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動車未來念想大解密
2022/11/28 中國時報 丁學文

鴻海電動車一刻不停歇,從跨界到跨國無處不在,越來越多人在問我鴻海的MIH平台成功機率到底有多大?作為台灣人,我希望它成功,但作為投資人,我感覺挑戰很大。為什麼?因為電動車不是單純做出一輛有著科技感的電動車就可以交差了事,它牽涉到生態系的建立,它需要軟硬整合能力的實現,它需要依託消費者體驗的空間塑造,更重要的是,那需要一個全然不同的商業模式迭代才能達陣。

電動車正處在汽車產業革命的最前沿,一輛吸引消費者的電動車正變得越來越依賴軟體應用。這種軟體定義的電動車不會隨著車齡的增長而功能退化,相反地,它們的功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向上提升。品牌的定義將更少地取決於操控或機械效能,而是取決於買車後可以提供的服務,從安全功能、資訊娛樂到人工智慧駕駛輔助。

這場革命肯定會開創一個嶄新的世界。它肯定會讓汽車駕駛者和成功數位化的傳統車廠受益,但它也可能讓那些沉浸在機械工程文化中的傳統車廠淪為受害者。福斯VW執行長Herbert Diess就在最近因為軟體計畫的失敗丟了工作。電動車帶來的轉變是這個百年產業前所未見的棘手挑戰。法國汽車製造商Renault的老闆Luca de Meo將這種情況比作了智慧型手機帶給全球電信業的巨大衝擊。

你如果單刀直入問那些傳統車廠的研發部門他們懂不懂軟體?他們會略帶為難地回答你:他們一直在積累軟體的經驗。在大多數情況下,很多的程式碼確實已經深深地嵌入了汽車的零部件中,但這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傳統車廠的供應商進行開發的,講白一點,越來越多盡享品牌紅利的傳統車廠,不知不覺讓自己變成了所謂的車輛組裝廠。

Tesla這個攪局者的出現,基本上就是一家碰巧製造了電動車的軟體公司,但它現在已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汽車製造商。對於傳統車廠來說,它們被打得暈頭轉向,但開始明白了自己需要徹底的革新。但它們大多數尚未建立一個能夠跨越硬體和軟體的組織,也還沒有完美決定哪些軟體要嚴格控制並在內部開發?哪些軟體可以盡量外包?甚至有能力為所有軟體程式帶來的服務提出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

確實,越來越多汽車製造商宣稱它們成功創造了用軟體定義的電動車,但他們仍然需要證明它們要怎麼從中賺錢。許多人希望利用數位化轉型拿下第一桶金,也就是提高服務模式的收入。這些功能包括串流媒體娛樂和自動駕駛可帶來的附加功能,或類似定制保險等,甚至是更好的硬體體驗。BMW最近宣布了一項座椅加熱的訂閱服務,費用是每月18美元。去年,福斯VW汽車表示,它們預估到2030年,軟體收入可達到12兆歐元,會占全球汽車總市場的1/4。

對汽車產業來說,無論是數位轉型、組織重整或是商業模式的顛覆,每一樣變化都足以讓它們傷筋動骨。對於這麼一個以慣性運作的百年大產業而言,它們相當於正在經歷一個緊拉手煞車的艱難大轉彎。許多老牌車廠迄今無法接受電動車風潮這麼快就兵臨城下。所以,數位化議題根本還沒進入它們的董事會。

不過,認真說起來,現在的電動車競賽還沒有定輸贏。儘管傳統車廠在軟體方面欠缺仍多,但電動車新貴們也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比如如何讓Spaltmaβ規模化、維持複雜的供應鏈管理,以及怎麼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沒有人知道,傳統車廠會不會像Nokia那樣在智慧型手機競爭中落敗?但大家都知道,來得及採取行動的時間窗口越來越小。(作者為創投合夥人)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1128000432-260109?chdtv

=============================

台廠他爭先!劉揚偉:鴻海衝刺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占5%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2022年11月28日 

談話聲音溫暖而堅定的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2022年回歸全球跑透透的行程,首要重心聚焦電動車領域,完全反映集團策略與重心,不僅6月親自拜訪印度、印尼、泰國總統與總理,更在11月再訪印尼,參加G20(20大工業國集團)高峰會,走過雅加達、曼谷、新德里的街頭,劉揚偉思考的是,如何透過電動車,讓年營收達6兆新台幣的鴻海再次成功華麗轉型。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圖/鴻海檔案照。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圖/鴻海檔案照。

