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

巴菲特願意這樣持續數十年地堅持,所以最後他成了超級富翁。亞馬遜CEO貝佐斯問他:「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呢?」巴菲特說:「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口 述:Scalers 《刻意學習》、《持續行動》作者

採 訪:陳一竹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許多人在制定計劃或者學習目標的時候,往往半途而廢,這是因為他們並未真正從內心認識到「持續行動」這件事的強大力量,或者被思維誤區遮蔽了雙眼。

而這正是大多數人在一生中成就非常有限的原因之一,畢竟,葬送自己未來的時候,沒有人為我們做出預警。

首先,在閱讀本文之前,請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真的懂得「持續行動」的道理嗎?

掛在嘴邊的道理,都不是真懂的

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

17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曾經說過:「人們通常對於自己發現的道理,比由別人發現的更加深信不疑。」

充分認識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必須從感官層面出發,在大腦裡紮根,就像樹幹發出新芽,才能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認知中。

如果說認知水平由聽過的道理決定,那世界上最智慧的人應該是新媒體編輯,因為他們每天要經手海量的文章和書籍——包含各種「醒世良言」,人生哲理。當人們說自己「懂」一個道理的時候,其實是包含三種層次

1.不求甚解。對於這個道理僅限於記住了內容,或許能在聊天時能拿出來炫耀,但既沒有深入的了解,也沒有自己的思考。
2.
對道理有自己的思考和質疑,但並沒有真正的結合到生活實際中。
3.親身實踐,對遇到的問題有深入的思考,當這時看到別人總結的經驗時,才能更好的批判吸收,化為己用

就是一個簡單的「懂」字,也有不同的深度。所以道德經裡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深度的區別在於我們花費了多少代價,去換來那個「懂」的感覺。輕鬆的懂,代價少,路徑短,忘得快,有誤差;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悟道,時間長,見效慢,印象深刻,可以內化成自身的本領。

在外人看來,可能就是同一個「懂」字,但背後功力深淺,卻有著天壤之別。

不要讓幻覺支配行動

在持續行動開始的時候經常會犯兩種錯誤。

1、慾望超過行動力

第一個常見的幻覺發生在剛開始行動的人身上,統計學家說90%的人認為自己中等偏上,所以他們要麼不努力,要麼搞大的,同時做多件事。

全面的開工可能意味著全面的崩潰,如果能力還沒有那麼強,不妨一步一步慢慢來,時間會成為最好的助攻。

要先做減法,才能做加法。在計劃的一開始如果拚命給自己做加法,微弱的行動力在慾望膨脹中被稀釋,很可能第一步都難以邁出。

相反集中目標,單點突破,選擇一個切入點,可能對初始者更為友善。

2、娛樂執念

環顧周圍,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是情緒大於理智的,他們無法在工作中真的全身心投入,而總是在期待著某種娛樂補償。

有的人在完成計劃後,會通宵慶祝,最後導致破壞自身的作息時間,耽誤下階段的工作。有些人則會選擇暴飲暴食,過後則需要用更多的鍛鍊燃燒過度攝入的熱量。

最關鍵的是,這種娛樂執念會讓他在計劃的最後階段失去耐心,變得敷衍潦草,失去計劃本來的價值。

 

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

 

只要能到達,哪怕是彎路

生活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變化,只有在一成不變的世界裡,最短路徑才是有效的。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只有你走出來的道路,而沒有所謂的彎路和直路。

寧願害怕走不了路,也不害怕走彎路。

相反,如果某個人聲稱能夠帶你走捷徑,那就一定要當心了。王興說:「人們為了逃避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因為思考是很痛苦的,總有人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挖陷阱、設圈套。

成長的彎路就是「捷徑」,成長的捷徑,是行動。

我有一個學員貓貓,她每天看領域文獻綜述三篇,兩篇英文,一篇德文,精讀一篇,堅持了5年,從一個普通小醫院到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工作,又獲得了在牛津大學的工作機會,現在於美國最好的醫院之一克利夫蘭診所實習。

以前會有人告訴她,說她不適合做醫生。而現在卻有人告訴她:「你天生適合做醫生。」

成長真的是複利的,當一個人開始行動、當走上了一個更高的平台,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在前方,而且是越來越好。

做好三天,就是做好所有

太長的計劃會讓人感到焦慮,但其實我們並不需要這樣——難道你會制定持續呼吸一輩子的計劃嗎?

