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一現?景氣燈號僅1個月就變燈 7月轉黃紅燈
周刊王CTWANT |中國時報洪凱音 2024年8月28日
今年各月景氣燈號表現
[周刊王CTWANT] 國內景氣熱絡難道是曇花一現?國發會27日公布7月景氣燈號,由於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下跌3分、為35分,景氣燈號轉亮「黃紅燈」,代表景氣熱絡的紅燈僅維持短短1個月就變燈。專家示警,接下來恐面對美國經濟衰退與AI泡沫化兩大風險。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邱秋瑩分析,雖然資通訊產品需求強,但傳產復甦尚緩,加上凱米颱風影響部分生產及出貨遲緩,使得出口轉呈綠燈,且工業生產指數轉為黃紅燈;不過,領先、同時指標仍持續上升,顯示景氣維持在成長軌道,近來國際科技大廠對下半年營收、展望都呈樂觀,加上傳產業來到傳統出口旺季,景氣燈號是否會再亮出熱絡的紅燈,邱秋瑩回應「可以期待」。
邱秋瑩進一步表示,市場日前對美國經濟衰退有隱憂,引發金融市場較大幅震盪,但股市很快持穩,經濟衰退的擔憂獲得緩解,美國經濟回穩、歐盟緩步復甦,這對景氣會有較正面的挹注。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27日也發布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77.75點,創近4年半來新高,6項調查指標中有5項上升,其中,以「未來半年物價水準」增最多,月升4.47點,創3年又5個月來新高。
即使CCI總指數轉強,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仍警示,接下來可能面臨兩大經濟風險,第一,美國經濟有陷入衰退循環的可能,這將是最主要經濟風險,尤其失業率快速攀升,恐怕出現薩姆法則,即失業率上升後,企業裁員聲浪四起、導致消費力下滑,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吳大任表示,其實今年聯準會3月或6月就應該採預防性降息,拖到9月才啟動,推估恐怕要一次降息2碼,才有可能發揮政策效果。
第二伴隨的風險則是AI有泡沫化的疑慮,吳大任認為,AI是未來發展趨勢,企業花大錢投資卻無法轉換成同等值的商品售價,若投資短期無法在終端售價上獲得回報,恐怕會進一步反映在財報以及股價上。
邱秋瑩則指出,展望未來不確定風險,包括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主要經濟體的貿易保護措施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後續發展;美國聯準會將於9月啟動降息,邱秋瑩認為,降息幅度多寡以及全球主要央行的應對措施等,國際財經的走勢仍有待密切觀察。
國發會的景氣燈號由9項構成項目中,7月海關出口值由紅燈轉呈綠燈,分數減少2分;工業生產指數由紅燈轉呈黃紅燈,分數減少1分;其餘7項燈號維持不變。
=========================================
童子賢:下波戰略物資是AI 帶動創新
記者鍾張涵、朱漢崙/台北報導 2024年8月28日
「下一個廿一世紀的關鍵產業是什麼?」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半導體已是新戰略物資,但下一波戰略物資在人工智慧(AI),AI會帶來創新、創業潮,並將在未來十年帶動IT產業,大量提升人類生產力、創造新財富,若以半導體、晶片等角度觀之,台灣站在有利位置,但他也憂心AI會被少數平台掌握,過去網路和PC卅年至四十年來已顛覆許多廠商,但AI會加強既有強權的力量。
創投公會昨天舉辦二○二四台灣創投年會,童子賢以「投資台灣產業發展新布局」為題演講,他指出,AI、電動車、無碳經濟持續崛起,但當高速運算和AI時代來臨之際,歐盟也要求各國在二○二五年之前走入零碳經濟,台灣更要尋找低碳新能源,他認為電動車AI和晶片製造都需高品質電力供應,台灣應將所有產業轉型的條件準備齊全,持續創造良好條件,才能讓台灣持續位居領先群。
這場會議除了童子賢,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緯創董事長林憲銘等電子業重量級大老出席。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鼓勵政府、企業積極投資新創,強調台灣每一個關鍵時刻,創投都扮演舉足輕重角色,「今天沒有投資新創,明天就沒有護國群山」。
