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觀點 2022/10/17
因為通膨還未停歇,所以會一直升息,要等到通膨獲得控制,才會停止升息,之後不會馬上降息,利率會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等待降息的時機,譬如經濟衰退和失業率上漲到一定程度。(也可以說是薅羊毛的過程)
=================================================
全球矚目 美國CPI降通膨是個謊言? 文/理周教育學苑.方鈞
Q:本周四(10月13日)將迎來美國通膨CPI數據,8月份發布結果為8.3%,高於市場預期值8.1%,小道瓊屠殺近1300點,創下兩年以來最大跌幅,而9月份數據發布在即,屠殺歷史還會重演嗎?後續怎麼看?
A:目前全世界經濟都面臨巨大困境,特別是美國通膨與歐洲能源短缺都在擴大風險影響全球,儘管美國從三月開始至今已經升息十二碼,但通膨下降速度著實有限,本周四即將迎來美國九月份CPI發布,目前市場預期CPI數據為8.1%,與八月預期相同,這也表示市場對於通膨下降並沒有過高的期待。
以客觀數據來看,市場對於CPI變化標準約落在負0.2%,也就是說此次CPI發布結果等於8.1%,才有機會讓美股止跌,而低於7.9%美股才會出現較大的反彈波,反之,若CPI結果高於預期,恐會重新上演美股殺盤,投資人還是須嚴加注意。
據最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的報告指出,全球通膨將在2022年底達到峰值,並將維持比預期較長時間保持高位,到了2023年才有機會降回6.5%,過程中美國、歐洲兩大經濟體成長將放緩,新興市場則將撕開疫情後部分癒合傷口。
但若依0.2%的遞減速度,明年降回6.5%的機會其實不高,歷史上讓通膨劇降都是發生金融危機,景氣開啟下一波循環模式,單靠升息想解決通膨,需要長時間等待。
美國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升息了,但通膨不降,而緊縮的貨幣政策導致經濟成長放緩,疫情衝擊下各行業供應鏈都無法正常運作,加上油價上漲,導致通膨居高不下,這是供給面出現狀況,升息影響較大則是需求面。只要供給面問題還在,靠升息解決通膨難度偏高。
全球各區經濟體危機四起,建議投資人還是手中留有大筆現金,等待危機後的轉機。
※理財周刊1155期更多精采文章:
=====================================================================
美國CPI年增8.2%超預期 美股期指大跌 中時/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2022年10月13日
儘管聯準會(Fed)今年來積極升息,希望能夠打擊頑強通膨,不過迄今依然不見明顯成效。美國勞工統計局13日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分別月增0.4%與年增8.2%,繼續在高檔徘徊。這也強化聯準會不僅在11月初將再度升息3碼的預期,而且該激進升息策略恐將會延續到2023年。影響所及,13日美股期指大跌。
2020年10月14美股開盤,跳空下跌550點,隨後不斷拉升,收盤漲了827點。(低檔的大跌常為短線反轉點)
==========================================
Fed鮑爾說了什麼讓市場驚慌?就是這五大重點兩大訊息
聯合報 2022年9月22日
聯準會(Fed)21日決議升息3碼,在主席鮑爾召開記者會後,美股走勢震盪,在多空拉鋸後收盤大跌1.7%。彭博資訊指出,利率聲明和鮑爾記者會傳達了至少兩條訊息,一是決策者會保持激進的緊縮政策,二是經濟軟著陸的希望愈來愈渺茫。
以下是Fed決策與鮑爾記者會的五大要點:
1. Fed連續第三度升息3碼、點狀圖顯示年底前可能再升息5碼、市場估11月再升3碼
利率升至3%~3.25%。Fed同時發布更為鷹派的點狀圖,顯示今年底前還會再升息125個基點,即5碼(因此11月可能第四度升息3碼);點狀圖也顯示這波升息的峰值(終端利率水準)將落在4.6%。鮑爾指出,今年夏天的通膨數據多少有點喜憂參半。
2. 大幅調降今年GDP成長預估、調高明年失業率預估
決策官員大幅修訂經濟預估值,現在預期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僅為0.2%,低於6月預測的1.7%;預期明年失業率會從目前的3.7%升至4.4%,通膨率在2025年之前不會降至2%。
3. 鮑爾談話的調性鷹派、強調「堅定不移」推動通膨回落
鮑爾在記者會中表示,自從他在傑克森洞央行年會傳達言簡意賅的訊息以來,他的主要訊息沒有改變。他重申Fed的首要任務是恢復價格穩定,央行官員認為這是經濟其他部分健全的前提。
4. 鮑爾坦承抗通膨將帶來「經濟痛苦」、達成軟著陸的機率愈來愈低