我們只要把計劃制定三天——今天、明天和後天。

今天是什麼任務,能不能完成?

明天要做什麼,能不能安排出時間?

後天會不會有突發事件,我能不能成功應對?

很多人會猶豫、害怕投入,企圖尋求捷徑,這些本質上都是缺乏行動力的表現,當然,生活是故事的開始,故事是意外的合集,總是避免不了各種意外導致完成不了計劃,當這種時候,不妨採取「底線思維」。

在計劃開始的時候,問問自己:在最繁忙的時候,我能騰出多少時間?請用最理性、最保守的方式叩問內心,然後把它變成必須死守的底線。

這個底線可能是一個小時,可能是一篇筆記,一旦設立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堅決執行。而在「底線任務」上,可以設置「晉級任務」,最後在月末統計,有多少天只完成了底線,有多少天在挑戰「晉級任務」,計算出比例,然後在下個月的行動中優化這個比例。

我們的時間永遠不夠,但至少可以選擇恪守底線。

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

學會做「慢反饋」

鐘點工按小時結算報酬,一般員工薪水要下個月結算,也有季度結算的,創業可能前兩年都是虧損。那投一個基金呢?回報期可能要3-5年、7年。持續行動的反饋更久,現在投入了時間精力,如果在30年後持續產生回報,也就意味著有了現在很熱門的「被動收入」的能力。

誠然,得不到反饋是一件令人焦慮痛苦的事情,但在成長中,慢反饋、甚至沒有反饋,都是常見的結果。如果不能接受「慢反饋」的思維,就很難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

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面對採訪時他舉過一個例子:「從1900年到1999年,道瓊斯指數從65.73點漲到了11497.12點,漲了175倍。175倍,很可觀,對不對?但你知道它的年複合增長率是多少?答案會讓你意外:僅僅只有5.3%。」

這樣一個增長率很多投資者都可以做到,只是他們嫌太低了,不願意去做這樣的投資。但巴菲特不一樣,他就願意這樣持續數十年地堅持,所以最後他成了超級富翁。亞馬遜CEO貝佐斯問他:「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說:「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結語

在這個大家都忙著尋找成功的捷徑的時代,人人都想快快成名、快快升職、快快暴富,卻很少有人選擇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但個世界就是這麼奇怪:想走捷徑的,最後都走了彎路,想搞投機的,最後都掉進了陷阱。

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心理學家安吉拉說: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你能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最終你能在聰明人中間贏,是因為你比別人更加堅毅。只有堅毅的長期主義者,才能成為時間的朋友。

文章來源:今周刊

https://ctee.com.tw/fund-tutor/193030.html

股神巴菲特: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 賺錢、不是 學習... 是「這兩個字」!

半個多世紀以來,

沃倫·巴菲特一直都 恰到好處地把握了時機。

對於這位傳奇投資家,

他的長期投資取得了驚人的回報,

甚至有些學者都不敢相信,認為這只是僥幸成功。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

巴菲特自己把他的成功歸結為 “專注”。

施羅德寫道:“他除了關注商業活動外,幾乎對其他一切如藝術、

文學、科學、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聞

因此他能夠專心致志追尋自己的激情。

”施羅德說,在小時候,

沃倫就隨身攜帶著自己最珍貴的財產,自動換幣器。

 

而10歲時,父親提出帶他旅行,他要求去紐約證券交易所。

不久之後,巴菲特讀到了一本名為《賺1000美元的1000招》的書,

他對朋友說要在35歲前成為百萬富翁

 