不論是鴻海年度股東會、季度法說會,甚至每年度鴻海集團盛事科技日活動,劉揚偉都把握機會,向外界不只一次談到「電動車是百年一遇的機會」!並且重申2025年集團電動車全球市占率力拼5%,若以研調機構統計2025年全球電動車產量將達2500萬輛,5%市占率約達125萬輛,鴻海如何達到這一步,相信劉揚偉心中早有定見。

劉揚偉直接點出台灣產業有三大獨特性。只是以過去台灣經驗,在「造車」傳統領域一直輸給鄰近的日本、韓國,現在電動車市場更有美國、中國靠補貼養大的兩大巨獸特斯拉、比亞迪,台灣電動車還能有什麼「好玩」嗎?

劉揚偉強調,電動車概念大大改變汽車生產的觀念及零件,以ICT(資通訊)整合技術見長的台灣產業,將迎來難得的大好機會。尤其在電動車時代,只要能掌握三電(電池、電機、電控)、軟體及半導體等關鍵要素,一定可以得天下!這也是劉揚偉為何一直強調,台灣必須緊咬這塊百年一遇大餅。

第一,企業獨特性。一個小小台灣,能夠找齊所有零件

 

劉揚偉說明,台灣中小企業蓬勃發展,雖然打不過日本、韓國的大公司,但是卻很容易在一個小小的台灣,一下子找到功能齊全的零件!

因此,鴻海發起成立MIH聯盟(電動車開放平台),開放全球產業夥伴加入,至今已有超過2500家廠商會員,延伸出上下游產業生態鏈,建立產業生態圈。

鴻海透過MIH平台能打開台灣電動車產業的出海口,以「標準化、模組化、平台化」,加速電動車的產製速度,降低開發成本,縮短製程,提升產品競爭力,讓MIH聯盟成員能做大生意,鴻海積極推動MIH聯盟為中立組織,並由集團負責打通MIH聯盟的出海口。

「過去台塑、裕隆都想造車,但是都不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不會做引擎」。引擎有多難做?裕隆過去投入了許多的金錢,做了很久還是不成功,就是因為機械要在高熱、高速的嚴苛環境下,長達10、20年不會壞,這是相當困難的。

過去台灣汽車產業受到這限制,雖然很多有心人想要開發與突破,但是始終客服不了引擎這一關。劉揚偉強調,現在碰到一個很大契機,就是汽車電動化之後,不再需要引擎了,取而代之的是馬達,還有電池,這些對於台灣過去所累積的經驗來說,就是相對容易掌握的了。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與MIH會員夥伴大會致詞。圖/鴻海提供。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與MIH會員夥伴大會致詞。圖/鴻海提供。

第二,地域獨特性。放眼全球商機,年產規劃將突破百萬輛

劉揚偉指出,「2023年,會是我們在電動車事業非常關鍵的一年,相信很多合作案都會陸續展現成果」,甫於11月鴻海第3季法說會上,向法人與媒體說明鴻海電動車發展進度。

鴻海泰國電動車製造工廠剛於11月中動土,目標2024年達生產規模,初始產能每年5萬輛,之後逐步提高到每年15~20萬輛,以滿足2030年前東協不斷增長電動車市場需求,美國俄亥俄州規劃年產能50~60萬輛,以供應美洲市場為目標,而台灣則由裕隆三義廠產能年產超過10萬輛的產能支應,並將持續與印度、印尼夥伴洽談合作,透過BOL(營運本地化)模式延伸到全球,達到當地國家、在地夥伴與鴻海三贏的發展結果。

劉揚偉則在G20系列活動B20企業峰會中發表專題演講指出,BOL能為當地經濟提供「GDP and Jobs」,BOL需要上下游合作,劉揚偉也與印尼合作夥伴Indika展示,BOL如何使當地工業受惠。

鴻海解釋,建立出海口的方式,是以構建營運本地化(BOL)的創新模式布局區域製造,將全球分為五、六個區域,與在地業者合作製造,例如在中國大陸攜手吉利,東南亞攜手泰國國家石油(PTT),在美國投資買下Lordstown俄亥俄州廠房及設備,台灣則與裕隆三義廠合作,下一步規畫委託裕隆三義廠代工製造納智捷n7(ModelC)車系,除了銷售台灣之外,目標更放大外銷到國外市場。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拜會泰國總理。圖/泰國總理府。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拜會泰國總理。圖/泰國總理府。

