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狗鎮(dogville): 慈悲的屠殺

《狗鎮 Dogvill 的女主角名叫Grace

Grace,在英文中有多種含義。
只說當grace作名詞用的時候的含義。韋伯詞典這麼說的:

第一類含義:總的說來,第一種解釋是:恩典,慈悲,而這種恩典與慈悲大多來自於神 (a virtue coming from God)。

第二種含義大體上說,是恩惠,恩典的意思。比如說, a special favor。

第三種含義基本上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指人的風度,魅力或者美德;似乎這層意義是從上面的含義衍生而出。比方說,a charming or attractive trait or characteristic。

其他的含義暫且不做贅述。

Grace 也是女性的名字,音譯為“格蕾絲”,那位有名的格蕾絲王妃就是這個名字,到現在還受廣大影迷的痴迷。從她的外表看來,的確和名字相得益彰。

某個夜晚,狗鎮也來了一位名喚Grace的年輕女性,個子高挑,皮膚白皙,藍色眼睛,金色的頭髮,真的very graceful(非常優雅有魅力)。為了敘述方便,就叫她格蕾絲吧。

格蕾絲好像因為被黑幫追殺逃至這個洛基山脈中的偏僻小鎮。小鎮上大約只有十五位成年人,一些孩子,一條狗。其中一位小說家兼哲學家湯姆整日為人類的靈魂擔心,覺得小鎮的人們冷漠,自私;所以他時常地教育他們一番。格蕾絲就是上帝送來的禮物。湯姆決定收留格蕾絲,並讓她成為他人性的試驗品,以圖改造小鎮的居民。

格蕾絲在小鎮的經歷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頭兩週的試用期。小鎮居民決定保護格蕾絲兩週,以觀察格蕾絲的為人。在此階段,格蕾絲每天為小鎮各戶工作一個小時,來報答他們的恩惠(恩典)。

第二階段,算得甜蜜期。大家漸漸開始喜愛格蕾絲。雖然其間有警察來狗鎮貼過一張尋人啟事,也只算是甜蜜期的一些小小齟牾。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好兆頭。

第三階段,以美國國慶節開始為轉折。當大家看到警察再次光臨小鎮,張貼了一張通緝令。通緝令稱格蕾絲與兩週前的銀行搶劫案有關。小鎮的居民們感到自己為窩藏罪犯承擔了一些 額外的風險,於是決定讓格蕾絲延長工作時間,並減低格蕾絲的工資,作為補償。格蕾絲再也感受不到那些甜蜜時光了,她徹底成為了一個工作機器,為人剝削。

第四階段,基本屬於“悲慘”的遭遇,在此格蕾絲作為女人的功能終於被利用。蘋果園主查克以告密威脅格蕾絲,強奸了格蕾絲。查克的兒子要求格蕾絲打他的屁股滿足他的受虐需求,在此之後,這個小男孩轉頭告訴母親格蕾絲的“暴力”。格蕾絲想要逃跑,結果卻是,當運輸司機收了錢之後,決定還要格蕾絲的性服務作為報酬,而在他兩樣都得到了之後,卻把格蕾絲帶回了狗鎮。

湯姆父親的錢被偷走,格蕾絲被誣陷,狗鎮的居民們於是給格蕾絲的脖子套上了鐐銬,鐐銬上還有一個鈴鐺,鐵鍊上還拖著一個巨大的鐵輪子。這樣格蕾絲可是逃不掉,也無法犯罪了。再之後,狗鎮的男人們輪流在夜晚拜訪格蕾絲的小屋,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

可是格蕾絲始終沒有與自己的愛人湯姆上床,她說這是不對的。不過,一個晚上湯姆與所有的小鎮居民對峙之後,跑來要求格蕾絲以自己的生殖器報答。格蕾絲委婉的揭露湯姆的意圖。湯姆,這位哲學家,這位一向認為自己的純潔性的哲學家,關心人類道德水準的小說家,發現---- 原來自己也有“邪惡”。而這是格蕾絲“幫助”他發現的。湯姆覺得自己的道德家小說家哲學家生涯受到了威脅,於是決定把這個“威脅”從自己身邊趕走。

於是------ 湯姆向黑幫出賣了格蕾絲。

黑幫們開著車端著槍來狗鎮,格蕾絲原來是黑幫老大的女兒。格蕾絲叫自己的父親把小鎮的所有人射殺,然後燒掉了小鎮--- 只留下了一條狗。

在此之前,格蕾絲並沒有這麼殘忍,冷酷。她是那麼的美,那麼溫柔,能夠容忍。她說,只要能夠留在小鎮,她願意做一切事,一切!只要不要被趕出小鎮。延長工作時間,剋扣工資,冷言冷語,她皆忍受。在被蘋果園主強姦之後,她阻止湯姆去找查克算賬。在此之後,查理要和她在蘋果園裡野戰,她也順從了,而且還被狗鎮的女人看到。我們跟隨著格蕾絲經歷所有的苦,痛,侮辱,冷漠。我們幾乎無法想像: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情是格蕾絲無法忍受的。不,有一樁事情是格蕾絲無法忍受的,那就是 --- 不原諒不饒恕“人們”。

