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葉對環境的要求非常低,極其容易生長,四季皆宜種;雨水充沛環境下,茂盛成長;因此是無性繁殖;地下根蔓延、或簡單的扦插法,在一兩個月內即長至米高,盆栽也行。
1.從成年大樹上截枝,截出枝幹種苗(直徑1cm--3cm,長20cm--30cm)將枝幹末端放入清水中泡1--2天,讓枝幹種苗充分吸收水分。
2.將泡好的枝幹種苗插入泥漿(泥土放足夠的水攪拌成漿)中,記住將枝幹種苗的1/3處插入泥漿中,最好提前將泥土翻開,在陽光下曬2-3天。
3.每天澆1--2次水,一個星期左右就能抽出嫩芽;一個月就能長成樹苗;兩三個月就能長成一米多。 在南方地區,雨水充裕,陽光充足,南非葉通常能長到四五米。
個人經驗:南非葉隨便種隨便活,隨便剪個枝幹~成樹小樹都可以,直接插入土中,幾乎都活。
.................................................................................................................................
南非葉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來源:楊早(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醫學暨保健科學院,馬來西亞吉隆坡43000)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年7月第29卷第4期
南非葉作為抗癌草藥在東南亞及台灣等地民間應用較多,而中國大陸則對此較為陌生。 本文就南非葉扁桃斑鳩菊(Vernonia amygdalina De1.)的品種基源、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等方面進行綜述。
1品種基源
南非葉為菊科斑鳩菊屬植物扁桃斑鳩菊(Vernoniaarnygdalina De1.)的葉。 扁桃斑鳩菊別名桃葉斑鳩菊、杏葉斑鳩菊、神奇葉、尖尾風、肝連、苦樹、苦膽葉,苦葉、苦茶葉、南非樹等J,原產於熱帶非洲,在尼日利亞等地被當做一種蔬菜。 雖在東南亞名之為南非葉,其實最多見於西非,廣泛分佈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赤道非洲地區,一般生長在接近水源的草原及森林地區,也可以生長在海拔高達2 000 m 的地帶。 需要充足的陽光,雖然比較耐旱,不過更適宜在潮濕的環境中生長。 適應所有土壤類型,為多年生喬木或小灌木。 在非洲可高達10 m,直徑不超過40 crfl,樹皮呈灰色或褐色,光滑,可有縱向裂隙;莖被短柔毛,具葉柄;樹葉呈橢圓形、披針形或橢圓形,一般長4~ 15 cm,最長達28 CHI,寬1.2~4cm,最寬者15 cm,基部楔形或圓形,上被薄短柔毛,頭狀花序可見1O~24朵小花,花冠白色,少數略帶淡紫色、紫紅色或粉紅色]。 扁桃斑鳩菊可以長成大樹. 但栽培狀態下它更多是被修剪為灌木或作為籬笆,可以採摘南非葉7年。 在東南亞地區,多為直立小灌木,高可達3 ITI,直徑2~4 em,基部即分枝,單枝一般不分枝或上部有一些分枝,嫩枝有明顯的皮孔,幼枝密被白色短毛後脫落。 具葉柄. 柄長約1~3.5cm,葉片呈倒卵形或闊倒卵形、披針形,葉緣呈疏鋸齒狀。 頂端鈍尖、鈍或具銳尖,上表面被粉狀短柔,成熟即光滑,背面無毛或沿中脈被疏毛ll2]。 由於葉子具有獨特的氣味和苦澀感,因而經常被稱之為苦葉。 熱帶雨水充沛環境下,南非葉生長茂盛,可以地下根蔓延,或簡單的扦插,甚至盆栽,在1~2個月內即長至1 m高。
2化學成分
扁桃斑鳩菊化學成分的研究開始於2O世紀6O年代末,其主要活性成分有皂苷、生物鹼、萜類、類固醇、香豆素類、黃酮類、酚酸類、木酚素、氧雜蒽酮、蒽醌類和倍半萜等。 目前,已從扁桃斑鳩菊分離得到5類共32個化合物。 它們是1個甾醇類化合物、3個黃酮類化合物、6個倍半萜烯內酯類化合物、1O個甾體苷類化合物和12個脂肪酸類化合物¨3]。 其中分離得到的黃酮、甾醇和脂肪酸類化合物見圖1,倍半萜烯內酯類化合物見圖2,甾體皂苷類化合物見圖3。
3藥理研究
南非葉中的倍半萜內酯(如vernodalin和vermomyg—din)和斑鳩菊苷(如vernoni0sides)都有很強的抗癌藥理活性]。 南非葉的抗癌報告自l969年開始出現,有研究者發現其氯仿提取物對體外培養的鼻咽癌細胞有顯著抑製作用,並從中分離得到2個具有細胞毒作用的倍半萜烯內酯化合物Vernodalin和Vernomygdin[5]。 1993年,日本的研究人員觀察到被野生黑猩猩作為草藥使用的南非葉有防癌、抗癌和抗菌作用,同一年,美國學者研究發現包括南非葉在內的幾種熱帶植物的提取物都具有抗突變作用],埃塞俄比亞學者研究發現,南非葉的部分氯仿提取物對白血病細胞具有細胞毒性作用,繼之尼日利亞的學者們又觀察到南非葉對亞硝胺類致癌物有拮抗性。
