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未來的數位經濟還能怎麼玩?
李學文 2021年8月18

為何馬斯克要發展星鏈、蘋果要自研晶片?為何Google要推出Pixel 6、祖克柏要發展Metaverse、貝佐斯要上太空?我們如果從數位匯流的角度來審視,這些引領著全球網路科技人文發展的巨擘,他們背後的思考其實完全如出一轍。

數位匯流經濟是融合了硬體加軟體加內容應用,缺一不可,當創新應用遭遇到瓶頸時,這些巨擘們開始想著同一件事,未來5到10年的數位經濟,還能夠怎麼玩?數位產業要成長,端靠兩大方面,其一當然是不斷擴充版圖,再來就是增加創新應用服務,可惜近年已鮮少令人驚豔的創新,當然就要仰賴版圖擴張。不幸的是,全球漸漸吹起反壟斷號角,美國如是,近日大陸重拳修理網路科技產業,也時有耳聞。

祖克柏預測,Facebook未來5年將從以社群媒體為主的企業,轉型為充滿數位化身的沉浸式虛擬世界Metaverse公司。祖克柏拉攏微軟及Nvidia為其背書,相對於其他玩家,可謂是一記高招。

什麼是Metaverse?有人稱為元宇宙。相信很多人都聽過Second life(第二人生),它是一個線上虛擬世界,在2006年末因主流媒體報導而受到廣泛的關注。遊戲裡的「居民」,可以通過數位分身Avatar與其他居民交流、參加集體活動、製造和相互交易虛擬財產和服務,甚至可以跟居民同居或結婚。那這個2021年由祖克柏所提出的Metaverse跟2006年的究竟有何不同?我的理解是,Second life還是將實體人生當成First life,而祖克柏是想完全將虛擬當成First life。

第一,2006年的Metaverse只能說是一個虛擬的遊戲世界,除了娛樂功能,其餘都是假的,但是祖克柏想建構的Metaverse是要讓人們完全寄生其中,這意謂著「居民」無論食衣住行育樂都要在其中發生,早已超越單純娛樂層次。問題是,祖克柏即便有了硬體及軟體大廠的支持,他如何使得人們活在線上比實體世界更能滿足人生?

第二,2006年的Second life裡的Avatar都是2D的,使得實體參與者願意一直停留在虛擬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它們太過逼真,逼真才有祖克柏說的沉浸式的體驗感。當時的Second life限於技術,也只能以類似卡通Q版的人物來當Avatar,當然也無法讓人產生身歷其境的感受,無法黏住用戶,這就是Nvidia的角色會介入的原因。

最近有個新聞標題很吸睛,「全世界都被騙了?Nvidia CEO黃仁勳在發布會利用AI技術代替真身演講?」在今年4月的GTC大會中,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某廚房中,介紹了他家的新產品。但時隔4個月,Nvidia卻自行透露,在當初的發表會中將實體黃仁勳替換成虛擬影像,足足4個月居然完全無人察覺。

我不得不說,它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技術及算力宣傳的廣告,但,對於Metaverse而言,卻是一個反宣傳,怎麼說?

根據Nvidia的說法,要打造這樣的虛擬影片,整個過程動用了34位3D設計師和15位軟體工程師完成演出,至於用了多少GPU,已經算不清楚。簡言之,成本對一般人而言,是天價。

我認為,祖克柏想打造的Metaverse應該是一個人人可參與的世界,但一個需要如此昂貴的成本才能完成的浸潤感體驗,怕是會嚇跑地球上至少99%的居民吧?這不禁讓我想起前些日子也做足宣傳的太空之旅,當富豪們公布參與的代價是千萬甚至上億時,我們如何還能相信上太空是人類的新未來?

(作者為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https://tw.news.yahoo.com/%E6%9C%AA%E4%BE%86%E7%9A%84%E6%95%B8%E4%BD%8D%E7%B6%93%E6%BF%9F%E9%82%84%E8%83%BD%E6%80%8E%E9%BA%BC%E7%8E%A9-201000794.html

===================================

Metaverse(元宇宙)火了,到底什麼是元宇宙?  2021-08-04小棗君科技

朋友,你聽說過「元宇宙」嗎?

