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濟安,一位再平凡不過的上班族,卻有著最戲劇化的人生轉折。29歲時,他罹患淋巴癌第三期,歷經36次化療,奇蹟似地在生死的拔河賽中,贏了死神!病癒後,他得到高人指點,以「農夫投資術」,每年深耕一檔股票,創造出50萬變3億元的財富奇蹟!而最令人驚嘆的是,15年來,他透過有策略、有計畫的行善,默默認養了62名孩童,並把一個月高達60萬元的房租收益,全數用在孩子身上!這位神祕大戶的傳奇故事,值得您細細品味
今年五十歲的陳濟安,二十九歲時罹患癌症,他是從閻羅王手上搶回一條命的抗癌鬥士。抗癌成功後,他利用「農夫精神操作法」,成了以五十萬元賺進三億元身家的股市大戶;但鮮為人知的是,十五年來,他一共認養六十二名孩子,是一位默默行善的慈善家。
好景不常,從家境優渥到一夕負債
為了貫徹他「為善不欲人知」的信念,並顧及受捐助孩子們的感受,陳濟安破例受訪,但前提是身分不曝光。
陳濟安出生在新北市的一個小鎮。在成長的六、七○年代,正值十大建設、經濟蓬勃發展,原本開小水電行的父親事業平步青雲,最後還成立專包房地產新建案的水電工程公司。當時手上建案滿檔,家中經濟寬裕,陳濟安還念了學費昂貴的私立中學,過著小王子一般的生活。
好景不常,在陳濟安上初中時,父親意外被倒了一大筆帳,一夕間負債上千萬元,如同天文數字般的負債,讓家中生活頓時從天堂掉進地獄,過著每天醒來,就是看到無數債主上門討債的日子。儘管這段往事已經過了三十幾年,但只要一提起,陳濟安眼眶依舊泛紅。
所幸,有姑姑及時伸出援手,陳濟安得以在私立學校完成課業。畢竟,家中仍舊有龐大的負債,所以,陳濟安上高中後,就開始半工半讀,寒暑假在火車上賣便當與零食。接受採訪時,陳濟安還可以琅琅上口當時叫賣的絕活「菸、魷魚、牛肉乾、蠶豆、豆乾、牛奶糖,趕快來買喔!(台語)」,賣完便當後再趕去工地當水泥工。能夠想得到的賺錢方式,他都做過,不放過賺取生活費的機會。所以,儘管有能力上國立大學的他,當時因為經濟因素,選讀有建教合作,可拿獎學金的理工學院。
這筆負債還了十多年,一直到陳濟安結婚前才還完,這一段經歷深刻地烙印在他的心中,並許下「我以後絕對不要過負債的生活」的願望。「我要娶我老婆之前,還叫她剪掉岳父給她的信用卡副卡,不然我多沒面子啊!」陳濟安笑說。
其實,陳濟安很擔心,從小過著如同千金小姐生活般的太太,如果花錢沒節制、還不起卡債時怎麼辦?但是,婚後為了給老婆每個月至少買一套新衣服,還有希望家中盡快有儲蓄,任職電子公司的他,每天下了班還去補習班教電腦,多賺取一個月約一萬五的講師費;而且,他連一個字五毛錢的稿費都要賺,逮到機會便投稿。就這樣,當時底薪才三萬元的小工程師,一個月收入可拚達五萬元。
在小夫妻勤懇打拚的日子裡,幸運之神眷顧他,很快來了一筆意外之財!一天,下班後的陳濟安途經一座橋頭,好心買了一位阿婆賣剩下的八張愛國獎券,回家後發現八張都是同一個號碼,根本沒指望會中獎。沒想到,隔天陳濟安老婆一通電話打到公司,緊急告知「出事啦」,要他立刻回家!他回去後才明白「原來,中了二獎!一張五十萬元,八張就是四百萬元!」扣完稅,實領了三六○萬元!這對民國八十年左右,全球經濟陷入石油危機的時期來說,是多麼龐大的一筆數字。
跌至谷底,中大獎後就發現罹癌
中了大獎的隔年,陳濟安常常覺得肚子不對勁,但想要拚命多賺一點錢,也就不在意肚子痛的問題。直到有一天,他終於受不了而上醫院檢查,竟然發現罹患淋巴癌,而且已經第三期!當時他才二十九歲,這天起,人生從雲端跌落深淵,他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沒想到,幸運之神眷顧了陳濟安的同時,死神也找上了他。