正因如此,她無法容忍跟著父親做打殺搶之事,所以逃出來。即使父親來狗鎮接她,車裡,她與父親有一段很長的對話(交戰),關於“寬恕”。格蕾絲質問父親,

“為什麼我不能饒恕 (why shouldn’t we forgive them)?”
“為什麼我不能慈悲?(why shouldn’t I be merciful)”

先不討論為什麼不能饒恕, 而討論為什麼應該饒恕。有些原因是影片中提到的,有些不是。

原因一,以格蕾絲的觀點,那是他們的“本性”(nature)。人們(在他父親眼中,人們不過是狗)不過是按照他們的本性進行反應。所以應該饒恕。父親的反駁是:正因為他們是狗,按照本能反應,我們就應該給他們教訓,鞭打他們, 讓他們不再一次又一次的依照本性反應,暴露醜惡人性。

原因二,仍然是格蕾絲的觀點:他們已經盡力了,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父親的反駁是:他們真的盡力了嗎?他們真的做得足夠好嗎?

原因三,還是格蕾絲的觀點,不過她沒有明白的意識到而已。她站在道德的最高點所以她認為她有能力並且她應該有能力原諒,寬恕他人,這,是她的恩典。父親的反駁是:“格蕾絲,你才是我所見過的最狂妄無知的人(arrogant)。” 人,自個兒得成全自個兒。格蕾絲逃離黑幫,逃離父親,在小鎮呆下,忍受了所有的痛苦和屈辱,然後--- 她饒恕了他們。這是她成全自個兒的方式,讓自己昇華的方法。湯姆把狗鎮以及格蕾絲的到來當作人性的實驗場,其目的是為了自己的“靈魂”,人類靈魂的哲學家道德家事業。格蕾絲何嘗不是把狗鎮以及狗鎮的居民作為實驗場,以佐證她那偉大的慈悲的靈魂?狗鎮居民的醜惡,以及犯罪,又何嘗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被格蕾絲的grace所催化?

狗鎮那一堆灌木叢,即使人們不好好照料它們,它們仍舊春生夏長,秋天獻出累累的漿果。而格蕾絲即使每天被不同的男人操,即使帶著脖銬,拖著鐵鍊,為各家服務,即使被愛人出賣,被狗鎮所有的人出賣,當她初與父親交談的時候,她仍然斬釘截鐵的拒絕離開狗鎮。 Grace,本是來自於神的慈悲。格蕾絲,你真以為自己是上帝?

原因四,也許是也許不是格蕾絲的觀點, 不過她似乎想到了。這也是我們大多數時候饒恕的理由之一。那就是,如果換做是我們,換做我們是狗鎮的居民,是查克,是湯姆,是本森太太,是麗茲姑娘,在那種情形下,我們會不會做出同樣的行徑?很有可能。既然只有沒有犯過罪的人才能向婦人仍石頭,既然設身處地之,我們都有可能做出同樣醜惡的事情。那麼作為同類,我們應該也應有能力饒恕他們。

父親叫格蕾絲去車外轉轉,好好想想。格蕾絲在小鎮走了走,她問自己,如果換做是她是狗鎮居民,是查克,是維拉,是湯姆,是本森太太,是麗茲姑娘,她會不會做得更好?突然月亮探出了頭,撕去了小鎮那層模糊朦朧的慈悲面紗。

格蕾絲突然意識到,不,他們做得根本不夠好。如果她,格蕾絲,在同樣的情況下會做出與查克,維拉,湯姆,本森太太相同的行徑,那麼,她,格蕾絲,沒有任何資格向他們戳手指頭,沒有任何資格輕視他們,譴責他們。可是,她,格蕾絲,忽然明白自己不會如此,於是,忽然的,所有的“悲傷和痛苦終於回到了它們應有的位置”。

這,還是,向婦人扔石頭的邏輯。只有自己沒有罪的人才有資格仍石頭。只有自己設身處地不會犯同樣的“罪”人,才能夠輕視譴責懲罰他們。

格蕾絲,似乎還沒想明白。即便自己是查克,維拉,湯姆,本森,即便自己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會有可能做出同樣齷齪,醜類的行為,這卻不能成其為“饒恕”他們的理由;也不能為饒恕他們提供充足的證據(It cannot justify the forgiveness.)。依照扔石頭的原理,每個人都要道德沒有瑕疵,行止完美無瑕,才能擁有資格。老大?你是要我們都成為上帝嗎?

