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社會、新人類、新未來?

-青少年處境與青少年犯罪-

/侯崇文

青少年飆車、殺人、結夥搶劫、性暴力……,層出不窮的青少年犯罪事件,在媒體大肆渲染報導下,令許多成人對青少年的行事風格與文化感到匪夷所思。其實,一般人對青少年的印象大部分得自媒體。媒體為成人世界勾勒了青少年的基本圖像,模糊了青少年文化現象的本質,乃根源於社會制度的急速變革,將青少年文化現象「問題化」,此舉不惟加劇成人世界與青少年世界的區隔,亦無助於改善現今青少年的社會處境,為身為未來社會主力的青少年族群創造更具希望的未來。

青少年與社會變遷

自六○年代開始,全球發展便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大體而言,是指世界各國經濟急速發展,並且交相串聯,形成一個全球性的資本主義系統,所以,世界各國雖然擁有自己的大都市,但都市與都市之間卻十分相似,皆屬資本主義系統的新社會。而所謂的現代青少年,就是這個新社會的產物。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青少年的價值觀、社會觀與人格的發展,是整個社會文化與制度變遷下的產物,意即青少年所擁有的這些價值觀與文化不可能由其本身自行創造發展出來,青少年的問題是社會所建造出來的,因此,所謂青少年現況產生偏差,與整個社會現況是脫離不了關係的。事實上,青少年問題必然相關於整個社會文化的變遷:教育開放、大資本主義市場競爭、階級益發分化且趨於兩極,家庭結構逐日瓦解等,都可能促成青少年處境的惡化,迫使青少年走向偏途。是故,青少年在成人世界中究竟如何被對待,意即青少年在整體社會環境中的地位與角色的問題,及其受整個社會變遷影響的情況,都有可能是造成青少年觀念產生偏差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說,成人世界與青少年世界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可能是造成今日青少年問題頻傳最主要的原因所在。

新人類的文化特質

一、追求立即滿足

身處新社會的現代青少年具有哪些文化特質?首先,現代青少年似乎不再講求努力工作與「延遲享受」的觀念。我們不難發現,這一代的青少年不像過去的年輕人那樣努力工作,尤其過去的年輕人較會要求自己「延遲享受」,意即較具有節儉的美德。「先節儉再享受」是上一代年輕人的普遍自我要求,反之,現在的年輕人則較不講求「延遲享受」的觀念,卻代之以追求立即的滿足。許多家庭經濟已經相當不錯的青少年,還是會希望能早點工作賺錢,而賺了錢之後,更是迫不及待地找家豪華餐廳來犒賞自己一番,因為這會使他感覺很過癮。擔任教職十四、五年來,我常與年輕的學生們接觸,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不同世代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文化。早期的學生,只要買個便當,和他們在辦公室裡吃吃飯、聊聊天,就已經很滿足;在社會經濟略有改善後,便改成到學校餐廳用餐,一頓飯50塊錢,學生也就很高興了;而現在的學生則對到學校餐廳用餐完全沒興趣,他們寧可到「晶華」去吃飯。這種不再講求「延遲享受」的觀念,其實也不能完全怪年輕人,因為整個經濟制度的轉變,使得現在的年輕人認為,錢很容易貶值,存錢沒有什麼用。尤其在財團式經營的經濟制度下,財團以雄厚財力投資於裝潢、宣傳與人力,所造成的強大號召力與吸引力,豈是這些年輕人所能抗拒得了的。