曾經在病榻上與死神拚搏的陳濟安,對人生早有另一番體悟。生病前,他對自己的期望是升官加薪;生病後,人生重新排序,現在他把「健康」擺在第一位,而且更懂得「奉獻」的真意。
˙含著金湯匙出生,小時候過著優渥的生活。
˙國一,做水電工程的父親生意失敗,債主上門討債,導致他必須到處打工過活,以此度過高中與大學階段。
˙29歲罹癌,積蓄都花光。
˙開始思索兩名不到5歲子女未來的生活,病榻中決定靠投資來賺錢,並苦讀20多本理財書籍。
˙靜養期間模擬操作股票,卻發現理論與實務有落差。
˙得到老伯傳授「一精神、三要點」投資心法,並投資生平第一檔股票「台積電」。在1996年第四季以50元買進,97年第三季賣在150元,獲利2倍。
˙把每年賺來的錢,捐出10%做慈善。
˙2000年,拿8000萬元重押茂矽,不但沒獲利,還倒賠手續費,幾乎讓行善資金來源斷炊。
˙開始把投資的股票分散,並把資產分配在存款、股市與房地產。
˙擁有40餘間小套房,與市值近億元的股票。
˙買進40餘間套房,月收租60萬元。
˙認養60餘位貧苦小孩。
˙過著儉樸的生活。
˙準備60歲退休去當廟公,把幫助別人當作一生志業。
開始尋覓來年值得播種的沃土:選定趨勢向上的產業,並挑選出基本面佳的龍頭股,再以低本益比篩出值得投資的標的。
台塑
華映
聯發科
威盛
中鋼
大同
東貝
聯電
綠能
將資金種子撒在沃土上:一旦選出標的後,等待值得進場的買點,並且利用一周的時間,將準備買進的張數,全數買齊。
台塑 35元左右
華映 13-14元
聯發科 200元左右
威盛 17-18元
中鋼 30元左右
大同 15元左右
東貝 10元
聯電 11元
綠能 80元左右
讓種子安心成長:買進股票後,其間股價難免會出現震盪,除非短線暴漲(跌),大環境變動時才須特別留意。
台塑02年Q4~03年Q4
華映03年Q4~04年Q2
聯發科04年Q4~05年Q3
威盛05年Q4~06年Q2
中鋼06年Q4~07年Q3
大同07年Q4~08年Q1
東貝09年Q1~09年Q4
聯電2009年Q1~
綠能2010年Q4~
及時收割飽滿的稻穗:在股價達到預期報酬率或時間滿足點時,立即獲利了結,讓穀倉滿載。
華映17~18元 30%
聯發科330元 65%
威盛30元左右 66%
中鋼45元 50%
大同23元 50%
東貝58元 4.8倍
聯電目標22元
綠能目標200元
買進台積電、鴻海、中鋼與聯發科等股票時,本益比都不到十倍。
1996年買進台積電、2000年買進鴻海、2002年買進中鋼、2004年買進聯發科。
依照「選股三要點」 《今周刊》挑出值得留意個股
2603 長 榮 4.94 25.1 5.08
2609 陽 明 4.60 23.7 5.15
2618 長榮航 4.06 26.6 6.55
2374 佳 能 5.39 43.5 8.07
2548 華 固 11.31 83.0 7.34
2303 聯 電 1.91 14.9 7.80
2606 裕 民 7.78 61.3 7.88
2337 旺 宏 2.33 18.6 7.98
2301 光寶科 *4.27 35.5 8.31
2605 新 興 *3.70 32.8 8.86
6239 力 成 10.89 94.0 8.63
2344 華邦電 0.97 8.72 8.99
9904 寶 成 *2.89 27.1 9.38
註:*表每股純益為財訊預估 製表:葉揚甲
總資產 2000年開始進行資產配置。
房產 一間自住宅,40多間小套房。
活期存款 目前約有7位數。
慈善 一個月約60萬元租金,全用來做慈善。
股票 目前兩檔股票,投入資金約6000萬元。
運用在商戰與管理上
運用在慈善志業上
=====
股災的六種投資策略:回測給你看!