2000年起,很多學者進行了一系列南非葉抗腫瘤機制和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工作[11q 2],分別從南非葉水提取物、氯仿等部位發現其具有乾擾人類乳腺癌MCF一7細胞DNA合成的作用,在體外可影響單信號蛋白酶ERKs的活性,並對。 人乳腺癌細胞有抑製作用[1 3 14]。 2006年,尼日利亞學者再次證實南非葉有拮抗亞硝酸鹽所致突變的作用,並發現其可減少胃癌發病率。 2008年,美國傑克遜大學的研究人員以MTT法檢測證實南非葉提取物在體外對MCF一7細胞有抑製作用,並可干擾人乳腺癌BT一549細胞DNA 的合成¨】 。 2009年,他們發現南非葉提取物的氯仿、乙酸乙酯、正己烷丁醇部位對腫瘤細胞生長有顯著抑製作用E18]。 2010年,從非葉乙醇提取物中得到對腫瘤細胞有抑制性的3個活性化合物餾分,主要成分為甾體苷口。 2011年,美國學者報告,他們從南非葉提取物中得到一個化合物Vernodalinol,對人乳腺癌MCF一7細胞具有明顯細胞毒性,並證實其化學結構為倍半萜內酯,同年,尼日利亞學者也報告說,他們發現南非葉具有癌症化學預防作用口。 2012年,美國學者發現經南非葉提取物處理後,對紫杉醇耐藥的前列腺癌細胞PC一3減低了耐藥性,可能和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通道(MAPK)與蛋白激酶B(AKT )信號通路的調節、c—Myc基因表達調控以及逆轉P糖蛋白(P—gP)介導的耐藥性等因素相關口。 同年12月,日本學者也在體外實驗中報導了南非葉提取物可以顯著抑制P糖蛋白(P—gp)與底物的結合¨2 。 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香豆素類、黃酮類、倍半萜內酯和edotides可能是南非葉具有抗腫瘤及癌症化學預防作用的物質基礎,可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增強化療敏感性,抑制癌細胞的增長,降低芳香化酶的活性和減少體內雌激素水平。
4臨床應用
南非葉水煎劑可用於治療發熱、瘧疾、腹瀉、痢疾、肝炎、疥瘡、咳嗽、頭痛和胃痛等病症,具有抗氧化、保肝、促胃酸分泌、降血脂、抗瘧原蟲、墮胎和抗癌作用]。 南非葉的根提取物也可用於治療瘧疾、性傳播疾病和胃腸功能紊亂等疾病。 在尼日利亞,南非葉外用往往可替代碘酒,用於傷口消毒,也常用於治療腸道寄生蟲病。 有趣的是,不僅人類,甚至黑猩猩也會利用它控制自己的腸道寄生蟲感染。 學者們正是注意到這點,並觀察到當地居民乳腺癌發病率普遍較低而逐漸開始研究其抗癌作用的。
美國學者通過調查發現,同樣是黑色人種,在撒哈拉以南者的乳腺癌發病率明顯低於在美國者,除了月經初潮晚、絕經期早、哺乳期長等因素,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前者FI常生活中經常食用南非葉。 當地民眾除了應用南非葉水煎劑,還以南非葉研磨的藥粉等製成品治療包括乳癌在內的腫瘤。 南非葉也可用於其他腫瘤的治療。 尼FI利亞學者報導了應用南非葉治療2例癌症患者,他們都是將南非葉加入等量沸水中煎煮取汁,或者將乾燥的南非葉研粉。 第一例患者在其明確前列腺癌的診斷後開始口服南非葉9個月,患者尿流量增加,排尿疼痛降低。 在9個月後,前列腺癌佔位消失。 不過4年後,前列腺癌佔位重新出現,病人人院正規治療1年,並再次應用南非葉6個月,但治療無效,1年零1個月後去世。 第二例患者是伴有糖尿病的皮膚癌患者,口服南非葉3個月,並用南非葉粉末於皮膚癌局部外敷,在3個月後腫瘤的減少了1O% ~15 。 尼日利亞學者們就此認為,南非葉可以抑制腫瘤,延緩其發展,但尚不能完全殺滅或阻止腫瘤轉移。
東南亞民間常用南非葉治療乳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肺癌、結腸癌等多種癌症。 可將新鮮葉片生吃,水煎劑口服,乾燥後加工為粉末服用,亦可外用。 服用新鮮的南非葉視患者體質狀況而定,起始為兩片,一般可以用到3O~60 g;乾燥成品則為9~15 g。 台灣草藥從業者還將其人散劑,或絞汁蜜調服,或搗汁含漱。 民間醫師同時也注意到南非葉性味苦、寒,微澀,故脾胃虛寒者慎用,長期使用有可能導致噁心、腹瀉等。
