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未知全貌 不予置評」是基本的禮貌和尊重

封面圖來源:pexels

對於不了解的事擅加評論,不只會顯露自己的無知,對他人而言也是種打擾。

壞了自己的人緣,也得不到任何好處,除了一點膨脹的優越感,一無所獲

多少人喜歡打著關心的名號八卦指點他人總是居高臨下地評價別人,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人身上。

但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同,個性也不一樣,適合你的,不一定適合他。

隨意地指點,只會顯露自己的無知和淺薄。

王爾德曾說: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意願生活才是。」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是一種修養
其實就算知道全貌,也不該置評,因為你永遠無法了解站在那個位置的人,所有的感受。

針不扎在自己身上,是不會知道有多疼的。

有的人見到朋友落魄,覺得不捨,所以想要給他超棒的建議,讓他賺大錢。


但朋友卻不願意,就算他做得到,他也不想,這時熱心的人會很不能理解和接受

然而關鍵在於,對方也有選擇在低處生活的權利,況且也不是他爭取了,就一定會得到。

不用給他人太多的惋惜和建議,他如果有需要,自己會來問你,主動強加的,反而會給人困擾。

正是所謂的吃力不討好,當你認為自己的想法凌駕於他人之上,並且只有自己是對的,這其實就太過了。

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我們總說要眼見為憑 ,但很多時候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相

有次孔子周遊列國時,被困在陳蔡兩國之間,有7天沒吃到飯,弟子顏回出外替他討米。

回來後顏回立刻將米煮成飯,但當飯熟時,孔子聞香而來,卻看見顏回正在用手抓鍋中飯食。

孔子佯裝不知,和顏回說:

「剛剛夢見我的父親,這一鍋米飯還沒動過,先拿來供奉先人之後我們再吃吧。」

顏回趕忙說:

「不可,這飯不乾淨。剛剛煮飯時煙塵飄進了鍋裡,抓出來丟掉的話太糟蹋糧食,我就抓來吃了。」

這才是真相,看到的畫面像是顏回偷吃珍貴的米飯,但其實他是怕老師吃到髒飯,自己也不想浪費,才用手撈起來吃。


眼見不一定為實,了解一個人是很難的。

有了這樣的認知後,你就會明白不該輕易地論斷他人。

白櫻結語
你在意什麼,就會看到什麼,但這就是偏見的來源。

就像我愛種花時,出門在外總是會先注意到他人門前的花。

我愛養魚時,走到哪,也都會注意別人的魚缸。

到最近我在練腹肌,不自覺地走到路上,會先注意行人的肚子,也會去欣賞線條好看的人,覺得他一定花了不少苦心鍛練身型!

當你的焦點在一處時,便會忽略其他地方。

我們常會一片好心地認為他人應該如何如何,但你想要的,不一定是他需要的。

不了解的事,更不要輕易指點江山,做出粗魯的結論,對他人而言,是極大的不尊重。

不該說的話少說,建議常常變成干涉,給建議是需要非常謹慎的,人的天性是不喜歡被批評。

好心建議,聽到他的耳中,卻是指出他的不足,令他難堪。

若對方沒有請你指點,也非緊急必要情況,就將自己的高見省下,等他主動請教時,再好好助他才是。

先管好自己,關心好自己,人家要不要戀愛、結婚、生子,是不是太胖、該打扮,都不是我們該多指教的
學會沉潛一點,你會變得更有修養和智慧,也會得到他人的尊重。

https://whitecherry2019.com/archives/11579

=========================================

總是「用評價來表示關心」 就算你再善良 也會被討厭
 
有的人其實很善良,就是不會說話,心壞無人知,嘴壞通人知。
不會說話的人,真的會很吃虧,所以我們才要學習,知道了哪裡不好,才能改正。
我們不用變成虛偽只會說好聽話的人,但也不能總是讓別人來忍耐自己。

以下3種說話方式都不太妥,可能會引起他人反感,可以考慮改掉:
1、過度關心,跨越界限
每個人願意坦承的尺度是因人而異的,看見爸媽他會說很多,看見同事就不一定了。 
有時你很善良,想要關心對方,但卻不知道自己被劃分在不想說太多的範圍中。
一不小心就踩了線,為難了他人,對方感覺到冒犯,自然會對你產生反感。
比如說聽到鄰居夫妻吵架,隔天遇到他便關心他們怎麼了?
雖然是善意關懷,但若彼此並不熟,對方會覺得很不舒服,以後看到你便會躲得遠遠的。