“在1941年的世界大蕭條中,一個孩子敢說出這樣的話,

可真是膽大包天,聽上去有點傻得透頂了,”施羅德寫道。

“但是……他很肯定自己能夠實現這一夢想。”

 

1991年美國獨立日那個周末,巴菲特和蓋茨見面了。

這次會面是在凱瑟琳·格雷厄姆和她擁有的

《華盛頓郵報》的主編梅格·格林菲爾德的倡議下進行的。

 

對於蓋茨,巴菲特還是非常欣賞的,

盡管巴菲特比他年長25歲,

他知道蓋茨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但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來,兩人就是

《富比士》財富榜上爭相被人們比較的對象。

 

不過,以巴菲特對於IT人士並不感冒的性格,

他自己是肯定不會加入凱瑟琳的周末之旅的,

但是在格林菲爾德地勸說下,巴菲特動搖了。

 

格林菲爾德告訴他:

“你肯定會喜歡上蓋茨的父母的,

而且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會去。

”最終,巴菲特還是同意了。

 

想到要見到巴菲特他們,蓋茨的心裡何嘗不是一樣呢 ?

“我和母親談了談,而結論就是母親質問我,

問我為什麼不來參加家裡的聚餐 ?

我告訴她我太忙了,我走不開,

可她卻搬出了凱瑟琳·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兩個人,

說他們都參加了” ,但是 “我又告訴我的母親說,

我對那個只會拿錢選股票投資的人一點都不了解,

我沒有什麼可以和他交流的,我們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不過在母親的堅持下,我還是答應了。”

 

對於兩位巨人的第一次見面,很多人都在仔細觀察。

至少在一點上,巴菲特和蓋茨是相似的,

如果遇到不熱衷的話題,他們會盡量選擇結束。

人們對於蓋茨不善隱藏自己的耐心早有耳聞,

 

而巴菲特,雖然在遇到感覺無聊的話題時

他不會提前走開轉而找本書看,

但是他依然有自己的方法,

會在第一時間把自己從不感興趣的話題中解脫出來

 

在與蓋茨的交流中,巴菲特還是和平常一樣,

沒有過渡語言直奔正題,他問蓋茨有關IBM公司未來走勢的問題,

他還向蓋茨詢問是否IBM已經成了微軟公司不可小視的競爭對手,

以及信息產業公司更迭如此之快的原因為何 ?

蓋茨一一做出了回答。

 

他告訴巴菲特去買兩只科技類股票:英特爾公司和微軟。

輪到蓋茨提問了,他向對方提出了有關報業經濟的問題,

巴菲特直言不諱地表示報業經濟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毀滅的深淵,

這和其他媒體的蓬勃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

 

只是幾分鐘的時間,

兩個人就完全進入了深入交流的狀態。

一直在聊天,沒完沒了,根本沒有注意到其他人。

 

我問了他很多關于IT產業的問題,但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理解屬于他的那個行業。

蓋茨是一個很不錯的老師,我們誰都沒有結束這次交談的念頭。

 

巴菲特和蓋茨邊走邊談,從花園來到了海灘,人們也競相尾隨。

“我們根本沒有注意到這邊這些人的存在,

沒有發覺周圍還有很多舉足輕重的人,

最後還是蓋茨的父親看不過去了,他非常紳士地對我們說,

他希望我們能融入大家的這場派對,不要總是兩個人說話。”

 

之後比爾開始試圖說服我購買一臺電腦,

但我告訴他我不知電腦能為我做些什麼,

我不介意我投資項目的具體變化曲線,

我不想每5分鐘就看一下結果,

我告訴他我對這一切把握得很清楚。

 

但比爾還是不死心,他說要派微軟最漂亮的銷售小姐向我推銷微軟的產品,

讓她教會我如何使用電腦。

他說話的方式很有趣,我告訴他:

“你開出了一個讓人無法拒絕的條件,但我還是會拒絕。"

一直到太陽落山,雞尾酒會開始,兩人的談話還沒有結束。

蓋茨之前過來時乘坐的飛機將在傍晚離開,只是飛機走了,

蓋茨沒有走,他依然在享受與巴菲特聊天的樂趣。

 

晚飯的時候,蓋茨的父親問了大家一個問題,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

我的答案是“專注”,而比爾的答案和我的一樣!

