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原創2022-06-27 14:53·東川內科.

俗話說,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理極限是能七天不吃飯,但不能三天不喝水。水占我們體重的70%以上。充足的水分是維持我們身體機能正常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天人體都需要攝入大約1000ml-2000ml的水分來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運轉,當水分進入我們的身體循環之後,通過腎臟的代謝以及分解功能,形成尿液。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尿液在身體健康的條件下,會呈現出透明淡黃色且無明顯氣味的液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尿的頻率和尿液的顏色可以用來判斷我們自身身體的健康與否。

我們不難會發現,身邊總有這樣一些人,有些人一直喝水,一天卻也不去幾次廁所。而有些人不怎麼喝水,一天卻也總是去好幾趟廁所。兩者差距之大跟自身的飲水攝入量根本不成正比。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那麼,造成兩者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是有腎臟方面的問題嗎?喝水一直去廁所的人比起不怎麼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一、哪些因素影響尿液的排出?

水如何變成尿:當我們喝水入口之後,水會隨著吞嚥的過程先經過食道進入腸胃,在腸胃中經過消化系統的吸收,把氧氣、血紅蛋白等等人體能吸收的有利物質帶入到血液之中。

當水分進入到血液之後流向腎臟,腎臟自動進行過濾會產生原尿。原尿再由腎臟進行二次吸收加工其中的營養物質,產生營養帶回給血液。然後把氨、鹽等類對於人體機能無用的代謝物排出到腎小管。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含有氨的代謝物和含有鹽類的水溶液,這就是尿。尿液存儲到腎小管達到一定量刺激膀胱產生尿意,大腦接受到排尿信號發出指令從而刺激膀胱把尿液排出體外。

在不考慮外界因素下,當我們機體相對保持不變時,飲用同一杯量的水排出體外的時間也必然是相等的。那麼,哪些因素可以影響尿液的排出多少?下面幾個原因是重中之重。我們不妨來探究一下。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1.括約肌功能不同

人體的括約肌非常多比如食管,膀胱,氣管等都存在括約肌,每個地方的括約肌作用是不同的。尿液每天都能及時排出的原因是括約肌功能正常。大腦神經會給人體釋放排尿的信號。

括約肌就像是水龍頭的開關得到指令後排尿。括約肌功能正常時,尿液才會形成並順利排出體外。當我們身體的尿道外括約肌功能出現異常。就會導致其無法與膀胱逼尿肌進行協同工作,導致出排尿不順暢。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尿道括約肌,其主要作用是在儲尿期與膀胱的逼尿肌協同,充分關閉。逼尿肌舒張,括約肌關閉,此時可以充分在患者的儲尿期,完成膀胱的儲存功能。膀胱正常存儲人體產生的尿液。

在排尿期,患者括約肌會充分的放鬆,逼尿肌充分收縮這樣可以順利地把尿液排出體外。如果我們身體的括約肌出現功能障礙,這時在儲尿期的時候,括約肌無法充分關閉,就會出現患者漏尿的情況。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排尿期,逼尿肌無法充分打開,就會導致患者出現排尿不暢的表現。如果確定是尿道括約肌功能障礙可以服用α受體阻滯劑等藥物進行治療。

尿液無法正常排出,就可能會出現泌尿系統疾病。因此括約肌功能也是影響尿量的一個原因。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2.膀胱大小不同

膀胱是一個儲尿器官。成年人的膀胱位於小骨盆的前部,前方為恥骨聯合。膀胱是有一定的收縮能力的,在等量的情況下,平均每個人的膀胱尿液存儲容量為300-500mL。

當膀胱儲尿量超過500毫升時候,人們就會因為憋尿過多導致膀胱壁張力過大而產生尿意。膀胱儲尿量隨著性別,年齡的不同而發生改變。新生兒的膀胱容量最小,其次女性的容量小於男性。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一般情況下,喝水後的1個小時是排尿高峰時期。膀胱附近有許多器官,如輸尿管、闌尾、盆腔等,如果這些器官受損,也會刺激膀胱,影響膀胱的尿量,導致排尿異常。所以,膀胱大小影響排尿次數。

