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文茜:快樂比任何學問都難  
 
朋友傳來一段不知出處的對話,道盡多數人性之荒謬:弟子問老師:「您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  
 
老師答道:「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嘆失去的童年;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因此,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他們活著彷彿自己從來不會死亡;直至臨死前,卻又彷彿從未活過。」  
 
人,而且多數人,皆活在上述狀態,所謂「生命」簡直成了「無意義之氣球」,在荒謬稀薄的空氣中,任意飄浮;直至死亡之日,氣球落下。  
 
人生許多終極核心的難題是:「無論在任何狀態下,人始終不快樂。」  
 
人貧困的時候不快樂;富裕的時候也不快樂。  
 
有工作的時候不快樂,失業當然不快樂。  
 
健康的時候不快樂,生病的時候更不快樂。 

 
自小我們學習許多課程,學數學「1+1=2」「9-5=4」,但我們沒有學過人生何時該加、何時該減才會快樂;我們學英文、學歷史、學地理、學化學、甚至天文學…宇宙大爆炸,在某個點上、創造了生命,偶然創造了我們。但人如何快樂?所有我們學習的「課本」,都少了這門課。  
 
人有許多天性,快樂、慾望、恐懼、嫉妒、自戀、愛、恨…當我們把這些天性列成一張表格時,赫然發現快樂在人的本性中,佔的比例非常少。如何在各種狀態中極大化「快樂」,絕非理所當然,它是一場萃取的物理,質變的化學,相對的數學,智慧的藝術,以及博而深奧的歷史學。  
 
「快樂」比任何學問都難。  
 
賈伯斯一生未曾快樂;直至面對死亡。當死神逼近時,他珍惜家人,和從不承認的私生女和解,戮力iPhone、iPad移動時代的創造。那一刻,他的親生父母為何遺棄他,他創辦的公司為何開除他…一點都不重要了。  
 
他珍惜還擁有的,死神的腳步步步逼近,他一天比一天體會快樂的價值。  
 
他放下了一切「怨與恨」,找到自己的價值。  
 
賈伯斯不只是名天才,他永遠改造了人類歷史,進入移動時代;但很長很長的時間裡,這位「天才」沒有能力從自己的創傷中移動,找到快樂。  
 
因此聰明的人,在「快樂」這門功課上仍可能得零分。  
 
事實上我們的家庭教育和「社會」大學,拼命地教人如何盤算、如何奪取、如何自我保護…所有該教人「快樂」方法不教,反而教的儘是慫恿人憤怒、憂鬱、沮喪的「本事」。 
 
2010年荷蘭好聲音冠軍得主 Martin Hurkens,他在得獎之後走到街頭演唱「You Raise Me Up」,其影片在Youtube上已數億人觀看。  
 
他原是一名麵包師傅,擁有荷蘭一家麵包店的部份股權。  
 
金融危機後,麵包店撐不下去,賣給了連鎖商家,他失業了。  
 
整整兩年,遊蕩街頭,尋找工作,包括遠赴巴黎。  
 
他的女兒知道父親除了做麵包,還唱了一口好嗓音;2010年為他偷偷報名「荷蘭好聲音」。  
 
一位55歲的老頭站上舞台,高唱「公主徹夜未眠」,贏得冠軍寶座。  
 
接下來電視台及舞台劇邀約不斷,Martin沒有選擇立刻出名賺錢的「本能」慾望;他選擇了「街頭」演唱,唱起祕密花園(Secret Garden)的歌曲「You Raise Me Up」。  
 
「每當我心情低落,噢,我的靈魂如此疲憊;當麻煩接踵而至,我的內心沉重不安,然後,我在寂靜中沉默等待,直到你出現,坐於我身旁。你鼓舞了我,…所以,我能站在群山之巔,你鼓舞了我,使我能遊走驚濤駭浪…因為你的鼓舞,我超越了自己。」  
 
Martin選擇的街頭,那正是他失業潦倒、痛苦匱乏的時最熟悉的角落。  
 
2015年2月底他受邀至高雄「草地音樂節」,「文茜的世界周報」訪問了他,「記得那天下著雨,我鼓起勇氣走到街上,沒有人認出我,甚至沒有人注意到我,我決定站在那熟悉的街口唱:你鼓舞了我」。  
 
