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孫宇晨:用虛擬貨幣套現120億,花1050萬買頭像,現被FBI調查
2022-03-16
就在三天前,據美國一家科技媒體的報導稱,“波場TRON”創始人孫宇晨因為涉嫌大量罪名被FBI調查,其涉嫌的罪名有:詐騙、洗錢等。
一時之間,孫宇晨這個名字,一度成為國內社交媒體話題榜榜首。
孫宇晨這個人,最被國人熟知的,應該當屬他花費三千萬天價拍下巴菲特午餐會一事,從那時起,身為90後的孫宇晨就逐漸成為公眾視野中的常客。
但對於他所從事的虛擬貨幣行業,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虛擬貨幣為孫宇晨帶來了財富的同時,也在逐漸將他推向懸崖之上。
被FBI調查
在得知自己被FBI調查後,孫宇晨在社交媒體上一連發布了數條回應:“我這輩子還沒跟FBI打過任何交道,造謠適可而止!”
其意思無非是在說明,此次事件純屬誹謗詆毀,甚至在一條回應中這樣寫道:如果部分無恥美國媒體對我進行無底線造謠,我不排除以競選美國總統的手段進行反制!
這條回應雖然是調侃,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孫宇晨對美國的一些看法,作為一個沒有美國綠卡,不在美國居住的人,孫宇晨唯一能夠與美國產生交集的,只有他所從事的虛擬貨幣行業,虛擬貨幣,正是FBI調查他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孫宇晨曾在虛擬貨幣交易所Poloniex涉及欺騙、通過移民等行為進行洗錢”,但對於這些指控,孫宇晨一概以“造謠誹謗”為回應,孫宇晨的這些“罪名”,究竟是子虛烏有還是證據確鑿,這仍有待有關部門進一步定論。
但在此之前,孫宇晨就有過數次的負面新聞。
首先,虛擬貨幣這個行業本就是一個灰色產業,許多國家都不認定其為正統行業,我國到目前為止,還尚未承認任何一種虛擬貨幣在國內的合法地位。
這也就宣告著,在國內進行虛擬貨幣的交易和其他活動,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孫宇晨與虛擬貨幣的結緣,是在2017年比特幣大火特火的時候,在那時,這種虛擬加密貨幣的出現,催生出了一種新興產業,從那之後,各種各樣的虛擬貨幣層出不窮。
正是在這之後不久,孫宇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波場TRON”,正式進軍虛擬貨幣行業。
公司成立不久後,孫宇晨便開始了第一次集資,對外聲明了一種自創的虛擬貨幣——波場幣TRX,並且在短短幾天之內,波場幣被迅速認購。
整個過程看上去十分順利,事實上卻是驚心動魄,因為就在孫宇晨集資時,國家有關部門為了防止出現借助虛擬貨幣實施犯罪的現象,出台了《關於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這則公告一出,國內的虛擬貨幣市場紛紛中止了集資行為,但孫宇晨不知從哪裡得到了消息,在公告發布的前一天,正式發布了波場幣TRX,而後迅速乘飛機飛往首爾,後又轉機至舊金山。
孫宇晨跑了,但他的波場幣跑不了,2017年年底,波場幣的市場價格激增,從最初的兩分錢暴增至兩元,漲幅高達100倍。
作為貨幣的發行者,孫宇晨利用這個機會,將手中的多達60億個波場幣拋向市場,並且很快銷售一空,孫宇晨藉此成功套現120億。
稍微掌握點經濟知識的人就會知道,大規模的拋售,勢必會影響物品的市場價格。
果不其然,就在孫宇晨出手60億個波場幣後的第二天,波場幣的市場價格暴跌五分之一,讓那些瞅准了機會想大賺一筆的人們虧了一大筆,孫宇晨也因此被眾多的波場幣持有者謾罵不止。
這次獲利,讓孫宇晨嚐到了甜頭,在他看來,他人盈虧與否與自己又有什麼關係呢?孫宇晨作為貨幣的發行者,是怎麼都不會虧的,虧的永遠都會是那些波場幣的持有者,從這以後,孫宇晨開始了一次次的“收割”,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議論。
究竟是“騙子”還是“天才”?
