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人類的救世主,美版“商鞅變法”,他欲以一己之力推動整個世界進步 2025年02月09
這讓我聯想到商鞅變法,它是中國古代秦國的一次重大改革。
雖然商鞅的最終結局是遭受車裂,但商鞅變法強而有力地推動了秦國的改革,最後商鞅遭受車裂,也不影響他的變法思想的延續。
自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擔任「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人,他極力推行激進的政府改革計劃。
馬斯克有意推動全人類進步,人們稱他為美版商鞅。
這一類比既體現其變革的徹底性,也暗示了潛在風險。
以下讓我帶大家看看馬斯克美版商鞅變法:
001 改革核心:降本增效與去官僚化
馬斯克主導的「政府效率部」目標是通過削減冗餘機構、裁員和優化預算,實現聯邦政府的降本增效。
他目前主導的具體措施包括:
馬斯克借鑒其在推特裁員80%並提升效率的經驗,計劃將美國2347萬公務員裁至約586萬人,裁員75%的聯邦公務員,以消除低效崗位。
馬斯克通過曝光“愚蠢支出”,例如7萬美元的馬桶蓋、8000美元的咖啡杯採購等事情,設立公共監督機制,削減2萬億美元聯邦預算,實施推動財政透明化。
馬斯克還推動簡化監管流程,例如推動SpaceX的星艦發射審批加速,減少環保等法規對科技專案的限制。
002 與商鞅變法的歷史類比
商鞅變法以“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戰”等改革著稱,其核心是打破舊利益格局,重塑國家體系。
而馬斯克的改革同樣觸及美國深層利益結構。
他毫無疑問地觸動了利益集團,例如軍工複合體(年預算超8000億美元)、社保醫保體系(占聯邦支出61%)等,改革阻力巨大。
他的效率至上理念,商鞅強調“法”的剛性執行,馬斯克則以企業家思維推行“數據驅動決策”,試圖將政府運作“公司化”。
003 動機與利益驅動
馬斯克的改革並非單純出於公共責任感,更多與其商業版圖密切相關。
美政策天秤傾斜,拜登政府的《重建美好未來》法案偏向工會車企,損害特斯拉利益; 特朗普承諾取消電動車稅,直接利好特斯拉。
在科技專案加速下,SpaceX、腦機介面等前沿領域依賴政府訂單和審批,改革可降低監管阻力。
政治投資方面的回報,馬斯克為特朗普競選投入巨額資金(如14億美元),此舉被視為鞏固自身政治影響力的“交易”。
004 挑戰與爭議
利益集團亦會反撲馬斯克,醫療、教育、環保等部門可能聯合抵制預算削減,甚至通過國會施壓。
將會產生社會穩定性風險,大規模裁員可能引發公務員系統動蕩,激化社會矛盾。
反觀改革的可持續性,美國政治週期短(總統任期4年),若特朗普未能連任,改革可能中斷。
005 美版商鞅變法的潛在影響
站在經濟層面角度分析,若成功削減2萬億美元開支,可能緩解美國財政赤字,為降息提供空間,間接影響全球金融市場。
在科技與產業方面,將會加速SpaceX、AI、機器人等領域的商業化進程,甚至推動全球相關產業鏈競爭。
當然,若改革失敗,則隱喻馬斯克恐怕會步商鞅後塵,成為利益集團鬥爭的犧牲品。
若成功,則可能重塑美國行政體系,開創“企業家治國”新模式。
人如螻蟻,販夫走卒疲於奔命,然而馬斯克卻站在歷史的暗處,捅破窗戶紙讓正義之光照耀進來。
不管結局怎樣,他是用商業推動政治的先驅,他的靈魂萬里挑一。
馬斯克的「商鞅變法」本質是藉助政治權力推動效率革命,但其成敗取決於能否平衡利益集團、維持社會支援,並突破美國制度性桎梏。
這場改革既是商業資本與政治權力的深度綁定,也是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巨頭影響國家治理的典型案例。
其結局或將深刻影響美國未來十年的政治經濟格局。
他是一位孤勇者。 他已經作好了壞的準備。
要知道,曾經的他,也是販夫走卒里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