第三,產業獨特性。過去打群架經驗,有人帶頭就有人敢衝

過去台灣發展PC、手機產品,為資通訊產業打下堅強基礎,除了資金、技術、人才等籌碼優勢之外,更為生態系建立起強大信心,這也是台灣產業獨有的特性。

一位已退休電子業高層提及,過去台灣做生產,就是從國外拿一個樣品回來,大家聚在一起討論分析,「能不能做?不能做就找人做」,早年台灣產業就是在如此狀況下,建立起產業聚落與競合分工,各自擁有各自擅長,卻又能合作做出符合國際品質的產品,這些關鍵就在於有一位領頭者。

鴻海看中半導體未來在電動車地位將更為提升,除了成立第6個事業群S事業群專責發展外,更以併購或策略聯盟方式加速分進合擊,包括車用半導體、電池模組以及軟體垂直整合服務;其中在碳化矽材料方面,從上游的碳化矽長晶、晶圓、基板製造,再到下游的封裝模組已建構完成,2023年開始車規驗證,預估2024年進入量產。

鴻海在關鍵零組件取得重大突破之後,其餘零件就能夠回到台廠所熟悉的資通訊應用上,就會回到過去台廠打群架的經驗,有人帶頭就有人敢衝。

鴻海也重申,2025年在全球電動車市場拿下5%市占率目標不變,屆時營收貢獻金額將達到新台幣1兆元,要達成目標「非常可能」,劉揚緯補充,等到營收規模達標,零件供應量也會提升,整體毛利率更是會朝向10%邁進。

「台灣是您最值得信賴和可靠的合作夥伴,透過共享與協作,讓我們共同繁榮,創造更美好的世界!」這句話是劉揚偉在G20高峰會上演講的結語,台下滿滿國際貴賓拍手叫好,鴻海正在電動車賽道上華麗過彎,在轉型之路上展現鴻海速度疾駛。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於G20登台舉行專題演講。圖 / 鴻海提供。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於G20登台舉行專題演講。圖 / 鴻海提供。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3%80%8C%E9%9B%BB%E5%8B%95%E8%BB%8A%E6%98%AF%E7%99%BE%E5%B9%B4%E4%B8%80%E9%81%87%E7%9A%84%E6%A9%9F%E6%9C%83%E3%80%8D%EF%BC%81%E5%8A%89%E6%8F%9A%E5%81%89%EF%BC%9A%E9%B4%BB%E6%B5%B7%E9%9B%BB%E5%8B%95%E8%BB%8A%E5%85%A8%E5%8A%9B%E8%A1%9D%E5%88%BA-2025-%E5%B9%B4%E5%B8%82%E5%8D%A0-5-%EF%BC%85-230055647.html

==================

電動車10年銷量成長120倍 台灣供應鏈掀無聲移動革命
張家豪·Yahoo財經特派記者 2022年11月28日 

你一定聽過電動車,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電動車增長速度有多快!2012年全球電動車整年銷售量僅12萬輛,但截至2021年為止,光一周銷售數字就超過2012年整年,2021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更是創下歷史新高達到660萬輛。TrendForce預估,2023年新能源車全球出貨量將達年產1450萬輛,正式突破月產百萬輛的里程碑,這個高速成長趨勢還沒有停,直到2025年全球產出更將接近2500萬輛水準,更是近年少見高倍數成長產業。

電動車10年銷量成長120倍!2025年競爭大門將正式關閉!Photo by Getty Images.
 
電動車10年銷量成長120倍!2025年競爭大門將正式關閉!Photo by Getty Images.

這樣的趨勢也讓走過電腦、手機高速成長年代的資通訊科技大老們眼睛為之一亮,預期超大商機即將降臨,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更是喊出時間表,「半導體產業絕對是電動車發展關鍵元件,電動車參戰資格的機會大門,2025年就會正式關閉」,呼籲業者一定要積極布局、搶占市場,再創電動車「無聲移動新革命」高峰!