卓榮泰致詞時重申「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計畫,表示政府預計五年內創造兩萬個新創就業機會,每年投資額一千五百億元。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則表示,將在銀行、保險、證券業對投資做三大鬆綁。
================
機器人時代來臨 黃仁勳:台灣千載難逢機會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 2024年9月6日
[NOWnews今日新聞]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今(6)日被授予第13屆工研院院士。他雖然未親身出席,但錄製影片致詞表示,台灣過去因為人口限制錯過軟體時代,但在高端製造實力下,接下來的機器人技術將是台灣千載難逢的機會。
黃仁勳率先表示,很感謝工研院給予這份殊榮,自己非常珍惜被授予工研院院士榮譽。他提到,台灣是NVIDIA珍惜合作夥伴的家園,「NVIDIA所創造的一切皆始於台灣」,NVIDIA跟台灣有著長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友誼。
他在1995年來到台灣拜訪台積電及其創辦人張忠謀,這趟旅程改變NVIDIA的發展軌跡,不僅後續與矽品、艾克爾國際科技(Amkor Technology)合作建立現代供應鏈生態系,與首批顯示卡夥伴華碩、微星、技嘉和同德創造了現代PC遊戲市場。
NVIDIA更與廣達、鴻海、英業達及緯創 建立了AI超級電腦及現代資料中心。接下來,NVIDIA將與台灣產業,合作創造機器人工廠,並與台積電合作,透過堆疊晶片和3D封裝重新定義晶片的意義。
他直言,「台灣成就了今天的NVIDIA」,也共同推動將打造未來的AI產業革命,目前為止,NVIDIA在台灣晶片和電子產業合作夥伴正在忙於趕上對Hopper GPU架構的強勁需求,同時以日以繼夜地提升Blackwell AI超級電腦的產量,表示Hopper和 Blackwell將是「AI革命引擎」。
如今,AI正在以前所未見的速度驅動每個科學領域、產業進步,從醫療保健、製造業到運輸物流。電腦產業正在面臨「加速運算」和「生成式AI」兩大變革,這些都促成軟體新型應用,包括語言理解、自動駕駛到極端天氣預測等。
與此同時,全球各大企業正競相採用GPU加速運算,以數兆美元現代化運算基礎設施,而生成式AI正為全球價值100兆美元的產業實現自動化。黃仁勳補充,AI 第一波浪潮包括邊界模型製造者、消費者AI網路服務和消費者網路服務;緊接著是企業AI的浪潮,透過數位員工協助企業提升生產力。
接下來則是能夠理解真實世界的AI,也就是機器人技術,強調「機器人技術對於台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解釋,台灣因缺乏龐大本土市場,相當難以建立消費者和企業軟體產業,所以錯過了軟體時代,但是台灣是全球領先製造中心之一,下一波AI浪潮,台灣龐大製造業將是策略優勢,可望突破人口限制,實現增長。
他也期望工研院能像在台灣晶片和電腦製造扮演重要角色,接下來將再次在推動AI 和機器人技術研發和應用扮演關鍵地位。
========================
黃仁勳點名「合作10台廠」鴻海、廣達在列!工研院致詞全文
三立新聞網2024年9月6日
工研院今(6)日舉行「第十三屆工研院士授證典禮」,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也獲得授證,無法出席的他由輝達全球副總裁代替他出席,而黃仁勳則透過影片致詞。黃仁勳於影片中,回憶他首次來台灣是1995年,拜訪了張忠謀及台積電,這趟旅程改變了輝達的發展軌跡,接著一一細數推動輝達顯示卡、AI超級電腦、機器人產業合作夥伴。
黃仁勳今於工研院授證典禮致詞,表示他首次來台灣是1995年,拜訪了張忠謀先生和台積電,這次的旅程改變了輝達的發展軌跡;而與矽品、艾爾克國際科技的合作,建立了現代供應鏈生態系統;與輝達的首批顯示卡合作夥伴華碩、微星、技嘉和同德,創造了今日蓬勃發展的現代PC遊戲市場;與廣達、鴻海、英業達和緯創合作,我們發明了AI超級電腦和現代資料中心。
如今,輝達正與台灣產業合作,共同創造未來的機器人工廠;與台積電攜手透過推疊晶片和3D封裝,重新定義晶片的意義,「台灣成就了今天的輝達,我們正在共同推動將打造未來的AI產業革命」。
【黃仁勳致詞全文如下】
台灣的朋友們大家好,感謝工研院給予我這個殊榮,我非常珍視被授予工研院院士的榮譽,台灣是輝達珍視的合作夥伴的家園,輝達所創造的一切皆始於台灣,輝達與台灣有著長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友誼。
