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來能拿BNT、莫德納疫苗?郭正亮曝政府因這理由回絕
羅立邦 2021年6月3日
台灣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國內嚴重缺乏疫苗,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日前於「宅神」朱學恆的直播中指出,其實BNT和莫德納當初在研發時都有找台灣投資,但台灣不願意投資,因為覺得不會成功,不願意花這種類似「創投」的錢。
郭正亮表示,台灣現在搞了2支國產疫苗,即使7月底高端跟聯亞都能上線,沒做到三期試驗要怎麼做國際認證? FDA(美國食藥管理局)、WHO(世界衛生組織)也不會幫忙,到時候打完疫苗,即使能出家門也不能出國門。
郭正亮直言,衛福部的官員也不是國際藥品行銷的專家,而台灣的人才很多,有各種門道,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卻沒能力拿到疫苗,陳時中5月25日說8月底只有1000萬劑,但台灣若要打好打滿需要4000萬劑以上。
對於台灣有無機會進BNT疫苗,郭正亮說,中國現在是授權港澳進復必泰1000萬支,本國還沒有授證,這是因為中國認為歐洲還沒給國藥、科興藥證,所以想以此做交換,這個問題應該7月中會解決,之後中國應該會有1億5000萬支BNT的授權,這些疫苗就會叫做復必泰。
郭正亮指出,問題在於上海復星有大中華市場的代理權,但台灣硬不承認,可上海復星是BNT的大股東,當初研發有出錢,拿到授權也要付權利金,怎麼可能會讓出大中華代理權?德國BNT也知道這些事,所以也不好意思來破壞代理權。
郭正亮進一步說明,因此台灣直接去找德國BNT,是沒有辦法和台灣簽約的,這只要是做過國際藥品行銷的都會知道,台灣如果說不要被納入大中華市場這個區,那就要很早就先跟人家講。
郭正亮指出,BNT和莫德納當初在研發的時候都有來找台灣投資,但台灣不願意投資,因為覺得不會成功,不願意花這種類似「創投」的錢,而且又覺得對方不是大廠,後來BNT在生產、推廣上有困難,所以輝瑞才進來幫忙,而專利都還在BNT手上,台灣政府就是亂來。
至於去年年末的台灣東洋董事長林全疫苗爭議,郭正亮則說,真相其實是東洋一開始回來就跟衛福部講了3000萬劑(2020/10月),但衛福部當時已經篤定要做國產疫苗(2020/10月,制定規則,國產疫苗只要做到2期,就可以取得緊急授權,讓台灣人民施打),就用冷藏量問題回絕林全,後來林全又和衛福部說只用1000萬劑,結果衛福卻說只要200萬,讓林全難以談判。
更多風傳媒報導
============================
為何「三期實驗沒過」就買國產疫苗?指揮中心:預先採購戰略物資
[新頭殼newtalk] 全台武漢肺炎疫情不止,目前國內疫苗數量仍不足,衛福部疾管署30日宣布,已與高端、聯亞2間廠商簽約,各購買500萬劑國產疫苗,但因還沒進行三期實驗,引發疑慮。對此,指揮中心深夜回應,由於生產疫苗原料短缺,生產、檢驗程序至少需要2到3個月,因此採用預購的模式,採購國內外廠商的疫苗,以預先保有所需的疫苗數量,維護國人健康。
指揮中心強調,疫苗自製自用是國家既定政策,未來新冠病毒流感化是必然的趨勢,國家必須掌握疫苗,作為戰略物資,本次所採購的疫苗,包含先前政府採購的國外疫苗,均屬於此種模式。關於AZ疫苗以及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部分,採購時都是正在二期實驗,或三期臨床實驗未完成前,就進行預先採購。
指揮中心指出,疾管署28日與高端、聯亞簽訂「國內COVID-19疫苗採購契約」,每家各採購500萬劑,後續將視疫情需求,納入後續擴充每家各500萬劑疫苗。考量到疫苗接種的涵蓋率,是充分發揮防治效益的關鍵因素,因此以涵蓋國內65%人口為計劃,預計替1,500萬人接種,以每人2劑來算,共需要3,000萬劑疫苗。
指揮中心續指,目前已採購COVAX、AZ以及莫德納疫苗,大概約2,000萬劑,還需採購1,000萬劑,截至28日為止,衛福部取得87.66萬劑進口疫苗,但評估後認為,國外疫苗供應時程難以確認,相比之下,採購國產疫苗可確實掌握疫苗供貨時程。
指揮中心稱,目前全國生產疫苗的原物料短缺,疫苗的生產、檢驗至少要2、3個月的作業程序,為避免因等待疫苗研發程序完成導致無法購得原物料,而喪失即時生產疫苗的先機,基於保障國人最佳利益的前提下,以預購的模式,向國內外廠商採購疫苗,預先保有所需疫苗的數量,等到廠商取得專案核准製造許可後,可盡速提供接種,保障國人健康。
其中國產疫苗佔絕大多數
可是國產卻只有二期測試
你到底是不是要在8月底就叫老百姓開始打國產疫苗?