Martin知道,街頭總有許多飄零的心。  
 
他選擇了一個讓別人快樂,然後自己感覺有意義的方式回答他剛剛獲得的「好聲音冠軍」寶座。  
 
排除計算、慾望、不急於成名後,他反而成了全球最令人感佩的歌者。  
 
訪問他時,Martin當然是快樂的。而他的快樂來自於與世俗教導相反的選擇。  
 
什麼是快樂?快樂的定義可能很簡單,「今天的你比昨日的你慈悲、感恩。」  
 
貧窮的人,可以因家人還相聚快樂;因自己還健康快樂。  
 
即使面臨死亡,回憶一生曾擁有的美好時光,那怕只是片段,也可含笑而去。
 
 
近日我為自己搭建了一堂「快樂學校」,我的手機上是一張敘利亞四歲兒童照片,2014年12月一名土耳其攝影記者薩厄爾在難民營看到女孩可愛的臉龐,拿起照相機以長鏡頭對準拍她,她以為「相機」是「武器」,看到攝影師「瞄準」自己,小女孩嚇地立刻高舉雙手投降。  
 
晨起,打開手機,看著「投降女孩」的照片,我告訴自己,「人生是一齣短暫的美夢」,別讓它虛度,我們都有幸,不活在戰亂的國度。  

「人生無常,請珍惜平常」。  
 
難得空閒,準備周末「世界周報」工作之餘,將二個月前購置的廚餘機內放家中的剩餘食物、壞葉子,打成的有機肥料;一一放置花園及盆景中。  
 
看到「五彩茉莉」比往年盛開,天竺葵、玫瑰花朵燦爛,狗孩子陽台上曬太陽,所謂夢想的「山居歲月」,就在當下。  
 
聽著「風流寡婦」,頭髮都飛揚愉悅。  
 
我們最終都要遠行,好好習得人生減法,早日懂得「快樂」這門課。永遠相信明天的朝陽,會有新的音符。

和未來乾一杯!  
 
文中提到的 Martin Hurkens 在得獎之後走到街頭演唱的「You Raise Me Up」, 視頻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x5DxATibI

=====================

(轉貼)
很多傳統中式媽媽常常會有一種「自我犧牲」的模式,表面上她們把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家庭,無條件地奉獻給孩子和伴侶,這似乎是出於愛。然而,這種所謂的自我犧牲,其實背後藏著的是對自我價值的不認可,還有一種深層次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

從小我們可能被教導,愛就是犧牲,母親的偉大就在於她們能無條件地放棄自我,成全別人。這種觀念深植於我們的潛意識中,但其實它並不健康。真正的愛應該是互相滋養的,愛不是要透過壓抑自己的需求來實現。如果我們一味地犧牲自己,內心會漸漸累積不滿和委屈,這些情緒一旦長期累積,最終可能會影響到我們與家人的關係很多時候,這些情緒甚至會在不經意間投射到孩子及伴侶身上,讓我們無意中給孩子和伴侶帶來壓力,親子關係、婚姻關係也因此變得不平衡    。

舉個例子,有時候媽媽們會因為過度付出而感到疲憊不堪,期待家人能夠理解或回饋,可是當這些期待沒有得到滿足時,內心的不滿就會漸漸浮現出來。這時,我們可能會變得容易情緒化,甚至在無意識中對孩子或伴侶要求過高,這其實是因為我們內心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肯定和接納。

其實,真正的愛應該來自內心的平衡,首先要學會愛自己、尊重自己的需求,才能真正地去愛他人。當我們懂得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與自己建立一種健康的關係時,我們才能夠以更加輕鬆自在的方式去關心家人,關係也會變得更加和諧自然。請記得,愛從不是單方面的犧牲,而是雙向流動的滋養。我們需要先把自己的杯子裝滿,才能把愛溢出來給別人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anntu111 的頭像
    alanntu111

    alanntu111的部落格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