台積電認為EV帶動半導體結構性成長

電動車高速成長潛力,更是繼半導體、網路、行動電話之後的明日之星,也讓過去30年曾經見證資通訊產業輝煌年代的科技產業大老們無不豎起大拇指期待!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檔案照/中央社。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檔案照/中央社。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就在今年8月底台積電2022技術論壇中提到,半導體產業正在發生三大變化,其中,終端裝置矽含量將大幅增加!魏哲家說明,之前跟福特車廠高層聊天提到,「台積電做了這麼多的車用晶片為何市場依然不夠用?」福特高層則回應,汽車半導體矽含量每年都增加15%,意謂電動車將與半導體、資通訊產業綁在一起,一同成長茁壯。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電動車將來帶給台灣的機會,可能要比半導體還要大,「電動車絕對是台灣百年一遇的機會!」,必須要緊抓住這塊大餅不放。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除了口頭推動之外,更以出版《電動車產業大未來》、催生《Auto IC Master晶片指南》等方式,持續推動並呼籲產業抓緊時間、把握機會。

早年曾直接進口一台電動車來拆解的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則認為,電動車無法由單一廠商獨立完成,而是要以「策略聯盟」方式進行,台灣業者一起把市場做大!

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圖/記者楊絡懸攝
 
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圖/記者楊絡懸攝

鴻海布局電動車後發先至 台達電滿火燉煮熬出頭

可以說是「玩電高手」的台達電以電源供應器起家,鄭崇華早年聽說外國有電動車產品,也就直接高價進口一台到總部地下室進行拆解研究,堪稱台灣研究電動車鼻祖;鄭崇華日前談及電動車發展認為,2030年電動車滲透率將達40%,每1、2年就會增加500萬輛電動車,「這就是為甚麼電動車吸引越來越多廠商進入的原因」,不過,電動車新技術與應用不可能靠單一廠商完成,必須要合作才能把市場做大、做強,台灣才有機會成為全球市場主要參與者。

鴻海集團則在短短2年之內,推出5款電動招商車款,若加上MIH電動車平開放平台Demo Day所公布的3人小車Project X計畫,推出車款數量已達6款,並且重申絕不做自有品牌,堅持委託設計製造代工服務(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切入市場!

劉揚偉於法說會中強調,目前已有二家新創車廠與一家傳統車廠接洽中,很快就有電動車整車組裝訂單入手,鴻海所採取策略,希望結合平台力量,前端承接整車訂單,後端共享零件供應,一起把台灣供應鏈於全球市場的重要性與地位放大。

宣明智直指,電動車產業規模,單單就小型車來說,每年產值就超過2兆美元,就已經是PC與手機產業的2倍之多,如果加上特殊用車、產業用車,整體產值於2040年可能超過6兆美元,又是再3倍的爆發潛力。

全球新能源車銷售將快速增長。圖/集邦科技提供。
 
全球新能源車銷售將快速增長。圖/集邦科技提供。

參戰資格大門2025年關閉 機會錯過恐不再

不過,他坦言,現在正處於布局、搶占市場的高峰,電動車將在2040年進行產業大決戰,參戰資格的機會大門2025年就會關閉,半導體產業絕對是電動車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元件,「我看到台灣IC是發展電動車的核心競爭力」,一定要把握好好把握這個機會。

以過去台灣廠商所展現潛力來看,只要有開放標準就很容易蓬勃發展成為生態系!汽車更是所有工業的火車頭,試想台灣過去PC與NB產業發展,若如外界形容電動車就是裝了輪子的PC,台廠怎麼能夠缺席

除了半導體、車廠、整車組裝之外,零組件更是台灣廠商強項,電路板、被動元件、沖壓模具、LED,甚至化工塑膠料件等等族群也都充滿新機會,以電路板來看更是磨拳霍霍以待的產業之一,因應車用規格要求不同,使得車用板需求將是傳統汽車的3倍以上,長期成長動能看好,而2022年半導體晶片供應鏈短缺狀況舒緩,加上塞港、封控等負面因素消除,2023年電動車銷售量更將進入翻倍成長,台灣企業如何搶占一席之地,值得持續留意觀察。

電動車2023年銷售量仍將進入翻倍成長。Photo By Getty Images。
 
電動車2023年銷售量仍將進入翻倍成長。Photo By Getty Images。

延伸閱讀

台廠他爭先!劉揚偉:鴻海衝刺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占5%

電動車真香!台灣逾1500家廠商搶食5800億美元大餅

「拔槍俠」搶電大戰!全台僅4380支充電槍…電動車排隊要等30分鐘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10-%E5%B9%B4%E9%8A%B7%E9%87%8F%E6%88%90%E9%95%B7-120-%E5%80%8D-%E5%8F%B0%E7%81%A3%E4%BE%9B%E6%87%89%E9%8F%88%E6%8E%80%E9%9B%BB%E5%8B%95%E8%BB%8A%E9%9D%A9%E5%91%BD-23004625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