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湖莊園協議」?華爾街謠傳川普恐直接「賴掉」美債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外國投資人持有美債總額持續減少,已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如今市場正傳言,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可能強制美國的外國債權人,將其持有的美國國債轉換為超長期債券,藉此減輕美國債務負擔,儘管這說法聽起來過於激進,甚至不值得深思,然而,在所謂的「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的謠言開始廣為流傳後,一些華爾街人士已經開始聚焦相關議題。
《彭博》報導,擁有30多年市場經驗的Bianco Research創辦人比安科(Jim Bianco),在週四(20日)就召集了其客戶討論此事。比安科明確表示,上述情況在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甚至可能永遠不會成真。但重點不在於它是否會發生,而在於川普的政策可能會在未來4年內徹底顛覆全球金融秩序,而華爾街需要未雨綢繆,為此事做好準備。
「海湖莊園協議」這一術語,是對1985年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和1944年布雷頓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的借用,這2者都是現代全球經濟體系的重要里程碑,且都是以談判所在地的度假勝地來命名。
「海湖莊園協議」背後的許多想法,來自獲得川普提名主持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的米倫(Stephen Miran)。米倫在2024年11月提出的政策報告中,提出了改革全球貿易體系的路線圖,強調要消除美元長期被高估,所導致的經濟失衡問題。
比安科分析認為,對美國債務進行大規模重組的概念,是川普團隊計劃透過關稅改革全球貿易、削弱美元,以及最終降低借貸成本的一部分,其終極目標是讓美國產業在全球競爭中獲得更公平的競爭環境。而該計畫的主要內容,就包含建立主權財富基金,以及要求美國盟友承擔更多比例的安全支出。
比安科在長達1小時的網路研討會上對聽眾們表示:「你必須開始放大格局思考,也得必須開始大膽思考現正所發生的事情」、「海湖莊園協議不是真正的協議,而是一個概念,它是一個計劃,目的是從根本上重塑部分金融體系。」
比安科認為,米倫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的立場,看起來是相似的,「整個想法是希望降低美元價值、降低利率,並減輕美國的債務負擔,而這正是他們試圖達成的目標。」
比安科在演講中,也引用了前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策略師波扎爾(Zoltan Pozsar)的研究報告。波扎爾的關鍵觀點之一是,其他國家應該為美國提供的安全與穩定付出更多代價。其中一種可能的做法是,要求這些國家將部分美國國債換成100年期的「不可交易零息票債券」,若這些國家需要資金,聯準會可以透過貸款機制暫時提供現金支持。
不過比安科強調,這類債務互換可能不會真正發生,即便美國考慮推行此舉,也需要廣泛的國際合作,且可能對全球金融穩定造成影響。儘管這些想法看似激進,不過比安科認為,關鍵在於,市場應該認真對待這些變化的可能性,而不是單純將其視為誇大其詞的言論,這也是他與客戶討論這些想法的目的。
比安科說:「要認真看待這些提議,但不一定要照字面意思去解讀」、「如果川普都敢和北約(NATO)鬧翻,那麼他為什麼不可能顛覆全球金融體系?」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958304 自由時報
======================
華爾街債王警告美國將迎來債務危機
債券之王"預見債務重組可能帶來全球性影響
在海明威的第一部小說《太陽依舊升起》中,一位飽受戰爭創傷、沉溺酒精的麥克·坎貝爾被問及是如何破產的。他回答說:"兩種方式:漸進式,然後突然式"。美**國政府——如同麥克一般,也經歷過多次狂歡和徒勞的戰爭——正走在通向破產的道路上。我們已經經歷了漸進階段。在未來幾屆總統任期內,國債將膨脹到政府無力償還的程度,甚至可能超出債權國的信任程度。在未來幾年,預計將出現美元貶值、債務重組或兩者兼具的局面。
美國的主權債務螺旋自1980年代華盛頓開始大規模預算赤字以來就在不斷累積。隨著債務占GDP的比例從約30%上升到21世紀的100%,美國財政部仍然能找到願意借貸的債權人。美元依然是世界的儲備貨幣。幾十年來,通貨膨脹和債券收益率持續走低。自2008年以來,在"量化寬鬆"這個溫和的名義下,美聯儲表明了其願意通過印鈔來消化政府債務的立場。那麼為什麼這種局面不能繼續下去呢?