2021年,一個新奇的概念名詞在網路上迅速躥紅,引發科技界和投資界的廣泛關注。這個概念名詞,就是「元宇宙」。

今天這篇文章,小棗君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它。

元宇宙的起源

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推出了自己的小說《雪崩(Snow Crash)》。

尼爾·斯蒂芬森和《雪崩》

在書中,尼爾·斯蒂芬森描述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網路世界,並將其命名為「元界」。所有現實世界中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個「網路分身」。

這個「元界」,英文原著中叫 Metaverse。它由Meta和Verse兩個詞根組成,Meta表示「超越」、「元」, verse表示「宇宙universe」。

沒錯,Metaverse就是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元宇宙

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所說的「網路分身」,英文單詞叫做Avatar。大家有沒有很眼熟?

是的,Avatar就是「阿凡達」。2009年,美國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那部經典電影,就是以它命名。

Avatar的原意是「化身」,印度教和佛教中,特指化作人形或獸形的神。如今,電腦遊戲或聊天室中玩家使用的虛擬身份,也叫Avatar。

相信大家很快就反應過來了,元宇宙不是真正的世界,而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其實,更準確來說,元宇宙是未來的虛擬世界(現在還不存在)。

 

說到虛擬世界,相信大家馬上又想到了另一部經典電影,那就是2018年美國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頭號玩家》。

電影裡的綠洲,就是一個元宇宙(虛擬世界)

電影裡的綠洲,就是一個元宇宙(虛擬世界)

實際上,如果說僅僅是提出虛擬世界,那尼爾·斯蒂芬森並不是世界第一人。

早在1981年,美國計算機教授弗洛文奇在科幻小說《真名實姓》中,就構思了一個可以通過腦機接口進入並擁有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尼爾·斯蒂芬森在弗洛文奇的基礎上,進行了昇華和加強。

但是不管怎麼說,尼爾·斯蒂芬森仍被公認為是元宇宙的正式提出者。

▉ 元宇宙是遊戲嗎?

說了半天,不是小說就是電影,太虛無縹緲了。而且,虛擬世界這玩意,我們遊戲裡全都是啊。難道我們玩遊戲的時候,已經進入了元宇宙?

這種說法,也對,也不對。

按照「元宇宙第一公司」Roblox公司(本身也是遊戲公司出身)的說法,一個真正的元宇宙產品應該具備八大要素,分別是: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文明。

身份:你可以擁有一個虛擬身份,與現實身份無關,可以是總統,也可以是乞丐。

朋友:你可以擁有真人或AI朋友,可以社交,無論在現實中是否認識。

沉浸感:你能夠沉浸在元宇宙的體驗當中,忽略其它一切。

低延遲:元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同步發生的,沒有非同步性或延遲性,體驗完美。

多元化:元宇宙可以提供豐富、差異化的內容,包括玩法、道具等。

隨地:你可以隨時隨地登入元宇宙,不受空間限制。

經濟系統:與任何複雜的大型遊戲一樣,元宇宙應該有自己的經濟系統。

文明:人們聚集在一起,創造獨特的虛擬文明、數字文明。

對比一下游戲,大家會發現,即便是現在最先進的電腦遊戲,都無法完全符合元宇宙的要求。

身份和社交,這兩方面遊戲是可以滿足的。玩家可以創建自己想要的角色,完成與其他玩家之間的互動,形成社交關係。

沉浸感、低延時,這個我們在介紹5G、VR/AR的時候,反覆解釋過。以目前的技術來看,勉強可以滿足,但是距離完美體驗(16K以上的720°高畫質影像、180Hz以上的刷新率、5ms以下的延時)還有很大差距。

多元化,這個涉及到內容創作了。就像App開發一樣,這個依賴於生態。一旦生態成熟了,又有市場驅動,就會有大量的內容創作者加入,生產內容,製作元宇宙裡面的元素,包括玩法、道具、角色、場景等。目前來看,還差很遠。

隨地,這又是一個技術問題。一方面取決於數字基礎設施(我們國家有優勢),另一方面,取決於接入手段,也就是終端設備。便宜且好用的接入終端,可以方便使用者隨時隨地接入元宇宙。當然了,使用者還需要有充足的時間(現實世界中)。

經濟系統。現在的遊戲,基本上都有經濟系統,但是非常簡陋。不過,我們真實的經濟系統都已實現了數字化,將來移植進元宇宙,貌似也不會太難。而且,目前數位貨幣越來越火爆,很可能構成元宇宙的金融體系底座。

文明,這個就有點玄乎了。目前的遊戲,好像還沒有形成文明吧?最多也就是文化。

總而言之,遊戲可以算是元宇宙的初級形態。技術方面,兩者還有很大差距。哲學和意識形態方面,元宇宙才剛剛起步。

未來,元宇宙很可能以遊戲為起點,發展為網際網路的替代者,深入整合數字化娛樂、社交網路,甚至社會經濟與商業活動。

▉ 元宇宙,到底依賴哪些技術?