在經濟預測中和在鮑爾的記者會上都沒有暗示經濟衰退即將來臨,但鮑爾表示,不知道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有多大,極有可能出現一段較低的成長時期,勞動力市場需要稍微走軟,但他沒有太強調經濟痛苦這個話題。他說,拖延降低通膨只會帶來「更多痛苦」,一旦走上降低通膨的道路,情況就會好轉。
5. 鮑爾警告曾經「火熱」的美國房地產市場可能出現修正
鮑爾說,在決策者升息後,美國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出現逆轉。他說,有一段時間,全國的房地產市場火熱,現在「我們看到房價減速,應該有助於使價格更符合租金和房地產市場的其他基本面。這是一件好事。」鮑爾說:「我們可能見到房市經歷一波修正」,以回到供需更平衡、價格漲幅「合理」且人們買得起房的情況。但他說,房價和租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更加明顯降溫。
=========================================
物價上漲完美風暴威脅全球經濟 恐持續至明年
(中央社倫敦15日綜合外電報導)從食品、能源到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短缺問題遍布產業,掀起廣泛物價上漲,消費者已感受到壓力。業者、觀察家和官員預警,這股趨勢恐持續至明年,對全球經濟復甦構成威脅。
路透社報導,隨著各國陸續放寬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限制、經濟活動恢復,企業急尋勞工、貨櫃船甚至工廠運作所需的燃料,引發物價飆漲,暴露出供應鏈短缺問題。這也威脅到尚未成熟的經濟復甦。
●食品和生活用品
從東京的牛丼到倫敦的炸雞,消費者正開始感受到全球經濟成本攀升帶來的物價壓力。
英國最大雞肉生產商「兩姊妹食品集團」(2 Sisters Food Group)警告,英國20年來能夠大啖廉價食物的時代即將結束,且食品價格漲幅可能達到2位數。
兩姊妹集團老闆波帕蘭(Ranjit Singh Boparan)表示:「能用一隻(售價僅)3英鎊(約新台幣115元)的雞就能餵飽一家4口的日子快結束了。」
甚至在數十年來物價漲幅微弱的日本,消費者和企業也正面臨咖啡和牛丼等基本食品漲價衝擊。日本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今年8月停止下降,中止連續12個月的通貨緊縮情況。
英國同時要應付脫離歐洲聯盟(EU)和疫情的衝擊,使得這個全球第5大經濟體面臨的倉儲工人、貨運司機和屠宰場人員不足正在惡化。全球跨國企業也都為相同人力短缺問題所苦。
世界最大家具品牌宜家家居(IKEA)為尋求緩和供應鏈中斷的「完美風暴」衝擊,目前租訂更多貨船和購買貨櫃,並重新安排貨運路線。宜家指出,北美洲門市貨品短缺問題最嚴重,其次是歐洲。
宜家品牌母公司英特宜家(Inter IKEA)執行長亞伯拉罕森(Jon Abrahamsson)告訴路透社,他預期供應鏈危機將持續至明年,目前宜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將貨物運出中國。宜家約1/4貨品在中國製造。
●能源
同一時間,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爆發能源供應緊缺,使得當地9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漲幅飆上至少25年來新高。隨著中國北方漸冷,但當地電廠卻囤積煤炭庫存以緩和供電吃緊疑慮,導致煤炭價格徘徊在歷史高點。
事實上,中國供電危機正是由煤炭短缺、燃料價格高漲和疫情後工業需求大增等因素造成。這場危機已使得製造業生產作業中斷,受影響的工廠包括蘋果公司(Apple Inc.)等全球大品牌的供應商。
而在印度,全球最大煤炭開採商印度煤炭公司(Coal India)也表示,由於印度正面臨史上最嚴重供電短缺情況之一,因此它已暫停非發電用煤炭供應。
然而目前幾無跡象顯示,能源價格高漲將出現任何緩和。由於投資人預期,天然氣價格勁揚,將促使人們為滿足冬天取暖需求轉而使用石油,導致布倫特原油(Brent)期貨價格衝破每桶84美元。
國際能源總署(IEA)在月度報告中指出,石油需求可能增加每日50萬桶。報告並警告:「能源價格上漲,也使得通膨壓力升高;加上若發生停電,可能導致工業活動減少,並造成經濟復甦速度減緩。」
●晶片
全球半導體晶片短缺,已迫使尚未從疫情衝擊完全復甦的各家車廠再度停產。
義大利和美國合資機械製造商CNH Industrial近日表示,因零組件取得困難,在歐洲的數個農業商用車輛和動力系統工廠將暫時停工。
荷蘭導航系統和數位地圖大廠TomTom警告,汽車業的供應鏈問題可能持續至明年多數時間。