膀胱大的人,儲存的尿液多,尿液積累到一定量之後會刺激到膀胱,產生憋脹的感覺才會想要小便。而有的人膀胱比較小,儲尿量少不能憋尿,所以就會增加排尿次數。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3.飲水習慣不同

飲水速度和飲水量也是影響尿量的重大因素。尿大部分是由水組成的,所以每天攝入的水量多少也決定了尿量的多少。而許多人在生活中明明很少喝水但也尿得頻繁。這是因為腎臟也可以控制人體的水分排泄。

正常情況下,飲用水時水流速過快可能導致體液體積持續增加。當人體體內滲透壓降低時,水的排泄量就會增加。從而導致喝水很少卻總是上廁所的情況。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4.排尿習慣不同

有的人習慣喝水後,固定時間下稍有尿意就去排尿,而有的人則習慣憋尿,尿意強烈的時候才去排尿。久而久之,形成不同的排尿習慣。排尿習慣的不同,導致個人排尿的頻率也有所不同。

5.心理因素不同

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某些關鍵時刻就會出現越緊張就越想尿尿等情況的發生。這是因為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和胃腸道神經系統之間有一個機體的免疫系統和神經、內分泌系統——內分泌網絡。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當壓力增大、過度緊張、心情焦慮等等這些負面情緒影響下,內分泌就會發生變化,影響胃腸神經系統,刺激排尿頻率發生變化。

二、如何養護腎臟、排尿正常

1.注意飲食

現在人們最大的飲食問題其實是高鹽高油脂食物,我們應該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吃得稍微清淡健康一點。對此應注意以下幾點: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有利於消化。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七分飽最好。食物一旦煮好就應盡快吃掉。我們不要覺得吃不完就會很浪費。

殊不知,食用在常溫下已存放45小時的煮過的食物有危險。一些綠葉蔬菜決不能隔夜再吃,飯菜放置時間超過4個小時,滋生數以萬計的細菌,好多病都是吃出來的。做飯時一定要定量而做。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保持廚房清潔。飪用具、刀叉餐具等都應用乾淨的布揩乾淨。擦拭碗筷的布使用不應超過1天,使用完都應把佈在沸水中消毒。碗筷應該用活水沖洗晾乾。

同時注意廚房環境一定要乾淨,避免昆蟲類,鼠疫類等攜帶有病菌的物種出現。推介總的飲食原則上多食用富含維生素,高蛋白,低鹽低脂的食物。飲食有度,注意飲食安全,建議參考我國居民膳食寶塔。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2.節制慾望

法國作家雨果說過保持健康的秘訣是適當地節制食物、飲料、睡眠和愛情等。節制是要有秩序,對快樂與慾望有控制鈕扣。過多的慾望會損害腎臟的健康,因為會導致腎臟變薄。想要保護腎臟就要注意節欲

3.注意情緒調節

生於長於社會環境中的人,總免不了受外界客觀事物的影響刺激,引起各種各樣的情緒反應。不良的情緒活動往往對身體的健康極為有害,如果不注意調節情緒就會陷入無端恐慌之中。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當我們因為自身或者外界原因產生不良的負面情緒,一定要進行自我調節。通常情況下可以選擇換個環境或者參加一些戶外體育活動。通過溫和的方式梳理自己苦悶心情的原因,讓自身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俗語說的話,“思傷脾、恐傷腎”,不注意調節情緒就會讓心靈陷入長期的恐懼會損害腎臟的健康。所以我們必須保持一個穩定健康放鬆的好心情,才有利於腎臟的健康。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4.按摩穴位

經絡遍布人體全身,很多人體疼痛的部位或者是不舒服的部位往往就是穴位部位,通過自我的進行穴位按摩,能夠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日常進行自我穴位按摩的方法主要有點、按、揉、推、捏這幾種方法。

正常情況下,足少陰腎經屬於歸腎,可以在手足少陰腎經上找一些合適的穴位按摩,有助於對腎的調理。補腎的穴位比較多,大家熟知的湧泉、太谿、照海、大鐘、湧泉、陰谷等穴位都可以起到補腎的作用。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人的腳上在腳背就有一個針灸點,醫學上稱為湧泉穴,與腎臟相對應。同時注意,腰背部的腎俞穴,位於腰二棘突下旁開1.5寸,按揉這個穴位,也可以起到補腎經,補脾氣,通經絡的作用。