 

當巴菲特說出“專注”這個詞的時候,

不知道在座的人群中有多少能夠體會他這個詞的含義,

但一直以來

專注  就是巴菲特前行的重要指南...

 

專注是什麼 ?

是對於完美的追求,而且這種秉性是特有的,

不是誰說模仿就能模仿得了的。

 

專注不但是做事情成功的關鍵,也是健康心靈的一個特質。

專注就是注意力全力集中到某事物上面,

與你所關注的事物融為一體,

不被其它外物所吸引,不會縈繞于焦慮之中。

 

不能專注的人,也就不能放鬆。

專注與放鬆,實際上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而已,

專注也是幸福人生的一個關鍵特質。

 

一個人對一件事只有專注投入,才會帶來樂趣。

對於一件事情,無論你過去對它有什麼成見,

覺得它多麼枯燥,一旦你專注投入進去,

它立刻就變得活生生起來!

而一個人最美麗的狀態,就是進入那個活生生的狀態。

 

專注是對於專業精益求精的追求

正是由於專注,

才成就了托馬斯·愛迪生這個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

正是由於專注,才誕生了沃爾特·迪斯尼這位享譽世界的動畫片之父;

正是由於專注,才讓大家認識了美國靈魂樂教父詹姆斯·布朗。

 

同樣,專注還是完成偉大事業的決心

否則,人們都不會看到首位女性國會議員珍妮特·蘭金力

排眾議反對美國參加兩次世界大戰,

而這兩場戰爭帶給世界的除了災難就是痛苦。

(文章來源)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9430

讓巴菲特和比爾蓋茲來告訴你他們成功的祕訣

什麼是股神巴菲特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都認同的成功祕訣?

根據《Money》雜誌報導,蓋茲的父親曾問巴菲特以及蓋茲:「是什麼原因造就了你們的成功?」兩人皆給了相同的答案:專注。

為什麼專注這麼重要?

從巴菲特、蓋茲到賈伯斯都強調,不論個人或公司,都應專注在自己擅長的事務上。想像一下,今天你到麥當勞去點餐,卻發現菜單相當複雜,上面有太多選項,讓你無法下決定,同時也增加了顧客等待的時間,這是不是就與麥當勞的企業訴求不相符了?

接著再想像一下,如果蘋果公司有多達350種產品(事實上賈伯斯於1998年回來之前就是如此),而非現在我們看到的只有約10種產品,那會是什麼情況?

當人們或公司嘗試做得太多,那會讓它們陷入麻煩,且變得平庸。

成功的投資需要時間

如同生活與經營企業,在投資方面,如果你想要得到比平均值更好的結果,那你同樣必須專注在你的目標上。

以平均值而言,普通投資人只能賺取約大盤平均報酬的80%,也就是績效輸給大盤,若想要獲取高於平均值報酬,就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與心力。

巴菲特對此也分享了一些看法:「成功的投資需要時間、紀律和耐心。無論多天才或是多努力,有些事情就是需要時間,就像生出一個嬰兒無論如何都需要9個月的時間。」

「每天閱讀500頁的年報、交易日誌等,那會使你茁壯,像複利一樣,你們所有人都做得到,但我保證並不是太多人會去做,其中差別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明白自己知識是有限的,你不可能知道每件事,也因此大多數人不該嘗試打敗大盤,因為他們無法投注時間和專注。」

獨立思考、評估、不斷嘗試,最後當你有能力找出市場中價值被錯誤判斷的企業時,那將會是獲利的機會。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IndepArticle.aspx?ID=26948