2、用否定對方感受的方式來安慰別人
安慰本是善意,但若一心只希望對方趕緊放下,不要在意,而忽略了接納和傾聽,便會弄巧成矬,你會發現他很快就會結束對話,不想再說了。
比如說有人跟你抱怨朋友說話很過份,你就回他:「還好吧!」「沒那麼嚴重啦!」「他本來就這樣呀!」「你太敏感了」。
這些否定對方感受的回應,都會讓人馬上關上心門,你想要降低事情的嚴重性,讓對方想開。
但對他而言,會覺得你非常沒同理心,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而且還幫他貼上了太敏感、太玻璃心的標籤,不但沒被安慰到,還被批評一把。
實在是好心做壞事,吃力不討好。

3、用評價的方式表達關心
這點男人較常會犯,若聽到有人訴苦,他們本能地就會想「解決問題」。
於是會開始評頭論足,你這個說得不對,那個做得不好,所以才會如何如何。
你真的是很熱心,想要幫他解決這個困境,但聽到對方耳中,只是覺得很不溫暖。
他並不想得到建議,他希望被理解和接納,這時其實只需要好好聽他說話就好。
什麼是好好聽他說話?不打斷也不評論,只是專心地聽他說話,可以用重覆對方的話表達關心。
讓他知道你有在聽,而且理解了。
若他真的想問怎麼解決時,再發表高見也不遲。

白櫻結語
熱心的人總會在別人訴苦時,熱情地幫他解決問題。
個性好一點的人,會感激說好的,後來發現他什麼也沒改,個性不好的,就會一臉不快地認為你什麼都不懂。
你花了自己的時間精力,去替對方設想,給出覺得很棒的建議,卻成了別人眼中的自大狂。
他還會認為你自以為是、很高傲,或是很快就下線了,或想掛電話。
你會覺得很納悶,我對他那麼好、那麼關心他,他為什麼這樣?那是因為我們不懂人性。
別再讓自己那麼吃虧了,省下說教的力氣,更能到達對方的內心深處。
你輕鬆,他開心,何樂而不為?

現在白櫻就算給建議,我也只會講一兩個步驟,對方真的有做了,再往下走。
你一次說那麼多,他記不住,也可能根本就沒打算採用,又何苦那麼累呢?
我們也不需要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厲不厲害自己知道就好,更何況建議了他,得益的是他,被討厭的卻是你。
當然文中所說的情況,並非所有人聽了都會覺得反感,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有的人包容度會較大。
https://whitecherry2019.com/archives/10902

==========================

能言善道的人很多 「說話善良」的人卻不多!
 
人們常誤以為高情商是八面玲瓏的圓滑,但其實應該是體貼他人的善良,和保護自己的智慧才是。

真正的高情商是心中有他人,也有自己。
他們懂得替人設想,說話做人讓人舒服,而不是忍耐著討好不喜歡的人。
是主動地不讓他人來忍耐自己。
情商的修練,就從好好說話開始
高情商的人,遇事不隨意責怪他人。
你若是師長、父母,可以提點孩子學生正確的路,但不是用責怪的方式。

若是與一般人相處,更不該責怪。
一句指責的話,就會讓人陷入窘境,懂得給人台階下,才是高情商的表現。

說話前替他人設想,更是深層的善良。
有位口吃的人和朋友出門,在路上想問路時,遇到了一樣口吃的人。
他從頭到尾都沒說話,朋友問他為什麼?他回答:
「人家也是口吃,我要是說話了,那人會以為我是在模仿戲弄。」
正是因為他有過類似的經驗,更懂得以己度人,不讓他人有誤會的機會。
能說會道的人很多,但懂得不說的人很少,說話善良的人更少。
他們把自己擺在他人後面,不讓說話、開玩笑的念頭先行,而是讓修養先行。
看到他人出糗了,就算再想笑也要忍住,這是保護他人的尊嚴。