TomTom財務長提圖萊爾(Taco Titulaer)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說:「我們全都低估了供應鏈問題一直以來或已變得有多重大,尤其是半導體短缺部分。」
經濟學家和政府決策官員預期,近期供應價格漲勢將在未來幾個月反映在數據中。西班牙、愛爾蘭和瑞典的通貨膨脹率已來到13年高點,各國央行官員正保持高度警戒。
歐元區通膨率預估今年底前將達到4%,是歐洲中央銀行(ECB)目標的2倍之多。且越來越多經濟學家預期,明年全年數據將維持在央行目標水準以上。(譯者:張正芊/核稿:劉學源)1101015
=======================通膨推升物價 糕餅業撐不住喊漲⋯商總:物價惡化將衍生新一波危機 2021年10月12
[周刊王CTWANT] 輸入性通膨推升物價!糕餅業者透露,進口奶油價格大漲逾3成,迫使部分業者悄悄調漲酥餅類售價,漲幅約3%到5%,如奶油漲破每公斤260元大關,恐將引發大規模調漲潮,屆時包括糕餅、麵包等恐全面漲價。泡麵業者也指出,麵粉價格增幅也十分可觀,預期最慢年底前將會調升售價。
商總主席賴正鎰表示,航運和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直接受到影響的產業就是民生物資,如物價繼續惡化,勢將引發一波新的危機。
不帶頭漲價 台酒喊苦
主計總處資料顯示,9月17項民生物資CPI已經來到3.31%,創3年來新高。其中沙拉油受到黃豆上漲的因素,年增率高達9.86%最為驚人,豬肉、醬油年增率分達7.75%、6.28%,麵包、泡麵也微幅上漲。
糕餅業者表示,糕餅主要原料之一的奶油,大部分來自紐西蘭、澳洲,隨著進口價格飆升,從每公斤160、170元,上漲到220元,漲幅高達3、4成,使得部分店家不得不漲價因應。麵粉也漲,但還在可吸收的範圍之內,所以這波漲價主要反映進口奶油成本。業者透露,奶油若漲到每公斤260元時,勢將帶動一波大規模漲價潮。
此外,身為「國營事業」的台酒,董事長丁彥哲面臨這波物價上揚,已宣示「不會帶頭漲價」,但也承認承受極大的「成本壓力」。
碳費 推升物價隱形炸彈
台酒主管透露,國際原物料、航運價格不斷上升,成本壓力不斷增加,不論是酒類的原物料麥芽、相關設備漲幅多超過1成;台酒生產的民生物資,如泡麵原料─麵粉也「有感上漲」。
業界人士透露,已有不少泡麵等民生物資廠商醞釀漲價,預估11月起,國人即會慢慢感受到通膨壓力。
央大經濟學教授徐之強表示,此次物價上漲主因來自油價上漲、全球工資調升。加上美國連續幾個月CPI漲幅已超過目標,民眾恐怕已產生物價上漲預期心理,經濟學家們擔心的「通膨巨獸」已慢慢成形。若油價未來飆破每桶100美元,屆時我央行恐將跟隨主要國家腳步,啟動升息抑制通膨。
推升物價另一「隱形炸彈」,即因應歐盟2026年的邊境碳稅及我政府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國內外紛將推動碳費或碳關稅,勢將對物價造成影響。惟有學者認為,相關機制尚在建立中,對物價的影響,還要再觀察一段期間。
https://tw.news.yahoo.com/%E9%80%9A%E8%86%A8%E6%8E%A8%E5%8D%87%E7%89%A9%E5%83%B9-%E7%B3%95%E9%A4%85%E6%A5%AD%E6%92%90%E4%B8%8D%E4%BD%8F%E5%96%8A%E6%BC%B2-%E5%95%86%E7%B8%BD-%E7%89%A9%E5%83%B9%E6%83%A1%E5%8C%96%E5%B0%87%E8%A1%8D%E7%94%9F%E6%96%B0-%E6%B3%A2%E5%8D%B1%E6%A9%9F-215000311.html
======================
通貨膨脹是什麼?通貨膨脹率其實沒你想的可怕
最後更新:2021-07-19
通貨膨脹是什麼?其實對 通貨膨脹 這個詞沒太多感覺
通膨雖然重要,但通常被拿來當成金融業的行銷看板,
賣你定存、保險、基金,甚至買股票之前,都會先搬出通膨…恐嚇一下?
實際上除了股票以外,有許多金融產品不見得能抗通膨,
尤其還有一些是低報酬率,甚至遠比通膨危險的金融商品,
也都會拿通膨當成行銷的口號?
總歸一句,如果你認識通貨膨脹,其實它沒那麼可怕。
撰文的當下,最近衛生紙上漲30%,有些人就開始說「通膨怪獸要來了」之類
其實這種說法很怪:通膨本來就一直都在。
以下市場先生和你說明通貨膨脹的原因和來龍去脈:
通貨膨脹是什麼?
通貨膨脹指的是一般物價的持續上漲,簡單來說就是你的金錢購買力一年一年縮水了。
如果通貨膨脹率是3%,也就是你的貨幣的購買力每年縮水3%,
3%到底是很多還是很少?可以打個比方:
如果一個漢堡現在是100元,通貨膨脹率3%,
過了24年後,你的100元就只能買到半個漢堡( 快速計算可以用72法則 )
24年很久對吧,在台灣平均的通膨率也大約是3%,
但理論上薪資成長會抵消通貨膨脹 (注意是理論上)
例如薪資水準每年也成長3%,那就完全抵銷掉通貨膨脹的影響。
實際台灣的通貨膨脹,每年大多是落在1~2%之間
但為什麼上面說平均是3%呢?
