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烽火連三月─從貿易戰到貨幣戰 2019-08-08
短短數日,中美經貿情勢急轉直下,從原先的貿易談判轉向貿易戰擴大、甚至升級為貨幣戰,至此外界應可先死心,不必再對兩國短期能達成協議再抱期望;中美貿易戰將成為一場持久戰爭,而人民幣貶破7關卡,相當程度上顯示中國決心與美國耗下去。
上周美國貿易代表團在上海與中方談判,原本多少還有一點協商談判中的形象;但顯然協商無成果、中方未接受美方價碼,川普立馬變臉在推特上宣布對中國尚未加徵關稅的3000億美元商品,從9月1日起加徵10%關稅。本周一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馬上貶破久違的7關卡、各國股市下跌、美股重跌767點,川普再次痛斥中國明顯操縱匯率,美國財政部急急如律令的公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而這次中國方面,顯然是從6月底「川習會」後重啟談判開始,就無意只為達成協議而一直退讓;最明顯的就是川普最介意的大規模購買美國農產品事項,北京官方是「慢慢作」,而且一直提出美方應對關稅與華為案有回應才能恢復採購。川普再祭加徵關稅後,馬上放手讓人民幣貶破7,這是近10年、金融海嘯後最低匯率,也是過去中方力守的底線,中方放手讓其貶破顯見其決心;更強烈的回應則是宣布停止所有對美採購農產品。
川普的起手式,很明顯是其慣用、在談判中施展的「極限壓迫法」;中方這次的回應,也明顯就是回擊,不客氣的痛打川普「最痛」的農產品採購。在雙方如此一來一往、毫無彼此退讓促成共識的氣氛下,已不必對達成協議抱啥希望了,貿易戰短期內難收場。
對全球經濟與其它國家而言,這肯定不是好事,除了經濟成長會更形減緩外,立即要面對的衝擊就是:人民幣如果續貶,大部份國家都沒有「不跟」的本錢,看看周一人民幣貶破7後,除了可作為資金避風港的日元升值外,其餘亞洲貨幣全倒,台幣重貶2.52角,大概就可了解人民幣貶值的後果。
外界以「貨幣戰」形容這種各國貨幣競貶現象,許多開發中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從實體經濟到金融市場都會大受衝擊,匯率看貶會讓資金從這些新興經濟體流出到風險低的「避風港」,導致匯率貶值更多、股市也必然下跌,資金抽離同時傷害實體經濟,如此週而復始的循環把全球經濟再往下拖。
10年前的全球金融海嘯時,世界隱然出現這種「貨幣戰爭」及提高關稅的保護主義跡象,當時透過多次峰會,讓各國克制而避免貨幣戰與關稅戰。不過,如果帶動貨幣戰與關稅戰的正是全球最大的2大經濟體,其它國家除了跟進外,大概也沒有阻擋的辦法了。
不過,情況也未必會演變到如此,因為就中國的立場而言,人民幣貶值利弊皆有,更非其現階段所樂見,如果人民幣匯價跌跌不休,加深又擴大市場的預期心理後,資金外流情況會更嚴重、貶值幅度更難控制。雖然川普因人民幣破7而痛斥北京,並馬上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稍有了解者都知道,這幾年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干預匯率是用在防貶而非阻升。
雖然讓人民幣貶值似乎可降低加徵關稅對出口的影響,但在全球供應鏈運作情況下,大陸出口產品中含有極大比重的進口零組件,這些進口零組件會因人民幣貶值而變貴,一正一負之間,其實獲利不多;一旦其它國家跟貶,對出口的幫助又變更低了。
根據專家計算如果全部對美出口都加徵25%關稅後,人民幣必須貶到7.8才能抵消全部衝擊,此外市場也開始預測人民幣年底會貶到7.3、明年貶到7.5等,但衡諸現實,讓人民幣多貶值顯然是損人不利己,除非市場壓力過大難擋,否則中國還是會控制住匯價,不會讓所謂的貨幣戰爭漫延燒起來。
過去人行一直小心又努力的捍衛人民幣不要破7,這次在川普再對3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後,就放手貶破,外媒解讀是北京對達成貿易協議不抱期望了,所以就放手吧。而在經濟放緩後,原本高估的人民幣貶值回歸正常價位,也算是減輕無謂的政策任務。