假使,換做自己,我們某一天也像狗鎮的居民一般,在那種環境情形之下,做出同樣的舉動,強姦弱女,榨取他人的勞動,虐待他人,欺騙出賣他人,我們也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沒有慈悲(grace)!那是我們欠的,應該還的。

以“如果自己穿著他人的鞋子”來佐證並支持要饒恕他人犯罪的觀點,本質上,仍是對於“自己”的慈悲和憐憫;是無法直面自身也有如此醜陋的一面(假使給以適當的時機和環境)的懦弱和自戀,是無法面對自身人性的脆弱。仍是捨不得放棄“道德製高點”的虛偽。

前段時間早起看新聞,望到一段新聞的尾巴。大意是,多年前在加州某教堂發生了對兒童的性虐待。這些孩子們現在都已成年,開始起訴該教堂(或某主教)。法院判賠償660million美元,一共500多個受害兒童,每人獲賠130萬美元。接著主持人採訪了其中一名受害者,她已經是媽媽了。她說了一些童年遭受性虐待對她產生的後果。在採訪要結束的時候,女主持人問了一句話:“你有沒有可能寬恕他們?”

這樣的新聞不是第一次看到。去年聖誕節前美國某小鎮的小學發生槍擊案,小鎮上的一名男子衝入小學教室,以執行死刑的方式殺死了五名(?)女孩兒。看電視的時候,黑色馬車載著女童的小棺材駛過小鎮,播音員在一旁說,小鎮的居民現在已經開始寬恕犯罪者了…今年弗吉尼亞理工的槍殺案之後,人們立了33座墓碑。受害者是32名,另一座墓碑是立給兇手的,人們寬恕了他。可是事後,小鎮上的人在給被槍殺的受害者立碑時,也給兇手立了一塊。他們說,兇手也是值得同情的,因為他在需要幫助是沒有得到人們的理解。人們在悲傷的同時也寬恕了兇手。

此時此景下的格蕾絲,忽然意識到即便在同樣的情況下,她也不會成為查克,維拉,本森太太。於是,她找到了自己對他們實施懲罰的理由,和立腳點。她再一次成功的找到了道德製高點,為自己的報復正名。

她想:“不,他們做得根本不夠好。如果有人有這個能力懲罰他們,他應該這樣做。為了其他的小鎮,為了人性,為了人類,格蕾絲她自己。”

她對父親說:“ 如果你不介意,我要使用你給我的權利,我要讓這個世界變得至少稍微好那麼一點點。”

當湯姆找她求情(仍用那些哲學語言),她無法忍受再聽下去,回到車中,對父親說:“這是世界會因為某個小鎮的消失而變得好一點,那狗鎮就是。”

於是,慈悲的大屠殺 (Grace’s Slaughter)開始了,襁褓中的嬰兒也不能倖免。她親手用手槍殺死了愛人湯姆。

而至於格蕾絲(Grace) 在屠殺之前所說所想的那些話,聽起來,用王鳳姐的話說,那是“沒得叫人噁心”。

你還真以為自己是上帝?切!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12104/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MyODg3MTg4.html

......

《狗鎮》的導演/編劇是丹麥籍的拉斯·馮·提爾。他的《黑暗中的舞者》曾創下丹麥電影史上最高投資記錄,該片是他“美國三部曲”的第一部,在去年的戛納電影節上,原有望奪得金棕櫚獎,後來輸給了《大象》。這部電影借鑒了不少舞台劇的形式,佈景非常簡單,都是像徵性的,像是實驗話劇。一開始確實有些不習慣,進入狀態就好了。按照導演的說法,是為了讓觀眾忽視外在形式,更加關注人物和情節。電影還像戲劇一樣,分了章節。 9個章節都有主題,交代了大致情節。還有大量旁白,交代了村民的背景。拍攝方式是手持攝像機,略有些搖動,但不明顯,可以忽略。

故事中的狗鎮坐落於美國洛基山脈的峽谷之上,這裡住著很少的居民,他們很普通,也善良。他們的生活非常艱苦,居住的房子也很破敗,但卻安居樂業。湯姆家的房子是整個鎮上最好的,在興旺的年代堪稱為豪宅。湯姆是一個愛思考的年輕人,說他是作家也可以,他常自我感覺良好,喜歡開導別人。特別是在道德上,他有一種優越感。有一天晚上,他在小鎮唯一的街道愛姆大街閒逛的時候聽到了一聲槍響。不久一個美麗的陌生女子格蕾絲無意中闖入這個平靜、保守的小鎮。小鎮的街道通向幽深的死路,她無處可去了。她在躲避一個黑社會老大,她希望能暫時躲避在此。湯姆答應幫助他,支走了向他打聽的黑社會老大。她給鎮子帶來了一種潛在的危險,居民們希望她離開。但在湯姆的熱心開導下,居民們給了格蕾絲2個星期的考驗期,如果她表現得好,便可以留下。

鎮子上的生活清苦又閒散,基本上沒什麼事情可做。格蕾絲小心翼翼地敲開小鎮每一戶居民的房門,並以溫和的態度迎合各式各樣性格怪異的人們,以求得他們的肯定。兩個星期過去了,格蕾絲終於被接受了。此後一段短暫的時間,她和居民們相處愉快,似乎她已經融入這個環境了。
不久,警察到來,貼了一張畫著她人像的尋人啟事。小鎮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人們局促不安。他們把格蕾絲看成給小鎮帶來危險的人,但經過湯姆的開導還是允許她留下了。