話說回來,1992年就提出的元宇宙,時隔29年,怎麼突然就火了呢?

很簡單,時機問題。天馬行空的想象,提早了就是瘋子,把握住時機的,才是天才。

如今,之所以元宇宙會火,和前幾年VR/AR技術風靡不無關係。而且,雲端運算、晶片、5G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高速發展,也刺激了元宇宙的概念復甦。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我們(似乎)已經摸到了元宇宙的門檻,不再像以前那樣遙不可及。

元宇宙的底層技術,具體包括哪些呢?

粗略來說,元宇宙包括了這麼幾個方面的技術——晶片技術、網路通訊技術、虛擬現實技術(VR/AR/MR/XR)、遊戲技術(遊戲引擎、遊戲程式碼、多媒體資源)、AI人工智慧技術、區塊鏈技術。

元宇宙是數字宇宙,是平行世界。所以說,元宇宙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的,和IT、CT技術密不可分。

要支持龐大的元宇宙運作,首先必須要有極其強大的算力演算法

算力的根基是晶片,不用解釋了吧?演算法呢?是軟體,更是長期的人才積累和生態經營。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更多的人才加入,投入更多的資源,才能一磚一瓦地把元宇宙搭建起來。

虛擬現實技術、遊戲技術、AI人工智慧,都屬於IT範疇。站在CT通訊的角度,元宇宙也是一個可以蹭的大熱點。

 

前面不是說「隨地」嘛?沒有通訊,沒有低延時的5G/6G/全光網,使用者就不能接入元宇宙,只能在單機裡自嗨,那還有啥意思?

最後還有一個區塊鏈。區塊鏈和元宇宙有啥關係?

當然有關係,前面不是說了元宇宙需要金融體系和虛擬貨幣嗎?虛擬貨幣的背後,就是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啊。不然你以為現在幣圈的人為啥對元宇宙這麼亢奮呢。目前國內出版的好幾本元宇宙的書,作者都有幣圈或鏈圈背景。

▉ 元宇宙,資本的狂歡?

新概念的誕生,當然少不了資本圈的炒作。興奮的投資者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上車了。

美國的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是最早對元宇宙進行佈局的人。

2014年,Facebook以2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虛擬現實公司Oculus。目前來看,表面上為了VR/AR,實際上是為了「元宇宙」。

除了Facebook之外,谷歌、亞馬遜、迪士尼等巨頭,也都進行過元宇宙的戰略佈局。

國內的第一遊戲公司,騰訊,也敏銳觀察到了元宇宙的機遇。2020年底,馬化騰提出了「全真網際網路」的概念,聲稱其能夠「由實入虛,幫助使用者實現更真實的體驗」。

現在看起來,無論從整體概念還是具體細節上,「全真網際網路」都與「元宇宙」概念十分類似。

2020年4月,Epic Games旗下射擊遊戲《堡壘之夜》,在遊戲中為美國嘻哈歌手Travis Scott舉辦了一場線上虛擬演唱會,吸引了超過1200萬名玩家線上參加,震驚全網。

Travis Scott堡壘之夜演唱會

Travis Scott堡壘之夜演唱會

2021年,元宇宙概念真正開始引爆。

3月10日,遊戲公司Roblox在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上升54.4%,市值超過400億美元。而在一年前,Roblox的估值僅為40億美元。Roblox是全球首家將元宇宙概念寫進上市招股書的公司,被稱為「元宇宙第一股」。

不久後,3月底,遊戲平臺Rec Room完成新一輪融資,總額達1億美元。

緊接著,4月,Epic Games獲得10億美元投資,用來構建元宇宙。

Facebook的祖克柏提出,在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裡,要將Facebook從一家社交媒體公司轉變為一家元宇宙公司。

知名硬體廠商英偉達(Nvidia)則專門推出了虛擬協作平臺Omniverse,號稱是工程師的元宇宙。黃仁勳說:「我們正處在元宇宙的風口浪尖上」,「Omniverse是打造元宇宙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實,大家應該也看明白了,大力為元宇宙搖旗吶喊的,要麼是遊戲軟體公司,要麼是遊戲硬體公司,要麼是社交網路公司,再就是區塊鏈公司。站臺背書的背後,都是有一定的利益關聯。