二、對傳統工作觀的揚棄

現代青少年不再信服以辛勤工作換取報酬的傳統工作觀。在大家庭沒落、小家庭愈來愈多,小孩人數較以前少的家庭型態變革下,現代家庭較諸過去擁有較多的經濟資源可以投資在小孩子身上,相對地,也使得小孩子沒有回饋家庭的負擔與壓力。這些整體社會環境的變化,都可能使青少年對團體的使命感降低,較不願意吃苦或「延遲享受」,以致工作不敬業,不再願意投注心力於傳統的生產活動,意即需要耐力、智力、時間方能創造出結果的工作活動,對他們已逐漸失去吸引力。這些在在都形塑與以往大不相同的工作觀與價值觀,傳統年輕人刻苦耐勞,以換取報酬的工作觀,已無法說服這一代的青少年。事實上,這些觀念的改變同時也是社會發展多元化的結果。在多元社會中,青少年有太多選擇的機會,打工、玩樂、休閒的場所大量增多,這些非傳統活動的場所對尚在成長中的青少年的吸引力,遠大於傳統生活與工作方式,這同時也是整個社會集體生產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三、以自我為中心

大多數人也傾向認為,現代的青少年比較自我中心,不像過去較會以整體為中心,做什麼事情較會考慮到家庭或團體,不會率性而為。反觀現在青少年卻可以在「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口號支持下,不考慮親人的感受,就自行離家,高興就自己買個摩托車去兜風、逛街。諸如此類的情況顯示,現代青少年在做決定時,很少考慮到群體或家庭的需要。這也令上一代認為,現代青少年,不論叫他們做什麼事,他們都表現出不願意或沒興趣,且做什麼事都以自我為中心,不願聽取建言,凡事只追求自己覺得喜歡或重要的。而這種變化可能與整個社會變遷走向科層制或官僚制有關,意即與大型企業的興起有關;當大型組織的興起成為重要的社會新興文化或制度時,許多青少年甚至成人都發現到,傳統的價值觀或做法不見得必然能獲致成功,甚至反而會失敗。這便自然衍生以自我為中心來面對問題可能會較好的想法。也就是說,以他人為中心,或者以團體、家庭為中心的做法,愈來愈不適用於講究科層制的現代社會的需求,自我中心的問題因此隨之出現。

四、不尊重權威

現代青少年常被認為不尊重權威。尊師重道的觀念早已蕩然無存,在學校裡,學生上課講話、翹課的情況比比皆是,更遑論父母的教誨,這些都是不尊重權威的表徵。當然,不尊重權威也是社會變遷的產物,權威解體與社會趨向多元化有著密切的關係。社會多元化後,該被尊重的東西逐漸被模糊,尤其在社會民主化、多元化後,個人人權的觀念興起,即使青少年也有基本人權,也必須被尊重,他們當然也有表達意見的權利,這些都使得傳統強調一致性的價值觀受到挑戰。

總之,我們必須意識到,青少年的看法或對事情賦予意義的方式,通常都是與整體社會制度、文化等互動的結果,並非青少年群體憑空創造出來的。是故,要探究青少年價值觀的問題,還是必須回歸到他們所處的社會制度、文化現象當中來思考,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到現代青少年的處境與心理。

青少年未來面對的挑戰

在這種社會處境下的青少年,未來將面對什麼樣的挑戰呢?這個問題相當重要。因為在社會快速變遷、青少年問題日漸嚴重的情況下,唯有透過認知青少年未來所面臨的挑戰,方能使我們深刻了解到,未來我們究竟應如何協助青少年族群。

基本上,青少年未來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在於,其就業機會將會愈來愈受到限制。理想的工作不好找,尤有甚者,成功的機率將愈來愈少。過去的年輕人這方面的困擾較少,但相形之下,現代的青少年所能揮灑的空間卻愈來愈少。除此之外,另一個青少年未來須面對的挑戰,現在其實已經浮現出來,即高學歷高失業率的問題。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學以致用的機會,他們必須大排長龍,擠身大型科層組織的企業,融入到現代企業的型態當中,青少年未來工作的發展型態非自己所能完全掌控。除了上述生活上可能面對的實際問題外,另一個青少年未來必須面臨的重要挑戰,則在於疏離感的克服。整個社會急速變遷的結果,人際之間的不信任感日益升高,知己好友愈來愈難尋;不相信別人的結果,相對地,要獲得他人的支持便愈來愈困難,導致個人對自我產生無力感,對社會又缺乏責任感;此種與自我、與人際嚴重疏離的問題,將成為未來青少年必須去適應與克服的難題。