==============

91歲巴菲特的六大投資智慧:「不管是襪子還是股票,我都在打折時買品質好的」     2021-09-04 00:15天下雜誌 樂羽嘉

巴菲特 路透

績優個股非理性下殺崩跌、股市上沖下洗這些讓散戶驚惶心累的情況,億萬富翁投資人巴菲特經歷過無數回。在一般散戶心態崩盤、市場最恐慌的時候,大師會怎麼做?來看看巴菲特的投資智慧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1.小心通膨

巴菲特曾形容,通膨就像巨大的絛蟲,絛蟲會先發制人地消化掉每天必吃的投資資金,無視寄宿組織的健康。不論一間公司的獲利如何,就算只想打平前一年的單位數量,都會被迫花更多錢在應收帳款、存貨、固應資產上,。

他認為,高通膨就像對資本課稅一樣,不利於企業投資。

當通膨穩定上升,達到15年未見的高點,投資人可能會思考哪些資產相對抗通膨。比爾蓋茲的選擇是投資農地,因為農地提供穩定可靠的收益,不管經濟狀況怎樣,人都得吃東西。其他一般來說相對抗通膨的資產則是黃金和房地產。

2.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巴菲特曾說,多數人只對其他人都感興趣的股票有興趣,他的做法則是注意別人都不感興趣的股票。只買受歡迎的標的,表現不會很好。

前陣子美股的迷因股熱潮,正是羊群效應的體現,盲目跟著別人投資而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3. 打造能應對一切的投資組合

巴菲特先前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新冠疫情必然發生,這並不是我們能想像到的最糟狀況。社會對看似遙不可及但確實可能很快發生的事情,反應總是亂七八糟。

投資人必須替未來還可能出現的其他危機做好準備,投資組合盡可能多樣化,不要過度集中,以免遇到難以預期的黑天鵝。

4.震盪也是遊戲的一部分

巴菲特曾說,真正的投資人樂見震盪。上沖下洗的震盪市場,代表好企業會不定期出現被錯殺的低價可以撿。

沒有人能百分之百正確預測接下來的行情會怎麼走、股票什麼時候會漲。但對巴菲特這樣的投資人來說,可能以週、月、年為單位的低檔時期,正是便宜買進高品質股票的絕好機會。震盪是股市的常態,而且有可能成為你的朋友。

5.聚焦在品質與價值

巴菲特說:「不管是襪子還是股票,我都喜歡在打折時買品質好的。」

節儉性格深埋在巴菲特的血液中,身價超過1000億美元的他,還是最愛吃麥當勞,還會使用能免費吃麥當勞的神祕金卡。

當然,誰不喜歡撿便宜?而巴菲特在買高品質公司股票的時候,更堅持要買到便宜的價格。他從不急著拿波克夏哈薩威的資本去投資,非常耐心,只在好公司有便宜價格時買進。當市場不斷創高但通膨隱憂步步逼近時,也許有吸引力的價格會比更快來到。

6.從長期投資角度思考,即使小資族也一樣

巴菲特說過:「不管多有天份或多努力,有些事就是需要時間。即使一次讓九個女人懷孕,你也無法使她們一個月內生下小孩。」

這句話隱含的意思是,在投資上,沒有比時間更強大的武器。

研究顯示,投資人變得愈來愈沒耐心,頻繁進出個股,過度在意市場接下來的走勢。

比起擔心短期走勢,巴菲特更看重長期趨勢。最經過時間淬煉與證明過的股市投資方法,就是以好價格買進高品質企業,長期持有不需要有巴菲特的財富,也能使用這個策略。足夠的時間、紀律與對巴菲特原則的實踐,能讓任何人投資成功。

(資料來源:CNBC、Yahoo Finance)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040/5721306?from=ddd-umaylikenews_ch2_story

=======================================================

巴菲特的5條最佳理財建議  2021年9月6日

巴菲特是絕對是現時最受尊敬的投資者之一,不僅是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還喜歡通過教別人理財來分享經驗。想更好管理自己的錢,以下是他的一些重要財務貼士。