南非葉雖非傳統中藥,但在應用時宜辨證使用,結合中藥藥性理論,參考當地中醫和草藥師的臨床經驗,其苦寒之性味已較明確,歸經似可人肝、膽、肺、大腸經,初步認定功效為清熱解毒、燥濕殺蟲,在抗腫瘤治療上可用於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病症。 鑑於其性苦寒,在配伍中宜結合辛、溫之品如半夏等;也可伍入甘、淡之品如甘草等,取其調和健脾,祛邪而不傷正之意。
5總結與展望
扁桃斑鳩菊為斑鳩菊屬植物,在全球很多地區都有野生或栽培,是非洲民間傳統草藥,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其中包括確切的抗腫瘤作用,值得在腫瘤治療中應用,也值得進一步研究其抗腫瘤的活性成分,為開發抗腫瘤藥物提供新的思路。 中醫藥是一個開放的體系,歷史上許多藥物都是外來之品,從中醫藥的角度對南非葉進行研究,可為擴展中藥資源和發展中醫藥提供基礎與依據。
參考文獻:
[1]楊素雄. 馬來西亞生草藥實用小秘方:第三輯[M]. 鴻興中醫診所暨草藥中心:29. Yong SX. Herbs Secret Prescription of Malaysia:VolumeⅢ[M]. HongXing TCM Clinic& Herbs Center:29.
[2]Grubben GJ H,Debton OA. Vegetables plant resources of tropi—cal Africa:2[M]. Wageningen:Backhuys Publishers,2004:543—546.
[3]江燕. 抗癌植物扁桃斑鳩菊化學成分的研究[D]. 南寧:廣西大學,2O1O. Jiang Y.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Vernonia amyg—dalina DEL[D]. Nanning:Master Thesis of Guangxi Universi—ty,2010.
[4]Sani AA,Alemika ET,Abdulraheem RO,et a1. A study review of documented phytochemistry of Vernonia amygdalina(family asteraceae)as the basis for pharmacologic activity of plant ex— tract[J].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Research,2012(7):1—8.
[5]Kupchan SM,Hemingway RJ,Karim A,et a1. Tumor inhibi—tors. XLVII. Vernodalin and vernomygdin, two new cytotoxicsesquiterpene lactones from Vernonia amygdalina DelEJ]. J OrgChem ,1969,34(12):3908—3911.
[6]Jisaka M,Ohigashi H,Takegawa K,et a1. Antitumoral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bitter sesquiterpene lactones of Vernonia am ygdalina,a possible medicinal plant used by wild chimpanzees [J].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1993,57(5):833—834.
[7]Obaseiki—Ebor EE,Odukoya K,Telikepalli H,et a1. Antimuta genic activity of extracts of leaves of four com mon edible vegeta—ble plants in Nigeria(west Africa)[J]. Mutat Res,1993,302 (2):109-117. r
[8]Tadesse A,Gebre—Hiwot A,Asres K,et a1. The in vitro activi—ty of Vernonia amygdalina on Leishmania aethiopicaEJ]. Ethiop Med J,1993,3l(3):183—189.