7月4日,狗鎮人們迎來了重大的慶祝活動,居民們藉此機會表示他們真心誠意的接受了她,並期望她能永遠與大家生活在一起,湯姆也在聚會前向格蕾絲傾訴了愛意。然而,正當懷著美好心願的人們共同舉杯慶祝時,警長再一次光臨了狗鎮,他將尋人啟事換成了通緝令,誰在兩星期內找到失踪的格蕾絲便能得到豐厚獎金。小鎮人們心情又開始起伏,剛建立起來的所謂友誼在考驗面前,脆弱無比。在湯姆的提議下,格蕾絲可以留下,但代價是她要付出雙倍的勞動,而收入會更少。格蕾絲還是很感激,每天她更加忙碌。但似乎她做得再多也無法討得大家的歡心,她很難從居民們的臉上看到笑容。

不久,小鎮又有警察到來,格蕾絲正在給查克家的7個小孩當家教。查克知道她此時不敢聲張便趁機強奸了她。而幾天過後,查克的老婆維拉帶著幾個女人半夜摸進格蕾絲的家裡,查克的凌辱卻使格蕾絲成為了勾引有婦之夫的蕩婦,維拉撕扯著格蕾絲。作為懲罰,維拉砸碎了格蕾絲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換取的7個心愛的小瓷娃娃,也砸碎了格蕾絲的心。並冷酷地扔下一句:“如果你能忍著不哭,我就給你留下一二個。”

格蕾絲看透了狗鎮居民的偽善、冷漠和猙獰的面目,決心逃離。格蕾斯在湯姆的安排下以支付開貨車的本10美元作為報酬。格蕾絲清早上了裝滿蘋果的貨車,車顛簸的開出了鎮子,開了好一陣突然停了。本說前面有警察,說這是危險的運送,要付出更高的報酬。格蕾絲身無分文,本強奸了她。顛簸了一天,終於到了目的地,格蕾絲迫切希望擺脫不幸看到異地的陽光。車停下來,她卻聽到熟悉的狗叫,原來她又被帶回了鎮子。她被愚弄了。
鎮子裡的人早就得到了她要逃走的消息。為了防止格蕾絲再次逃走,又加上誣陷格蕾絲偷了錢,她被當成狗一樣拴了起來,在眾目睽睽之下拖著沉重鐵圈,緩緩地走回了家。
格蕾絲已完全麻木了。白天照常拖著刑具為居民工作,晚上她成為鎮上所有男人發洩性慾的工具。後來她得知,出賣她的人就是湯姆,偷錢的也是。湯姆偽善的解釋著原因,並想佔有她,既然其他的男人都已經這樣做了。格蕾絲拒絕了他,並認為他們的相愛是個錯誤。湯姆認為既然得不到格蕾絲,何必再失去小鎮對他的信任和地位?於是,他找出當時老大給他的名片。

接下來的這幾天,小鎮的人們騷動不安,無心支使格蕾絲,他們似乎都在等待什麼人的來訪。過了五天,寂靜的道路上終於響起了汽車聲。湯姆代表小鎮歡迎老大的到來,並向他們邀功,希望得到更多的賞金。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原來格蕾絲是黑社會老大的女兒,她原是為了不願意當父親接班人才逃離的。格蕾絲一直相信人是善良的,而狗鎮讓她明白了許多。老大諄諄善誘讓她回到原來的生活中,而她還在猶豫。他的父親讓她選擇“你先下去轉一圈,想明白了你再上車”。
格蕾絲下了車,當她再次面對狗鎮的人們,內心的淒涼讓她做出了選擇。她回到車上問老大“如果我答應重作你的女兒,我何時才能得到權勢?”老大說“現在”。 “好,那我不想再見到這個狗鎮”。在“老大”的指示下,爪牙們放火燒毀了狗鎮上的所有的房子,並開始屠殺。格蕾絲吩咐手下“有個家庭有好幾個小孩,當著她(維拉)的面殺先她2個孩子,如果她能忍住不哭,那就停止……她欠我的”。
外面熊熊的火光,哭聲震天,格蕾絲含淚看著這一切,非常鎮定。人都殺光了,只剩下湯姆。格蕾絲握著槍走出車廂,湯姆還在偽善的說什麼這樣的題材給了他怎樣的靈感,他要寫一本小說……格蕾絲用槍指著他的腦殼,“砰”的一聲,什麼都結束了。她回到車上,對父親說“有的人,要自己親手去解決。”狗鎮消失了。那隻粉筆劃的狗跳了出來,對天狂吼!