1.消費前先儲蓄
慳錢是增加財富的基本。巴菲特堅信投資的力量,但要投資,首先需要騰出資金。俗語有云,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如果您經常把所有的人工都花光了,您就做不到任何投資。故此這就是為什麼自動儲蓄是明智的。

將投資自動化,設定好投資計劃,並每個月自動從儲蓄戶口中扣除相應金額,餘下的才再用來消費。這樣做可以幫您實行好的儲蓄投資紀律。

2.不想擁有股票20年就不要買
巴菲特相信您可以通過投資股票市場賺很多錢。但採取長期方法購買股票很重要。如果您問他,任何股票的理想持有期都應是“永遠”,因為巴菲特只會揀選認為具長期價值的公司才投資。

總的來說,他主張只購買您打算長期持有的股票。從巴郡的表現來看,這策略的成效得到充份的佐證。

3.投資於自己的成功
正如您可以通過為您的投資組合購買合適的股票進行投資一樣,投資於自己可能是您增加財富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不要害怕回到學校進修,參加線上課程,或者做任何必要的事情來讓自己走上職業發展之路。

獲取不同的專業資格對事業發展有很大幫助。若您計劃開創自己的事業,可嘗試找一些行內人辦的課程取經,甚至無薪打工學習都是一種投資。

4.充分利用長期物業按揭
巴菲特非常喜歡用30年期抵押貸款為房屋融資,尤其是在利率較低的情況下。當您獲得長期貸款時,不會將自己鎖定在短期貸款帶來的更高還款中,從而為自己獲得了靈活性。

按揭的好處也是,如果您鎖定30年的利率最終沒有成為最低的利率,您可以隨時進行轉按(當然要過了罰息期,或得到的好處高於壞處進行才明智)。採用30年期貸款,對您承擔的風險較小,因為每月還款較低,相對還款壓力較輕。

5.永遠為意外做好準備
您永遠不知道意外的帳單何時會落在您的頭上,如果您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就可能不得不增加債務,並支付高昂的利息。

這就是為什麼巴菲特是緊急基金的忠實粉絲。一個好的經驗法則是,在您的儲蓄帳戶中保留足夠的資金來支付三到六個月的基本生活費用。

最後建議

不論是投資或理財,巴菲特的建議都是十分值得參考。此外,亦不要輕視一些看似簡單的原則,因為有效累積財富的方法未必複雜,反而是如何貫徹長期實行才最考驗能耐。溫故知新,可助您更清楚自己要做什麼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B7%B4%E8%8F%B2%E7%89%B9%E7%9A%84-5-%E6%A2%9D%E6%9C%80%E4%BD%B3%E7%90%86%E8%B2%A1%E5%BB%BA%E8%AD%B0-020600656.html

==========================

亞馬遜 CEO 問巴菲特致富秘訣,巴菲特:「我也是慢慢變富」...想變有錢,要先能接受這一點!

2021/06/24
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
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 理財 , 巴菲特
 
 

有一次 Airbnb 的 CEO 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和亞馬遜的 CEO 貝佐斯坐下來聊天,兩個人談到了自己共同的偶像巴菲特。切斯基就問貝佐斯:你覺得巴菲特給過你最好的建議是什麼?

貝佐斯說,有一次我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而且你是世界上第二有錢的人……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巴菲特說: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地變富。

我覺得,這是巴菲特說過的很多關於投資的至理名言里,對我們普通投資者最有意義的一句。所以這一講,我們就來說說這種「不願意慢慢變富」的心態,是怎麼影響我們投資成功的。

巴菲特全部身價的 99.8%,都是在他 50 歲之後累積的

我先問你一個問題:80 多歲的巴菲特目前的身價有七八百億美元之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幾個人之一。那麼你可以猜想一下,巴菲特 50 歲之後掙到的錢,佔他所有身價的百分之多少?