因為地球上每幾十年就會發生一次戰亂或石油危機等大型災難,
這時候一年的通貨膨脹很可能是20%~50%,
長期來看這些極端值會拉高整體平均通膨。
通貨膨脹是一個綜合數據,並不能反應每一種商品上漲
值得留意的是,通貨膨脹是多種商品價格的綜合指數,是一個平均值的概念,
雖然長期而言大多數的東西都會因為通膨而漲價,但漲幅並不一樣。
漢堡的價格和不動產的價格,拉長時間來看漲幅不一定會相似,
我們並不容易去估計單一商品的影響,僅會用通膨率做一個概估。
通貨膨脹怎麼發生的?
人們的購買力變低,
有可能是鈔票印太多,造成貨幣的價值降低 (傳統通膨的定義),
也可能是所有生活必需品相對變得昂貴 (又稱物價上漲)。
貨幣的價值降低,有許多種可能,
比較普遍的原因是政府在印鈔票,
利用公共支出,投入公共建設或還債等用途,讓錢流入民間市場,
當貨幣的總量變多,它的價值也就緩慢降低。
也有可能是因為戰爭或災難,造成該國政治不穩定,
由於這時代的錢不是黃金,而是金屬幣或紙幣,不具有真正價值,
因此金錢的價值需要政府提供法律上的保證。
當政府政權不穩或國家岌岌可危,法律自然也無法保障金錢的價值。
這時的通膨,
有可能會以50%甚至1000%的速度貶低貨幣的購買力,
稱為惡性通膨,在一些極度動盪的國家很容易發生,
比方辛巴威就曾經因為政治動盪,發行過100兆元面額的紙鈔,
但100兆元的辛巴威幣卻只能買進半條麵包。
這種惡性通膨看似離台灣很遙遠? 其實70年前台灣也曾發生過
當時是亂印鈔票導致惡性通膨、法幣大幅貶值,
政府發行金圓券取代法幣,800萬法幣當時只值1美金。
通貨膨脹對誰有影響?
受到通貨膨脹負面影響最大的,是持有著一堆現金或存款的人
例如說存一堆錢,打算等退休慢慢花,
到時這筆錢的購買力,就會隨時間慢慢的縮水。
無法抗通膨的資產包括:
定存、債券、儲蓄險、國民年金或勞保年金、外匯(外幣資產)、手上的現鈔。
這些資產,你可以統稱為”貨幣型資產”
裡面比較有疑問的應該是債券,原因很簡單:
例如一張債券承諾未來每月給你1萬元利息,
這1萬元並不會因為通膨增加而變多,因此購買力也隨時間縮水,
儲蓄險或定存這類固定利率給付的商品除非有特殊的機制,不然也一樣無法抗通膨。
而最不受影響的,則是持有有價資產的人
因為價值變低的只有金錢,相對物品資產的價值並沒有變低,
無論是房屋不動產、股票、股票型基金、黃金白銀、資產,
在通貨膨脹之下都能持續保持它的價值。
這也是為什麼有錢人大多持有許多實體資產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債務」本身通常也抗通膨
通膨通常會讓債務的影響縮小,因為它代表當下借款更有價值,而未來還款價值更低,
前提是你用債務去購買資產,否則債務就只是債務。
這裡要注意:並不是所有能保值的資產,就代表你該持有它!
如果是報酬率太低的商品,或是無法持續增值的商品,
就算不受通膨影響,它也不見得會改善你的財務。
資產的報酬率會受通貨膨脹影響,但不代表你該為了抗通膨而接受低報酬率。
以上簡單來說,
1. 現金和存款越多,受通貨膨脹傷害越大。
2. 非現金類實體資產比例越高,影響就越小。
3. 通貨膨脹對越有錢的人影響越大
如果你只有10萬元存款,3%的通貨膨脹相當於每年損失3000元。
但如果你有 1億存款,3%的通貨膨脹相當於每年損失300萬元,
對薪水22K的人來說,要不吃不喝 11年才能存到300萬,不過有1億存款的人收入一般也比較高,
所以如果你沒錢,通膨對你的傷害有限,先想想怎麼賺錢會比擔心通膨還實在。
至於已經有累積一定資產的人,抗通膨則是你必定會面對的課題,資產越大、通膨影響就越大。
如何觀察通膨數字?
通貨膨脹會反應在商品的價格上漲,
因此通常會觀察 消費者物價指數 及 躉售物價指數 ,
可以參考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資料。
當物價指數提高3%,也就代表貨幣的購買力相對過去同期減少3%。
每種商品受通膨影響的幅度不大一樣,
15年前我念高中時,
科學麵一包只要5元,現在一包要10元,等於每年通膨幅度大約是4.7%
至於通膨會不會反映在薪水上?
經濟學課本是跟你說會,
因為企業經營的利潤,理論上是抗通膨,所以發給員工的薪水應該也不受通膨影響。
但實際上呢,
如果你打開20年前的報紙,台灣薪水根本沒有漲,反而下跌阿。
要注意的是,通膨指數只是個「平均值」
前面有提到,通膨指數是個綜合數據。
因為不是所有東西的漲幅都一樣,通膨指數只反映了整體平均,
也許通膨指數顯示是2%,但與我們生活比較相關的消費品或不動產上漲5%~10%,這依然影響巨大。
通貨膨脹有什麼好處與壞處?