[9]Atawodi SE,Maduagwu EN,Preussmann R,et a1. Preformed volatile nitrosamines in some Nigerian foodstuffs[J]. Food Chem Toxicol,1993,31(11):853-855.
[10]Uhegbu FO. Dietary secondary amines and liver hepatoma in Port Harcourt,Nigeria[J]. Plant Foods Hum Nutr,1997,51(3):257—63.
[11] Izevbigie EB. Discovery of water—soluble anticancer agents (edotides)from a vegetable found in Benin City,NigeriaEJ]. Exp Biol M ed (M aywood)2003,228(3):293—298.
[12]Howard CB,Stevens J,Izevbigie EB,et a1. Time and dose—de—pendent modulation of phase 1 and phase 2 gene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treatm ent of M CF一7 ceils with a natural anti—cancer agentEJ]. Cell Mol Biol(Noisy—le—grand),2003,49(7):1057—1065.
[13]1 Izevbigie EB,Bryant JL,Walker A. A novel natural inhibitor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and human breast canc—- er cell growthEJ]. Exp Biol Med(Maywood),2004,229(2):163—169.
[14]Opata MM,Izevbigie EB. Aqueous Vernomia amygdalina ex— tracts alter MCF一7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effluxE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06,3(2):174—179.
[15]Onyesom I,Okoh P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nitrate and ni—trite contents in vegetables com monly consum ed in Delta State [J]. Nigeria Br J Nutr,2006,96(5):902—905.
[16]Yedjou C,Izevbgie E,Tchounwou P. Preclinical assessment of vernonia amygdalina leaf extracts as DNA dam aging anti—cancer ag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breast cancer[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 ealth,2008,5(5):337—341.
[17]Gresham LJ,Ross J,Izevbigie EB. Vernonia amygdalina:anti—cancer activity,authentication,and adulteration detection[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08,5(5):342-348.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年7月第29卷第4期
[18]Oyugi DA,Luo X,Lee KS,et a1. Activity markers of the anti— breast carcinoma cell growth fractions of Vernonia amygdalina extracts[J]. Exp Biol Med(Maywood),2009,234(4):410— 41 7.
[19]Luo X,Oyugi DA,Lin c,et a1.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ntibreast carcinoma cell growth components of Vernonia amygdalina extracts[J]. Exp Biol Med(Maywood),2010,23512):1472—1478.
[20] Luo X,Jiang Y,Fronczek FR,et a1.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determ ination of a sesquiterpene lactone (vernodalino1) from Vernonia amygdalina extracts[J]. Pharm Biol,2011,49(5):464—470.
[21]Farombi EO,Owoeye 0. Antioxidative and chemopreventive properties of Vernonia amygdalina and Garcinia biflavonoid[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11,8(6):2533-2555.
[22]Cameron KS,Howard CB,Izevbigie EB,et a1. Sensitivity and m echanisms of taxol—resistant prostate adenocareinoma cells to Vernonia amygdalina extract[J]. Exp Toxico[Pathol,2012:SO940—2993.
[23]Oga EF,Sekine S,Shitara Y,et a1. P—glycoprotein mediated efflux in Caco一2 cell monolayers:the influence of herbals on di goxin transportEJ]. J Ethnopharmacol,2012,18,144(3):612—617.
[24]Fregene A,Newman LA. Breast cancer in sub—saharan Africa how does it relate to breast cancer in African—Am erican wom en [J]. 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05,103:1 540—1 550.
[25]Utoh—Nedosa U. Anastasia,anti—carcinoma,anti—obesity,an—tidiabetic and imm une defence effects of Vernonia amygdalina leaf extract and leaf powder,in two human cancer patients[J]. American J Immun,2010,(4):50-53.
[26]1李盛青,黃兆勝,劉明平. 五昧與五臟歸經關係探討[J]. 中醫研究2010,i0(5):5-7. I i SQ. Huang ZS,I iu MP. Study in five flavours& channel tropism[J]. Tradit Chin Med Res,2O10,10(5):5-7.