看完這部片,心情十分低落,這種感覺就像當年看《天浴》、《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一樣。 《狗鎮》是一個人性的試驗場,拷問著人類的靈魂。人性詭異、黑暗。善,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人們往往疏忽了這一點。如果沒有法律從外界約束,如果缺乏自省的內在精神,善很容易滑向邪惡的深淵。最可怕的是人們“正大光明”的做著罪惡的事情,卻不以為恥。

格蕾絲在危難之時被狗鎮居民收留,以為只要自己善良隱忍真誠的對待他人,居民也會同樣對待自己。她對別人一無所求,只求一個容身之地。她每天天不亮起床,按鐘點挨家挨戶的忙個不停,拿著稀薄的人工,還要時常受人白眼,被人譏諷或挑釁,連盲了的老頭都要吃她豆腐。她默默忍受,不辯解埋怨,一點牢騷都不發格蕾絲是一個虔誠的信徒,篤信與人為善,她認為村民們應該是善良的,她原諒他們。
但隨著外部的壓力越來越大,居民對格蕾絲越來越刻薄。他們把允許她留下當作一件莫大的施捨,變得貪婪自私和冷漠,無論格蕾絲怎樣勞動,他們都覺得不足以償還他們的恩賜。甚至,格蕾絲做得越多,他們便覺得自己得到的應該更多。這些最普通的人們,當他們自以為寬容、大度,當他們掌握著一切權利,而面對一無所有的弱者的時候,他們人性中惡的一面終於暴露了出來。
白天女人們盡情奴役她,孩子們欺負她,晚上男人們玩弄她。鎮子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毫無同情之心的利用她、榨取她。當他們把格蕾絲當狗一樣拷起來的時候,他們自己也淪為了兩足動物。而自詡愛她的湯姆除了把對她的幫助用來滿足自己的道德感外,無所作為,甚至把偷竊之罪嫁禍於她,向居民和老大告密。而最終一切灰飛煙滅,不知是毀滅還是救贖。 《狗鎮》讓我倍感悲涼。

.....

狗鎮:人類社會的縮影
如果只把狗鎮當作一個貧民區,那麼就太小看導演的格局了。馮提爾顯然把狗鎮當作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縮影。閉塞孤獨的狗鎮,有點像馬爾克斯筆下的馬貢多,也像宇宙中我們生存的小小星球。狗鎮的村民不能算壞,但說不上特別的好。大家都不很富裕,可也不是那種致命的貧窮。鎮裡所有人都實力相當,因此能和平共處。這樣的村鎮,不單是美國,就是在全世界各地,也是要有盡有。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發生,狗鎮的人們看起來會各司其責,世代綿延下去。

但主人公格蕾絲的到來改變了這裡的一切。格蕾絲被黑社會追捕,想隱匿於狗鎮,成為狗鎮的外來戶。狗鎮的人們因為她美麗、友善、熱情、助人為樂的品性,願意承擔某種不明確的威脅而同意她留下來。處在狗鎮的格蕾絲,有點像電影《天使艾美麗》中的艾美麗處在她的社區。按道理,格蕾絲完全可以像艾美麗那樣,憑藉自身的人格魅力,將一個平庸社區演變成人們安居的樂園。起初狗鎮有朝這個方向發展的趨勢,可最後的結果卻恰恰相反。

究其原因,我想不是《天使艾美麗》的導演比馮提爾對人性的揣測更樂觀,而是格蕾絲的處境與艾美麗不同。艾美麗是社區中的一員,而格蕾絲卻始終不是。用學者吳思的話來說,就是狗鎮的人們掌握了對格蕾絲的合法傷害權。格蕾絲也想同艾美麗一樣,用內心的陽光把整個狗鎮照亮。但狗鎮的人卻並不感恩,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格蕾絲是在為自己的居住權買單。正因為有這種想法,最後格蕾絲只能淪為狗鎮人的奴僕,狗鎮所有的男性都可以隨意去強姦她。

惟一一個沒有去強佔她的湯姆,卻因此耿耿於懷,覺得是被自己經不起推敲的道德優越感害的。而一旦這種優越感不復存在,傷害起女友格蕾絲來,他比狗鎮任何人都來得更徹底——向黑社會老大舉報明意是以犧牲格蕾絲來換回狗鎮往日的平和。而暗意人人都能看出,一是消滅格蕾絲的肉體,讓狗鎮的人都不能從她身上獲利,讓自己獲得在狗鎮的平等權。二是想靠舉報格蕾絲謀取高額報酬。

至此,狗鎮人們身上隱藏的、為上帝所不恥的七宗罪一齊迸發出來: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暴食、色欲!

事實上,業餘作家湯姆一直在致力於狗鎮的道德建設。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假如這個小伙不那麼好高騖遠,說得多做得少,而是像格蕾絲那樣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狗鎮每一個人。狗鎮感恩的人們會不會以他為榜樣,從此人人向善,將狗鎮變成一個美麗的家園?這也不是沒有可能。艾美麗就是一個例子。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就出在格蕾絲身上。從人格上講,格蕾絲幾乎稱得上是完人,她本身絕對沒有問題。但她不該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出現在一個錯誤的地方。她的出現,讓狗鎮的人們有了掌握別人命運的機會。內心的邪惡一時受到極大的誘惑而人,無論經過多長文明歷史的浸染,其本質還是動物。內心既有善因也藏惡意。個體無限膨脹的慾望決定了人內心的惡勢力,而對群居生活的妥協又決定了人內心的善勢力。