討好和高情商完全是兩回事
許多人都把兩者混淆了,只是討好卻以為自己高情商。
差別就在於主動或是被動,若對方明顯不尊重你,且態度很差。
你還一直忍耐著和他相處,陪笑臉,若非工作關係,那不過就是討好罷了。
你希望維持住良好的關係,於是放任對方的無禮,這並非高情商。
刻意不說出讓人難過的話,主動地替人著想,才是高情商。
而不是被動地忍耐,不發火是修養,但忍耐只是委屈自己罷了。

真正的高情商是讓他人和自己都舒服。

願意傾聽就是一種善良
不只說話要注意,傾聽更是你能給一個人最好的關心。
你不用多會說話,只要用心地聽就好,並且不加評論和指責。
你只是真心地想了解對方發生的事,想聽懂他所表達的意思,認真地給予回應。
光是這麼做,對方就會感受到尊重和喜悅。
甚至只是重覆他說過的語音,他就會覺得你非常會溝通且善解人意。

那些誇誇其談的人,往往都缺乏傾聽的能力。
他們的心中有太多的自己,裝不下他人,讓人感受不到尊重,自然也不是善良的表現。

白櫻結語
如果我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那麼我們永遠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
這個社會到處可見固執己見的人,只要和他們不同,他就要批評。
人難免都會有想要評論的念頭,但能不能控制,就看個人修養。
若雙方關係親密,對方也能夠接受你的直言,那但說無妨。
可惜很多人都不是如此,總是給不請自來的建議,往往還是基於他個人狹礙的認知。
 
比如說常見的「你怎麼還不結婚?」「趕快生一個孩子,不然老了就知道了」「離婚了就很難找到好男人了啦!」
或許是出自於善心,但對聽者而言,卻是不快的。
尤其對方若本就苦惱於生不出來,還一直跟他提孩子的事,更是扎心。
不對他人評頭論足,也是一種善良,就像某個同事買了一件外套,每個人都來問她多少錢。
然後就有人說好貴喔!妳每次都買太貴,人家本來買了新衣很開心,被她一說好像是個冤大頭老是買貴。
這就是多餘的話,這時,又會有人跳出來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說個話有那麼多規矩?」
其實規則很簡單,就是不要對別人的事擅加評論而已,若認為這樣很麻煩,那麼被人討厭也是自然的事。
你給了什麼,就會收回什麼,你酸了人,遇到心眼小的,他也會找機會酸回來。
你給人溫暖和尊重,他也會同樣回報你,這就是善循環。
也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

在聊天過程中 這般「說話的人」不可深交!
 
一個人說出來的話,很多時候代表了他的修養和深度。
常常這樣說話的人,最好不要深交。

一、聊天過程中只在意自己的人
有一種人,和他聊天,他永遠不關心你的感受和表達,只想說他自己的事,若是網聊,他會完全忽略你打的字,只是一味地說自己想說的話,或是一輪到你說,他就消失。
多年前的我,以為忍耐他們是禮貌和修養,總會耐著性子聽這類人說話,花費了自己不少時間去忍耐他人,事實上,你若覺得不舒服,完全是可以拒絕的。

你不需要這樣迎合他人的自私,他們往往找不到人聽他說話,你願意聽,他當然就每天纏著你。
這邊不是說不讓朋友說他的事,而是人際來往注重互相和平衡,你聽他的,他也關心你的,而不是心中只有自己。
這樣的關係真的很不健康,只是你一直在滿足對方,有天不想忍了,她馬上就走了,也不在乎妳從前耐心聽了她多少事。

你跟他說的每句話,他都沒聽進去,他想到的都是自己,讓對方想要逃離,閨蜜公司一位已婚的女同事也是如此,時常炫耀自己碩士的學歷,看不起閨蜜離過婚,但大部分時間都算友好,所以閨蜜忍著。

有次公司來了新人,閨蜜心想有人可以一起分擔了!覺得很開心,便找新人一起吃飯,新人第二天就不再與她們吃飯,閨蜜才驚覺,原來可以這樣?她到這時才知道自己不需要這樣忍耐這位同事,至此才斷了每天中午辛苦的忍耐式午餐。

心理學研究指出,和人聊天時,「我」字出現的次數減少,對方對你的好感會增加,反之,就會產生反感。

這類人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根本沒興趣知道你的事,就算你有心,也無法深交。

二、說話很直的人
有多少人說自己說話直,其實只是沒禮貌罷了。
有些話對別人的影響,是一輩子的。
講到這點,相信你心中已經浮出某些人的面孔,說話直不是真性情,只是一種自私。
你可以說他是個性如此,不是故意的,但他已經長到那麼大,相信有無數人跟他反應過這個缺點,他仍不肯改變,這就是自私。
 