▉ 結語

專家們認為,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人類未來一定會完成從現實宇宙向元宇宙的數字化遷徙。

整個遷徙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數字孿生、數字原生和虛實相生。

數字化遷徙之後,數字空間(元宇宙)裡面會形成一整套經濟和社會體系,產生新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

人類在元宇宙裡面的數字分身,將會永生。即便現實中的肉體湮滅,數字世界的你,仍然會在元宇宙中繼續生活下去,保留真實世界裡你的性格、行為邏輯,甚至記憶。

如果真的是這樣,元宇宙帶來的,就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而是倫理問題——數字的我,究竟是不是我?他是否能夠履行人類的權利和義務?是否可以繼承我的財產?是否仍是我真實世界裡孩子的父親、妻子的丈夫?

這些問題,都需要人類不斷地思考,制定出對應的準則。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元宇宙的基本介紹。謝謝大家的耐心觀看!

https://vitomag.com/tech/nzrfgn.html#_=_

========================

【Barron's】科技投資人注意:「元宇宙」來了
2021-08-19 09:49經濟日報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

 

與真實世界互相連結、多人共享的虛擬世界的「元宇宙」,值得投資人關注。 圖/網路照...

與真實世界互相連結、多人共享的虛擬世界的「元宇宙」,值得投資人關注。 圖/網路照片

臉書執行長祖克伯並不是以個人魅力或幽默感聞名,但他是個出色的策略家,早在其他人發現商機之前,他已押下重注。(延伸閱讀:數位新革命 構築虛擬人生

因此,當祖克伯說,臉書正在改變其社交媒體的根源時,投資人應予關注。祖克伯表示,「元宇宙」(metaverse)是臉書的未來,絕對不是玩笑話。不管你喜不喜歡,元宇宙的時代已經來臨。

元宇宙是運算的下一個重要領域、網際網路的下一個願景。這個名詞是指一種與真實世界互相連結、多人共享的虛擬世界,包括遊戲、工作、社交或消費等。元宇宙的感覺如同身處網際網路內部,不單純只是連結到網際網路。

元宇宙的支持者也承認,這項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創投投資人波爾(Matthew Ball)指出,這個概念的關鍵特點,包括持續和即時營運、跨越數位和實體世界,並包含正常運作的經濟。

波爾已大舉押注元宇宙,近來協助推出Roundhill Ball Metaverse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主要持股者包括輝達、騰訊、Roblox、微軟和Unity Software。

祖克伯也已對元宇宙投入大量資金,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臉書年以20億美元收購VR耳機製造商Oculus Rift。

如今對元宇宙有興趣的不再只有祖克伯,Sentieo的資料顯示,與去年相比,今年財報紀錄和其他公司文件中,提到元宇宙的次數增加了五倍。最近上市的影音遊戲公司Roblox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申報文件中,提到這個名詞15次。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今年稍早也談到了虛擬和實體世界融合的巨大商機,他說,微軟的客戶空中巴士、豐田汽車、萊雅(L'Oreal)、英特爾和美國陸軍,都正在「打破空間限制,運用混合實境解決複雜的挑戰」。

許多大型科技公司已開始布局參與元宇宙。字母(Alphabet)堪稱搶占元宇宙最佳位置的公司,擁有全球最多人使用的智慧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對未來的硬體極為重要。字母也透過搜尋功能,扮演組織全世界資訊的角色,這是下一代際網路不可或缺的元素。字母還擁有能夠聯網的硬體事業,包括Fitbit、智慧住家事業 Nest等。

亞馬遜的智慧音箱Echo和Alexa虛擬助理也已在美國大受歡迎。這些軟硬體有助人們探索元宇宙。雲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已成為亞馬遜的重要獲利事業,也將在推動元宇宙體驗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蘋果雖未在財報和法說會中直接提及元宇宙,但執行長庫克2016年來一直讚揚擴增實境,這可能是元宇宙的一部份。此外,蘋果在消費者硬體和軟體方面的優勢,也可能是該公司在元宇宙領域的競爭優勢。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937/5684001?from=edn_memberForeign_cate

=====

數據經濟學/數位新革命 構築虛擬人生
2021-08-12 00:22經濟日報 王薇

Facebook創辦人祖克伯公開表示公司正式啟動轉型計畫,希望可以從一間社群媒體公司轉變成Metaverse公司。全球四大科技巨擘之一的Facebook為何轉型?而Metaverse又是什麼呢?