在美國舊金山期間,孫宇晨繼續擴大著自己的事業,他收購了美國一家軟件協議公司BitTorrent,並且在收購後不久,就進行了一次募股集資,又發布了一種全新的虛擬貨幣——BTT。
孫宇晨收購這家公司的目的,是為了借助該公司的技術,研製出一款能夠繞過實名認證機制的虛擬貨幣交易軟件,他聲稱這是為了用戶的安全考慮。
但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孫宇晨是知道虛擬貨幣交易存在風險,否則他又怎麼會花費巨資,讓用戶繞過實名認證機制?
此外,孫宇晨還在2019年,收購了曾經位列全球最大數字貨幣交易所之一的Poloniex,收購交易所的目的不言而喻。
就在收購完成後,孫宇晨立刻將交易所搬到了非洲塞舌爾群島,這裡對於數字貨幣來說可以稱得上是天堂,因為這個國家對虛擬貨幣幾乎沒有任何的管制。
接下來孫宇晨的一個舉動讓人瞠目結舌,他將交易所里長期無人認領的小額資產通通佔為己有,並藉此狠狠賺了一筆,這種行為無疑是非法佔有,因此,他的這些行為也成為了此次FBI調查他的多個原因之一。
為了逃避監管和審查,孫宇晨不斷更換自己的身份,據悉他擁有多個小國家的護照,還對一些小國家投資以換取公民身份,這種種行為都是為了逃避審查、監管制度和稅收。
據一位曾經在孫宇晨公司工作的僱員稱,孫宇晨不止一次在公司內宣揚他對審查和稅收的看法,他認為稅收很愚蠢,從這句話不難看出孫宇晨的一些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也難怪他為此不惜耗費巨資,也要極力逃避各種制約。
2019年1月,波場推出了全新的超級社區功能,引導用戶下載TRX超級社區APP。
這個APP通過讓用戶購買虛擬貨幣的方式成為會員,再按照一定順序發展下級,騙取波場TRX幣,再把騙取來的貨幣以現金的形式售出從而獲利。
當成千上萬名想靠著虛擬貨幣發財的人們購買入局後,這架巨大的收割機器便開始運轉,當入局的人數足夠多時,背後的操盤人便開始了第二步:捲款跑路。
從6月30日上午十點開始,波場超級社區APP宣布關閉,用戶發現已經無法進行提現,資產已經被全部轉出。
官方對此聲稱“平台正在升級優化”,但不久後用戶就發現,APP始終無法登陸,客服也不再回复消息,這種種徵兆都在說明一個事實:這是一個精心謀劃的“殺豬盤”。
據統計,在超級社區上線的短短5個月時間內,前後共有幾十萬名用戶入局,籠絡資金達10億元。
此次事件在互聯網上不斷發酵,孫宇晨終於坐不住了,出來回應:自己與此次事件無關,是別有用心的人打著波場的名號作祟。
作為波場的CEO,倘若此事真與他無關,那他為何不在波場知名被假借時站出來澄清,勸告用戶不要入局,而是等到事情敗露之後,在輿論所逼下才予以回應?