多重力量的相互作用將打破這個局面。美債收益率在近40年間持續下跌,10年期收益率在2020年創下歷史新低。此後,美國進入了利率上升的長期環境,因此國債服務成本正在快速上升。當那些利率低至0.5%的證券到期時,本金將被轉換為即期市場上較高的利率,目前高出3.7個百分點。更高的利息支出導致更深的赤字,引發更多借貸,推動更重的債務負擔。這就是債務螺旋如何盤旋上升的過程——除非美聯儲設法降低利率,但那樣又會導致通貨膨脹。這條路終將走到盡頭。
經濟衰退將把這個債務螺旋推向危機。即使在經濟正增長且失業率連續四年保持低位的情況下,政府每年的赤字已接近2兆美元,超過GDP的6%。這打破了從二戰結束到上個十年中期一直存在的凱恩斯主義協議:在經濟疲軟時期運行大規模赤字,在強勁增長時期縮減赤字。在赤字已經處於衰退水平的情況下,實際衰退對稅收的打擊將使美國陷入更深的困境。
像過去一樣,經濟衰退——或對衰退的恐懼——應該會推動投資者轉向被認為安全的避風港,包括國債:這種降低利率的走勢可能已經發生。一旦面臨衰退導致的稅收下降,政府可能會本能地重返印鈔政策。政客們會借更多的錢來填補更大的缺口,認定中央銀行會通過貨幣化來支持。然而,這次印鈔的規模將遠超過往美聯儲購債的規模。收益率將上升以反映用貶值貨幣還款的預期。
讓我們來算算這些數字。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對2034年的預測假設沒有衰退,基本赤字平均為GDP的2.6%,加上來自債務支出的3.6%(後者假設政府債務的有效利率為3.5%)。在未來十年,根據這些假設,美國的債務與GDP之比將從99%上升到122%。
但這些假設過於樂觀。二戰後美國的經濟擴張期平均持續21.8個季度;當前的擴張期已持續了17個季度。雖然預測經濟週期的時機很難,但為了討論,讓我們接受CBO的無衰退展望。然而,2.6%的基本赤字前提是另一回事。自2007-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這一數字平均為4.9%。至於有效利率,3.5%可以說是樂觀的看法。6%的利率在過去30年的經驗中是完全可能的;對於一個打破過去通脹規範的世界來說,9%也不是不可想像的。
在這兩種情況下,假設名義增長保持不變,我們的債務螺旋模型顯示這種情況將演變成財政災難。到2034年,在6%的利率下,債務償還將消耗所有稅收的45%;在9%的利率下,這一比例將達到83%。預算赤字將從GDP的6%膨脹到11%或18%。這些數字意味著債務與GDP之比將達到147-184%。PennWharton預算模型顯示,175-200%的債務負擔只有在最有利的假設下才能持續,而且還需要相信華盛頓會阻止債務負擔進一步上升。該研究組稱:"一旦金融市場不再相信這一點,金融市場可能在較小的債務GDP比率下就會崩潰。"
在這些假設的噩夢成為現實之前,肯定會出現某種變化。今年早些時候,CBO本身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發出了明確警告。CBO負責人菲利普·斯瓦格爾甚至警告說,美國債務狂歡的"前所未有"升級可能會引發類似市場反應,就像終結利茲·特拉斯短暫英國首相任期那樣。
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提出由埃隆·馬斯克和維韋克·拉馬斯瓦米領導的政府效率部門(DOGE)的計劃,是我看到的華盛頓財政覺醒的最令人鼓舞的跡象。我懷疑DOGE能否觸及大部分失衡所在的福利支出,但讓我們希望這開啟了一個正確的趨勢。
當外部壓力最終迫使美國領導層做出艱難選擇時,我相信第一步將是美元貶值。國會可能有朝一日會對資產徵稅——這種做法無效但能讓某些人感到滿意。還有一種真實的可能性是財政部會通過債務重組進行準違約,其程度將超出今天共識所敢想像的範圍。在即將到來的動盪中,很少有人能倖免。
傑弗里·岡拉克是美國資產管理公司DoubleLine Capital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和首席投資官。
—來自Dorian發佈於美股和總經交易 https://vocus.cc/article/67bc614bfd89780001adfa6b
https://vocus.cc/article/67bc614bfd89780001adfa6b
===================================
普想賴帳?別說不可能全球金融秩序可能顛覆