人際交往中,什麼溝通技巧、說話藝術,都不如一顆尊重對方的心,閨蜜是個家庭主婦,有次和前同事的聚會中,有一位女同事就不尊重地說:「妳這個家庭主婦懂什麼?」
這時妳若生氣,她們就會說妳玻璃心,只是開玩笑,閨蜜為了顧全人際關係,沒有做出反應,她說現在看了我的文章很後悔,都離職了,哪還需要顧慮那麼多。
那天吃飯她也煩悶得不得了,看著大家到處碰杯裝熟,她根本就覺得自己格格不入,還要被無禮對待,她也明白了一開始就不該參加沒有熟人的聚會。

你說話直,別人沒義務包容你。若覺得自己是真心提醒,也要看對方樂不樂意聽,不請自來的評論,其實是種冒犯。
下次再有人說:「我這人說話直,你別介意啊。」
請回他:「那你就別說了」

三、對親人說話難聽的人
許多人都將最差的樣子留給了家人,與其說是和家人相處可以真實相對,不如說是自己修養不夠。
否則就算真實的樣子,也是可親有禮的。

曾聽過一個女人,因為性格問題,不想去工作,拿考公務員當藉口,讓父母養了她一輩子,她非但沒感激父母恩情,還天天對爸媽大小聲。
衣服沒照她意思洗就開嗆,這個不滿那個不滿,爸媽總是低頭聽訓。
在父母身體還行時,每天都是爸媽煮飯燒菜給她吃,因為沒有工作和家庭,她的內心自卑,便常諷刺不得不接觸她的家族成員,以滿足她的自尊心。
這樣的人,能離多遠就離多遠,她的心中一片陰暗,轉頭就不知道怎麼說妳。

周國平說: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則是種教養。」

但白櫻認為有個例外,那就是父母本身有問題的狀況下,孩子才總是和他們不合,那是不一樣的情況,我舉的例子,爸媽是很慈愛的。

白櫻結語
說話有問題的人,不只這3種,只是舉例。
最受大家歡迎的談話對象,就是懂得同理心的人,和他們聊天,總是如沐春風。
他們會替對方設想,照顧他人的情緒,真心關心你,也懂得傾聽和理解。
一個尊重及體貼的心,就是待人最好的技巧。
我們也要提醒自己別犯這3個錯誤,做個好的溝通者。
https://whitecherry2019.com/archives/8438

===========================

學會「提問代替批評」 誰都願意聽你說話!
 
跟會溝通的人說話,總是特別舒服。
生活中時常都需要運用溝通能力,就算你已經斷捨離交友圈到不能再更小。
也總要與親近的人溝通,溝通的技巧決定了訊息傳送的質量。
彼此間能不能了解對方的表達,也深深地影響了關係的好壞。
誰都希望和重要的人相處融冾,那麼一定要增進自己的溝通能力。
好的溝通技巧,會讓他人對你更加信任,想要聽你說話。

討人喜歡不是說些好聽漂亮話而己,想要真正影響對方,需要掌握以下3個技巧:

1、充分了解對方訴求,達到共同利益
在表達的過程中,人們會說出對他有利的要求。
若你想要說服對方,首先要懂得運用同理心,去想對方要什麼,什麼對他有利?而不是僅僅說明自己的想法。
只有了解了對方的訴求,才能更好地說服他。
但人家不一定會直說,這時就需要用心去體會和觀察。
利益往往是溝通的重要驅動力,就像每通打去客服的電話,莫不是權益受損了,或是關心自己的權益。
如果提出的條件不符合雙方的期待,溝通就有可能會失敗。
最重要的重點在於追求雙方的共同利益,透過利益捆綁來達成合作關係。
比如說今天你想領美金出來,便需要付現金處理費,這個費用還挺高的。
這時你便可以和理專提出訴求,希望她能夠幫妳減免,但理專這邊也會有她的期望。
可能她便會要你購買商品作為交換,你想想省下的和付出的相比,對你更有利,便會接受她的提議。
這樣溝通就會很順利,雙方都得到自己要的東西。
但不懂溝通的理專就會說你近期和我們銀行的往來不多,所以不能減免。
這樣便結束了,讓客人除了被拒絕,沒有任何其他的選項。
雙方都只有損失而已,厲害一點的服務專員這時會展現更高的溝通能力。
在先跟你說不行後,他又說會努力跟主管爭取,之後再告訴你爭取成功了。
雙方間的信任便建立了,當然不要有騙人的成份會更好,白櫻看過的是教人騙客戶,先等10分鐘,喝杯茶。
再氣喘吁吁地跟客戶說,我剛剛跑去幫你爭取到了!
溝通還是真誠為上,雖然演技和話術很吸引人,但你若不是真心誠意的,早晚會露馬腳被厭棄。