我想很多同學會猜 30%、50%,甚至 70%、80%,但實際的答案是:99.8%。是的,巴菲特全部身價的 99.8%,都是在他 50 歲之後累積的。

巴菲特:我一生99%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獲得

所以,當我們「感覺」巴菲特很有錢的時候,其實感覺到的是他人生後半程所累積的巨額財富——雖然年輕的巴菲特比起一般人也相當富有了,但遠遠稱不上世界頂級的富豪。

再看同樣非常富有的馬雲,他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有錢的呢?截止到 2019 年,55 歲的馬雲,90% 的資產都是 50 歲以後掙得的。很吃驚對不對?

這兩個人的例子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事實:

一個人財富累積的過程,很可能跟我們直覺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這並不是一個線性累積的過程。

無論是多大的富豪,不管是馬雲還是巴菲特,他們的巨額財富大部分都是人生中很後面的部分才累積到的,而這對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也是一樣。這就是我們開頭說的「慢慢變富」的含義而我們在投資這條路上,就要習慣自己需要慢慢變富這個事實

不斷在生活中積累本金也是「慢慢變富」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聽到這,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好的,我已經做好這個心理準備了,我可以接受慢慢變富,我可以等。但是我想,這件事可能沒有表面說的那麼容易。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華人界最頂級的投資家和企業家李嘉誠。李嘉誠先生旗下最著名的公司就是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有時候也簡稱為「長和集團」。這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代碼是:0001。

如果從 1972 年長和集團上市(當時的前身叫做「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計算,截止到 2018 年 3 月李嘉誠先生宣佈退休的時候,整個公司的市值在 46 年里翻了 5000 倍左右,絕對是商業史上的一個奇跡。

假設你現在穿越回 1972 年,告訴自己的父母或者更往上一輩,如果有錢一定要買這家公司的股票,然後一直持有堅決不賣。如果你這麼做的話,你現在能有多少錢呢?

這裡我們當然就要考慮一件事了,就是你當初有多少錢來投資李嘉誠。別忘了,祖國是 1978 年正式改革開放的,1972 年的時候,大多數家庭一年的收入可能只有幾十塊錢。假設你當時非常有膽量,拿出 100 塊錢買了長和的股票,那麼到了 2018 年,你的錢在翻了 5000 倍以後,就變成了—— 50 萬人民幣。

對於很多人來說,50 萬人民幣當然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它可能並不是能讓你的生活水平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一筆錢。

換句話說,如果你想靠投資為生,沒有足夠的本金是不可能實現的。哪怕你眼光極好,投到了李嘉誠也沒有用。所以,不斷在生活中積累本金也是「慢慢變富」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當你去博取高回報時,對應的一定是更大概率的虧損

聽到這你可能就會想,是啊,本金這麼重要,通過工資來積累太慢了,通過投資積累不也一樣嗎?我可以去投一些好項目、好產品,一下回報很多倍,本金不就積累起來了麼,然後再做長期投資也不遲。如果你這樣想,就走入了另外一個誤區。

在生活中,我們確實總能看到有很多「短時間內翻了好幾倍」的投資案例,但這背後一個很大的陷阱是:投資界沒有免費的午餐。當你去博取高回報時,對應的一定是更大概率的虧損。而虧損這個東西,在讓我們變富這件事上,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不要覺得我們這裡說的是一個簡單的賠錢的問題,虧損帶來負面影響的本質,是它會帶來另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叫做「負復利」。相信你肯定聽說過「復利」的概念。所謂的「負復利」——這裡的「負」是「正負」的「負」——對你投資回報起到的作用正好相反。

我們可以用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來說明這個道理:假設你是一個投資奇才,一年掙得了 100% 的回報,那麼你下一年如果虧損多少,就會把所有掙的錢虧回去呢?答案我們都算得出來,只要 50%。同樣,哪怕你某一年運氣不好虧損了 1/3,那麼你想要「回本」,接下來的投資收益就得變成多少呢?50% 之多。復利在賺錢的時候有多正向,虧錢的時候就有多逆向。所以,你看到的那些短時間內翻了好幾倍的投資,往往是小概率發揮了一次作用,但下一次結果如何就很難說了。

