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停滯性通膨」?
停滯性通貨膨脹 ( stagflation ) 指經濟成長停滯與通貨膨脹並存的現象。簡單來說,通貨膨脹是指務價隨著經濟成長而升高,而停滯性通貨膨脹則是指在經濟停滯的情況下,物價依然上漲。因此發生停滯性通貨膨脹時會產生 : 物價升高、經濟停滯,就業與消費均呈現萎縮的情況,影響成面更甚於通貨膨脹。
在過去,通貨緊縮與通貨膨漲被視為經濟的冷熱兩端,前者是因景氣低迷、民間消費持續緊縮導致物價長期下跌的現象;後者則是景氣過熱、供不應求,導致物價飆漲的情況。因此,經濟成長低迷和通貨膨脹這兩個現象過去被認為是不可能並存的。
但在 1973-1974 年間,受到中東戰爭引發第一次石油危機影響,石油價格一夕之間大漲,世界各國都因高油價帶動能源、石化成本升高而陷入嚴重通貨膨脹的泥淖中。廠商在無法即時調整適應的情況下,很快地進入衰退期,失業率也大幅提高。造成1974-1975 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不僅美國失業率、物價年增率高達兩位數,在台灣通貨膨脹率同樣高達47%,經濟成長大幅降至1.1%,便被視為「停滯性通貨膨脹」。
如果發生停滯性通膨,將出現國內經濟成長停滯甚至衰退、物價持續攀升,引發民間消費支出縮減、廠商獲利率降低、失業率攀升等情況,且停滯性通膨通常會引發下一次更嚴重的經濟衰退。
如今印度同樣面臨停滯性通膨兩難,面對不斷貶值的印度盧比,政府採取貨幣緊縮政策,但恐怕會使國內經濟的問題加遽,更難擺脫停滯性通膨。因此,透過匯率調整 ( 讓盧比進一步貶值 ) 改善貿易失衡,並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成長、推動財政整頓政策,才是較為合適的解決之道。
https://journal.eyeprophet.com/kc20130827/
=================
對付滯漲,政府很難依靠單一的貨幣政策來消除滯漲,因為採用緊縮貨幣政策,一提高利率,企業與投資人難以藉錢,經營成本加大,經濟就有可能更加蕭條,甚至引發倒退等嚴重通貨緊縮,可是相反的,若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即印銀紙但同時沒有抵押),降低利率,刺激了經濟增長,但過量的鈔票又會引發惡性通貨膨脹,導致貧富差距極端化。
因此,政府應該擴大公共財政支出,同時減稅,加上適度提高利率來壓抑通漲,隨著時間過去則可逐步消除滯漲。但此方法可能增加國債負擔,預支了下一代的花費。數十年後可能造成世代差距。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1%9C%E6%BB%AF%E6%80%A7%E9%80%9A%E8%B2%A8%E8%86%A8 %E8%84%B9
=====
70年代停滯性通膨恐再現?羅奇:疫情積壓需求+供應斷鏈
MoneyDJ新聞 2020-05-07
曾任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通稱大摩)亞洲區董事長的耶魯大學教授羅奇(Stephen Roach)認為,只要再有一個供應鏈破裂,美國就會重新面臨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問題(stagflation)。
羅奇6日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迫使人們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難以出門購物、外出用餐、旅遊或進行任何休息活動。不過,等到疫苗出現,消費者自我保護的行為勢將解除。倘若如科學家預期,疫苗要再花12-18個月才能全民接種,積壓的需求肯定前所未見。假設政府持續支援勞工薪資,這些積壓的需求一旦釋放,可能會引發超乎市場預期的通膨壓力。全球供應鏈受到干擾,也為這樣的結果種下前因。
日本在1980年代發明的即時化(just-in-time)生產系統,隨著運輸成本大減、新科技問世、供應鏈物流突破而起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1993-2013年間增加的貿易活動,將近3/4源自於此。這20年貿易活動增加五倍,供應鏈協助全球經濟擴張,也導致通膨減緩(disinflation)。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國際清算銀行(BIS)估計,若不是供應鏈提升全球生產效率,全球通膨本應多出1個百分點。
基於上述原因,後疫情時代將隱藏通膨風險。人們對全球化及中國愈來愈反感,各國開始威脅要讓海外生產基地回流。企業回流(reshoring)雖可增加供應鏈安全性,卻會增加製造成本。為了反中而把供應鏈化為武器的承諾,也會讓全球生產系統面臨瓶頸。羅奇認為,通膨將在經濟開始復甦時加溫,對債台高築的美國而言,因通膨而上升的利率將拖慢經濟成長,預期公共債務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佔比將從2019年的79%跳升至120%,遠多於二戰過後的歷史高點106%。