總之,在求新、求變、求快的最高原則下,要如何適應這些急遽的變化,已成未來青少年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諸如在金融制度的變革下,青少年如何處理經濟金融管理的問題;因家庭制度的衝突與瓦解,所產生的人際疏離,要如何解決;社會制度分化的結果,使保險、醫療、政治、福利等制度逐漸獨立出來,在這種逐漸走向區隔化的社會制度變革下,青少年又該如何學習應付這些社會制度分化的現象。所以,青少年未來面臨的挑戰在於,如何學習適應這些新興的制度與社會文化,否則這些因社會制度變遷的速度化與多元化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將會一直困擾著未來的青少年,成為未來青少年的問題。

在對青少年文化特質及其與成人世界的互動,並所呈現的世代文化差異有所了解後,我們也就不難發現青少年在現代社會中的定位,並理解其所呈現出的問題現象。

青少年走向暴力化

近日一連串發生的青少年犯罪事件,已使我們警覺到青少年問題的嚴重性。舉凡是少女遭到姦殺事件、少年自殺事件頻傳,抑或是少年飆車、殺人、留連不當場所、少年監獄暴動、破獲少年強盜集團等,諸如此類事件都清楚地呈現出一個事實,就是青少年日漸走向暴力化。這並非只是台灣才有的問題,事實上,幾乎全世界的少年都呈現出暴力化的趨勢,青少年暴力的問題幾乎困擾著每個國家,不僅只是青少年犯罪人口數上揚,連少年被害人也愈來愈多,由此可見,青少年暴力問題絕不容忽視。

青少年為何會犯罪呢?筆者以為,要探討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必須從青少年犯罪為什麼會發生這個層面去思考。從社會學來看,青少年之所以會犯罪,大致可以從個人與結構兩大方向來思考。所謂「個人」是指青少年本身社會化的結果,意即自制力較薄弱,不太接受傳統的價值觀念,對於家庭的價值較不肯定。大部分的社會學家都支持這種看法,即青少年問題,大多與個人社會化的結果有關,而這種結果通常都是比較非傳統的,也就是說,比較追求短暫的快樂,比較不尊重權威,比較不喜歡宗教信仰,比較相信命運等。另一個則是結構性的因素,結構性因素涵括層面較廣,包括社區環境、家庭經濟因素等,而此類結構性因素尤其值得探討。

青少年問題的結構性因素

結構性因素可以視為青少年問題的根本。青少年本身的角色相當單純,脫離不了家庭、學校與朋友三個範域,因此,我們可以說,家庭、學校、朋友是造成青少年問題的三個基本結構性原因所在。以家庭而言,父母失和造成家庭氣氛不和諧、工作太忙造成鑰匙兒問題;小孩下課後必須到安親班,沒有安親班可去的,便四處遊蕩;還有父母過於追求個人的快樂與享受等,試問當大人都無法克制自己對享樂的追求,不願意投入時間來教育、監督小孩,幫小孩解決一些生活上或課業的問題時,如何去期待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有好的學習環境與對象?再加上問題父母愈來愈多,造成愈來愈多的問題家庭,這些問題都使得青少年無法在家庭中擁有好的成長環境,許多問題便因此而產生。

而就學校來說,校園在經過民主化的洗禮之後,學校老師的權威盡失,老師不再成為被敬重的對象,在學校裡逐漸失去舉足輕重的地位與角色扮演,而青少年也因此往往無法在學校裡學習到紀律與尊重,學校教育的功能也因此大打折扣。除此之外,社會變遷更使得許多老師不再願意投注心力在學生身上,兼之不適任的老師日益增多,對個別學生的關注與了解大不如前,過去時有所聞老師對家境清寒之具潛力學生伸出援手的感人故事今日已不多見。升學制度下的學校運作,更成為製造問題的場所,許多不適應現行教育體制的學生,即俗稱放牛班的學生,在升學主義的大旗下被犧牲掉,他們被排擠到學校之外,成為製造新問題的根源。