我第一次來台灣是在1995年,拜訪了張忠謀先生和台積電,這次的旅程改變了輝達的發展軌跡;而與矽品、艾爾克國際科技的合作,建立了現代供應鏈生態系統;與輝達的首批顯示卡合作夥伴華碩、微星、技嘉和同德,創造了今日蓬勃發展的現代PC遊戲市場;與廣達、鴻海、英業達和緯創合作,我們發明了AI超級電腦和現代資料中心。
如今,我們正與台灣產業合作,共同創造未來的機器人工廠;與台積電攜手,我們正在透過推疊晶片和3D封裝,重新定義晶片的意義。台灣成就了今天的輝達,我們正在共同推動將打造未來的AI產業革命。
此刻,我們在台灣的晶片和電子產業合作夥伴正在忙於趕上對Hopper的強勁需求,同時夜以繼日提升Blackwell AI超級電腦的產量,這台世界上最先進的電腦由八種不同類型的晶片組成包括Blackwell GPU、Grace CPU、CX和Bluefield DPUs,以及專用的NVLINK、Quantum和Spectrum網路交換晶片,構成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電腦。
Hopper和Blackwell是AI產業革命的引擎,由從工研院發源出的產業在台灣製造。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重塑產業和經濟,AI驅動的進步將成為每個科學領域和每個產業的核心,從醫療保健到製造業,在到運輸和物流。
電腦產業正在發生兩大根本性變化,首先是加速運算,這是由NVIDIA首創的架構,當通用運算達到極限時,它大大提升了運算效能,透過加速運算,我們可以繼續利用半導體的進步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再者是生成式AI,它正在重新定義運算堆疊的每一層--從CPU轉向GPU,從手寫軟體轉向由GPU訓練的軟體,並開啟了軟體功能的新前沿--從語言理解、自動駕駛、蛋白質設計、極端天氣預測,到通用機器人技術。
各家公司正競相採用GPU加速運算,以現代化全球價值數兆美元的運算基礎設施,生成式AI正在為運算開闢新市場,並未全球價值100兆美元的產業實現自動化。
晶片和電腦產業的規模將達到目前的十倍以上,AI的第一波浪潮包括邊界模型製造者、消費者AI網路服務和消費者網路服務,現在是企業AI的浪潮,AI代理就像數位員工一樣,與員工一起工作,讓我們的公司加速發展並提高生產力;下一波浪潮是機器人技術,能夠真正理解世界的AI,機器人技術對台灣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台灣錯過了軟體時代,由於缺乏龐大的本地市場,建立消費者和企業軟體產業是困難的,但台灣是全球領先的製造中心之一,未來的工廠將由AI驅動,協調機器人團隊來製造從晶片和電腦到汽車的各類產品。
在AI的下一波浪潮中,台灣龐大的製造業是一個策略優勢,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台灣可以突破其相對較小的人口限制,實現增長。正如工研院在台灣的晶片和電腦製造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工研院將再次推動AI和機器人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方面發揮核心作用,你們附有遠見的領導力和投資塑造了台灣的產業,推動了台灣的產業,影響力無遠弗屆。我期待著共同打造一個充滿領導力、成長和共同繁榮的未來,再次感謝你們給予我這份至高的榮譽,謝謝。
=======================
AIGC生成影音 重塑影視產業 提升200%製作速度 減少50%成本
2024/09/06
最近,玩具反斗城發布了一支66秒的廣告,其中超過八成的內容是由OpenAI的sora技術生成的。這意味著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正式進入商業影視產業,解決了傳統影片製作中高成本和人力不足的問題。玩具反斗城這支商業影片主打創辦人兒時的夢想,畫面特效和3D模型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在過去要製作3D特效影片,創作者常受限於時間、預算和技術,以台灣動畫製作為例,3D動畫每秒的價格約在5萬元台幣左右,這還不包含額外的角色3D建模費用。以玩具反斗城的廣告為例,如果是台灣的製作團隊或是廣告團隊使用傳統製作方式,可能需要至少花費200萬元台幣與三個月的製作期。然而現在只需專業的AIGC團隊,就能顯著降低至少50%以上的成本甚至更低、同時可以節省製作時間、擴展創意的無限想像。
