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央行緊縮貨幣…超便宜資金環境 回不去了
聯合報/2022年11月7

中央銀行啟動升息循環,金融機構資金拉「緊」報,爛頭寸水位陡降,恐使企業籌資成本上漲。

銀行資調主管指出,央行緊縮貨幣、熱錢流出使新台幣匯率重貶,及金融機構大砍央行28天定存單部位等三大主因,使象徵國內資金蓄水池的央行定存單餘額近日跌破8兆元大關,相較去(2021)年5月的9.5兆元歷史高位,一年半來大減逾1.5兆元。

長期以來,國內資金水位非常充裕,為避免游資過多助長通膨火焰,央行發行定存單回收餘裕頭寸,因此,央行定存單的餘額水位,也被視為銀行「爛頭寸」多寡的重要指標。

資深券商主管指出,國內資金水位大降、市場利率步步高升,將帶動國內的商業本票、公債、公司債等利率走揚,促使企業發債籌資成本上漲,可以說「過去超便宜的新台幣資金環境(指利率),短期內恐怕是回不去了」。

央行統計資料顯示,去年5月,央行定存單餘額一度飆上9兆5,31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當時背景為,美國實施無限量QE(量化寬鬆)後產生外溢效果,大量資金湧向台灣等亞洲新興市場,促使主要國家股市、房市等資產價格上漲,為避免資金過度浮濫,央行大舉回收游資。

今年以來,國內資金情勢大翻轉,央行採取三度升息、累計2碼、兩度調升存準率、累計2碼等緊縮貨幣政策,加上熱錢大舉匯出、新台幣匯率重貶,央行定存單水位陡降,今年10月中旬,央行定存單餘額一度跌破8兆元大關,10月14日最低跌至7兆9,828億元,意即,不過一年半,央行定存單餘額便大減1.5兆元。

==============

央行收游資 力抗通貨膨脹

聯合新聞網 2022/11/07 02:56(5小時前)
為避免市場游資過度充裕、助長通膨火焰,中央銀行發行定期存單,回收市場多餘資金,那麼,央行定存單利率怎麼決定?銀行主管指出,央行發行定存單分成「標售」與「申購」兩種方式,其中,364天期與2年期定存單是透過公開標售決定發行利率,短天期定存單則是固定計息,採金融機構向央行主動申購模式。

央行每次升息,短天期定存單利率都會隨之調高,自今年9月23日央行升息後,央行7天期定存單的利率為0.45%,28天期利率為0.84%,91天利率為0.9%,182天利率為1.02%。

另外,央行每月均固定標售一期364天期與2年期定存單,金額分別為1,400億元與250億元,可參與的投標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信合社、票券商及中華郵政。

央行11月3日標售364天期定存單,得標利率漲至1.274%,連三漲並創2010年4月、央行重啟定存單標售以來的新高紀錄,並較前一個月的1.259%上揚1.5個基本點,主要是央行啟動升息循環,以及市場資金趨緊,帶動市場利率走揚。

央行前一次標售2年期定存單是在10月14日,金額為250億元,當時得標利率落於1.36%,創三個月新高。
==========
便宜資金時代一去不返?克魯曼:並沒有
2022-06-22 23:37 經濟日報
一般認為,聯準會(Fed)等主要國家央行紛紛提高利率,宣告便宜資金時代落幕。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看法不同,他指出導致低利率的基本面因素並未消失,便宜資金時代仍會再度降臨。圖/路透

隨著利率走高,特斯拉這類魅力飆股跌了,加密幣崩了。一種流行解釋是:過去十幾二十年來,聯準會(Fed)讓利率維持在「人為」操縱的低點,低利率逼得投資人尋覓更高收益因而四處吹出泡沫,如今便宜資金時代結束,一切都改觀了。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指出,這種說法用一個故事把問題全部一網打盡,簡潔有力、似有道理,卻是謬論。他寫道:「不,利率並不是人為的低;不,低利率不是泡沫的成因;不,便宜資金時代或許沒有終結。」

先談利率。就1960年代以降美國10年期政府公債的實質利率(減去預期通膨率的利率)而言,實質利率在2000年以後確實大幅下降。但這利率下滑是「人為」(artificial)嗎?那究竟是什麼意思?短期利率是Fed訂的,而長期利率反映的是對未來長期利率的預期,豈有利率不受政策影響?

