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通貨膨脹代表所有的東西都在漲價,只有現金才是相對貶值的。

當然,通貨膨脹之下,如果商品不漲價,其實和現金一樣,也都是變相貶值了

現實生活中,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製造業的興盛,通脹一直伴隨著我們已經有幾十年了。

從現在的趨勢來看,通脹似乎沒有放緩的意思,仍然在不斷的侵蝕著我們的財富。

通脹是投資最大的敵人
通脹猛如虎,這絕對是一句大實話。

原本上說,如果你不做投資,拿著現金,那麼現金本身不會升值也不會貶值。

但由於通脹的存在,現金始終在不斷貶值,這導致了手裡的現金越來越不值錢。

而造成現金越來越不值錢的本質原因,是市場上的錢越來越多,你手裡錢的購買力,就對應的不斷下降。

比如,市場上有100塊錢,你有10塊,那你就可以買到1/10的商品,而當市場上有200塊錢,你還是只有10塊錢,那就只能買到1/ 20的商品。

如果商品還是那麼多,那麼價格自然就隨著錢的數量,水漲船高了。

解決通脹的最簡單方式,就是想辦法讓錢生錢,跟上貨幣印發的速度

投資,就是其中的一種。

當然,投資本身要面對風險,投資的本質目的也並不是為了對抗通脹,投資收益率和通脹率只是兩個單純的數字。

投資收益率高於通脹率,代表錢變得更值錢了,而投資收益率低於通脹率,代表錢貶值了。

想要通過投資來跑贏通脹,就需要理解通脹的規律,通脹是如何發生的,盲目的投資,最終結果一定是人財兩空。

通脹起因和循環
我們對於通脹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物價上漲了。

我們也理解通脹的本質原因是因為貨幣的不斷增發。

難道就不好奇,為什麼要增發貨幣,造成通脹,不多印錢,通脹不就不存在了嗎?

答案其實很簡單,為了保持經濟的正循環,所以從貨幣上進行一定的刺激和調節。

生產力在不斷的進步,製造出來的東西多了,那麼這些東西對應的貨幣總值自然就變多了。

以前技術不行,一畝地只能收穫200斤糧食,現在變成300斤了,如果市場上的貨幣還是那麼多,那要么糧食降價,要么多生產的100斤賣不出去。

生產力進步下,如果貨幣跟不上,那本質上就是一種倒退,所以看到這種現象的政府,第一時間就發行貨幣,確保市場平衡。

在發行貨幣的時候,我們又會發現一個問題,銀行發的貨幣,但銀行無法直接去買下這100斤的糧食,而必須通過錢的流轉。

流轉代表了潛在損失,中途萬一有人把錢存下,不去消費,那麼對應多印發的錢還是不夠買糧食。

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再多印一部分錢,比如100斤糧食要500塊,那麼我們就印700塊。

萬一中間環節有人把200塊存起來,那麼還確保這500塊的流通,最終能夠進入生產糧食的農民手裡。

當然,作為農戶,多收入了500塊,他也有可能會存掉200塊,再拿300塊去市場消費,繼續這樣一個循環。

這是一個從印錢到消費的循環。

還要提及一個循環,就是錢是如何從銀行流入市場的循環。

本質上,印錢的是央行,央行印錢之後,並沒有像某些國家,直接給所有的居民發錢,而是通過銀行放貸的形式流入了市場。

銀行放貸,小部分是通過信貸窗口,放貸給了普通百姓,一部分是通過房貸流入市場,但絕大多數都是企業貸款,比如小微企業的經營貸,比如大型企業的商業貸款。

貸款流入市場後,一方面會通過還款的形式進行流轉回到銀行。

另一方面,一定會通過個人和企業的流轉,形成消費,最終再通過存款的形式回到銀行里,周而復始的循環。

老百姓只消費的越多,消費能力越強,才能越感受到經濟在發展,生活變得更好。

存錢本質上只是精神層面的感受,消費則是物質上最好的體驗。

製造業的興起,讓社會進步,印錢本身,是希望通過貨幣流轉,是為了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消費增加起來。