POSTED ON 2020-03-30 BY 李 柏鋒
從2009年三月開始的大多頭,許多投資人幾乎沒有遇過熊市的經驗,到了熊市該採取什麼投資策略呢?因為市場情緒高漲,有的人看到自己賠了很多錢而恐慌,也有的人很貪婪想要撿便宜,於是各種建議也紛紛出現,大家可能都已經聽過了「往下掉的刀不要接」、「反彈就是逃命波」、「散戶還在買就不是低點」等等的悲觀說法,同樣也應該都聽過了「跌越低買越多」、「先放空賺一筆再來逢低佈局」、「難得遇到一次股災當然要藉錢來買股票這輩子才有機會翻身」等等的激進說法。但,這些說法的依據到底是什麼?這些說法真的能形成一個可以執行的行動方案嗎?
所以本文用美股從1926年到現在所經歷的14次熊市作為基礎,回測幾個常被提及的熊市投資策略給你看,讓你在選擇策略上可以更有依據,但是我也要再三提醒,所有的回測都是過去表現,不代表未來還能重現。你可以參考這些回測結果是各個策略的成功機率,但你會拿到的投資報酬是怎樣則沒有任何人知道。
回顧過去14次熊市(股災)
以下則是過去的14次熊市,不包含2020年這次,因為還未結束沒有參考的價值。
1929年10月29日到1932年7月8日(大蕭條),為期32.3個月,跌幅達86.1%。
1937年3月6日到1942年4月2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期61.8個月,跌幅達60%。
1946年5月29日到1949年6月14日(戰後不景氣),為期36.5個月,跌幅達29.6%。
1956年8月2日到1957年10月22日(經濟衰退),為期14.7個月,跌幅達21.5%。
1961年12月12日到1962年6月27日(小型股泡沫),為期6.5個月,跌幅達28%。
1966年2月9日到1966年10月7日(越戰),為期7.9個月,跌幅達22.2%。
1968年11月29日到1970年5月26日(通膨),為期17.8個月,跌幅達36.1%。
1973年1月11日到1974年10月3日(石油危機),為期20.7個月,跌幅達48.2%。
1980年11月28日到1982年8月11日(通膨危機),為期20.4個月,跌幅達27.1%。
1987年8月25日到1987年12月4日(黑色星期一),為期3.3個月,跌幅達33.5%。
1990年7月16日到1990年10月11日(波斯灣戰爭),為期2.9個月,跌幅達19.9%。
2000年3月24日到2002年10月9日(網路泡沫),為期30.5個月,跌幅達49.1%。
2007年10月9日到2009年3月9日(金融海嘯),為期17個月,跌幅達56.8%。
2011年5月2日到2011年10月4日(歐債危機),為期5個月,跌幅達21.6%。
以時間來看,熊市最長達到61.8個月,但如果把1929年的大蕭條算進去,從1929到1942是長達150個月的蕭條,試問人生有幾個12.5年呢?最短的熊市則是1990的波斯灣戰爭,和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2011年的歐債危機都沒有真正造成經濟衰退,所以熊市都不到6個月。平均下來,熊市的時間為19.8個月(標準差16.28個月),大部分熊市的時間介於3.5個月到36個月之間。
以跌幅來看,最大的是1929年的大蕭條,達到86.1%,這幾乎是任何投資人都難以承受的跌幅了。而熊市的定義則是跌幅達20%,所以就不需要討論最小跌幅。平均下來,熊市的跌幅為38.55%(標準差19.23%),大部分熊市的跌幅介於19.32%到57.78%之間。
投資策略列表
根據投資人的資金情況,所可以採用的投資策略也會有所不同。簡單來說,手頭上完全沒有現金,只能每個月固定從薪資撥出一部分收入投資的人,就採用定期定額投資策略即可,完全不需要煩惱。
但是,如果手頭上有現金的人,那麼可以採取的策略就多了。我簡單分為兩種,一種是手頭上可投資的現金規模是固定的,例如100萬元。另一種則是手頭上可投資的現金規模是彈性的。假設可投資的資金是固定的,那麼可以採取以下四種策略:
策略一:每跌10%就買20%
策略二:每跌10%就依序買10%、20%、30%、40%
策略三:每跌10%就依序買40%、30%、20%、10%
策略四:每跌10%就依序買10%、20%、40%、20%、10%
要先說明的回測假設有兩個:第一,跌幅門檻可按照投資人個人需求調整,我這邊統一以10%為基準。第二,按照過去14次股災的統計,大部分熊市的跌幅介於19.32%到57.78%之間,所以最大跌幅以50%為基準。
策略一最簡單,每跌10%投資20%的資金,以過去14次股災回測,分別有1次投資了20%、6次投資了40%、2次投資了60%、2次投資了80%、3次投資了100%。這種策略的平均資金投資達成率為60%(100萬元可以投資60萬元),平均成本則為80%(也就是買到的成本為股災前高點的80%)。這種策略的問題在沒有跌越深買越多,平均成本無法大幅降低。所以演變出策略二。
策略二則是越跌買越多,且未達20%不投資,這就是俗稱的金字塔投資策略。以過去14次股災回測,分別有6次投資了10%、2次投資了30%、2次投資了60%、3次投資了100%。這種策略的平均資金投資達成率為41.54%(100萬元可以投資41.54萬元),平均成本則為72.31%(也就是買到的成本為股災前高點的72.31%)。這種策略的問題在如果沒有遇到跌很深的股災,資金幾乎沒有機會投入,所以演變出策略三。
策略三則是有跌到熊市就先大買,確保資金有最多進入市場的機會,這就是俗稱的反金字塔投資策略。同樣未達20%不投資,以過去14次股災回測,分別有6次投資了40%、2次投資了70%、2次投資了90%、3次投資了100%。這種策略的平均資金投資達成率為66.15%(100萬元可以投資66.15萬元),平均成本則為75.84%(也就是買到的成本為股災前高點的75.84%)。策略二可以壓低投資成本,策略三可以確保資金的投入,那可不可以取中庸?所以演變出策略四。
策略四希望可以壓低投資成本,也希望可以投入足夠的資金,也就成為了俗稱的紡錘型投資策略。以過去14次股災回測,分別有1次投資了10%、6次投資了30%、2次投資了70%、2次投資了90%、3次投資了100%。這種策略的平均資金投資達成率為57.86%(100萬元可以投資57.86萬元),平均成本則為78.28%(也就是買到的成本為股災前高點的78.28%)。
以下則是四個策略的比較:
投資策略 投資率 成本 回高點的報酬率
策略一 60.00% 80.00% 15.00%
策略二 41.54% 72.31% 15.91%
策略三 66.15% 75.84% 21.07%
策略四 57.86% 78.28% 16.05%
簡單來說,策略二(金字塔投資策略)的確可以讓投資成本降到最低,但問題是大多數股災沒有跌那麼多,資金的投資率太低。而策略一是最簡單的方式,投資率也很高,但無法降低投資成本。策略四跟策略一很接近,投資率差一點,成本則低一點。最理想的其實是策略三(反金字塔投資策略),投資率高,而且取得的投資成本也很低。
最後,試算一下各種策略如果又漲回到股災之前的高點,可以獲得多少的報酬率?從這個指標來看,策略三可以拿到21.07%的報酬率為最高,而且遠勝過另外三個策略。為什麼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前面有提到過,平均下來熊市的跌幅為38.55%,換句話說40%和50%的跌幅不常見,太偏重大跌的策略以機率來看並不討喜,反而要盡可能的把資金投資到市場上去,才能確保自己有機會獲得報酬。
有彈性的可投資現金
這種情況不多見,畢竟大多數投資人的資金運用彈性並不高,但例如有一份「理財型房貸」,要從中取出多少資金來運用就是彈性的。假設抵押房子取得的貸款額度為1000萬元,已經還款600萬元,則可運用的資金額度就是0-600萬元,且隨時可以動用、按日計息。當然,貸款來投資的風險很高,且你能動用的額度和你的還款能力並不一定匹配,投資人必須自行評估,本文只討論投資策略。