貨幣是經濟的潤滑劑
通貨膨脹代表市場中貨幣的供給增加,也就是潤滑劑增加,
如果是緩緩增長,可以有促進資源流動的效果。
在發明貨幣以前人們只能以物易物,難以保存價值,
透過貨幣容易保存、容易切割的特性,可以作為讓經濟順利發展的潤滑劑。
所以一般認為,些微的通膨是好事,
如果這時代我們還要以物易物,那經濟肯定先倒退500年。
如果通膨過度劇烈,人們手中的貨幣價值就會萎縮的很快
因此大家就不會想持有本國貨幣,反而去持有實體資產或其他國家貨幣。
貨幣沒人要用,價值就貶低得更快,這就是惡性通膨的由來,
會對人們的生活影響很大,因此政府通常會刻意去控制通膨避免陷入惡性通膨或通縮。
總之,以現代經濟理論的觀點,是認為通膨不過高、也不反過來通貨緊縮,保持些微溫和的通膨,對經濟是最好的。
理論上大體如此,但實際狀況仍有待觀察。
政府如何控制通膨?
對人民來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衛生紙、水電瓦斯、油價,
這些民生必需品如果 太昂貴會讓人很痛苦。
為了民眾的小確幸,控制通貨膨脹不要太高就自然變成政府的責任。
(與其說是責任,不如說控制好物價,政府才不會被暴動推翻)
對於政府出手干預經濟,通常有兩派說法,
一派主張政府應該干預經濟,
擴大支出提高需求,用需求去帶動供給,稱為凱因斯學派
另一派主張政府不要干預經濟,
長期來說供給和需求會慢慢平衡,稱為古典經濟學派
以政府干預來說,「降低利率」和「增加政府支出」,被認為是刺激經濟的方法,
政府控制通膨通膨的方法有二:
1. 減少公共部門的支出
這樣流通到民間的貨幣供應就會變少,
貨幣的供給數量少,價值自然就降低的慢甚至上升。
如果通貨膨脹比率是負值小於0,例如 -3%,則稱為通貨緊縮。
反之若增加公部門支出,貨幣變多會讓金錢價值降低,通膨就會提高。
2. 提高利率
利率提高,代表借錢和存錢的利息都會上升,
存錢利息上升,因此人們把流通在外的貨幣存入銀行,流通的貨幣就會變少。
借錢利息上升,大家更不想借錢因為利息變貴,在外流通的貨幣也會變少。
透過這個方法就可以比較整體的抑制流通在外的貨幣數量。
反之,若降低利率,則會加大通膨。
但我覺得政府干預不見得有用,它只是政治正確下變成主流的政策。
資產配置對抗通膨?
對一些管理數百億資金的機構來說,通貨膨脹的每年的影響可能就高達上億美元,
因此在資產配置中有一環,是在投資組合中加入對抗通膨影響。
在資產中通常會有一定比例的抗通膨資產 (股票、不動產REITs、原物料、黃金、抗通膨債券等),作為抗通膨的配置。
—
結語:理解通貨膨脹對投資理財很重要,但通膨對你人生影響不大
先談談通膨對投資理財的重要性,從上面我們可以學到的是:
1. 拉長時間來看,每年通膨約3%,代表購買力大概每24年貶值一半
2. 通膨在很長的時間下會影響我們的資產
3. 現金越多、受到的影響越大
4. 資產分成可抗通膨的,和無法抗通膨的
5. 報酬受通膨影響,但不代表你要為了抗通膨而接受低報酬
6. 理論上薪水會隨通膨上漲,但在台灣實際上薪水沒漲
為什麼通膨對你的人生影響不大?
理由很簡單:因為它一定會發生,擔心也沒用
就像你一定會變老,不只你會,別人也會,現代人會,古代人也會。
而通膨就和變老一樣,它一定會發生,
你只要準備好,把你的資產最好投資分配,只要不要大比例都是現金資產,就根本不需要因此害怕它。
簡單用數字證明不需要害怕通貨膨脹
如果跟你說:
「24年後你薪水會變成現在的2倍。」
你一定會說:「才2倍!太少了吧?」
同樣的:
「24年後 物價 會變成現在的2倍。」
24年也是漲2倍,不怎麼多不是嗎?