[27]章健. 辛溫與苦寒藥配伍規律初探[J].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8,7(3):43-45. Zhang J. Regularity in drug combination of bitter—cold medi cines& pungent—warm medicines[J]. J Anhui Tradit Chin Med Coil,1988,7(3):43—45.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nanfeiye.cn/content.jsp%3Ftid%3D15%26id%3D5&prev=search
...........................
南非葉介紹
南非葉在我東南沿海地區稱:“將軍葉”由於它生長能力強,四季皆宜種;故稱之為:將軍葉;俗稱:苦茶。 南非葉生長於南非,從馬來西亞、新加坡移植到我國,所以中醫界無記載也沒有研究過其真正的療效。
南非葉作為抗癌草藥在東南亞及台灣等地民間應用較多,而中國大陸則對此較為陌生。 南非葉為菊科斑鳩菊屬植物扁桃斑鳩菊(Vernoniaamygdalina Del.)的葉。 扁桃斑鳩菊別名桃葉斑鳩菊、杏葉斑鳩菊、神奇葉、尖尾鳳、肝連、苦樹、苦膽葉,苦葉、苦茶葉、南非樹等,原產於熱帶非洲,在尼日利亞等地被當做一種蔬菜。
南非葉四季皆宜種;雨水充沛環境下,茂盛成長;其網狀葉脈,應屬雙子葉草本植物;但卻不見開花結果,因此是無性繁殖;地下根蔓延、或簡單的扦插法,在一兩個月內即長至米高,盆栽也行;屬草藥。
南非葉功效
南非葉中倍半萜內酯和斑鳩菊苷都有很強的抗癌藥理活性。
臨床應用:南非葉的水煎劑可以治療發熱、瘧疾、腹瀉、痢疾、肝炎、疥瘡、咳嗽、頭痛和胃痛等疾病,具有抗氧化性、保肝、促胃酸分泌、降血脂、抗瘧原蟲和抗癌作用。 東南亞民間長用南非葉治療乳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肺癌、結腸癌等多種癌症。
南非葉味苦澀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功能散熱、涼血和清血;適用於降血壓、降膽固醇、糖尿病、風熱性或血熱性皮膚病,及皮膚搔癢的治療;對閃光、老花眼、近視及青光眼也有顯著的功效。 南非葉富含抗氧化劑,而抗氧化劑具有抵抗自由基(俗稱氧化劑或惡性細胞即'癌')的攻擊、防止細胞氧化的功用,也就是說,如果有“敵人”想攻擊身體細胞,抗氧化劑會先替身體挨這一刀,以達到保護身體的作用,所以有抗癌功效。 臨床上,有用南非葉來調理高血壓、糖尿病、尿酸和膽固醇,即用南非葉葉子,3至5片沖泡或煲成水飲用,服用後在短期內可看到效果,例如高血壓者服用短時間後後,人會覺得比較輕鬆。 病情嚴重者可連續喝8至10天,一旦病情改善,就要改為每週1至2次。
這樣的草藥可以長期食用而無甚副作用。 作為保健用途由於是味苦性涼,故身體虛弱、胃寒、低血壓、手腳麻痺、貧血、骨瘦如柴和經常頭暈者慎服或從小劑量服起加觀察,孕婦、月事期間禁服。 南非葉經過高溫烹煮後,抗氧化劑就會削減,因此生吃的效果最好。
南非葉吃法
1.兩片南非葉加一個青蘋果(紅蘋果效果不比青蘋果好)一起攪成果汁喝。 這種吃法治癌效果最佳。
2.兩片麵包塗上喜愛的果醬,中間再夾一片南非葉。
3.南非葉洗乾淨後折疊成一小團即入口咀嚼,涼開水沖服即可,但須能耐其苦澀味;不過只要掌握舌頭味覺的分佈,著適當的位置咀嚼後再用涼開水吞服也不覺得苦了。
4.曬乾南非葉,當茶泡來喝,老少皆宜。
5.拿數葉的新鮮南非葉用沸水浸泡片刻即成。
生吃南非葉時,建議葉子在摘下來五分鐘內吃下,防止抗氧化劑緩慢流失。
注意: 一般人每天吃一至兩片南非葉已經足夠,過量對腎可能帶來負荷。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nanfeiye.cn/activitie.jsp&prev=search
南非葉療效毒性並不明確區內外醫生建議不要盲目服用 發表日期:2014-11-20
本刊訊(記者余芬通訊員葉飄徐奇偉萬全軍)昨日本刊二版《老賀村一農戶種“抗癌名草”南非葉》的報導出來後,引起不少市民關注。
本刊編輯部本著對讀者負責的態度,前晚連夜安排記者採訪多位腫瘤科專家和中醫科專家,請他們說說這在南非、馬來西亞等地被稱為“抗癌名草”的南非葉,是否真有抗癌療效。