值得注意的是,聯準會(Fed)拼命印鈔可能導致通膨增溫,而公債目前提供的利息難以抵銷通膨風險,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僅剩0.713%。
全球最大避險基金集團橋水投資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創辦人達裡歐(Ray Dalio)4月7日才剛在社交網站Reddit舉行的「問我任何事」(Ask me anything)網路問答盛會中曾指出,在央行大舉印鈔的情況下,對實質及名目殖利率皆轉負的債券而言,持有者肯定會對手上債券能否保值產生疑問。他認為,央行正在大印鈔、購買債務,還進一步壓低利率,這種全新的環境對抗通膨資產(例如黃金、股票)更有利。
https://www.msn.com/zh-tw/money/topstories/70%E5%B9%B4%E4%BB%A3%E5%81%9C%E6%BB%AF%E6%80%A7% E9%80%9A%E8%86%A8%E6%81%90%E5%86%8D%E7%8F%BE%EF%BC%9F%E7%BE%85%E5%A5%87%E7% 96%AB%E6%83%85%E7%A9%8D%E5%A3%93%E9%9C%80%E6%B1%82plus%E4%BE%9B%E6%87%89%E6%96% B7%E9%8F%88/ar-BB13IUHb
==
停滯性通膨的受惠者 2008-01-10
新加坡似乎成為第一個停滯性通膨的主要受害者。所謂「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是一種物價不斷上揚,但經濟卻停滯不前、甚至衰退的不尋常狀態。而這似乎已成了全球趨勢。
新加坡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初值較上季衰退三.二%,而原先預估為成長三.一%,而日本即將發布的數值也令人擔憂,預期將出現衰退。停滯性通膨是最不利股市的情境,一九七○年代,曾導緻美國股市陷入最長的空頭。
先前全球有太多資金流竄,讓市場習慣只升不降的股市;十年來,各國央行持續的寬鬆貨幣政策,創造氾濫的資金環境。日本央行手筆最大,不過日銀只是無止境地在市場撒錢,而非提高經濟成長。於是全球投資人興起套利交易(carry trade)操作,以極低的利率借入日圓,投資在擔保債權證券(CDO)、全球股市與不動產市場。
目前全球市場最擔心的,莫過於套利交易的平倉。當投資人開始償還日圓貸款,這些信用及市場資金將突然消失,形成通貨緊縮,但飆漲的商品價格卻又讓通膨壓力居高不下。
通縮是央行面對的次糟情況。在通膨下,只要能澆熄通膨火苗,央行將盡可能升息;但在通縮下,利率頂多降至零,就算透過其他管道挹注資金,也難避免流動性陷阱;經濟體無法吸收新增資金,只能流向海外。這正是日本的窘況。
在通縮下,商品成本隨所得而下降,民眾的痛苦指數(misery index,通膨率加上失業率)並未上升太多。而停滯性通膨的失業率與通膨率同步攀高,痛苦指數升至最高,央行只能坐困愁城。
市場要求聯準會(Fed)降息支撐股市、帶動經濟,但降息將使美元續貶,弱勢美元使進口商品價格上揚,通膨壓力加重。我最擔心全球都在預期利率將走滑。疲弱的經濟固然需要Fed拉一把,但Fed也要提防美元危機,當全球央行及機構持有龐大美元資產,美元走弱可能導致這些機構拋售美元資產,提高美元崩潰風險。 Fed不願降息可能會使市場失望,而停滯性通膨期間也將比預期得久。降息可能讓痛苦指數上升。
最能挺得過停滯性通膨的是「美元化」(dollarized)的經濟體;例如香港,在不仰賴美國進口與消費的情況下,受惠於較低的利率或弱勢貨幣。儘管台灣間接靠中國台商出口產品至美國,但也算得上是美元化的經濟體。
在股票投資上,最好找擁有大量現金流量與不動產,以及淨負債低的公司。至於銀行,將面臨最惡劣的環境;因為通膨上升使債權價值降低,停滯性通膨進一步惡化銀行的放款品質,等於陷入「前有狼、後有虎」的困境。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3/post/202001040010/%E9%BB%91%E9%B7%B9%E5%A2%9C%E6%A9%9F/%E3% 80%8C%E6%A7%8D%E6%96%83%E8%AA%AA%E3%80%8D%E5%BC%95%E7%99%BC%E8%AB%96%E6%88% B0%E3%80%80%E5%BC%B5%E5%9C%8B%E7%85%92%E5%88%AA%E6%96%87%EF%BC%9A%E4%B8%8D% E5%96%9C%E6%AD%A1%EF%BC%8C%E6%88%91%E9%81%93%E6%AD%89%E5%B0%B1%E6%98%AF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