換句話說,博取短時間內不合理高回報的本質都是在和概率作對。我們都知道,和概率作對,一次兩次還可能僥倖贏,但時間稍微一長,輸是個必然的結局。所以當你真的發生了虧損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只有承擔更多風險,去博更高的回報,才能把之前的虧損補回來。而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承擔了新的風險,可能就遇到新的虧損。然後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別說慢慢致富了,最後把所有錢都賠進去也是有可能的。

無論你有多少錢,你能虧掉的最大幅度都是 100%

而且,不要以為負復利只對這種大幅的虧損有作用,哪怕是相對小幅度的賠本,都會對你長期的投資回報率有很大的影響。

比如,我們還可以算一道簡單的數學題,如果你連續十年的投資收益是這樣的:第一年賺 20%,第二年虧 15%;第三年賺 20%,第四年虧 15%;第五年又賺 20%,第六年再虧 15%……以此類推。那麼這十年下來你總共的投資回報有多少呢?

稍微計算一下就可以得出答案:10.4%。十年總的回報 10.4%,每年連 1% 都不到。算上通貨膨脹的影響,實際上你不但沒有賺到錢,還白白損失了十年的寶貴時間。

而且,哪怕你追逐高回報真的成功之後,還會有一個非常可怕的效應——如果你真的一兩年賺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你就再也不甘於回到那種慢慢賺錢的狀態了。

我們都知道心理學里的一個經典概念,叫做「錨定效應」。它說的是我們對某個東西進行衡量和感知的時候,很容易被一些隨機的數值影響你對它的判斷。比如常見商品的打折信息,價簽上一般都會寫著原價,然後划掉,再寫上打折後的價格。這樣消費者就更能感覺自己佔了便宜。因為舊的價格起到了一種「價值之錨」的作用。

這種效應在投資上也是一樣的。如果你運氣好,掙得了 50%、100% 甚至百分之幾百的回報,再去看那些每年回報 5%、8%、10% 的投資,你會覺得非常無聊。所以你只有一個選擇——再去押注那些高風險的,貌似能帶來巨大回報的東西。但是別忘了,無情的數學告訴我們:無論你有多少錢,你能虧掉的最大幅度都是 100%。

結語

聽到這裡,你可能忍不住會想:普通人真的就沒法參與那些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了麼?萬一以後有這種機會,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

在這裡我有兩點建議:

第一,如果你做風險很高的投資,那麼它帶來的回報一定要足夠高,潛在收益最好是幾十倍、幾百倍甚至幾千倍,否則得不償失;

第二,當我們去做高風險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做好虧損 100% 的準備。就像買彩票,我不是鼓勵你去買彩票,我只是說,如果你的錢白花了也能接受,同時也不會用很多錢去賭,這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心態。

錢雜誌 APP 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

《漲跌密碼》張宇明

我放空的,有時候都是投資人認為的好公司
股票操作玩數字而已,任何題材,十年過後回頭看,都是故事而已。
如:宏達電..面板..3D列印...蘋概股....

股票多頭時,你可以喜歡它,一旦走空,一定要避開它,只在最精華那一段一起走即可。

為何不長抱,一波一波做就好?
股市千變萬化你在哪裡?
1.股市無絕對:沒有穩賺的或穩漲、穩跌的
2.沒有長相廝守:走多就買,走空就賣。
3.價差為主:賺錢才是真的。
4.放口袋才是真的:獲利入袋才是真的,帳面價值都是虛幻不實。

網路財經新聞,總有人說得頭頭是道
網路訊息就是有心人要給你看的
當股價下來,什麼基本面都沒有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anntu111 的頭像
    alanntu111

    alanntu111的部落格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