市場先生認為許多人反應劇烈的原因,除了媒體渲染以外,
因為人類天生就有趨避損失的特質,
比起獲利減少,我們更討厭虧損增加,
所以每次物價上漲人們自然都會反應劇烈,這樣而已~
https://rich01.com/blog-post_17-8/
====================
《國際金融》通膨壓力快爆炸 巴菲特傳授救命2招
2021年7月19日
【時報-台北電】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持續創新高,通貨膨脹壓力居高不下,引發投資人對金融市場受到影響的擔憂,對此,「股神」巴菲特表示,投資自己及出色的企業是對抗通膨的最佳解答,同時選擇購買多元化的指數基金也是相對有利的選擇。
CNBC報導,儘管許多經濟學家和金融專家都認為,目前的通膨率無需擔心,聯準會也未改變現行的寬鬆貨幣政策,但物價指數確實持續攀升,消費者仍需要為今年夏天可能出現漲價潮做好準備。
巴菲特曾在2009年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年會上回答此問題,他建議大家可以做好2件事以降低衝擊,首先是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如果你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外科醫生甚至是最好的律師,你就能從國家經濟分到一塊餅,貨幣價值的變化就不太重要。」
另外,巴菲特建議,擁有傑出企業的股票也是一個方法,因為無論貨幣市值出現什麼變化,傑出的企業永遠都會有需求,「人們願意為他們喜歡的東西付費,如果你投資可口可樂,20年後甚至50年後的波動可能不會這麼大。」
此外,巴菲特也強調,投資人還可以選擇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因為風險更小,「多元化指數基金一直是最有意義的選擇,應在任何情況下持續購買標普500 指數基金,尤其是在市場崩盤之際。」(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郭宜欣)
===================
劉泰英:惡性通膨來臨 民眾自求多福
2021/01/18
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認為惡性通膨已經來臨,連中央銀行都束手無策,民眾只能自求多福。
劉泰英
(劉泰英為台綜合院創辦人,曾任國民黨黨管會主委、 中華開發董事長 )
國際金融是已經自由流通,現在美國無限量發行鈔票,它會流到台灣,就算我們中央銀行很謹慎,但是熱錢還是會溢流到台灣來。
台灣想要金融自主,很難,現在全球共同面臨的危機就是疫情,疫情以後民間投資卻步,失業人口大增,各國政府不只要救經濟還救失業,只好就像台灣政府一樣發行消費券,全世界政府都是補貼人民,來刺激消費。
全世界政府都在狂發貨幣,美國現在貨幣發行至少增加一倍以上,這是瘋狂的行為,政府紓困還繼續在進行;中國金融政策本來就是亂搞,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沒錢就去銀行搬錢,
政府狂印鈔票 絕對是災難
回顧歷史,1930年代是最淒慘,景氣反轉之後,一堆人失業,那時美國紡織業為主要產業,大家沒有工作,紗匹沒有人要買,紗就卡在機器內,時間仿佛凍結靜止了,後來才有恩凱斯的經濟理論出來,政府實施赤字預算來救經濟,但這還是政府借錢,現在竟然是政府無限量印鈔票,這絕對是災難。,
本來經濟成長是靠資本的累積,來創造經濟成長,現在大家恐慌,資本累積很少,政府的投資沒有提高,民間經濟沒有增加,那消費怎麼提高?現在各國政府用印鈔票解決共同的問題,這會造成惡性通貨膨脹。
惡性通膨就是貨幣大幅增加後,會隨即帶來股票上漲、房地產上漲,股票房產上漲以後會造成民眾心理恐慌,接下來就開始炒作商品及物資,現在就有一點要轉向炒作商品物資的情況,消費品什麼都炒作,黃金、棉花、鋼鐵、基本金屬都炒,什麼都抄,因為買了可能2天後又漲價了,這個就是惡性通貨膨脹的開端。
解決惡性通貨膨脹,唯一的方法只有緊收通貨,緊收通貨使得市場資金減少,利率會上升,這樣一來會造成股市房產價格下跌,若美國開始緊縮通貨,企業因調度困難,就會賣出台灣股票,把資金匯回美國,台股就會開始下跌了。
外資在台股有1兆 若撤出也是災難
最近台股會漲是因為外資大買,等到未來外資開始拋售股票時,就會造成市場出現恐慌拋售,這個市場永遠是這樣,樂觀時會過份樂觀,恐時也會過度恐慌,我就怕到時大家會過度悲觀,那就是災難了。
目前台股我認為是過度樂觀,台灣市場最大困難就是外資在主導盤勢,過去每年台灣股票漲漲跌跌,得利最大還是外資,外資現在進來台灣的部位,我估計可能有1兆台幣,若外資一旦要撤出台股,股市就會暴跌,所以我很擔心,中央銀行也在努力,但畢竟政府能力有限,因為現在我們是自由市場,資金可以無限量的進來,也可以無限量出去;面對熱錢進進出出,政府都沒有能力因應,一般民眾哪裡有能力面對?面對惡性通膨來臨,大家要自求多福了。(紀錄整理/記者 劉彥辰. 歐祥義)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10895
=============================
IMF示警:通膨可能不是暫時性 各國央行要未雨綢繆 2021-07-27
國際貨幣基金(IMF)27日警告說,通膨風險將證明不會只是暫時的, 呼籲各國央行要未雨綢繆、採取預防行動。
投資界對這項問題的看法相當分歧,不斷在思考最近的消費者物價飆升是否會持續下去。在美國,6 月消費者物價攀升5.4%,為近13 年來的最快增速。在英國,6 月通膨率達到2.5%,為 2018 年8月以來的最高,也高於英格蘭銀行(央行) 2% 的目標。