甚至在事件發酵後的第三天,網上流傳著一名中年女性投資者因為藉債投資,如今無法償還而欲輕生的消息,還配有遺書的圖片,這則消息的真實性並沒有得到證實。
但這代表著此次事件的發生,足以讓很多投資者傾家蕩產,而且從媒體和各方機構、個人的研究推測來看,這個鍋,孫宇晨是無論如何也甩不掉了。
回到孫宇晨本人上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是一個“天才”:嗅到商機、成立公司大賺特賺,這似乎是一個成功商人的模板。
但需要注意的的是,他所謂的成功,是建立在虛擬貨幣,這種不存在於現實世界的物質之上,虛擬的物品之所以有價值,歸根結底還是由於人為地賦予了它太多的屬性,既然能夠賦予,就也可以剝奪,虛擬貨幣的價值,注定不會長久地存在。
從孫宇晨的種種行為和經歷來看,他是一個無法用一兩個詞就可以概括的人,是“騙子”還是“天才”,取決於你看他的角度和你個人的三觀,至少在“股神”巴菲特看來,孫宇晨所代表的虛擬貨幣是毫無價值的。
與“股神”巴菲特共餐
2019年6月,在“巴菲特20週年慈善宴”拍賣會上,孫宇晨以破紀錄的456.8萬美元,成功拍下了與巴菲特共餐的機會。
但這場宴會最終沒有舉行,事后孫宇晨發布致歉信,稱由於自己的不成熟,讓這一場本該意義非凡的宴會變成一場過度營銷。
對於孫宇晨來說,這並沒有什麼值得遺憾的,因為就在半年後,他成功地與巴菲特會面,並共進晚餐,在晚宴上,孫宇晨就虛擬貨幣向巴菲特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孫宇晨表示,虛擬貨幣的未來將會“一片光明”,但在巴菲特看來,虛擬貨幣一文不值:我想我的孫子更願意用美元來繼承我的財富。
雖然兩人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但孫宇晨還是向巴菲特贈送了一部三星手機,裡面含有比特幣和波場幣。
但巴菲特似乎沒有給孫宇晨足夠的面子,就在晚宴結束後不久,他就將這部手機捐了出去,對此,巴菲特說:“虛擬貨幣沒有任何價值。”
或許對於巴菲特來說,挖到一個比特幣所需的時間,就夠他在別的方面賺到不菲的財富了。
雖然巴菲特看不上孫宇晨的虛擬貨幣,但這並不影響孫宇晨繼續在行業發展,反而因為這次晚宴,讓他名聲大噪,孫宇晨也利用這次晚宴為自己高調宣傳。
其實這種利用名人為自己宣傳的事,已經不是孫宇晨第一次做了。
早在2015年,在被馬雲成立的湖畔大學錄取後,孫宇晨就在社交媒體上高調宣布,自己收到了湖畔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成為該校第一批學員。
在第一批學員中,孫宇晨是唯一的一名九零後,自此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孫宇晨常常自稱為“馬雲門徒”,目的無非是藉用馬雲的名氣為自己引流。
不過話說回來,能夠被馬雲看重錄取,說明孫宇晨還是很優秀的。
在一年前的2014年,孫宇晨在北京創立了銳波科技有限公司,從事清算系統的開發,後來推出了一款社交APP“陪我”,彼時的孫宇晨,還未踏足虛擬貨幣領域,個人名聲也沒有後來那般不堪。
2021年6月13日,孫宇晨又高調宣布,自己花費2800萬美元買下了前往太空的船票,將和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一起前往太空,這一舉止又將他推到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但在一個月後,貝佐斯的火箭正式發射時,孫宇晨並沒有和貝佐斯一起進入太空,他的名額被一名18歲的高中生頂替。
或許在孫宇晨看來,這些都是他可以用來高調宣傳自己的媒介,就在沒能去成太空後的兩個月後,他又一次地在社交媒體上,宣布自己花費1050萬美元,買下了一張頭像。
是的,1050萬美元就只買了一張頭像,孫宇晨在朋友圈發文寫道:“這或許是人類歷史上最貴的頭像”,這在常人的認知範圍裡,是無法理解的。
縱觀孫宇晨這幾年來的經歷,似乎他總是在蔑視規則:逃避審查,鑽法律漏洞,又與世界格格不入,特立獨行,但這樣的行為最終只會為他帶來災禍,隨著FBI調查的展開,多個國家已經把對虛擬貨幣的監管力度大幅提升,虛擬貨幣的未來似乎無從預測。
這些年來,隨著“幣圈”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想從中撈一筆,但往往他們只看到了幣圈的光鮮亮麗,卻不知道這背後有著多少人傾家蕩產。
在國內,虛擬貨幣這條路已經走不通,孫宇晨究竟會走向何方,相信有很多人都在拭目以待。
https://www.toutiao.com/a7075258721097597480/?log_from=f059f9d5e381d_1647476827224
=================================================
1980年,廣東農村娃考上北大全村湊路費,38年後每家獲贈一棟別墅
2022-03-13 15:59
廣東省湛江市官湖村,在2011年之前,一直都是廣東省典型的貧困村。
村里的百姓們整日辛勤勞動,為了生活東奔西走,可一年忙到頭,每人的平均年收入也只有幾千塊錢,生活相當清苦。
然而這一切,都在2018年6月4日發生了轉機。
這天,官湖村全村171戶人家,每家都免費領到了一棟價值幾十萬元的三層紅頂大別墅。
除此之外,村里的所有人都可以到為他們建的養豬場工作,廠裡免費提供豬苗、免費進行技術培訓、甚至還免費提供保險金。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是他們村里集體拆遷,還是天上真的掉了餡餅?
