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食用番茄之環境親和型施肥技術
2012/10 月號
豐年雜誌/提供 文圖/戴振洋、蔡正宏、賴文龍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一般農民栽培番茄慣行施肥量較農政機關的推薦用量高許多,如連同施用有機質肥料中之三要素,則肥料施用量更高,而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可能危及作物之生育,並對環境造成嚴重負面衝擊。
番茄為淺根性作物,根系分布主要在表土20公分以內,對於土壤的適應性強,所以選擇富有機質、肥沃、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栽培為宜,土壤酸鹼度以pH 5.6~6.7最為適宜。
如過酸性(pH值低於5.5)土壤,則可以施用石灰資材每公頃1~2公噸,逐漸調整土壤酸鹼度。果實是番茄栽培的目標物,而番茄果實品質與施肥管理有密切關係。因此,除了注重營養生長外,更需著重於生殖生長。


但一般農民習慣以施用氮素為主,而番茄在定植後,即陸續開花著果,營養生長及生殖生長同時進行,施用過多的氮素肥料之下,致使營養生長旺盛,莖葉過於繁茂,進而影響到生殖生長,嚴重時甚至連生殖生長(花朵數、結果數及果實生長)都會受到抑制。
研究顯示施用氮素肥料過量會影響番茄根系對鈣的吸收,以及影響鈣在番茄植體的運移與分佈等生理,容易導致番茄尻腐病發生。施用有機質肥料具有長期提昇肥力效應及改良土壤性質的功效,可提供適合番茄生長的土壤環境,降低葉片捲葉、尻腐病或裂果的發生。

因此,適當的補充有機質肥料,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力、增加土壤緩衝能力、提昇施肥效益,對番茄產量及品質是有所助益。
http://mag.nownews.com/article.php?mag=11-51-14929
原文網址: 食用番茄之環境親和型施肥技術 | 豐年雜誌 | 雜誌櫃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mag.nownews.com/article.php?mag=11-51-14929#ixzz3MgoSVu2G
========================================================
番茄
小檔案
茄科 ,茄屬番茄亞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西紅柿、臭柿仔、柑仔蜜、洋杮子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一般認為最先種植番茄的是秘魯人
◎番茄的品種眾多,有櫻桃小番茄、牛排番茄、聖女番茄等
◎多數品種的果實是紅色的,改良後的品種有黃、橙、粉紅、紫色、綠色或白色
北部:每年10月~隔年5月中,南部:每年10月中~隔年4月中
栽種要點
◎土壤深度至少要40公分以上。
◎乾燥溫暖的生長環境。
◎良好充足的日照,每天日照10~12小時生長尤佳。
功效
◎番茄性甘、酸,微寒。
◎具有止渴生津、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解毒、降低血壓之功效
◎每天食1~2個鮮番茄,能滿足人體一天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高血壓、夜盲症、牙齦出血等患者食用鮮番茄,都具有一定的療效。
營養成分
蛋白質、脂防、碳水化合物、菸鹼酸、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A、B1、B2、C、P和鈣、磷、鐵等礦物質以及番茄素。
選購和食用
◎表皮光滑無傷口即可。
◎生食避免食用未成熟的番茄,含有草酸成分易產生中毒現象。
栽種小叮嚀
◎番茄吸肥力強,基肥不宜過多,避免氮肥過量造成落花落果,追肥的時間等到有果實生長時再施肥即可。
◎土壤排水要良好。
◎忌連作。
http://cityfarmer.wawoo.tw/Wiki/Detail.aspx?id=39
=======================================================
蕃茄


品種特性差異很大,篩選可參考市場所需,大果參考紅蕃茄系列(牛蕃茄),小果品系較少。
2)種植:
每年8月開始育苗,8、9月定植,大概定植後2個月即可開始採收,採收期間可長達6~9個月。
3)管理:


蕃茄的果期延長,病害要加強防治,可參考毒藥試驗所防治方法www.tactri.gov.tw。
蕃茄的栽培,如時間點適宜(氣候因素佔大部分),並不難種植,但延長果期的方式,也算是目前較經濟的栽培模式。
種子
發芽!
培育假植苗
定植苗

定植15天
栽培與管理
双幹整枝作型 -- 小蕃茄
單幹整枝作型 -- 牛蕃茄
無限延伸栽培作型 -- 粉紅色小蕃茄
無限延伸栽培作型 -- 牛番茄



溫室的溫度調節能力係由大氣環境,溫室結構與披覆材料,再加上環控設備共同決定。對於加溫需求而言,有陽光的白天只需密閉溫室,即可補捉太陽能以增加溫室內部溫度。在陰暗天或是夜間,則依靠外加能源轉變為熱能。
對於降溫,溫室環控能夠的技術如下:
1. 遮蔭:減少進入溫室的陽光光量。
2. 自然通風:以天窗,側窗的開關,配合內外溫度差或是大自然風力,引入外界空氣降低溫室內部溫度。
3. 機械通風:以風扇引入外界空氣進入溫室,進行降溫。


5. 空調機械:將溫室內熱能帶走以降低溫度,同時有凝結空氣水氣之效果,因此也達到除濕之功能。


在台灣,溫室夏季降溫技術是遮蔭,機械通風,配合使用水牆,對溫室內部環境之影響是低光、適溫(28-30℃)與高濕(75%以上)。這種環境最適合蘭花種苗栽培。如果不使用遮蔭網,溫室內部光量40,000lux以上,配合風扇與水牆則難以將溫度控制在30℃以下。在夜間相對濕度接近100%,根本無法使用水牆或噴霧。
以大氣相對濕度之條件加以考慮降溫性能。大氣的高濕不但減少了蒸發冷卻的降溫能力,更是大蕃茄進行蒸散作用之大敵。高相對濕度有利於蘭花,不利於果菜生產。
為了符合大蕃茄的栽培環境,以現有的品種要求(低日溫、低夜溫、低相對濕度與高光量),溫室環控作業在遮蔭、自然通風、機械通風、加上蒸發冷卻都無效之後,使用機械空調是唯一的選擇。要突破此先天限制,除非能找到其他大粒蕃茄品種與現有品種有不同的遺傳特性。
因此在台灣的溫室要終年生產大粒蕃茄,無論是台灣的東北地區或是中南部平地,溫室安裝冷氣機是唯一選擇。這種道理台灣的工程師都知道,不需要花錢請荷蘭人來台灣教導冷氣機萬能論。溫室裝設足夠的冷氣設備,蕃茄、草莓、葉菜等都可生產。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