如果你是一位資金運用有彈性的投資人,那麼平常不妨就採用定期定額持續投入的策略,以確保自己的資產有三股成長的動力,一是你有源源不絕投入的資金,二是你所投資的資產長期穩定成長,三是你所領到的任何股息、股利或利息都要再投資以獲得複利成長。在台灣,目前要定期定額投資ETF算是相當便利的一種投資策略了,機械化投資,除了可以大幅降低花費的時間,更可以避免情緒影響決策,對投資人是最理想的投資策略。
但是當熊市來臨時,可以改為採用定期定值投資策略。定期定額是指每個月投資1萬元,定期定值是指每個月讓資產成長1萬元。假設你過去幾年的投資,資產已經累積到300萬元,但是這次股災來臨,你的資產下跌了20%,你還是持續每個月定期定額 1萬元,但是因為股災造成你的資產縮水60萬元,你必須要補齊,讓資產還是維持每個月成長1萬元,因此這時候你就要動用到可彈性運用的資金了。
這個策略很接近上面的策略一,以報酬率來說反而是最不理想的一個策略,其好處在於有一個明確的投資策略,跌多少就補多少現金投資進去,不需要太麻煩的計算和思考。但是如果要追求最高效益,那麼還是要擬定一個固定的投資規模,採取策略三的反金字塔來進行投資。
舉例來說,你目前的資產規模為300萬元,那麼可以50%為基準,最多藉出150萬元來採取反金字塔進行投資,以過去股災平均為19.8個月,相當於你要以兩年左右的時間還清150萬元,你必須要確認自己有足夠的還款能力,否則這就不是一個適合你的投資策略。
結論
真正有效的投資策略,不應該是要先能預測行情走勢,這是最應該要建立的一個基本認知。很多人都想去找到股災的最低點,但這不但是不可能的任務,更會錯過難得出現的投資機會。為什麼呢?
首先,人有定錨效應,當一個東西曾經以100元賣的時候,你就會覺得120元是很貴的,即便是原本的最高價是200元。所以當你沒有掌握到最低點,你也就不會去買了,而下一個你會想買的價格,可能是300元,大家都覺得股市很熱絡的時候。
其次,股災期間的波動很劇烈,不只會大跌,也會大漲。相信大家過去這三週已經體驗過這個情況了:恐慌造成大跌,大跌造成金融市場連鎖反應,出現更多風險,於是又繼續下跌而且越跌越兇,聯準會只好提出救市政策,救市之後就大漲,然後有人會覺得這是反彈逃命波,就趕緊把手上所有的資產全部賣掉,結果又繼續大跌,跌到開始有人覺得很便宜了,趕快進場買進,再度大漲,這次大漲害死了一堆放空者,其中不乏極知名的投資大師,於是再度造成恐慌而大跌,這次是國會提出救市法案,終於又大漲。
簡單來說,機會的出現太過短暫,當下你甚至不知道是不是機會。所以,股災出現時,最佳策略就是先規劃好自己的行動方案,像是本文提到的六個投資策略都是很簡單而容易執行的行動方案:
定期定額投資策略(持續投資一部分的收入)
等比例買進投資策略
金字塔投資策略
反金字塔投資策略(有一筆閒錢的最佳策略)
紡錘型投資策略
定期定值投資策略(有彈性的可投資現金)
那麼,如果要以反金字塔投資策略來投資ETF,該怎麼做呢?以VTI這檔ETF為例,二月的高點為每股172.56元,如果有十萬美元要投資,那麼就是在下跌20%進入熊市的時候開始投入資金,也就是138.05美元的價位投資四萬美元,在下跌30%到120.79美元的價位再投資三萬美元,這是目前都已經達到的價位。接下來還有下跌40%的103.54和下跌50%的86.28等價位,如果真的有下跌到這個幅度,可以依序再投資兩萬美元和一萬美元。
最後,也提醒大家。可能有很多投資人過去十年都在等一個股災才要投資,手上的現金也就越來越多,其實這是很可惜的。如果我們真的採取最好的反金字塔投資策略,可以拿到的成本也只不過是降低了將近20%,但是過去幾年美股市場上漲了多少?等股災不是明智的策略,早一點把資金投入市場才是。
https://etfs.tw/bear-market-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