他們既不是拆遷戶也不是幸運兒,這一切的一切,只是一位富豪為了償還38年前的欠款。
可那筆欠款的總額為:幾十元。
2
1962年,陳生出生於廣東湛江遂溪縣的官湖村。這個小村子位於廣東省西南方向,由於跟富饒的珠三角地帶相距甚遠,因此也是當地十里八鄉出了名的貧困村。
可即便如此,村里的鄉親們仍沒有氣餒,都是拼命地跟貧窮做鬥爭。
然而陳生的家,更是貧困中的貧困,他有4個兄弟姐妹,自己排行老三。
陳生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不識得幾個大字,整天都在稻田裡奔波,渴望老天爺能給個好收成。
雖然二老沒上過什麼學,但還是咬牙堅持供這幾個孩子讀書。
當時的陳生還小,覺悟不是很高,還不明白“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整天都在田間玩耍,無憂無慮,很是快樂。
可快樂,在命運面前不堪一擊。
12歲的時候,陳生的父親突發重病不幸去世,留下了妻子和5個年幼的孩子。
家裡頂樑柱這般“倒塌”,讓母親變得更憔悴了。
沒辦法,兩個年長的哥哥只能開始挑起家庭的重擔,他們不久就輟學打工,全力供養老三陳生和妹妹上學。
“家裡能出一個大學生就行,足夠掙大錢了,用不著那麼多”,兩個哥哥安慰地說。
哥哥們的一番話觸動了陳生,這讓原先沉醉在快樂中的他,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有多大。
他開始把圈子縮小,把成績提高,努力追趕自己落下的功課。
不得不說,天資聰穎的他,在學習方面的確有一套,很快,他的成績就在班裡名列前茅。
除此之外,這位“準大學生”,在家也被允許不用做家務,不用下田乾活。
他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好好學習。
可懂事的陳生又怎麼願意讓母親一個人累著呢?
在努力學習的同時,陳生仍舊搶著幹活,為了抽出更多的時間學習,他常常起得很早。
放學之後,他也是沒有耽誤,直接飛快地跑回家,給還在地里幹活的母親做飯。吃飯的時候,陳先生的手依然不閒著。
他左手拿著課本,右手端著碗,爭取在吃完飯之前,將學習的知識熟記。
有一次,陳生看書的時候,誤把菜湯當成稀飯喝了下去,惹得母親哈哈大笑,陳生也不禁笑了起來。
1979年,陳生參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大家都認為這個“準大學生”一定會金榜題名。
3
然而,世間沒有那麼多奇蹟,陳生也不例外。
即便是天資聰慧再加上很努力,但因為沒有受到系統的學習,導致方向出了問題,所以他還是落榜了。
陳生陷入了迷茫中,自己付出了這麼多努力,自己的哥哥將學習的機會留給了自己,自己的母親一攬所有重活,為何結果還是這樣?