而通貨膨脹的存在,只是貨幣流轉過剩的必然產物。

通脹如何應對?
其實很多人的想法都錯了。

通脹最好的應對方式,並不是投資,而是賺錢。

只不過賺錢很累,投資很輕鬆,所以人們更傾向於投資應對通脹。

而通過投資本身來應對通脹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風險和中間投資損耗的存在。

先聊聊,為什麼說賺錢才是應對通脹最好的方式。

通脹本身的循環,是錢從銀行到企業。

企業到上下游企業,到商品製造,企業的老闆和企業的員工,理論上是第一受益的。

之後才是進入消費領域,並且開始了內部的循環。

也就是說,錢多了,一定賺錢的機會就多了。

我們國家印發的錢,幾乎都流入了實體經濟之中,其實是嚴禁進入投資市場的。

很多人會提及,之前十幾年的樓市。

其實樓市也是實體經濟,不管從基建,到鋼筋水泥,到小區綠化,到電梯,到裝修,到家具,一整條產業鏈上,遍地都是生產力和消費力。

看上去是造福了開發商和炒房客,背後解決了多少產業鏈上的就業問題,製造廠商的產能過剩問題。

可以說,這整條鏈上的人,都賺到錢了,而這個錢遠比通脹要來的更多。

所以,應對通脹的最好方式,先明確錢從貸款端流入哪個市場,進入那個市場裡去淘金,去賺錢。

一個不差錢的市場,就是一個風口,豬都能起飛,這叫做行業紅利。

其次,我們再聊投資。

投資本身,就更簡單的,邏輯是完全一樣的,把錢投入紅利行業,讓錢生錢。

投資比直接進入行業更難的一點在於,投資中間會有各種損失,比如中間的管理費用,稅務費用,中間商的差價等等。

而且,投資本身對於行業的熟悉了解程度,比起直接在行業裡賺錢的人來說,要差很多,也就容易踩坑。

至於為什麼之前幾年,買房投資比起進入房地產供應鏈去賺錢,看似來的更容易,原因是通過銀行貸款增加了槓桿。

本質上,想要通過穩定的投資去長期應對通脹,其實是相對困難的,因為普通大眾對於錢流入哪個市場,是很難有準確的感知的。

如果有銀行的朋友,從事放貸業務,是很容易能夠判斷錢的走向。

當然,宏觀的政策面是最主要引導市場資金的,只不過需要自己去讀懂去理解,錢去哪兒了。

有人說,投資股票能應對通脹,其實指的是投資那些享受到印錢紅利的企業,比如消費類企業,就是印錢刺激消費的直接受益者。

投資股票本身,並不能對抗通脹。

還有些人認為,投資黃金可以應對通脹,其實這個本質邏輯是黃金可以直接和商品進行置換,它具有一定的貨幣屬性。

但現如今,黃金已經和貨幣脫鉤,不具備明顯的貨幣屬性,也就沒有辦法更好的去應對通脹了。

畢竟每年錢得印發速度都在兩位數,黃金價格卻很難長期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還有一些人說,負債可以對抗通脹,其實本質上不是負債對抗了通脹。

負債可以理解為一種金融槓桿,你先持有了商品,或者是資產,這是對抗通脹的,暫時放棄了貨幣,因為貨幣本身不能對抗通脹。

但是負債本身,也分良性負債和惡性負債。

良性負債可以理解為槓桿融資,負債金額不大於資產總額,惡性負債則是資不抵債。

良性負債通過放大一定的資產量級,從某些層面可以有效的應對通脹。

這里切記是放大資產量級,而不是貨幣量級,負債後如果是持有大量貨幣,只會增加通脹的影響。

最後聊聊CPI。

CPI是商品物價指數,可以理解為日常消費指數。

CPI的增長,可以說決定了生活成本的上漲。

而真實的通脹率,基本上是等於貨幣的增發速度,前提是銀行不能用反复貸款增加槓桿。

兩者其實並不衝突。

我們也發現了,最近十幾年,物價是溫和上漲,但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價的漲幅,是非常驚人的。

原因就是商品本身承載了一部分的超發貨幣,而多餘的超發貨幣,協同銀行的貸款槓桿,流入了樓市。

如果你是一個資產相對“齊全”的人,那麼其實你只需要跑贏CPI就可以了,不要太焦慮了。

如果你還需要大量配置資產,夠買商品,那你就不得不需要跑贏貨幣的增長率。

通脹當下,最值錢的就是能賺錢的腦子,對應健康的身體,賺錢永遠是解決通脹最好的辦法。

把多印出來的錢,裝到自己的口袋裡,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94832953153113318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