在督脈上的穴位,命門;腰四棘突下穴位,腰陽關;前正中線上的關元、氣海等穴位都具有補腎的作用。可以經常去按摩湧泉穴或者用中藥泡腳浴足,促進身體的代謝,加快改善血液循環,及時維持腎臟。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5.服用藥物要適當

不同藥物的作用大不相同,就算是治療同一種病的藥物也會因為是藥劑或是藥粒形狀的不同造成服用方法,用量的不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有較輕的身體不適症狀習慣於自己買藥來服用。

有些人一旦生病,不是選擇去醫院治療,而是去藥店買藥自行治療。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物的濫用,長期服用會讓身體攝入微量毒素,這樣會加重腎臟解毒負擔,也會影響腎臟的健康運行。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總結:

綜上所述,喝水後一直小便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根據情況的不同身體的排尿情況也會不同。如果您有明顯不舒服,請一定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要諱疾忌醫但是在正常的情況下請不要過於擔心。

如果您是因為腎不好出現的尿少現象,急性腎功能損傷,糖尿病、尿崩症等短暫的出現尿多的情況下。就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再次囑咐您一定要及時調理身體,採取有效的修養措施,早日恢復身體健康。

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的身體更健康?

 

人體無法忍住一天不排尿,每天喝進身體裡面的水,水中的鹽,鈉等等雜質一定會經過腎臟被過濾成為尿液試想一下,尿液一直儲存在膀胱中無法被排出的話身體該有多麼難受。

在此溫馨提示大家,一定要養護腎臟,從生活的方方面面維護腎臟的健康狀態,為您的排尿系統減輕負擔。祝您身體健康。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13808951162094092/?log_from=b9d058a2689a7_1658806447657

========================

女孩洗澡時也會站著排尿?別不好意思,先了解一下是好還是壞

今年19歲的芸芸,剛剛步入大學校門,心中滿懷期待與喜悅。

一次,與室友一起洗澡時,芸芸因為之前喝水較多,突然產生尿意,這也讓她感到有些尷尬。

旁邊的室友見狀,說:“直接就地解決就行啊!洗澡水就直接沖走了。”芸芸感到震驚,畢竟之前都沒有這樣做過,可是這麼做的話,真的好嗎?

女孩洗澡時也會站著排尿? 別不好意思,先了解一下是好還是壞

 

為什麼洗澡時會有尿意?別緊張,3個原因

1:冷熱交替讓肌肉不停收縮

當受到寒冷刺激、過度緊張或做劇烈運動時,身體會處於應激狀態下,此時腎上腺分泌數量多,身體能量代謝可產生大量水分和二氧化碳,在以上情況下,相對於安靜狀態下產生尿液速度快,且膀胱容量增加快,從而有尿液。

另外洗澡時能讓全身肌肉得到放鬆,若周圍環境突然變冷時,會讓皮膚上的毛孔和肌肉立馬收縮,同時膀胱逼尿肌也會跟隨收縮,這樣可升高膀胱內壓力,而讓人們產生尿意。

2:條件反射

每次小便的時候,會沖水,所以就會下意識地將水聲與排尿連接起來,而在洗澡的時候會有水,所以導致這個時候就會想起排尿的過程,那麼就會刺激到泌尿系統產生尿液。

3:身體放鬆

洗澡的時候一般都會使身體變得很放鬆,腦子裡也不會想一些其他的東西,這個時候中樞神經就會放鬆,那麼就會不會制約排尿,所以在尿液流入膀胱後,肌肉膀胱就會自然緊縮,尿意就會來。

女孩洗澡時也會站著排尿?別不好意思,先了解一下是好還是壞

洗澡時站著尿尿非常方便,而且讓女性感覺非常舒適,但是確實存在健康隱患,希望女性朋友還是提前了解:

尿液回流

人體尿液中除了水,還有毒素和垃圾,如果站著淋浴時尿尿,尿液可能沒有完全排出,那麼剩下的尿液會回流到膀胱,甚至腎臟會重新吸收尿液,產生大量毒素和垃圾殘渣,更容易誘發炎症,不利於健康。