這才是重點嘛!
如果說是要單純備貨要等待第三期測試過後再打的話,
那麼8月底前這一千多萬扣除掉國產疫苗就剩下沒多少了!
也就是說除非國家逼著老百姓打沒三期測試的國產疫苗否則根本8月底之前打不了多少劑!
加上打完疫苗之後身體大約還要3~4個禮拜才會產生抗體
那麼就是9月底之前非但沒多少人打
可能還要死更多人了,
因為根本打不了多少疫苗。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用這麼多的行政流程阻擋國際認可的疫苗進到台灣?
1年後的台灣在全世界已經有驗證過的疫苗卻不趕快進口,反而堅持只有二期測試的國產疫苗及利用行政流程阻擋老百姓自行進口疫苗,
根本是人為操作? 你再解釋也沒有用
漏洞百出!
疾管署昨(30日)表示,與國產高端、聯亞訂購500萬劑疫苗完成簽約,最快7月經過2期試驗並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開打。但外界質疑高端疫苗至今還在二期未解盲,人體實驗的樣本數也太少,加上與國外三期、數萬受試者實驗有所差異,引發疑慮。高端疫苗的人體實驗數曝光後,專家表示非常擔憂。
根據高端官網公布的資訊,第一期受試者為45人,主要評估疫苗安全性,與低、中、高劑量之免疫原性,分析結果疫苗具安全性,無受試者發燒等常見副作用,受試者抗體價則超出標準值不少,大多數不良反應都與注射部位的疼痛與紅腫有關。
第二期受試者,高端官網表示「人體實驗數為3,700人,已於4月底完成第二劑接種,依照法規單位建議,於第二劑疫苗接種後第28天評估疫苗安全性與免疫原性,最快5月底或6月上旬有試驗分析結果」,高端也已將數批COVID-19疫苗封籤檢驗,提供食藥署疫苗測試標準品,「若數據達到預期日標,下月將依法申請台灣緊急使用授權(EUA),待取得認證後,最快7月開始供應」,言下之意不會再進行第三期試驗。
針對高端疫苗還正在第二期未解盲、未進行三期就以UA方式力拚上市,據《蘋果日報》報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委員、台北榮民總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委員的劉宏恩舉國外例子指出,去年12月獲得美國緊急授權許可(EUA)的 Pfizer/BioNTech的COVID-19疫苗,美國FDA是依據該公司臨床試驗第三期、受試者人數達4.4萬人以上的數據,才同意其申請。而AstraZeneca疫苗,該公司說明也清楚表示,歐盟EMA是基於該公司臨床試驗第三期、受試者人數近2.4萬人的數據,才同意其申請。
另外,Moderna(莫德納)疫苗,在美國FDA的許可信函中也有明確說明,基於該公司臨床試驗第三期、受試者人數約3萬人的數據,才同意其申請。Johnson&Johnson(嬌生)疫苗,美國FDA的許可信函中也有明確說明,表示是基於該公司臨床試驗第三期、受試者人數約4.4萬人的數據,才同意其申請。
與全球4大疫苗相比,國產疫苗二階段未解盲就力拚2期拚獲EUA,讓劉宏恩表示,「去年10月衛福部食藥署一公告國產疫苗EUA的標準只需要做臨床試驗第二期,且受試者人數3千人以上即可,我就覺得非常擔憂!」
這是去年就計畫好,為國產疫苗量身訂做的標準
難怪高端疫苗第二期要做37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