Meta是用來描述其他資料的資料,譯為「元數據」(Metadata)。元為首,數據之首,可見「元數據」在數位世界的位階並非一般;verse指的是宇宙,所以也有人將Metaverse翻譯為「元宇宙」。

有別於Facebook只能用訊息和照片交流的2D社交情境,以數據構築的「元宇宙」,使用虛擬和擴增實境(VR/AR)技術,提供用戶3D的沉浸式體驗,不論是邁阿密海灘的虛擬派對,還是在溫莎古堡裡虛擬辦公,未來都有機會透過Metaverse實現。

撇開Metaverse技術的可行性,我是樂見其成的。近年來數位創新可說是死水一灘,不論是硬體的智慧型手機還是軟體的應用程式都大同小異,如果祖克伯能將日常生活、虛擬貨幣、商業行為融合在新的次世代網路,豐富數位人生體驗,那是值得期待的事。

但無論何種層次的創新,都脫離不了軟體、硬體、內容應用的三位一體,試想,智慧型手機若沒有作業系統,或作業系統上沒有任何應用程式,也豢養不出大批的低頭族。如今,Facebook旗下的Oculus雖已開發出虛擬實境的門票──虛擬眼鏡,但畢竟他的強項不在硬體,保真度有待加強,倘若提供的內容服務又乏善可陳,也很難受到市場愛戴。

內容應用的獲利關鍵在市場黏著度,我也滿好奇祖克伯的Metaverse將透過怎樣的方式,吸引長期浸潤在數位世界的群眾。

畢竟虛擬世界人物養成的概念並不陌生,像2003年的一款遊戲Second Life(第二人生),能買房、買車、結婚生子,遊戲中賺的貨幣還能兌現。

對現實世界財富貢獻卓著的「第二人生」,只是現實人生的附屬品。祖克伯想打造的Metaverse,標榜「虛擬人生作First Life,現實生活退居Second life」,其全新數位經濟供應鏈的背後,也許是想為貧瘠生活下的低欲望社會,提供相對富裕的樂土,又或許是啟發於疫情來回肆虐下,疏離冷漠的現實生活。

過去Facebook火紅,初期賣的是回憶,是找回兒時玩伴的渠道;後期賣的是社交,文字與照片天涯若比鄰,隨之而來的還有大筆的廣告收益。如今2D功能讓人麻痺,一百張長得一樣的美女圖,止步於早安和晚安的問候,是時候該大刀闊斧的改革。但要讓虛擬完全取代現實,開發出老少咸宜的Metaverse,實現真正的「遊戲人生」,就要看祖克伯有何能耐了。

(作者是科技媒體專欄作家/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8944/5667403?exlink

============================================

一次搞懂元宇宙》它是下世代的網路!臉書、Nvidia、微軟、Visa全力投入
2021年9月23日

 

引爆70兆商機!元宇宙來了

一年多來的防疫隔離洗禮,你的生活日常與工作,也從線下轉到線上、從真實移往虛擬了嗎?

大人試著用VR開會、青少年玩起《麥塊》(Minecraft)、《要塞英雄》(Fortnite)或在Roblox遊戲平台上創作自己的遊戲⋯當年輕世代在遊戲中與同學朋友互動,將社交娛樂重心往虛擬世界大遷徙,這些現象背後,代表一個媲美網路問世般的劃時代大趨勢:元宇宙(metaverse)已開始啟動。

「元宇宙就是下一世代的internet(網際網路)。」臉書執行長佐伯格說;「元宇宙的經濟規模,終將大過實體世界。」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預測。

為什麼除了科技大廠微軟、臉書、輝達等紛紛投入,連VISA、蘇富比等金融、精品業也開始擁抱元宇宙?他們看到什麼?它帶來哪些機會?又將如何撼動現有商模?帶你一次看懂。

到底元宇宙是什麼?一個科幻小說提出的概念,為何會被美銀美林證券(BofA Merrill)投資長列為重點分析項目,甚至成為2021年最紅關鍵字?