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認為,物價上漲的壓力是暫時的,「預計大多數國家的通膨將在 2022年回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準。但這家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國際機構警告說,「不確定性仍很高」,「然而,暫時性的壓力仍有可能變得更持久,各國央行可能需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
物價上漲升高了央行開始抑制其超寬鬆貨幣政策的機率,例如逐漸減少資產購買等對市場友善的刺激措施。
IMF本月稍早指出,如果美國祭出更多財政支持,可能會加重通膨壓力,並迫使央行比預期更早升息。IMF首席經濟學家高萍娜(Gita Gopinath)27日在部落格說,「供應中斷的時間拉長以及急遽上漲的房價,可能是導致通膨居高不下的因素」。
她還警告說:「一些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的通膨將維持高檔,並且持續至2022 年,原因之一是食品價格持續走高的壓力和貨幣貶值。」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632115
======================
升息前奏? 央行副總裁示警通膨 2021年10月14日
蔬菜好貴、牛排要漲價了,最近漲價消息使通膨疑慮升高。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昨表示,疫情改變全球大環境的傳統結構,「央行不應輕易就將目前物價上漲,解釋成短暫性現象」。他示警,過去寬鬆貨幣政策仍可維持低通膨,但「以後沒那麼Lucky了」。
央行前一波打炒房行動,就是由陳南光率先「發難」,去年他先在雜誌撰文呼籲「央行應在房價上漲預期形成前超前部署」;如今陳南光再度針對通膨示警談話,是否就代表升息的前奏,備受關注。
劉大中先生教育文化紀念基金會、台灣經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昨天舉辦「疫後大通膨時代即將來臨?」研討會,邀陳南光就「消失的通膨何時再現?」進行專題演講,也是首次公開談論央行政策與通膨問題。
陳南光表示,過去全球性通膨與通膨預期穩定,加上政府政策性調控物價及房租設算方式有偏誤,使台灣長期低通膨,但若民眾通膨預期隨民生物價上漲而升高,將改變消費行為,甚至帶動通膨上揚,「央行不應輕易就將目前物價上漲解釋成短暫性現象」。
陳南光分析,國內政策性調控油電、燃費等價格,房租設算因租屋市場地下化、房東不申報而過於低估,也使台灣長期通膨率偏低。但他認為,台灣長期維持極寬鬆的貨幣政策,正逢全球性通膨與預期穩定時期,加上全球化等結構性因素仍能維持低通膨。一旦上述力量鬆動,若不改弦易轍,可能透過各種管道,引發國內通膨顯著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陳南光與央行日前說法不同調。央行認為,今年物價上漲主要是油價上揚及天候影響,屬暫時性現象,並預期明年油價趨穩,通膨展望向下。加上台灣通膨率長期維持低而穩定的結構性因素仍在,央行認為「應無通膨持續走升之虞」,更以美國經驗提醒,若因暫時性通膨因素而緊縮貨幣政策,將對經濟造成重大傷害。
陳南光則指出,通膨上升趨勢幾乎是全世界的現象且高於預期,過去多年維持通膨穩定的長期結構性因素,有些還在發生作用,但有些已有鬆動跡象,包括去全球化與供應鏈重組、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短缺,及政府債務貨幣化等,造成成本、薪資等提高,會促使通膨上升。
陳南光表示,美國聯準會(Fed)與我國央行強調長期通膨預期的定錨相當穩定;然而民眾通膨預期不只會改變消費行為,且具有自我實現的特質,一旦定錨鬆動,將引發高通膨預期,並透過各種管道帶動實際通膨上揚。
陳南光說,美國家庭調查發現,日常雜貨價格變化是影響通膨預期形成的主要來源,愈常買影響愈大。其次影響民眾通膨預期的是媒體,第三才是官方數字。
陳南光說,央行應該密切關注通膨預期的變化,不應輕易將通膨定錨可能流失的跡象,斥為暫時性的干擾。
https://tw.news.yahoo.com/%E5%8D%87%E6%81%AF%E5%89%8D%E5%A5%8F-%E5%A4%AE%E8%A1%8C%E5%89%AF%E7%B8%BD%E8%A3%81%E7%A4%BA%E8%AD%A6%E9%80%9A%E8%86%A8-224422842.html
=====================
通貨膨脹是什麼?影響是什麼? 為什麼通膨與升息有關係?
2022年3月24日
為了對抗通貨膨漲,美國聯準會(Fed)不斷升息,我國央行也多次跟進。究竟通貨膨脹是什麼?跟升息又有什麼關係?(更新日期:10月17日)
通貨膨脹是什麼?
通貨膨脹(inflation),簡稱「通膨」,指整體物價水準在某一期間內持續上漲,或等值貨幣的購買力持續下降的經濟現象,比方同樣的東西10元能買到,但通貨膨脹後卻要1萬元才能買到。現在經常以「通膨」來表示「物價持續上漲」的現象,經濟學者大多認為,最能夠衡量通膨的指標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
為什麼會帶來全球性通膨?