心灰意冷的他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便回家幹農活,幫母親和哥哥減輕身上的負擔。
他每天下田插秧、栽土、拔草;回到家中割豬草,餵豬;給一家人做飯;兩個月下來,陳生瘦了整整十多斤,臉也被曬得黑黑的。
這兩個月陳生想了很多,他不想過這種每天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不甘心繼續做個農民,更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循環的生活在這個山村。
看著身邊的同學都被心儀的大學錄取,不甘平庸的他跟母親說:“我想复讀一年,我保證,這次我一定金榜題名”。
1980年,18歲的陳生經歷了他的第二次高考,也是最後一次高考。
放榜那天,村主任高興地在村子裡喊:“考上了!咱村陳生考上了!考上了北京大學!北京大學!”。
陳生是當年方圓幾里唯一一個考上名牌大學的,要知道這就好比古代科舉時中了狀元,能證明這地方是有靈氣的。
這對於這個貧困村是多麼大的鼓舞,是一個脫貧的好兆頭啊。
然而,聽到這消息,有人高興,有人憂。
村民們高興地拿著自家的“藏貨”向陳生母親道喜,卻發現陳生母親愁眉苦臉的,一點沒有“狀元母”的喜悅。
陳生媽說道:“不讓他上學吧,苦了這孩子;可等他考上了,上學的路費又怎麼拿得出手啊”。
村民們也都知道陳生家的情況,面面相覷,不知所措。沒一會兒,大家也都紛紛散場了。
上天不會虧待每一個努力的人,所有的困難都會迎來轉機。
就在陳生一家人想辦法解決學費的時候,鄉親們又熙熙攘攘地來到了他家。
他們拿著為數不多的鈔票遞到了陳生媽手中,說道:“大家也只能湊出這麼多了,這孩子有本事,別讓荒廢了。”
這些錢七皺八褶的,一些沾著香油、一些帶著泥土、還有一些做有記號,就這樣,你一分、我三分、他一角,湊齊了陳生上學的路費。
其中給陳生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筆21元的“巨款”,要知道當時官湖村每人的平均月收入不過8、9元,就算在國企上班一個月也掙不了21元。
當年9月,陳生帶著鄉親們的“心血”踏上了去往北大的路途。
落葉繽紛,九月的北大甚是美麗,站在北大門口的陳生暗許承諾:“等我功成名就,一定千倍百倍地報答鄉親們。”
4
在北大求學這四年,是陳生成長最快的四年,在這樣一個人才聚集的地方,他的見識和眼界都得到了空前絕後的提升。
1984年,陳生學成畢業,成績優異的他被安排到了廣州市委綜合部任職,一個月的薪金為68元。
不過這時候,改革開放大潮已經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有些工廠裡業績較好的工人每月都可領取三、四百元;有些個體商戶一個月甚至能收入幾千元。
況且,小時候輟學供自己讀書的哥哥,每月通過擺地攤都能賺三四十塊錢。陳生春節回家留給母親的錢都不足哥哥留的五分之一。
顯然68元已經不能滿足陳生和他所學的專業了(北大經濟學)。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陳生決定“下海”單幹。
大家都對陳生的行為百思不得其解,就連看好他的領導也在琢磨著:他“腦子壞了”?
難道走街串巷的貨郎,真的比這鐵飯碗還香?
下定決心的陳生沒有聽別人的勸說,進入了“深不見底”的商海,因為他相信自己,更相信自己的學識。
藉著改革的東風,眼光犀利的陳生做起了外貿和種植的生意。
不得不說,陳生的確是個有能力的人。
靠著外貿和種植,他就賺了一百多萬,成為了眾人眼中的有錢人。
1993年,不甘於此的他,將目光投向了房地產行業,憑藉過硬的才幹,洞察市場的走向,不到三年,他成為了這行業的龍頭,資產更是由一百萬多元飆升到一億多元。
就在這勢頭正猛時,陳生卻甩手不干了,再一次讓眾人驚掉了下巴。
“我不喜歡所謂的應酬,也不太喜歡'處事圓滑',我只想做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
或許他覺得,他已經達到了這行的巔峰,但沒有到達自己的巔峰。
可退出房地產的他,又該何去何從呢?
5
敏銳的陳生髮現了娛樂場所越來越多,便將目光聚焦在了“酒”上面。
抓住商機的他,出品了一款保健酒。儘管他事先算好了會發生的意外,但萬萬沒有想到,產品會一點都銷不出去。
正當陳生焦頭爛額的時候,1997年,一個無意間的驚喜到來了。
他發現大街小巷都在售賣一種飲品,就是將醋添加到雪碧裡,據說這飲品是專門招待上邊來的領導的,然後這飲品就“火”了起來。
“既然大家搶著買,我為什麼不能兌換好直接拿去賣呢?”
