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2024年詐騙損失4123億 專家解析詐騙犯慣用的「五大心理策略」:專挑脆弱時刻、利用權威

更新時間: 2025年3月25日

「收到銀行簡訊,帳戶被盜用,請撥打這支電話提供個資解決。」「埋首工作時,收到了另一半的email,要求提供剛剛發送的驗證碼,沒多想就發送了。」以上這些可能都是詐騙,但因為你已經提供了個資,讓銀行帳戶、信用卡等都遭殃。美國Yahoo新聞有請專家分析詐騙犯慣用的「心理策略」,並提出四個避免被詐騙的方法。

👉 全民防詐騙 如何破解?打詐手法一次看

美國2024年詐騙260萬件 財損4123億元

由於民眾通常會因為不好意思而沒有報案,因此實際數字可能更高。隨著網路釣魚簡訊(smishing)與日俱增,越來越多人正面臨詐騙風險,雖然人們可能覺得自己不會被騙,但專家警告,只要「情況對了」,任何人都可能上當,詐騙者深諳人性,讓目標措手不及,以下是其慣用的伎倆以及如何自保的方法。

詐騙心理策略1:專挑脆弱時刻下手
試想以下場景:

下班時間到了,卻收到老闆的email,要求提供一份重要文件,因此你立刻寄出。

在忙別的事的時候,銀行來電要求確認一筆款項。

最近有開車上國道等收費道路,收到簡訊說「過路費未繳」,沒想太多就用信用卡資訊付款。

霍特表示,詐騙犯也不用知道人們何時處於脆弱狀態,他們只要大量發送訊息,等待魚兒上鉤,這種手法稱為「撒網捕魚」(spray and pray),也就是盡可能騙最多的人,看誰會中計。他強調,就算10萬人裡面只有1%回覆,假使詐騙1人可以賺幾千美元,「投資報酬率」依舊不錯。

詐騙心理策略2人們天生就愛相信別人
認知科學家、《為什麼我們會被騙?》(Nobody's Fool)一書共同作者查布利斯(Christopher Chabris)表示,實際上人們會傾向相信他人所言,也就是所謂的「真相偏見」(truth bias)。

查布利斯說,我們的大腦會先相信某件事真的,再考慮是不是假的。會有這種偏見存在,也是因為人們的確大多時候說的都是真話,作為人類,如果認為別人在小事上都會說謊,生活基本上難以有效率。

查布利斯指出,詐騙犯正是利用這種偏見,因為如果人們一開始就不相信,那詐騙犯也無從下手。簡單來說,人們必須進行更多的「心理建設」,才能揭穿騙局,這點必須仰賴認知能力,因此,如果有任何認知障礙、甚至只是注意力分散,一開始相信某事為真,「就不會去懷疑、思考是不是詐騙」。

詐騙心理策略3:利用「權威」左右受害者
有時候,我們對真相的偏見,還會讓我們相信騙子是「重要人物」。查布利斯表示,他見過一些銀行高層被騙,因為他們以為在執行「CEO」的指示,「連銀行副總裁都被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該副總裁真的相信對方是上司,因此不會質疑、反駁。

法醫、犯罪心理學家庫柏(Jameca Woody Cooper)說,利用「權威」是詐騙的經典手法,詐諞犯通常會「冒充、聲稱與可信的人物、組織有關係」,比如政府或金融機構,目的就是讓騙局可信。

有時候這些人物甚至是名人,超級粉絲就變成詐騙對象。最近有騙子冒充好萊塢影星基努李維、布萊德彼特,成功得手數千美元,因為粉絲希望能「在偶像有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

詐騙心理策略4:我們想要被喜歡
查布利斯解釋,騙子利用人類兩種天性:「不想動腦筋」與「有禮貌」這是因為多問問題或再三確認資訊,需要耗費額外腦力,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會試圖避免這樣的狀況。此外,反駁或質疑他人在社交上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好像自己很無禮、多疑,這樣的行為在社交上「成本很高」,因為不想讓自己看起來難搞、得罪人,又不想多花腦筋,因此「附和、贊同」會比較容易。

庫柏則說,騙子有時候會打悲情牌或營造罪惡感,讓受害者認為需要「改正錯誤」,以提高詐騙的籌碼「希望被視為善良、避免衝突的人性很重要」,會讓人不去質疑一些可疑的要求。

詐騙心理策略5:製造緊迫感
相比真相,大腦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判斷騙局,因此需要快速做出決定的詐騙,往往更加危險。庫柏表示,「製造緊迫感」是騙徒的利器,讓受害者在有時間思考前就得作決定,騙子可能會說:如果不馬上採取行動,帳戶就會被凍結;或是假扮成保險員,幫忙爭取「超大折扣」,就會讓受害者做出衝動行為。

面對詐騙如何自保?
詐騙無所不在,雖然難以避免成為目標,但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降低受騙的機會,以下是專家建議:

1.切勿獨自面對
查布利斯表示,只要感覺情況可疑,就應與生活周遭的親友討論,並且告知相關情況。他表示,旁觀者清,局外人更有可能發現不對勁,並進一步識破詐騙。此外,如果電話中有人告訴你不要與他人討論,基本上就是被詐騙的紅色警戒。

2.核對訊息來源
霍特說,如果收到可疑簡訊或電話,應仔細查看對方的email信箱或電話號碼,如果對方說是銀行人員,用的卻不是官方email,基本上就是詐騙;如果懷疑來電者是否真的是銀行人員,應掛斷電話,直接撥打銀行的官方電話進行確認,或是查詢對方的號碼。

不過要注意的是,Google或其他搜尋引擎,可以付費將號碼在搜尋內容中置頂,就算該號碼出現在搜尋內容前面,也不代表就是真的,這也是詐騙常讓人難以察覺之處。

3.真有好康?請保持懷疑態度
庫柏指出,遇到「好的讓人難以相信」的好康,應謹慎提防,「寧可先往最壞的方向想,不要輕信,尤其是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比如:沒參加抽獎卻抽中遊輪旅行,那就一定有問題。

4.加強安全防護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建議,登入帳戶時啟用雙重驗證,增添額外保護,不過切記不要與他人分享驗證的內容。

霍特強調,人人都有可能被詐騙,不只是老年人或不擅長新科技的人,「被詐騙不代表天真或無知」,將受害者貼標籤無濟於事,只是讓大家因羞愧而不敢分享,導致更多人被騙。庫柏表示,如果被騙過會更加警覺,但若是從來沒有遇過詐騙,可能會低估其中風險。

原文來源:Anyone can fall for a scam — yes, even you. Here are the psychological tactics scammers use to steal your money.

https://tw.news.yahoo.com/%E7%BE%8E%E5%9C%8B2024%E5%B9%B4%E8%A9%90%E9%A8%99%E6%90%8D%E5%A4%B14123%E5%84%84-%E5%B0%88%E5%AE%B6%E8%A7%A3%E6%9E%90%E8%A9%90%E9%A8%99%E7%8A%AF%E6%85%A3%E7%94%A8%E7%9A%84%E3%80%8C%E4%BA%94%E5%A4%A7%E5%BF%83%E7%90%86%E7%AD%96%E7%95%A5%E3%80%8D%EF%BC%9A%E5%B0%88%E6%8C%91%E8%84%86%E5%BC%B1%E6%99%82%E5%88%BB%E3%80%81%E5%88%A9%E7%94%A8%E6%AC%8A%E5%A8%81-00302686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anntu111 的頭像
    alanntu111

    alanntu111的部落格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