如果不想尿液倒流,建議蹲著小便,雖然蹲著讓人覺得很尷尬,但是為了自己的健康,你還是應該提倡這種營銷方式。

產生異味

如果女性總是站著尿尿,會導致尿液順著大腿往下流,洗澡時,大腿皮膚長時間清洗不充分,會導致皮膚有異味。

建議你蹲著小便,不要影響形象,雖然讓你覺得麻煩,但是可以減少對大腿內側皮膚的傷害,當然,如果實在忍不住站起來小便,也要深層清潔皮膚。

女孩洗澡時也會站著排尿? 別不好意思,先了解一下是好還是壞

 

引起尿道變形

男性和女性生理構造完全不一樣,女性尿道比較短,因此適合蹲著排尿,如果在洗澡時長時間站著排尿,很容易導致尿道受到壓迫,從而導致尿道變形,時間久了勢必會引發炎症,對於女性尿道造成傷害,讓細菌大量滋生。

講了這麼多站著排尿的壞處,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難道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絞盡腦汁,還真想到了3個好處:

——節水

洗澡時尿尿,洗澡水可以順便把尿液沖走,四捨五入相當於省了一次沖馬桶的水。

——節時

每次到人多一點的景區之類,總能看到排隊的女性,如果可以站著解決的話,排隊現象會少很多,比較節約時間。

女孩洗澡時也會站著排尿? 別不好意思,先了解一下是好還是壞

 

——節紙

女生小便完以後,會拿紙擦一下,如果也可以站著解決的話,完全可以不擦,相信也沒幾個男同胞會擦,所以比較節約紙。

洗澡時的注意事項還有哪些?

1、注意適當通風

洗澡時,衛生間大多空間狹小局促,冬天洗熱水澡會產生大量水蒸氣,此時,如果衛生間內緊閉門窗不通風,時間長了可能引發缺氧,使用燃氣熱水器洗澡時還可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危及生命安全。

建議大家洗澡時不要緊閉門窗,最好安裝排氣扇等通風裝置。家裡有人洗澡超過半小時又緊閉門窗的,最好前去看看以防缺氧或者一氧化碳中毒而昏倒在衛生間裡。

2、不宜時間過長

天氣越冷,人們越喜歡長時間泡在暖乎乎的熱水中,真是不亦樂乎。

女孩洗澡時也會站著排尿? 別不好意思,先了解一下是好還是壞

 

但是,此時要十分當心洗澡時間過長引發的缺氧。因為身體處在熱水噹中,全身毛細血管舒張,頭部血液供應相應減少,且長時間身體泡在水里,皮膚起皺、脫水,引起心腦部血量下降,因此容易腦部缺血、缺氧。

老年人甚至還易引發心臟缺血、冠狀動脈痙攣、嚴重的心律失常而發生猝死,建議每次洗澡15-20分鐘為宜,最長不超過半小時。

3、水不宜太熱

洗澡水溫適當,可加速人體正常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但是水溫過高,卻會引起全身毛細血管受熱擴張,加劇皮膚失水、乾燥,同時皮膚表面分泌覆蓋的油脂更容易被過熱的水洗掉,皮膚便失去天然的保護屏障,容易引起皮膚瘙癢、感染等症狀。冬天,水溫建議以37-40℃左右為宜。

4、不宜空腹時或吃飽後立即洗澡

不建議空腹洗澡,空腹時候,人處於“餓肚子”狀態,血糖含量偏低,勉強滿足人體的生理需求,此時若洗熱水澡,全身血管受熱擴張,易出現血糖過低、消化不良、頭昏、心慌、脫水等現象。

女孩洗澡時也會站著排尿? 別不好意思,先了解一下是好還是壞

 

吃飽或者空腹洗澡,不僅會影響人體正常消化功能,還會引發心腦血管事件,甚至威脅生命,人體在吃飽後,身體的血液短時間內會匯集在消化系統,輔助消化與吸收,此時,其他器官相對缺血。

如果吃飽飯後立刻就洗澡,全身血管受熱擴張,體內處於相對缺血狀態,容易引起疲勞、頭暈、心慌等心腦缺血症狀。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20097687973659175/?log_from=44bc19f9fb25d_16588067499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anntu111 的頭像
    alanntu111

    alanntu111的部落格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