這些都代表中方決心與美國長期耗下去,貿易戰擴大對美國經濟的傷害、特別是因中國拒買農產品造成農民的傷害,都已逐漸浮現並放大,馬上要面對連任選舉的川普將因此承受壓力,中方不必亦不願全盤接受川普條件,讓川普能在迎戰中說嘴誇口「對中國打贏貿易戰」。(相關報導:貿易戰升溫重挫亞股!台股開盤一路大跌逾200點|更多文章)
至於全球金融市場是否暴雨將來、或貨幣戰是否將再起,各國都只能「且戰且走」等著看了。
=======
「美國使盡關稅招數,仍無法讓中國屈服」《外交政策》權威解析:談判強人萊特海澤為何慘輸貿易戰? 2019-08-03 16:25
《外交政策》2日刊出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貿易專家奧登專文,指出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主導的政策,執著於貿易威脅、加徵關稅、霸凌盟邦與敵國,促使他國屈服於美國的要求,這一切措施都源於他本人的一項核心理論──美國能靠自身強大力量,迫使眾國聽命。但是美國對中國關稅極限施壓,都沒能換取中國做出關鍵讓步,證實這理論只是謬論。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高級研究員、西華盛頓大學(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教授奧登(Edward Alden)在這篇題為「川普聘請羅伯特‧萊特海澤來打贏貿易戰,然而他輸了」的專文中指出,過去談判戰績彪炳的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這次顯然在美中貿易戰敗下陣腳,眼見找來助陣的貿易談判強人失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現在決定自己主導一切。
「川普政府裡頭,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官員還抱持中國會屈就於任何額外壓力的幻想」,奧登表示,面對毫無談判理論、喜怒無常、決策總令人出乎意料的川普,學者們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預測美中談判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前所未見」的貿易戰役即將到來。
調關稅、迫使達成雙邊協議,但對龐大經濟體沒用
71歲的萊特海澤是律師出身,在貿易談判界的名聲非常響亮,他曾於雷根政府時代出任美國貿易副代表,也是美國301調查的主要設計者,並早在1999年就主張,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美國來說是個威脅,對中國讓步只會讓中國更能夠操縱貿易體系,試圖稱霸每個產業。
時隔20年,成為美中貿易談判的關鍵人物,萊特海澤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迫使這個野心勃勃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終結美國眼中「不公平的貿易政策」。萊特海澤要檢驗自己的談判理論能否成功:美國如果擺脫貿易規則的束縛,是否能利用自身強大的市場力量,迫使其他國家屈服於美國。
恰好頂頭上司川普熱愛調升關稅,與萊特海澤的策略一拍即合。解析萊特海澤2年半以來的貿易談判手法,奧登指出,萊特海澤傾向一對一的雙邊談判,因為一次霸凌1個小國家,比一次欺負多個國家來得容易。
回顧美國不分敵友、打響貿易戰的第一槍──2018年3月8日依據《貿易擴張法232條款》(Section 232 of the 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針對部分鋼鐵、鋁產品分別加徵25%、10%關稅──可發現,規模越大的經濟體越有能力報復。
南韓立刻屈服,加拿大與墨西哥重談協定
依賴美國提供貿易與國防保護的南韓,立刻同意重寫韓美貿易協定,來換取南韓鋼鐵產品進到美國的25%關稅能永久豁免。加拿大跟墨西哥則是隨即宣布對美國課徵報復性關稅,然而兩國的反擊沒有堅持多久,5個月後,三方達成替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美墨加協定》(USMCA),並且內容多依照美國要求修改。