經濟學家辭彙裏確實有一種「自然」(natural)利率,指的是與物價穩定相符的利率,既不高得足以壓抑經濟成長,也不低得足以造成過度膨脹。如果所謂的「人為」壓低利率,指的是Fed不斷把利率訂在低於「自然」利率的水準,那麼,為什麼在2021年之前,通膨年增率長年低於Fed的2%目標?

這些年來,「自然」利率為何那麼低?最立即的答案是,Fed從過往經驗學到,必須維持利率在低點以免經濟陷入衰退。若認定Fed這些年來利率一直訂得太低,不啻是說Fed理應刻意讓經濟不景氣,好避免...什麼事情?

再談泡沫。常見的解釋大致是這麼說的:「也許貨物和服務價格沒大漲,但你看看,資產泡沫到處都是!」

克魯曼指出,低利率時代的確出現一些大型泡沫,例如2000年代中期的房市泡沫,後來導致全球金融海嘯;後來顯然又出現加密幣、迷因股等等泡沫。然而,若指稱這些泡沫都是低利率造成的,那麼早在利率降得很低前就生出的其他壯觀的泡沫,又該怎麼解釋?

例如,1990年代末科技股就被捧翻天,儘管資訊科技(IT)革命確實是真的,但當時科技股價格高得太離譜。而當年科技股泡脹大,伴隨著種種瘋狂的估值和詐欺,卻是發生在實質利率以歷史標準衡量相當高的時期,且遠高於最近的水準。換句話說,即使在Fed並未壓低利率支撐疲弱經濟的時期,泡沫仍可能發生。

最後一個問題,近幾個月來利率已大幅升高,這意味便宜資金時代就此結束了嗎?

克魯曼說,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先前Fed為什麼覺得非得把利率長期維持在低點不可。

基本答案是,2000年以來,尤其是在全球金融海嘯過後,除非利率降得非常的低,否則企業投資支出水準一直偏低,不足以用掉所有家庭願意存下來的錢。這種投資低於儲蓄的情況有個名稱,叫作「長期停滯」(secular stagnation)—指的不只是成長緩慢,也指利率低迷。日本在1990年代就開始經歷這種經濟長期積弱不振且利率非常低迷的情況,而2008年金融海嘯後,整個已開發世界也陷入類似處境。

什麼因素造成長期停滯?最接近的猜測大致與人口結構有關。當工作年齡人口成長減速甚或萎縮,需要興建的新辦公園區、購物中心甚至住宅就大減,於是造成需求疲弱。美國的黃金工作年齡人口曾有數十年的時間快速成長,但後來成長開始停滯不前,轉折時間點大約與利率開始走下坡同時。

這些人口因素不會消失,甚至可能變本加厲,一部分因素是移民率已下滑。所以有充分理由相信,美國可能不久就會重返低利率時代。

然而,若是如此,那為什麼利率還會扶搖直上呢?Fed此刻大幅提高利率,是為了抗通膨。但克魯曼認為,這或許是暫時性的:一旦通膨降回到2%-3%,或許在明年底前就會見到,屆時Fed將會再次調降利率。事實上,反映對未來Fed政策預期的實質長期利率,儘管與疫情低點相比已升高,但現在大約是在2018-2019的水準,由此可見,市場其實預料便宜資金時代仍會再度降臨。

這意味將來仍會有更多的泡沫嗎?克魯曼說,是的,但即使利率維持在高點,也會有更多泡沫出現。炒作泡沫之泉永不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