此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向被視為犯罪學的金科玉律,狂飆期的青少年尤其容易受到朋友的影響。在以街頭活動為生活主軸的青少年愈來愈多的情況下,青少年受到不良朋友影響的機率相對日漸升高。筆者曾經針對出入不當場所的青少年做過研究,這些青少年的確出現許多偏差行為的問題,但社會對這些邊緣青少年的關心程度卻仍嫌不足。

青少年社會處境逐日惡化

誠如上述,有關青少年問題還是得從家庭、學校、朋友三方面著手。但除此之外,青少年整體社會地位的下降與媒體角色的扮演亦為關注青少年問題時,必須加以思考的重要關鍵。

今日青少年的經濟情況確實比以前大幅改善,但青少年本身的處境、生活品質與對未來的希望卻大不如前。許多我們所知的青少年暴力、犯罪事件的發生,其實與今日青少年處境大不如前有關。如果以社會學常用的「社會健康指數」(Social Health Index)來說明現代青少年的處境,就會發現,青少年犯罪人口與青少年被害人日益增多,青少年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減少、青少年被虐待的情況屢見不鮮,青少年活動空間受到成人世界的車子、房子所擠壓,限制愈來愈多,暴露在易受害情境下的機會增多,及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等,皆足以反映出,青少年整體社會處境並不因經濟情況的改善而有所提昇,卻反而下降的問題。所以,當我們在討論青少年問題時,實在有必要去思考整體社會是否真的善待我們的青少年,我們是否創造一個好的社會處境以給予青少年良好的成長空間。除了經濟條件的豐厚之外,青少年社會處境的提昇才是思考青少年問題的根本所在,然而,卻也是最常為我們所忽略的。

傳播媒體下的青少年

此外,傳播媒體下的青少年,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方向。媒體以製造、炒作新聞取代報導新聞的做法,證諸於近日對於重大事件的處理。從媒體的報導中,我們實在看不出其有所謂的社會責任感存在,媒體對於犯罪細節的露骨呈現、對於錯誤價值觀的宣揚,皆已挑戰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觀。然而,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卻還未看出有任何的法令或方法,足以面對媒體強勢的衝擊,並進而去約束它。就因在現代社會中,媒體已經無孔不入地入侵到每個家庭當中,所以,犯罪學的研究指出,媒體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絕對遠大於正面的影響。太常看電視,不但會導致小孩比較不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思考問題,暴力電影尤其容易導致青少年在言辭或動作方面呈現暴力化的傾向。總之,在媒體強勢的文化下,除了自求多福,似乎別無他法,家長唯有認識到媒體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對其所接觸的電視節目、時間,加以約束,方不致使媒體過度介入青少年的成長空間。

結語

追求享受、快速成功、自我中心、不尊重權威是現代新人類的文化特質,然而,這些特質卻非憑空創造出來,乃是與新社會潮流互動的結果,簡言之,新人類的文化特質充分反映了新社會的結構與制度,其獨特的思考方式、生活型態、人生哲學、性格特質等,完全不同於六○年代以來的舊社會,不論身處成人世界的舊世代願意與否,無庸置疑,現代新人類將是未來社會的主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已成目前社會的發展焦點,且將深深影響到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是故,我們應該重新定位青少年在社會變遷中所扮演的角色,承認青少年未來在經濟上、社會上、文化上均具有無窮的潛力。如果現在我們吝惜將時間、心力投注在青少年身上,在可見的未來,青少年對社會所造成的負面結果是可以想像的。

(作者為中興大學社會系教授。林淑芬採訪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anntu111 的頭像
    alanntu111

    alanntu111的部落格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