這招用在歐盟身上就難以起作用了,因為歐盟規模更大也更有自信,它不但向WTO提起訴訟,還針對價值28億歐元(約新台幣845億元)的美國商品課徵關稅,關稅清單包含玉米、哈雷機車、波本威士忌等,也拒絕接受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歐盟更警告稱,只要美國任意加徵新關稅,歐盟也會大規模反擊。
面對中國,萊特海澤招數盡使、談判理論支離破碎
萊特海澤最大的目標是位於亞洲的巨人,簽下完美中美貿易協議,減少中國對美國的4000億美元貿易順差。對美國來說,完美的協議是指中國同意保護智慧財產,且對美國企業開放市場,更完美的情況是,協議需有執法機制確認中國履行承諾。
一開始,中國就像歐盟一樣以眼還眼、絕不妥協,當2018年7月、8月、9月,美國分別對500億美元、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10%關稅,中國也先後對500億美元、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施以相同關稅報復。不過美國還宣布,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的10%關稅,稅率將在2019年元旦增加到25%。
有一段時間,萊特海澤的理論似乎奏效,中國對美國的關稅攻勢幾乎難以招架,因為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過於巨大,中國根本無法對同等數額的美國商品開徵關稅。去年12月1日,當中國意識到,美國即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態度終於軟化,同意大量採購美國商品,雙方坐下來好好談,貿易戰「停火」90天。
時間快轉到今年5月,中美第11輪貿易磋商以失敗收場,因為雙方看法仍有諸多分歧存在,像是智慧財產權保護、強制技術轉讓、擴大市場准入、促進雙邊貿易平衡等。據熟悉談判情況的人士表示,中方原承諾修法提供更平等的待遇給美企,卻臨時企圖推翻共識,且堅持要美國迅速取消先前加徵的所有關稅,從而激怒了川普。
5月中旬,美國政府立刻將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10%提高到25%,揚言對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並拿中國電信巨頭華為開刀。奧登認為,儘管6月川普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G20大阪峰會見面,川普會後表示會議非常順利,一切又回到正軌,但事實上5月的談判破裂已經為美中談判畫下句點。
中國已習慣美國貿易威脅,相信自己可以抵擋經濟損害
奧登表示,歷經1年多的關稅割喉戰,中方已經認定美國不可能會與中國達成共識、簽下中國滿意的協議,並試圖轉向靠其他方式來支撐經濟,中國領導人也相信中國可以抵擋貿易衝突帶來的經濟損害。7月30日、31日中美在上海展開第十二輪貿易談判,顯然談判再度破局,才促使川普決定自9月1日起對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
奧登表示,美國在關稅上已經招數盡使,卻無法迫使中國屈服,反倒讓兩國的貿易分歧越來越大,證明萊特海澤的這項談判理論已經支離破碎,這次最新宣布的關稅命令,甚至並沒有受到萊特海澤與財政部長馬努欽(Steven Mnuchin)的贊同,然而川普不理會他們的建議,執意加徵。
https://www.storm.mg/article/1553944?srcid=7777772e73746f726d2e6d675f39633662303835646235363562636637_1565226886
=========
風評:全球自由貿易的災難日─中美與日韓戰爭升級 主筆室 2019-08-03
對全球自由貿易而言,這2天實在不是好日子─中美兩國與日韓之間的2場貿易戰,全部升級擴大,而且看起來短期內都難善了。
中美貿易談判本周才在上海舉行,算是中斷3個月後首次復談,但顯然談判缺乏進展,甚至可能是中方拒絕美方條件,美方又不願降低條件,川普1日在推特上宣布從9月1日起,對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