www.chinese.net.au 2025年2月25日星期二
這個傳言聽起來或許過於激進,永遠不可能成真。但在川普時代,任何事還是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
彭博資訊報道,近來市場一直盛傳有個所謂的「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Accord),其中一個計畫是美國總統川普可能迫使一些外國債權人,將手中持有的美債轉換為超長期債券,以減輕美國的債務負擔。
海湖莊園是川普位於佛羅裡達州的住所和私人俱樂部。
在市場打滾30多年的Bianco研究公司創辦人兼總裁畢安可(JimBianco)認為,上述情況至少不會在短期內出現,甚至永遠不會發生。但他上週還是召集了客戶討論此事,因為他認為,從某些方面來說,重點是,川普很可能在未來四年顛覆全球金融秩序,華爾街需要未雨綢繆。
畢安可指出,川普團隊透過各種關稅措施,試圖重塑全球貿易、削弱美元並最終降低借貸成本的大計,其中一環便是大幅重組美國債務,凡此種種都是為了讓美國產業與其他國家站在更平等的立足點上。
該計劃的其他內容包括創建一個主權財富基金,而川普確實已著手進行。
畢安可在上週那場約1小時的網路研討會上提醒,大家必須開始從大格局思考,必須開始大膽思考眼下情勢。 「海湖莊園協議」其實不是一件事,而是一個概念,是一個從根本上重塑金融體系的計畫。
畢安可也引用瑞信前策略師波札(ZoltanPozsar)的研究成果;波札認為,未來幾十年美元在全球金融的主導作用將大大減弱。他的一個關鍵思維是,其他國家應該為美國提供的安全和穩定,付出更多代價。方法之一是將手中持有的部分美國公債換成100年期、不可交易的零息債券。如果這些國家急需現金,美國聯準會(Fed)可以透過一套貸款機制,暫時提供現金給他們。
當然,畢安可不忘強調,這種債務互換可能不會真的發生,縱使美國有意為之,也將需要國際社會高度配合,並可能影響全球金融穩定。債券投資人迄今沒有表現出任何憂心的跡象,美債市場最近幾天尤其平靜。
信源: 經濟日報 https://www.chinesenews.net.au/navigator/huabian8/126049415.shtml
===============================================
新債王:巨量美債將重組 五年內重大制度變革...
有「新債券天王」之稱的雙線資本(DoubleLine)執行長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最近接受美國著名作家羅賓斯(Tony Robbins)的播客訪談時警告,史無前例的巨量美國公債最終將被重整,預期未來五年會有重大制度變革。
岡拉克指2022年來美國實質利率大幅上升,三年來美國公債每年利息支出,從3,000億美元飆升至1.4兆美元,且繼續上升。
美國可能必須思考如何重整債務來控制巨額利息支出。金價在利率攀升期間理應走低,卻反過來大漲。這反映經濟疲弱和利率走高將導致實質債務管理危機。
他警告美國多項利率攀升、股市被高估和美國巨量公債,可能觸發重大危機,建議投資人把焦點放在有形資產上。
在訪談中,他引用史特勞斯(William Strauss)1997年出版《第四轉折》(The Fourth Turning)的內容,認為有史以來都無法避免週期性危機。每隔三到四個世代就會發生1次,大家正處於可能經歷巨變時代裡。
目前美國赤字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7%,通常只有嚴重經濟衰退時才會達如此水準。若比率持續攀升至13%,就可能導致災難性債務危機。
岡拉克提到美股市值被高估問題,認為目前美股整體本益比達22倍,其中科技七雄更高達43倍,且這七家獲利,竟占美國整體企業獲利比率達50%。他偏好美國以外其他地區股票,像歐股就開始表現變好而令人有點驚喜。
儘管對未來有潛在性系統性變化表示憂慮,但他仍樂觀以對,因為不管何時都有投資機會,即使危機發生期間也如此。 投資人不應冒險買高利率美債,應放眼在黃金、珠寶和不動產等實體資產,保持流動性,和投資印度等新興市場。
https://readers.ctee.com.tw/cm/20250224/a07aa7/1334109/ee1c47731d7a573181a05088786da9b4/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