2、建議代替直言
當自己觀點和他人不一致時,不要急於表達,這樣魯莾的行動會引起他人反感。
最好用提建議的方式說出,這樣會更加委婉,不會激起對方的保護意識。
一旦刺激了對方的情緒,剩下的都只是不理智的爭輸贏而已,對彼此都沒好處。
下一次你也不想提建議了,於是對方便少了成長的機會。
無論是當老師、家長或上司,都需要學會,與其一個勁地批評,不如虛心提供建議。
很多人的開頭會說:「我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呀!你姑且聽聽,若覺得有用可以參考」
這樣的開頭,就會讓人想聽下去。
若一上來就說:「你不行,你這樣太爛了,你應該如何如何」,對方只會努力地想我才不爛,是你哪裡有問題。
閨蜜前公司有位主管便是如此,她總是以自己的角度誤會下屬的意圖和做法。
總是用很負面的形容去指責下屬,可能下屬並沒有那樣的念頭。
後來有位同事忍不住回她,希望她不要再誣賴人,她的反應不是檢討自己。
而不是說她是來做事的,無法顧及人的感受,如果你覺得不適合就離職。
於是公司有能力的人都走光了,剩下的都是說好聽話的能手,不一定有能力,但真的很會說話。
這便是我們上段說的,光是話術好沒有真心是沒用的,後來那公司便一路走下坡。

3、提問代替批評
多數人都害怕聽到批評,喜歡批評的人,總是自詡說話很真實,但通常都不太受歡迎。

儘管你是真心為對方好,卻會被當作討厭的挑剔者看待。

所以不要輕易批評他人,別總用否定和質問的語氣溝通,比如說:「這你都不懂?」「你怎麼那麼笨呀!」「那麼簡單都不會,虧你還大學畢業」「你都幾歲了?還問這種問題?」

就算你帶著多深的愛來建議,用這種話開頭,都只會惹人厭而已。

總不能要求每個接觸的人,都寬宏地不在意你超級直接的真心話,而虛心受教,沒幾人有這樣的修養。

可改用提問而非質問的語氣溝通,先去了解對方的意圖,比如說,「某某,為何你會想用這個方式進行呢?」

先了解對方的想法,再告知他可能的漏洞,「你覺得若改成這樣會不會好一點?」

而不是一上來就說,「你為什麼又做錯了?」,這樣直接批評的缺點是有時是你誤會了對方。

其實他有更多的考量,你卻不了解一上來就指責,這樣就會失去下屬的心,覺得你粗魯又自大。

就像2中我們舉例的那位上司,閨蜜說儘管她職位很高,大家背地都不太尊重她。

白櫻結語
溝通技巧不只這幾種,我們只是略舉三種。
 
溝通的基本要訣在於維護他人的自尊,若先觸犯了別人的底線。
接下來你說什麼都不太重要了,他都不會想聽下去。
即使對方的觀點和你完全不同,也要保護冷靜,用包容心去對待。
如果事情不是很重要,便讓它過去吧!否則你一回下去,就是沒完沒了。
就算覺得消耗不想再回了,也會覺得輸給了對方,而心有不甘,硬著頭皮花了很多時間作無謂的爭執。
真的要說,就用溫和的態度來交流,而非通過爭吵壓倒對方。

本文反思 
平日裡,你是否常不小心用批評直言代替了建議?這時對方的反應如何呢?怎麼做可以更好?

