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歐洲商會呼籲中國 停止自立策略 2021/09/23
【時報編譯張朝欽綜合外電報導】歐洲商業團體周四發出警語,表示中國應該放棄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提倡的提高自力更生能力的高階戰略,否則可能會傷害創新和成長榮景。
歐洲商會的一份報告指出,有令人不安的跡象顯示,中國正日益轉向國內,而這種趨勢正在對中國未來成長軌跡產生相當大的疑慮。
在中國的歐洲商會主席Joerg Wuttke在新聞發表會上指出,對政治控制的渴望,以及對波動的恐懼,都是罪魁禍首和原因。
中國一直試圖減少對海外市場和技術的依賴,這種轉變是與美國的決裂所導致,而中國也採取了所謂的雙循環的戰略。
報告指稱,對國有企業持續性的政策支援,國安考量對經濟政策的影響、對私人企業部門的日增控制,都將拖累創新和效率。「這種作法的成本可能在幾年內都感受不到,但是它們非常可觀,並且不應該被忽略」。
報告稱雙循環策略將讓中國偏離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改革精神,改革開啟了中國經濟並刺激數十年快速成長;新的策略則會造成外國投資的減少、資源配置不當、以及國外的反擊越來越多。
中國官員曾強調,持續歡迎外國公司,部分公司,例如中國需要技術的一些化工公司仍受到歡迎,但是其他公司則不受歡迎。該報告指出,一些網路設備的外國供應商表示,出於國安理由,受到加強的審查,不可避免地將退出該國市場。另外由於當地醫院一直試圖購買「中國貨」,醫療設備的國外供應商有時無法進行銷售業務。
https://ww2.money-link.com.tw/RealtimeNews/NewsContent.aspx?sn=4641285001&pu=News_0001_7
==================================
《華爾街日報》中國發布「十四五規劃」,強調「科技自立自強」回應美方制裁
Lingling Wei 華爾街日報 2020-11-02
中國領導人通過了未來五年經濟發展藍圖,強調「科技自立自強」。這是對美國不斷加大對中國公司的制裁力度做出的回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的中共高層上周四(10月29日)舉行閉門會議,會後發布公報稱:「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這次為期四天的會議在北京西部一家戒備森嚴的政府賓館舉行,會議制定了到2025年的五年發展規劃,其背景是中國正為該國領導層口中與美國的「持久戰」做準備。這一發展規劃總體基調偏重國內,強調了優先關注國內市場的必要性。
隨著中國企業面臨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並被一些外國市場拒之門外,實現技術獨立變得越來越重要。美國已經威脅要封禁字節跳動(Bytedance Ltd.)的應用TikTok以及騰訊(Tencent Holdings Ltd., 0700.HK)旗下的微信。另外由於美國的制裁,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用於生產智能手機的處理器晶片即將耗盡,而且其自有的最先進晶片可能很快就不得不停產。
中國官員表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北京發動的貿易戰,再加上最近一系列旨在限制中國獲取美國技術和進入美國市場的行動,已讓以習近平為首的領導層得出結論,即無論未來四年誰入主白宮,美國都不再是一個可靠的合作夥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也誓言要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
官方公報暗示了這兩大經濟體之間料將繼續發生的對抗。公報指出,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新矛盾新挑戰,敦促執政的中共「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
新的政策藍圖將加快北京方面把國內企業和市場培育為中國主要增長引擎的轉變。在過去幾十年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海外技術和投資將退居次席。
雪梨投資銀行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駐香港的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稱,目前北京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與美國脫鉤的風險。胡偉俊表示,因此,新五年計劃的主題是「降低對國外供應的依賴,增加對國內需求的依靠」。
中國官員表示,詳細的行動計劃將在明年春天制定,屆時這一新計劃將交由全國人大批准。就目前而言,該計劃體現了習近平重塑經濟努力的總體框架,這一重塑旨在使經濟更多由內部力量驅動。
領導層還公布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些較長期目標。中國承諾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意味著人均GDP約為每年3萬美元,大致相當於韓國和西班牙的水平。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去年中國的這一數字為10,262美元。
中國前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曾經制定的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上述人均GDP目標。通過將時間表提前,習近平試圖對他領導下日益由國家主導的模式注入更多信心。
牽頭起草新五年計劃的是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他是習近平在經濟政策上的關鍵人物,也是美中貿易談判的中方首席談判代表。中國官員表示,在制定上述計劃的同時,劉鶴尋求達成一種平衡,既要推動以國內為導向的政策轉變,又要避免嚇跑外國投資者。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外國企業已經面臨市場准入限制和潛在的中國進一步反制舉措,上述轉變將使這些企業感到更不受歡迎。外國企業在中國聘用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在增長放緩的情況下,這是一個重要的就業和資本來源。北京方面認為,中國的巨大市場將繼續吸引國際資本。
在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同時,上周四的公報還表示,將擴大外資對中國市場的准入範圍。公報稱:「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在過去兩年裡,為抵消美國制裁、特別是科技領域制裁的影響,中國向本國研究實驗室、大學和企業投入了大量資源。從幫助中國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方面來看,這些努力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部分領域,特別是半導體領域,中國仍處於落後狀態。
最新出現的一些跡象顯示,中國政府對晶片項目的投資發生爛尾問題。例如,在過去幾年裡,西部城市成都的一家半導體生產商從當地政府獲得了價值合數十億美元的融資。但由於缺乏技術能力以及持續的融資需求,該項目在今年早些時候停產。 為什麼美國制裁,反而可能推升中國科技業?更多文章
上述高級官員們表示,新的五年規劃將改善政府資金和其他資源的重新分配機制,強化獲得此類資助的企業的問責制度。
https://www.storm.mg/article/3166074?mode=whole
=====================================
為什麼美國制裁,反而可能推升中國科技業?