之前已有2500億美元商品被加徵25%關稅,因此中國出口到國貨品,等於全部都被課加徵關稅,兩國貿易戰擴大升級中─依過去中方講究「對等」的作法,縱然已沒有多的美國進口品可以加徵關稅,但中方還是會找出報復行動來,因此接下去就看中國如何回手了。
至於日韓之間的貿易戰,發展速度出乎外界意料的快;7月初日本對出口韓國的3項半導體重要材料管制時,外界多認為安倍是因「選舉需求」,加上兩國積怨已久而對韓國採強硬態度,在給韓國教訓加上選舉結束後,這場小型貿易戰就要落幕。
不過,安倍政府的態度相當強硬,幾乎等於連談都不願談,上周日韓兩國在WTO(世界貿易組織)吵過一架,兩國外長也見面,但安倍是橫了心,(8月)2日內閣會議就把韓國從安全保障友好國家的「白色名單」中除名。雖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說,希望幫助日本和韓國「找到共處之道」,但移出友好名單這招下手太重了,後續發展難樂觀。
日本所謂的友好國家白色名單,包括美國、德國、法國等27國都是屬安全保障友好國,韓國被除名後,代表的是未來韓國要從日本進口可能移為軍事用途的材料時,都需要日本政府先審查批准才可以。雖然不是白色名單的國家─如台灣、中國,也可以進口這些材料,只是需要日本政府審查批准,因此只要時程掌握好,半導體等科技產業的生產不會受影響。
但因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原物料出口國,韓國則是全球半導體原物料最大的購買國,但外界擔心的是:日本這次出招把韓國移出白色名單,明顯就是雙方再難有善意,未來審查時拖延時間甚至不准都大有可能,對講求效率的科技產業而言,影響重大。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原物料出口國,韓國則是全球半導體原物料最大的購買國,萬一供應難以銜接影響生產時,全球半導體等科技產業的供應鏈可能「斷鏈」。
至於中美貿易戰問題,短期看來已無解。6月底大阪20國峰會舉行的川習會後,中美決定重啟談判,當時川普念茲在茲的就是中國答應「馬上恢復向我們偉大的農民買很多農產品」。不過,中國顯然不願輕易遂其所願,幾乎可以說一直拖延著,同時也藉此要求美國要先釋出善意(如對華為鬆綁、降低已加徵關稅部份)。
接下去最值得觀察的是北京的反應;在9月1日前,北京是會加速購買大批農產品,而且多到讓川普滿意為止,還是乾脆暫停購買,讓川普承受來自農民更大的壓力,會有一定的關鍵指標意義。(8月6日中國宣布停購美國農產品)
如果是加速購買農產品且對美方條件願意讓步,代表中方達成協議的壓力大,在測出川普的底線後,還是不得不就範。但如果中方未表態大買農產品並讓步,就代表中方也未必那麼想要與需要協議了。
因為,從各項數據看,美國承受貿易戰的壓力與損失其實越來越大,最新公布的第2季經濟成長率2.1%,明顯比首季的3.1%放緩,同時美國從大型科技廠商到中小企業,都反對向其它3千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甚至指再加徵關稅美國境內零售店會有「倒閉潮」,至於美國農業受到的衝擊更不在話下,美國政府已發出280億美元的農業補貼給因貿易戰受損的農民;明年是美國的總統大選年,川普承受的政治壓力會持續增加。
這就是為什麼中方看起來已經不是那麼急著達成協議的原因;一來中國經濟雖然受衝擊大,但內部評估能承受;二來美方要的價碼過高,高到給不起;三來美國經濟的壓力也已逐漸浮現。接下去還可看看華為是否在10或11月推出「鴻蒙」作業系統,讓全球往「一個世界,兩個系統」再跨出一步。(相關報導:川普又要對中國加稅,美國零售商直跳腳:川普總統是把美國家庭當人質!|更多文章)
對台灣而言,中美與日韓貿易戰升級,都是禍福相倚共生的局面─既可能受惠於轉單、投資回流,又可能受創於貿易減少、全球斷鍵,不過這種變局中,風險最大、但機會也與風險並存,希望貿易戰中,台灣是掌握到機會的勝方!
https://www.storm.mg/article/1550586?srcid=73746f726d2e6d675f39633662303835646235363562636637_1565227699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