導演馮提爾的偉大之二,就是他在同一時間充分彰顯出了狗鎮人身上善惡兩股勢力的並行不悖。對格蕾絲,狗鎮所有的人都是惡的;而他們彼此,卻依然以善相待。狗鎮的人們為什麼對格蕾絲是惡的?因為在他們看來,無論怎麼施惡,格蕾絲都沒有還手之力。這同我們無論怎麼虐待或宰殺一隻弱小動物,這只動物都無法報仇一樣。而狗鎮的人們為什麼對彼此是善的?因為如果不善,狗鎮就會陷入內戰之中,弄得人人自危。

打個比方來說,格蕾絲就像當初來到美洲大地上的黑奴,白人紳士們可以在一種非常民主、非常友好的氛圍下,決定黑奴的生死存亡。至於黑奴的品性如何,則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列。

導演馮提爾的《狗鎮》取材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鄉鎮,但現實生活中,類似格蕾絲這樣的悲劇仍在時時上演。前不久,我看報紙新聞,說是一個精神病女流浪來到中國北方的一個村莊,被一名老漢收養在家,不但做了自己的性奴,還強迫她去賣淫。結果這個村莊的一多半男性都成了嫖客。而流浪女十幾年來生下的幾個子女,都被老漢販賣出去了。新聞的寫作者最後只是質疑農村基層政權的不作為。這種質疑,在思想深邃的《狗鎮》面前,實在是蒼白無力。

是格蕾絲的到來讓狗鎮人擁有了施惡的空間,那麼責任該由格蕾絲負嗎?當然不是!格蕾絲其實只是狗鎮人們施惡的千萬個誘因之一。確切地說,格蕾絲只是打破狗鎮平衡的一個符號而已。沒有格蕾絲,狗鎮的平衡也會被別的什麼打破。而人類任何一個活動空間,其平衡性只是相對的、暫時的。絕大多數時候人類活動的空間是不平衡的。也許在格蕾絲之前,狗鎮的人們就是這樣行走在善惡之間,只是沒有表現得這麼尖銳而已。

在人類活動的空間裡,其實不可能像狗鎮那樣十指一般齊,都是實力差不多的村民,甚至連個主事的村長都沒有。

人類活動的空間更多的是人與人實力的不平衡,家與家實力的不平衡,族與族實力的不平衡,國與國實力的不平衡。
而這種不平衡正是人類施惡的最大誘因!

導演馮提爾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會在這部影片中對人類社會的前程表現得如此悲觀失望!是的,平衡使我們遵循了善。而不平衡誘發了我們的惡。問題是,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空間是不平衡的。所以,整個人類的歷史注定是一部混亂的邪惡史。人類的善,是相對的;人類的惡,則是絕對的。人性中的善意像溫室裡的花朵難以培植,而人性中的惡因則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正因為這樣,我曾為之熱淚盈眶的“艾美麗現象”其實是暫時的,而“格蕾絲現象”則是永久的。艾美麗用自己人性中的善感化了她的社區,那是因為她的社區當時暫時處在平衡狀態。假如她的社區也來了一個人人都可以對其合法傷害的格蕾絲,那麼艾美麗的人格魅力就會像湯姆一樣毫無作為。同樣的道理,湯姆要想在狗鎮有所作為,除了真正擁有格蕾絲的品性外,還要有一個相對平衡的空間。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93319923553244805.html?fr=iks&word=%A1%B6%B9%B7%E6%82%A1%B7&ie=gbk

........

作者:劉甜甜田田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75351/answer/637758562
來源:知乎

有很多點來分析這部電影。其中一點傲慢,傲慢是七宗罪之首。所有的狗鎮人,都不覺得自己是在作惡,更不覺得自己是罪人。他們認為,冒著風險收留格蕾絲,是一種莫大的恩德,於情於理,格蕾絲必須付出回報。至於用狗鏈拴住格蕾絲,和後來對她的奸淫,都只是對她逃跑的一種懲罰。總而言之,他們認為一切都是正當的,無可挑剔的。因為,他們是施捨者。接受施捨的人,理當感恩,理當無怨言,理當加倍回報。而這種心態,就是傲慢。

真正的施捨,不是一種交易式的交換,不是用基督的名義做著買賣,不是高人一等的憐憫和賞賜,而是平等的尊重、包容和幫助。但他們自覺恩重如山,高高在上,心安理得地享用格蕾絲的祭祀。如果懲罰過度,也沒什麼大不了。因為,他們是她的恩公。他們為所欲為,犯下罪過而不自知。
人的諸種惡行中,驕傲為最,認為自己比他人更優越,然後變質為對他人的輕視,甚至憎恨,這是一切罪行的開端。基督教提倡謙遜,不僅僅是行為上的,更要靈魂中的自知和謙卑。那麼Grace呢?格蕾絲有著更大的傲慢。當父女重逢,在車廂裡,二人的對話很有意思。