SMART智富 + 追蹤 2020-11-01
近期中國股市進入大漲後拉回震盪的走勢,但在中國經濟結構性變化持續下,未來會出現更多機會。許多公司的營收、獲利、經營品質可望再提升,部分公司則有望脫穎而出。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催化許多趨勢改變,新的業務模式不斷湧現,而這反映出當前中國投資的機會與考驗並存。在這種市場環境,投資人應該重個股、輕市場。
美國對華為的出口禁令在9月15日生效,中美動向再受關注。預期中美關係還會繼續緊張,因為這不僅是貿易衝突,更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角力。不過,中國企業具有高度韌性與快速反應的能力,若因一家公司退出而使市場產生了空缺,立刻會有其他的公司補其空缺,而這些就是值得留意的投資機會。
尤其是科技產業,在美國制裁措施下,反而促使中國政府及企業對內部技術研發,出現前所未見的重視並全力發展,以降低對美國科技公司的依賴。目前中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半導體技術開發即為一例。
為何看好中國發展前景?
面對美國諸多措施,當前中國政府採取理性與克制的態度因應,不浪費時間回應,而是更積極加速研發自己的技術。
我們預期5~10年後,在半導體技術開發領域中,中國有可能出現具國際競爭力的國際級企業。
再以5G為例,目前中國5G的技術是領先全球的,不僅是因為中國企業有最好的5G技術,另一方面則是中國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最新技術,改善總體經營環境,提升中國企業競爭力。今年上半年中國生產的手機中,有40%具有5G功能(即5G手機),中國企業顯然在5G手機、基站和技術方面都已準備就緒。
目前需要的是適用於5G技術的殺手級應用,以促使5G更廣泛推展。可使用5G技術的殺手級應用有很多,例如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物聯網等。我們認為,人們習慣使用5G只是時間問題,中國在5G應用方面仍會保持領先。由此看出,中國企業在科技領域方面的發展正在超趕,未來在全球的競爭力會愈來愈強。
==================
習近平: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 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 2021/05/28
中科院、中工院院士大會今日(28日)上午在北京召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講話指,要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他要求通過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在基礎材料、高端芯片、工業軟件等核心技術上全力攻堅,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前沿領域部署戰略性研發項目。
習近平表示,中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科技創新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民生科技領域、國防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並增強企業創新動力,形成完整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
他在會上提到多項重點的技術攻堅領域,包括石油天然氣、基礎材料、高端芯片、工業軟件、農作物種子、科學試驗用儀器設備、化學製劑等,以及事關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的基礎核心領域,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先進製造、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
習近平要求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要自覺履行使命,多產出戰略性、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推進改革並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重點完善評價制度,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
在吸納和培養科技人才方面,習近平要求建設全球人才高地,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科技人才,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團隊,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同時要以全球視野推動創新,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聚焦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問題,加強與各國科研人員的聯合研發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2969165/%E7%BF%92%E8%BF%91%E5%B9%B3%EF%BC%9A%E5%A0%85%E6%8C%81%E6%8A%8A%E7%A7%91%E6%8A%80%E8%87%AA%E7%AB%8B%E8%87%AA%E5%BC%B7%20%E4%BD%9C%E7%82%BA%E5%9C%8B%E5%AE%B6%E7%99%BC%E5%B1%95%E6%88%B0%E7%95%A5%E6%94%AF%E6%92%9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