昨日,記者分別採訪了區人民醫院、開發區中心醫院、區中醫院等區內醫院專家,也諮詢了各家醫院中藥房,還電話諮詢了鄞州人民醫院和省裡專家。 他們都表示未聽說過南非葉,更不知道其還有抗癌作用。 大家較為一致的看法是,南非葉不屬於傳統中藥範疇,網上說法不足信,建議市民不要盲目服用。
中醫師:南非葉不屬於傳統中藥範疇,毒性不明,不主張正常人經常摘著吃
記者採訪區內多名中醫師,其中不乏王飛兒等北崙名醫,得到的一致回復是,南非葉並不屬於傳統中藥範疇,沒有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換句話說,中醫領域對此並無研究,也不好斷定南非葉是否真有抗癌療效。
一般來說,抗腫瘤藥物的某些成分是有毒性的,用來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但同時這些毒性物質對正常的細胞也會有損害,因此中醫師並不建議正常人服用此類抗癌藥物。 假如南非葉真像網上所說,具有某些抗癌成分,那就很大可能具有一些毒性,所以像老賀村樂師傅那樣,沒有毛病卻每天摘著南非葉子吃,或者當茶葉泡水喝,肯定是不可取的。 而且,從中醫角度說,中醫並不提倡單味藥治療某種疾病,而是提倡用多種複方藥來治療。
其實從中醫領域來說,一些比如靈芝、鐵皮楓斗等補藥在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 但是,中醫師也不建議大家一窩蜂都去吃這些補藥。 因為從中醫角度說,中醫提倡個性化辯證施治,雖然這些中藥材能間接治療腫瘤,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還是需要看個人體質和身體狀況而定,不可盲目進補。 如果是腫瘤患者,醫生也會根據病人體質和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抗腫瘤藥物。
“即使真有抗癌的效果,也不是每一種腫瘤都能治。而且,你不知道服用這類草藥的劑量和時間,如果量大了,很可能會影響肝腎功能。”一名中醫師說。
腫瘤科專家:沒有聽說過,網上說法不足信,個別文獻的研究還不夠透徹
記者還採訪了區人民醫院腫瘤血液科主任劉朝輝和開發區中心醫院腫瘤血液科主任溫宏昇,他們都表示此前並沒有聽說過“南非葉”,也從沒有聽業內同行談起還有這個藥草。 為了更好的驗證“南非葉”在腫瘤界是否是“抗癌名草”,劉朝輝還幫記者聯繫了寧波市腫瘤專業龍頭醫院鄞州區人民醫院的腫瘤放化療科主任陳俊,和省內的幾名腫瘤專家,他們也都表示沒聽說過“南非葉”,也不建議大家盲目服用。
“在有些草本植物中,確實提取了一些抗腫瘤成分,比如紅豆杉中提取的一些成分有抗癌作用,還被做成了藥。但治療腫瘤,中草藥最多只能起輔助治療作用。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某種中藥能直接治療腫瘤的。”劉朝輝說,即使是某種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藥,也不能過度依賴。
我區唯一一名中西結合腫瘤專業研究生畢業的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醫生,在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後,只找出一份專門記載南非葉的文獻《南非葉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這篇東西並不是出自國人之手,作者是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醫學暨保健科學院一名副教授。 這位醫生幫記者仔細分析了這篇文獻,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的一點看法。 她認為,這篇文獻確實舉例說明了一些人吃了南非葉而產生了抗癌效果,但從嚴謹的角度來看,還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來證實它的作用。文獻雖然證實南非葉含有倍半萜內酯和斑鳩菊苷這兩種抗腫瘤成分,但對南非葉的中藥性味還不是很明確,對其副作用和毒性也沒有做進一步透徹研究。 因此,她和以上幾位專家的意見一致,不建議盲目服用南非葉。
網路資料彙整,若要使用請先請教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