可避免發生債務違約到期。

但是因為美國政府是政府,他可以叫FED(美國中央銀行)壓低利率

以降低借錢的成本,於是全世界就有資產價格飆漲和債務泡沫房地產泡沫等各種泡沫

但是壓低利息只是一時的,一旦通貨膨脹起來,美國就要開始升息

而美國一升息就會讓她還債的現金流繼續惡化,造成更大規模的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惡性循環

這也就是川普現在抱怨美聯儲升息的原因

但是我認為川普根本沒有看透這個真正的原因

他只是把貿易赤字怪罪於中國身上,沒有想到這是美元自己的問題造成的

              
sly0468 wrote:
貿易赤字實施貿易戰不是單純經濟問題,更多的是政治問題,美國的國債泡沫是必然,但那也是很久以後的事,因為這問題存在已久,泡沫會在美國經濟衰退時才會發生,目前並沒有這樣的狀況


經濟基礎決定政治上層建築 ,因為政治、法律、宗教、意識形態都是一種上層建族

政治問題只不過經濟問題的延伸而已,人的物質基礎決定人的意識

美元泡沫破裂並不需要很久

經過估算美國政府的現金流 (財政收入),大約有25% 佔GDP之比例,在不想加稅的情況下

根據一戰後大英帝國歷史經驗,當國債還本付息現金流佔到美國財政收入的一半,差不多美國就支撐不下去了

假設未來利率水平回歸正常,可以把美國國債/GDP百分比達到300% 當作一個債務爆破的臨界點

可以估計出大概再來2次2008年的金融海嘯等級的金融危機,美國政府就差不多會破產了

就算沒有金融危機美國也會在一般經濟商業週期內反覆的升降息循環剪世界羊毛

那債務勢必會加速擴張

以一次珠格拉週期來計算大約是7~10年,從19世紀開始這種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週期發生了25次週期

2008年到現在已經經過10年沒有發生經濟危機,是歷史上最長的復甦,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上上次是在2000年網路泡沫
 
 
冰小弟 wrote:
請問前輩下一次的金融危機導火線是美元嗎?
去美元化我覺得非常有可能 普丁.習近平已經在向產油國施壓去美元化了


美元總危機不會是下一次

但是會是下下次

也可以說每一次危機都是間接因為美元循環,而讓別人受害

包括拉美危機 亞洲金融風暴 2000年網路泡沫 還有08年那次

但是美元泡沫的龐式騙局總崩潰至少需要等到2030~2040年

這都是美國金融資本的貪婪造成的  

根本原因是美元霸權結合了金融資本

所以川普沒理由說製造業外移和貿易赤字是別國造成的
 
Ok1988 wrote:
如果你說的是財政赤字
拿掉貿易赤字這四個字
那還站得住
可是通篇"貿易赤字"的關聯性你可以再多做一個連結
不然是蘋果和橘子式的邏輯
很難瞭解
還是我漏看了?


貿易赤字最終必然導致財政赤字

邏輯推演

因為美元是結算貨幣必然有貿易赤字->

有貿易赤字,就是美元從美國國內流出,就會造成美國國內美元稀缺(美元會過度升值)->

美國就需要印鈔QE(公開市場操作)讓美元貶值->

美元要QE就需要發行更多國債 ,因為國債是美元的發行基礎->

因為不發行新的國債,市場上國債庫存會被買光->

國債/GDP比例增加->

對財政收入的現金流惡化->

殖利率升高 信評降低 借錢變困難->

繼續惡化 財政赤字+貿易赤字雙赤字->

因此貿易赤字最終會導致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又會導致國債/GDP比例的加速升高

然後惡性循環

最終達到300% 的國債/GDP比例

到達這個比例,美國國債利息的現金流=300%*利率i  

假如i=5%  300%*0.05=15%

光還利息的現金流大約就佔15%的GDP左右 剛好佔美國財政總收入的一半左右

然後爆發美元總危機 ,2030~2040年美國政府破產

現在美國國債平均的票息是2%左右 只是因為信評還有AAA

而且通脹還OK  而且過去2008年~2013年借下的債務還沒有全部到期

如果是5~10年期國債

2019~2018年都是過去5~10年借下的到期債務的壓力,美國政府要借新還舊,才不必還本金

那麼必然造成債券殖利率的升高,因為找不到足夠國債買家,來幫他借新還舊

就需要提高國債利息

美國國債殖利率高於美股收益率,

最後抽乾美國股市資金,造成股市泡沫
 

  ※ 引述《BOYWU778 (遊戲愛好者 )》之銘言
> 你說的美元黃金本位無法維持
> 原因是因為美國印錢太兇,以及黃金兌換流通性太差所致...
> 而我所提倡的[電元],則無這種限制,全球不是哪個地方都有黃金的,即便有也是很少,但是發電廠是幾乎每個國家都有,每個人都要使用的,度量衡標準也全球統一,不像黃金還有盎司.公克的區分
> 況且我也不是說讓它成為惟一貨幣,而是成為一個新的支付工具,比方法國欠一大筆錢還不出來,他就可以發行1:1度的電元售賣給德國用以還債,1:1的意義是為了避免匯率的麻煩損失以及耍滑頭偷斤減兩
> 同理,俄國也能用1:1售賣給歐盟電元也能擺脫盧布匯率很差的冏境
> 未來,諸位電動汽車去充電也無需在那吵要多少錢,一度電一電元不是明明白白,沒任何爭議...
跟你說的流通性太差是無關的,而是在佈雷頓森林體系時美國不得不印錢,
 
否則會造成美元過度升值
 
凱因斯有提出過班柯和國際清算聯盟的解決方法來處理貿易赤字,
 
但是美國財長懷特代表美國金融資本談判說不要

最終就是金融資本的貪婪導致美國的衰落,

1850年代大英帝國佔據全球50%製造業產值  但是一樣是製造業不賺錢 開始玩起金融
 
才有後來一次世界戰德國和美國的崛起
 
佈雷頓森林體系是雙掛勾
1.美元和黃金掛勾
2.各國貨幣又和美元以固定匯率比例掛勾
 
自然會造成美國黃金流出或是美元升值掏空製造業的矛盾
 
Ok1988 wrote:
當然美元不可以亂印
會發生如2007的金融問題
可是那樣的的問題不能全怪美元
必竟錯誤的金融體系才是主因
美元不夠太多都會有問題
先把文意看懂在回答好嗎?

美元不印鈔票作為結算貨幣就是會不斷過度升值,並且理論上是沒有極限的

過度升值就是會導致出口產品失去競爭力產生貿易赤字

因此在不製造太多通膨情況下和貨幣流通速度V不變下

美元供應量增加幅度,就和全球GDP增加的數額相等

因為貨幣方程式裡 MV=PQ

P=物價指數
Q=商品和服務的數量
M=貨幣供應量
V=貨幣流通速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