Grace:在開槍前,你需要對你的行為做出解釋。這可真新鮮。這會被看作是軟弱的爸爸,你使我失望了。
父親:我不會向任何人開槍。
Grace:你向我開過槍。
父親:是的,對不起,我很遺憾。你跑開了,沒有傷害到你。當然,你太過於固執了。
Grace:你如果不想殺了我,為什麼要來?
父親:在我們最後一次談話中,你告訴我,你什麼地方不喜歡我,還沒有說完就跑開了。我也應該告訴你,我不喜歡你的地方。我認為這是禮貌談話的規矩。
Grace:你就是為這個來的嗎?你還說我固執,你來這裡不是要強迫我回去變得像你一樣嗎?
父親:假如我覺得我真能強迫你的話,那是不可能的。我隨時都歡迎你會回來重新做我的女兒。如果你回來,我甚至可以與你分享我的權利和責任。當然,你可能不在乎這些。
Grace:那到底是什麼?你不喜歡我的地方是什麼?
父親:是你用的一個詞令我惱火。你說我傲慢。
Grace:掠奪上帝賦予的權利,爸爸,我認為那就是傲慢。
父親:那正是我不喜歡你的地方,你才是真正的傲慢。
Grace:你來就是說這個的嗎?我不是在作出判決,父親,你的確傲慢。
父親:你不想作出判決,那是因為你同情他們。一個貧窮的童年和一個殺人罪,其實也不一定是殺人罪,對嗎?你只會埋怨環境所致。在你看來,強姦犯和謀殺犯也會是受害者。可是,我認為他們豬狗不如。如果他們還要去舔自己的髒東西,那就只能抽他們。
Grace:但是狗隻服從自己的本性,我為什麼不該原諒他們?
父親:狗可以學會很多有用的東西,只要你不是每在它們順從自己本性時都原諒它們。
Grace:所以我傲慢。因為我原諒它們,所以我就傲慢了?
父親:我的天,你看你說這話時多麼不可一世。你有這種成見,覺得沒有人可以取得像你一樣高的道德水平,所以你為他們脫罪。我實在想像不出比這更傲慢的了。你,我的孩子,我親愛的孩子,你所謂原諒他人的藉口是你永遠也不會用來原諒自己的。
Grace:為什麼我不能慈悲為懷?為什麼?
父親:不,你應該慈悲為懷,但你的標準要一致,這才公平。你有錯應該受罰,他們也一樣。
Grace:他們是人。
父親: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然要,但你不給他們機會。這是極端的傲慢。我愛你,我愛你,我愛死你了。我從沒見過比你更傲慢的人,而你還說我傲慢!我說完了。
……(父親聽說Grace在這裡住得不好)
Grace:住在這兒的人都在困難的環境裡各盡所能。
父親:那麼各盡所能就夠了嗎?他們愛你嗎?

對話中可以看出,來到狗鎮之前,她是主張寬恕的基督徒,她佔據道德高地,批評父親,批評惡,主張原諒強姦犯和殺人狂。可是,是誰給予了她寬恕的權利,所有罪行的受害者答應了嗎?切膚的痛苦,和剜心的絕望她感受過嗎?她憑什麼替他們代言,憑什麼去為他人的慘劇蓋棺定論,憑什麼將他人餘生的痛苦敷衍了事?誰有終極審判的權利?只有上帝。試圖僭越本分,去用道德審判他人的人,都是傲慢的罪人。且格蕾絲的回答裡,我們可以看出她的自我定位,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超越人類的存在。父親一語中的,說出格蕾絲自以為是的偽善,以及寬容一切的主張背後的致命弊端:無以倫比的傲慢(慈悲為懷的優越感)她和狗鎮人在這一點上,又有著驚人的一致:傲慢、自以為是、行惡而不自知。影片中有個熊小孩,男,可以說是個縮影了。
.......
這裡的高票解釋都忽略了一點:《Dogville》的主題首先在於 Lars von Trier 對於基督教的理解,在於基督教聖經《舊約》與《新約》的精神分裂。這正如 Grace 這個名字,一個很特殊的詞;當我們在任何西方藝術作品中看到這個詞,都不妨留個心。全片點睛的一幕是 Grace 與她老爸的對話。這是一段極精彩的情節,可以說是電影史上能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最著名的那個選節《The Grand Inquisitor》相仿的篇章。 Grace 對應著《新約》的耶穌基督 Jesus Christ,而她老爸自然就是《舊約》的耶和華 YHWH,聖經中的那個上帝,這兩者的行為模式並不一致。如果不了解這一層,像這裡最高票的答案稱 Grace 的老爸為“一個惡的化身,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權力在握者”(表面確實如此),那就有點令人汗了。要明白這一點,我們來講一點基督教的歷史。一切從 Grace 上車開始。從此刻起,她已恢復自己真正的身份,不再是那個忍辱負重的羸弱女子。