學經濟學的果然不一樣,對市場需求十分在行。
於是,陳生放棄了原來的“酒”業,轉而投身於“醋兌雪碧”中,沒過幾天,就拿出了第一款兌雪碧飲料,也就是現在廣東市面上常有的“天地壹號”。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陳生很快就賺取了2000多萬元。
可不管怎樣,這飲料行業前景太窄,“三分熱度”之後便會被市場所淘汰。
穩中求進的他,開始再次謀求新的出路。
2004年,他發現每家每戶吃的豬肉竟然沒有一個領頭品牌。
行事向來謹慎的他,先在廣東做了幾個月的調查,然後他發現,廣州的豬肉營銷額竟占到了全國的25%。
商業潛力如此巨大的市場,自己不了解怎麼辦?
陳生想到了自己的學弟陸步軒,沒錯,他就是當年那篇《北大才子賣豬肉》中的主人公。
2008年,陳生找到陸步軒,兩人就豬肉產業的前景和彼此的看法做了交流,後來二人決定共同建立一所“屠夫學校”。
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廣州豬肉界的第一個高端品牌誕生了,“壹號土豬”聲名遠揚,不僅在廣州隨處可見,而且在全國都掀起了不小的熱潮。
2018年,“壹號土豬”的銷售額就將近20億。
“壹號土豬”給了陳生巨大的底氣,終於可以讓他衣錦還鄉去完成當年的心願了……
6
其實,自打陳生畢業賺錢後,就一直在默默地回報村子,村里的學校、水泥路、公共設施等都是他出錢修的。
可這些舉動並沒有給官湖村帶來實質上的改變,除了五六個村民富起來了外,其他村民依舊窮苦貧乏,方圓十里的姑娘,一聽小伙是官湖村的,就躲的遠遠的。
村民們的年收入依舊停留在幾千元,這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十分危險的,如果家人因病住進醫院,後果將不堪設想。每每想到這裡,陳生都很痛心。
2011年,陳生經過一番考慮,找到了當時的村主任,跟他說了一個“城鄉共榮計劃”。
這無疑是陳生做出最明智的決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陳生想在根本上幫助村民脫貧。
隨後,陳生便在村子裡建立起了“壹號土豬”的養殖基地,免費給村民提供優質豬苗、疫苗飼料、技術培訓等。
另外,為了打消村民們對豬肉價格飄忽不定的顧慮,陳生還向村民們保證:“不管豬肉的價格在市場上如何浮動,我都會安排200元的保底費給大家”。
村民們陸陸續續的加入了養豬熱潮,沒過幾年,鄉親們的平均年收入就達到了十幾萬元。
收入的問題解決了,住房問題又該怎樣解決呢?
7
2014年,陳生開始規劃官湖村的房屋住宅,計劃營造171棟三層紅頂別墅,讓村里的鄉親都免費領一套。
他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不讓鄉親們辛辛苦苦的錢都消耗給了住房;另一方面,算是報答38年前村民們的“慷慨”。
2016年,第一期69棟別墅先行竣工;2018年,兩期171棟別墅悉數完成。
就在陳生滿懷高興的時候,又一個棘手問題出現了。
別墅到是建成了,但卻送不出去了。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如何給村民們分配,一些鄉親對房子的構造並不滿意,覺得風水不好;
一些早已遷出官湖村卻仍想得到房子;
還有一些覺得自己的孩子都結婚成家了,他們也應分配一套……
這可讓陳生抓破了頭皮,那段時間他也沒去過村子,因為怕被這些問題糾纏。
但在陳生心理,自己從沒有埋怨過鄉親,反而自責自己當初沒有詢問好村民們的意見,才導致現在的局面。
一段時間後,陳生還是回到了村子,他只好耐心的跟村民們解釋,同時也希望村民們能理解他。
最後,大家都同意了通過抽籤來分配住宅。
2018年5月7日,鄉親們都聚集到村委會,來領取自家的房屋鑰匙,陳生媽也在其中。
很多人都很感激地挽著她的手說:“你們家陳生可真了不起啊,真是個好孩子,我對他很感激啊”。
陳生媽謙虛的說道:“你們對他有恩,這是他應該的”。
如今,官湖村里的村民都在自家的別墅裡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陳生也帶著“壹號土豬”在商界繼續馳騁,這對他們來講可能是最好的結局。
“陳”年夙願終得報,福運綿長待後“生”,莫過於此。
-完-
https://www.toutiao.com/a7073333376220152331/?log_from=180cb69144f67_164731594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