當你聽到他人的指責時,內心是何感受?若覺不好,我們便也不要對別人這麼做。
https://whitecherry2019.com/archives/9697

==========================

阿德勒:如果你「無法不在意別人的評價」、無法不怕被人討厭,就得不到自由

岸見一郎曾說: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阿德勒也說:
「如果你無法不在意別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得不到自由。」
不要活得跟別人一樣
我們都認同「每個人是不一樣的」這句話,但卻又期待自己活得與別人相同。
深怕有一點和人群不同,便會招來非議。
於是活成了和別人一模一樣的生活,淹沒在平庸的人群中。
就像大家都想偷懶度日時,你突然振臂高呼:「我們認真工作吧!積極向上呀!」
不會有人理你,還會覺得你很奇怪。
閨蜜說過有次公司訂下單日績效到達某個數字,就可以領到更多獎金。
那時她將當天績效最好的2位同事拉入一個群組,準備3人一起商議怎麼衝到標準。
其中一人冷冷地說:「我是放棄了啦!衝不到的」,另一人更是直接退群。
其實不努力怎麼知道結果呢?但當群體都是如此時,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就變得很難。
閨蜜不理他們,自己一個人拼到12點,還真的拼到了!全組的人都一起加薪。
當你總是隨波逐流時,只會越活越平凡,因為你追求的就是「跟別人一樣」

太過在意他人評價,只會失去自己
阿德勒:
「為什麼會討厭自己?因為我們過度害怕被別人討厭」
你總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同,只要別人不認同,就覺得自己不好。
卻沒想過那個人的認同有那麼重要嗎?還有可能你壓根就不認同他。
就像許多女人怕離了婚被瞧不起,而不敢離婚。
身邊的人也會勸妳多忍忍,不要把自己的身價變差。
於是妳繼續忍耐那個男人,每天都過得很苦悶。

《我的前半生》小說中,當羅子君開始想離婚時,本來很奉承她的媽媽跟妹妹都變了樣,開始指責她婚姻經營多麼失敗,數落著她。
她感到很驚訝,為何連親人都變了樣,閨蜜唐晶也一直拿現實敲醒她,但她是善意的。
媽媽一直說當初如何建議她,她都不聽。
羅子君便猜想媽媽大概會到處去說,要把自己和女兒的失敗分離開,以免丟臉。
 
在看到那麼多的醜陋後,她還是要離婚,儘管知道前路困難,她仍不願將就。
因為這才是她要的未來,在決定了以後,她開始轉變,從菟絲花變成鋼鐵玫瑰,越來越堅強。
很多時候我們不敢改變,就是害怕他人的評價。
就算博士畢業,想去種田又如何?有妨礙誰嗎?
自由就是不再尋求認可
阿德勒曾說:
「人類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獲得他人認可的唯一方法就是滿足他們的期待。
嫁個好老公、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所謂好與壞,都是「他們」認定的。
結婚生孩子就是人生贏家了嗎?有多少女人因此更苦。
因為她們想要趕在35歲前結婚,將就了錯的人,或是明知不好,但不甘心青春白費而胡嫁。
嫁的原因不就是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可,不被他人評說。
讓別人講起妳時,不帶有批評意味。
滿足他人的期待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這次讓別人滿意,得到了暫時的認可,下次還會有其他的事情,需要你妥協。
如何不再讓別人決定你的人生?
對此,阿德勒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課題分離。
我們每個人要面對的選擇,以及選擇產生的結果,就是課題。
而一切人際關係的問題就在於,想要對他人課題加以干涉,以及自己的課題被他人干涉。
許多父母干涉孩子的興趣、孩子唸的學校,最後連他選擇的伴侶都要管。
辨別是自己或他人課題的方法,就是看「結果由誰承擔」?
如果唸到不好的科系,未來的人生是孩子承擔,那就是他的課題,應該讓他自己選擇。
最終能為我們人生負責的,只有我們自己。
如果分清楚是你自己的事,就要拒絕他人干涉。
若分清是別人的事,就不要去指指點點,這樣才可避免人際上的矛盾。
這不是要大家不關心他人,而是互相尊重,尊重他人有為自己人生選擇的權利,你最多只能建議,卻不能替他作決定,也不應該生氣他不聽你的。
當你可以為自己作決定時,就能活得更自由。
而不是茫然害怕地請求他人協助和建議,或柔順地聽從他人安排和指導。
如果最後錯了,要怪誰呢?白櫻在投資上一直很有自己想法。
不會因為營業員叫我買什麼,我就買,因為成敗自負,賺或賠都是我的錢,我要自己負責。
聽自己的,就算沒賺到我也開心,總比聽別人的賠錢好,最後再來後悔為什麼要聽他的?別人也不會為你負責,他只會想說:「你自己要聽我的」。