央行分析,從去(2021)年8月以來,台灣面臨輸入型通膨,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連續數月高於2%。不過,整體來說,2至3%的通膨率,民眾較無痛,且對整體經濟有益,主要是因為緩步且溫和的通膨代表整體經濟情勢逐步向上,企業也更願意投資、雇用員工、幫員工加薪,民眾有錢買東西,經濟又成長,朝向正向循環。
然而,今年除了疫情導致塞港、缺工等供應鏈瓶頸問題,還有俄烏戰爭波及全球經濟,宛如黑天鵝般襲擊全球股市、貴金屬、能源及產業供應鏈,國際原油、穀物及基本金屬等原物料價格,推升進口原物料成本上漲,加劇國內通膨壓力。另外,運費高漲,也帶動國內進口物價走高,輸入性通膨壓力加大。
通貨膨脹會有什麼影響?
當經濟成長趨緩,通貨膨脹依然存在,而消費緊縮或就業率仍不如預期,加重通膨情勢,便會形成停滯型通膨。對企業而言,原物料大漲、供應鏈短缺、招聘不到工人時,成本將大幅提升,獲利也會因此下降,最終可能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民眾便會面臨薪水不漲、萬物皆漲的窘境。
通膨與升息有什麼關係?
當物價持續上漲、通貨膨脹率上升時,如果利率不跟著上升,通貨膨脹率就會高過銀行存款率。而物價沒有穩定,就沒有持續性的充分就業,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央行便會透過升息來穩定物價。
延伸閱讀》升息是什麼?升息半碼是多少?升息影響房貸到底會差多少錢?
委內瑞拉惡性通膨 「700萬買1條麵包」
近年來通膨的最典型案例,發生在全球最大產油國之一的委內瑞拉,因為油價暴跌,加上政府施政不力,委內瑞拉經濟全面崩盤,長期處在惡性通膨。2021年委內瑞拉年通膨率為2665%,為滿足國民的經濟需求,委內瑞拉央行只能繼續發行面額100萬玻利瓦爾的鈔票。
在委內瑞拉,100萬是玻利瓦面額最高的鈔票,但七張面額100萬的玻利瓦紙鈔,只夠買一條麵包,小孩甚至將玻利瓦拿來當玩具紙鈔。為擺脫長年的惡性通膨,2021年10月起,委內瑞拉將玻利瓦面額砍掉六個零,是13年來第三次刪零,拿掉六個零後,百萬面額的玻利瓦瞬間變成1玻利瓦,而兌換美元仍相當於25美分。
==============================
升息是什麼?升息半碼是多少?升息影響房貸到底會差多少錢?
2022年9月23日
台灣中央銀行宣布利率調升半碼,9月23日起實施,央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和短期融通利率各調升0.125個百分點,分別由年息1.5%、1.875%與3.75%,調整為1.625%、2%及3.875%。究竟升息是什麼?對民眾會造成哪些影響呢?
升息是什麼?為什麼要升息?
升息是指中央銀行提高銀行的基準利率,是一種緊縮貨幣的手段。當貨幣供給大於需求量、嚴通貨膨脹愈發重時,央行為了穩定經濟、調節市場,就會透過升息政策,抑制民眾或企業的投資熱錢。
而民眾向銀行存款與借款的利率,是基準利率再加上一段利率。簡單的說,升息之後,民眾借錢與存錢的利率,都會調高。
升息會怎樣?
存款者變多:存相同金額可獲得更多利息,就會有更多人選擇存錢賺利息。
借貸投資者變少:由於借貸利率提升,向銀行借錢的投資者減少;而資金流出投資市場,一般而言,也會對股市產生較不利的影響。
貸款者負擔加重:貸款的利率變高、利息支出增加,導致車貸、房貸、信貸一族的荷包受到影響,因為向銀行貸款的利率提高,要付的利息也會增加。
利率變動型保單享利差:當保單價值準備金的利率是變動的,在升息之際可享有更多利差空間。
升息半碼是多少?
我國央行自9月23日起,升息半碼,也就是0.125 %。
重貼現率:央行借錢給銀行收取的利息,年息調整為1.625%。若央行調高重貼現率,銀行也會隨之調升對民眾的利率。
擔保放款融通利率:銀行以政府公債、央行所發行的定期存單、貼現的商業票券等央行認可的合格票券作為擔保品,向央行申請擔保放款融通的利率,調整至2%。
短期融通利率: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的差異為「有無央行認可的合格擔保品」,若無則按短期融通利率計算,此次升息來到3.875%。
升息之後對房貸的影響試算
房貸試算:假設原先房貸金額1000萬元、利率1.7%%、採本息平均攤還,升息半碼後,利率變為1.83%(房貸利率只取到小數點後第二位,小數點後第三位四捨五入)。貸款20年,每月房貸從49,180元,增加到49,764元,每月利息支出多了584元,20年下來要多繳140,116元;貸款30年,房貸從每月35,480元,增加到36,093萬元,每月利息支出多了613元,30年下來要多繳220,734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