▲玩具反斗城(Toys "R" Us)使用AI生成宣傳影片(圖/Toys "R" Us)
關於AI落地應用、品牌行銷、忠誠會員等實際案例:了解更多
從構思到完成:AIGC技術如何快速生成影片
AIGC代表了一種全新的內容創作模式,使用AI技術自動生成文字、聲音、圖片、影像等多媒體內容。儘管這些技術解決了傳統影片製作中的人力與成本問題,但看似簡單的過程實際上需要豐富的經驗和專業技能,協調不同AI工具並下達精確的指令,才能事半功倍。
要完成一支AIGC影片首先需要拆解影片製作流程:劇情發想、腳本製作、分鏡設計、圖片製作、影片著作等流程,簡化來看我們可以分成文字、圖片、影片、音效、統整,有了流程後要如何去選擇眾多的AI工具並精準的下達指令,這種協作和prompt(指令)的專業性對最終創作效果至關重要。
▲傳統影音製作流程轉變為AIGC生成影音製作流程差異 (圖/創造智能)
以一個短片來作範例
《文字》首先在文字部分,使用ChatGPT、Gemini、Bing AI等大型語言模型進行協作發想,包括劇情構思、腳本撰寫以及分鏡設計。這個階段需要精準地給予AI合適的指令和調整,為接下來的視覺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擁有專業影視製作經驗、具備Storytelling能力的團隊就格外重要。
《圖片》有了腳本、分鏡表,接下來就透過DALL·E、MidJourney等AI工具來生成畫面,包含人物、場景、動作等。在這一階段,確保畫面的風格和角色的一致性至關重要,這需要prompt設計和參數調整,直接影響到後續影片的流暢度和品質。
《影片》利用Runway、Luma、Haiper、Heygen等AI工具整合圖片生成影片。在這裡,巧妙控制AI達成運鏡和畫面作動,確保影片內容符合腳本的要求,同時大幅提升製作效率,並降低成本和時間的消耗。
《聲音》隨後,使用SUNO、TTS等AI工具進行音效的創作,如配樂、角色旁白的配音等。這些聲音元素將進一步提升影片的整體質感,聲音與畫面的完美融合,從而帶來更豐富的觀影體驗。
《後期製作》在最後的製作階段,只需簡單快速地將以上生成的各種元素進行整合和微調,同時利用自動語言翻譯、AI字幕完成後期製作。透過AI技術的應用,這個過程變得更加高效和直觀,減少了繁瑣的手動調整。
未來影視新趨勢:創造智能驅動AIGC技術突破 實戰製作《Q18量子預言》科普短影音
今年由周美玲執導的台灣影集《Q18量子預言》由金禾創意製作、鴻海出品、台中市政府新聞局補助,劇中探討科技進步帶來有別於傳統,甚至挑戰人性道德面的問題。該劇的主題涉及大量複雜的科學概念,因此製作一系列引人入勝的科普短影音,可以讓觀眾更好地融入劇情。傳統上,這類科幻題材通常需要大量CG特效和複雜轉場,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然而,這次創造智能運用了AI技術,以及storytelling內容創意的優勢,訓練出專門處理生成腳本分鏡的機器人「分鏡之神」,只需將文本匯入「分鏡之神」,就能根據文本快速產出分鏡,包含了畫面描述、AI生圖prompt、動態運鏡prompt等,大幅提升AI生成畫面和影像特效的效率,產生的畫面品質不亞於傳統影片製作手法。
除了科普短影音之外,未來AIGC技術也可以提供戲劇團隊在製作類似科幻題材的協助。科幻片仰賴大量後期製作的CG特效,在預算的限制下,無法復刻出擬真的拍攝現場,即使找人事先畫出分鏡表,也是一筆龐大經費。因此演員在拍攝時往往看到的只是綠幕,或是還沒有合成上去的簡單場景,憑藉著多年的演出經驗與對劇情的想像進行表演。有了AIGC後,製作團隊可以透過AI將大致的場景事先產出,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做法,卻可以幫助演員提前理解特效畫面的呈現,而不是僅依賴綠幕拍攝和自行想像。
AIGC技術不僅在《Q18量子預言》科普短影音展現了其強大的潛力,也為未來的影視製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在高效製作與創意要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AIGC有望成為影視產業的未來。
▲創造智能製作Q18科普短影音畫面 (圖/《Q18量子預言》YouTube截圖)
關於AI虛擬人 落地應用、品牌行銷、忠誠會員等實際案例:了解更多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525762&fro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