堅持做自己,才會活得更像你。
https://whitecherry2019.com/archives/7859

================================

我們變成了「自己不想要的樣子」 卻也沒有得到想要的關係

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常因為面子不想得罪人而「假裝大方」呢?
朋友跟你借錢,不借怕傷感情,借了又怕他不還。
於是強迫自己假裝大方借,最後他不還錢,你一要便沒了友情。
因為一開始是假裝的,所以便有了債主的心態,反而更不好。

中國主持人魯豫在一次採訪中談到借錢:
「把錢借給別人,我不借,我會給,我把錢給你,還不還並不重要,我不期待。
但如果你把錢還給我了,對我來說是意外之喜,如果你不還,也在預料之中,我不會等待,不會懷疑,更不會無緣無故地對人生、對人性變得失望。
真的,永遠不要去試探人性,去考驗人性,挑戰自己。」
意思就是若很怕對方不還錢,那就別借了!
若還在意這筆錢,也不要借了。

自己行有餘力,也不期待他能還錢,才借給他。
誠實地面對自己,比借了錢後天天等著對方還更輕鬆。
反正,假大方之下借了錢,之後也是當不成朋友的。

怕破壞關係不敢拒絕

嚴歌苓曾說:
「心太軟的人。別人拒絕她或她拒絕別人,都讓她在心裡病一場。」
事實上,別人一提要求你就答應,別人一要,你就給。
這樣的做法,並不會得到尊重,因為得到地太容易。
最後委屈了半天,人家也不喜歡你,你會覺得一切很不值得。

假裝大方,會讓你更委屈
室友不問你,就用你的東西,你假裝大方說沒關係,但每次看見他不問自取就生氣,便是委屈不完。
不如真小氣跟他說以後請告知我再用,而且每次都要說,估計對方多半也不會再用了。
在意就是在意,不用裝大方說不在意,心裡又計較,這樣的偽裝只會更累。
將不快積在心中,哪天就在別的地方爆發出來,對方還覺得你莫名其妙。

真大方會帶來好人緣,假大方賠了錢又敗人緣
如果跟朋友去吃飯,想要有大方的形象,總是搶著買單。
本來人家說要各付各的,你硬要全付,但事後又到處說別人佔你便宜。
不只花了錢,得到好處的人知道了,也對你絕無好感。
其實付錢的人是希望人家跟他搶,但卻沒人來搶,他才覺得不公平。
或是別人要為你出錢,要送你東西,客氣地說不用,對方也真收回去了。
你心裡便覺得他就是不想出,才會一拒絕就收回去。
反而把關係搞得一團糟。
如果心裡會在意的人,不妨把錢都算清楚。
假裝大方,不是出自真心誠意,只會更彆扭。
人要了解自己,若就是個會在意的人,就做個真實的小氣鬼,至少心裡沒有委屈感。
也老實收下小氣的稱號,對人小氣,也就不要期待他人大方,不佔人便宜,也不讓別人佔你便宜。

誠實面對自己,才能活得更坦然
面對自己不完美的一面,才能更愛自己。
就像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說:
「我希望罵我的人嘴巴爛,從來沒有原諒過誰,說原諒只是想讓自己看上去大方一點。
也沒有多喜歡小孩子,在外面逗小孩子只是為了讓自己顯得有愛心。
其實我喜歡動物勝過喜歡人。只是一個內心陰暗又卑劣的普通人。」
放棄想假裝好人的執著,反而變得更踏實。
喜歡的人就喜歡吧!不喜歡的人就不要來往。
我們總說要做自己,也包括了面對自己的缺點陰暗面。
我們可以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但不包括扭曲自己的本性。
本性計較的人很難變得大方,是怎樣的人,就活出怎樣的樣子。
勉強做了,心裡又嘀咕,不如不做,總會有不計較你缺點,只看你優點的人來喜歡你。
況且,缺不缺點也是別人說的,那只是你的一個特質而己。
若對人小氣又想佔別人便宜,那才是缺點。
不想佔人便宜,也不想別人來佔,那只是一個特質罷了。
https://whitecherry2019.com/archives/647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