基督教聖經是由多人編寫的故事,其中《舊約》完成於公元前400年左右,本是猶太人的經典我們大部分人應該都聽說過其中最著名的一些敘述。如《創世紀》中的諾亞方舟(耶和華降下洪水,淹沒充滿罪惡的世界,殺滅未進入方舟的一切生靈:"凡地上各類的活物、連人帶牲畜、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了、只留下挪亞和那些與他同在方舟裡的。"),索多瑪(耶和華降下天火和硫磺,將整座罪惡城市的所有生物毀滅殆盡:"當時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裡、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並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 《出埃及記》更為典型。耶和華為埃及法老(因他不願放猶太人走)降下九種災禍(血,蛙,蝨,蠅,瘟疫,瘡,雹,蝗,三天黑暗),最後更直接來了次殺子("凡在埃及地、從坐寶座的法老、直到磨子後的婢女所有的長子、以及一切頭生的牲畜、都必死。埃及遍地必有大哀號、從前沒有這樣的、後來也必沒有。");但為何法老見瞭如此多的災禍,仍然冥頑不化?因為"耶和華使法老的心剛硬、不容以色列人出離他的地。",這看似不可解:神怎麼可以故意讓法老的心剛硬?是不是翻譯錯了,是否應是“任憑法老的心剛硬”的意思?不過英文原文寫得很清楚:"The LORD hardened the heart of Pharaoh",而且更有非常直接的表述:“我要使法老的心剛硬、他要追趕他們、我便在法老和他全軍身上得榮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看來對於神,不可以世俗的善惡評判。 舊約》中的耶和華擁有這種性格,或許正是因為《舊約》是猶太人的經典,在其中唯有猶太人是神選之民。因此耶和華只擁有適度的憐憫(如果我們仔細統計,會發現這往往是對於猶太人)而對於外族的罪惡,絕不乏雷霆手段這樣的宗教,適合於鼓舞本族的信心,但似乎是不大容易向外族廣泛傳播,也許是由於這樣的原因,此後就有了《新約》,述說耶和華降下他溫和寬厚的長子基督耶穌,為世人受難贖罪,甚至與佛祖具有不少相似的精神(這些精神是我們更熟悉,更易於理解的)。

《新約》裡面唯一的審判場面就只剩下篇末的《啟示錄》:"羔羊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天上寂靜約有二刻","第一位天使吹號、就有雹子與火攙著血丟在地上.地的三分之一和樹的三分之一被燒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燒了。第二位天使吹號、就有彷彿火燒著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變成血.海中的活物死了三分之一.船隻也壞了三分之一。第三位天使吹號、就有燒著的大星、好像火把從天上落下來、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眾水的泉源上....... "(《第七封印》也是值得一看的電影)。在此之外的諸如對於地獄煉獄的詳盡描寫(可能曾經把 James Joyce 嚇出心理陰影)是中世紀神學家異想天開的產物,正統教義於之著筆甚少。從《舊約》到《新約》的演變,從摩西舊約的重行輕信(“律法原不本乎信、只說、『行這些事的、就必因此活著。』”)到耶穌新約的重信輕行(“沒有一個人靠著律法在神面前稱義、這是明顯的.因為經上說、『義人必因信得生。』”),與基督教此後從天主教到新教的分歧同理,是一個宗教的教義不斷柔順簡化,受眾不斷擴大的自我進化。當這個過程到達終點,世上所有宗教的核心都合而為一,簡單,直接,有效,成為近乎於傳銷的功利(“心誠則靈”“信耶穌即得永生”)。這核心如此精煉,和諧,跨越不同種族、文化、價值觀的界限,正如無數好萊塢大片以至於《功夫熊貓》所告訴我們的:“You just need to believe!”。到了此時,唯一的差異只剩下神的名字是 GOD 還是 FSM。而這無疑會令最早的先知作者們側目。 《舊約》的耶和華(Grace 的老爸)與《新約》的耶穌基督(Grace)所為,到底何者才更符合基督教的精神?由多個不同時期作者編撰而成的文集,必定會有這樣的內在的矛盾性;種種教義爭端(造成了多次教派分裂)與妥協(譬如三位一體等等和事做法)一直伴隨著所有宗教的成長。或許宗教的確不可與現代的道德觀等同而論;從純粹信仰的角度,或是從純粹的宗教學的角度,恐怕還是有棱有角以牙還牙的最古老的形式更接近於宗教的原貌吧。

作者:PENG Bo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75351/answer/57999832
來源: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75351

....

核心詞:傲慢。無底線地原諒他人的過錯,是最大的傲慢。女主如果原諒一切迫害過她的人,那就是最大的傲慢。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所以,她最終讓村民承擔他們理應承擔的責任。

推薦大家看看《黑客與畫家》,一本書,裡面有一章說了,在一個閉塞的環境,比如學校,小鄉村什麼的,很容易形成集體的價值觀和某些觀念做法,放大人性陰暗面。看看《伊甸湖》、《盲山》、《狗鎮》等等,都是發生在閉塞的環境裏,所以大家以後去旅遊什麼的,要看環境了,不要只想著青山綠水,不顧性命安危。

.....

arrogant

總而言之就是驕傲

 

可是跟傲慢又有點不太一樣

arrogant通常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成就(可能是成績 事業 等等)太過驕傲

所以其他人會覺得他們太不可一世

可是要不可一世也得有足以驕傲的資本

所以有部份的人會為此感到洋洋得意

可是總體來說還是負面的意思 沒有人會拿arrogant來稱讚人的

只是聽的人會覺得別人是酸葡萄心態 所以自己本身會很爽

....

通常我對arrogant的中文解讀是指一個人"很跩".

都是負面的意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