在微軟執行長納德拉、黃仁勳看來,元宇宙就是,透過物聯網、AI(人工智慧)、數位分身等工具將虛實世界整合,一旦能實現,當你戴上AR(擴增實境)眼鏡、VR頭盔或滑手機就可即時操作遠方的工具、優化你的真實世界,就跟操作App一樣簡單。

在佐伯格看來,元宇宙是比現在的臉書更能互動、串聯不同虛擬世界的新網際網路:「我們下一個篇章,就是從社群媒體轉型為元宇宙公司!」

想像一下,你在寶可夢遊戲中賺得的皮卡丘帽子,可直接戴到臉書的頭像上;你買的數位畫作,可直接掛在你動森世界小島的家裡⋯。也就是說,元宇宙就是:將各種宇宙的界線消融了。包括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的界線模糊了,虛擬的不同宇宙間,也終將朝向開放邊界、可連結互訪的路徑前進。

「目前臉書、推特、Line都是各自獨立的王國,彼此的用戶無法互通、交朋友,」宏達電內容暨平台總經理林俊吳說,但元宇宙若成真,今天「這一國」用戶不須重開帳號,就能「出國」,甚至兌換該國虛擬貨幣「跨國」消費。「現太多應用服務都被平台綁架,大家預期元宇宙將更尊重人的主體性,身分與資料讓用戶帶著走,而非平台主導。」

為什麼元宇宙在此時成為可能?美國創投家波羅(Matthew Ball)解釋,正是因VR硬體漸漸成熟、網速夠快、量子電腦帶來高算力、區塊鏈加密貨幣讓虛擬世界支付成本低、以及虛擬平台Roblox因疫情崛起,而推開了虛擬世界的大門。

當界線消融,撼動的,將是原來的商業板塊,還可能產生各種全新商業模式。

走進位於桃園的全台灣第一座5G智慧工廠,自動機器手正忙碌的上下移動、扭轉插件,頭戴AR眼鏡的操作人員,用餘光看著眼鏡上的指示。精準將每個零組件按在分毫不差的位置,並即時挑出可能的瑕疵。

這是全球電源龍頭廠台達電,與遠傳、微軟,攜手建設了全台灣第一座5G智慧工廠,正朝向工廠端的虛實整合元宇宙邁進。在製造端的元宇宙,早就開始成形。

8月,信用卡平台Visa宣布高價收藏NFT(非同質化代幣)虛擬藝術品。知名拍賣商蘇富比(Sotheby's),則在虛擬世界Decentraland藝術街熱門地段,買了一塊「地」,在元宇宙舉辦了第一場展覽。

元宇宙玩家早已不只是VR設備、遊戲廠,甚至臉書、微軟等大廠,而是各行各業都開始找機會進軍元宇宙。它早就跳脫遊戲,逐漸發展成一個創意發想平台、一個互動社交平台。

佛羅里達大學電訊傳播系副教授李育豪,專門研究數位遊戲與VR世界互動。他分析,「當元宇宙建立起來,你眼睛瞄哪裡、什麼姿態比較放鬆⋯」這時,該怎麼用這些數據、怎麼分析,也都成了商機。

這時,產業該如何迎風而上?

發行元宇宙ETF的Roundhill投資公司預估,到了2030年,元宇宙創造的產值將高達約新台幣70兆元。若照黃仁勳的預估,有一天虛擬世界產值超過實體世界,依目前全球GDP約84兆美元,若能拿下其中一半,還能再成長10倍以上。

元宇宙也將是台灣產業的重洗牌機會。除了硬體設備,如製造VR頭盔的宏達電、AR眼鏡的佐臻等,代工VR處理器與描繪3D世界繪圖晶片的台積電、聯電更成為美國元宇宙ETF基金META的成分股。台達電、研華等工業自動化廠商,提出製造端的物聯網、數位分身應用,也是企業元宇宙的玩家之一。

當產業版圖重組,下一代的競爭力,也得重新定義。在虛擬世界跟朋友互動,將成他們生活、學習的一大重心。「我不認為小孩以後會需要寫程式,」林俊吳分析。知名科技觀察家艾文斯(Benedict Evans)觀察,這熱潮就有如當年Apple II電腦誕生,造就了數十年資訊熱潮。下一世代的創新,也許就將在Roblox平台上產生⋯。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767期。

https://tw.news.yahoo.com/%E4%B8%80%E6%AC%A1%E6%90%9E%E6%87%82%E5%85%83%E5%AE%87%E5%AE%99%E3%80%8B%E5%AE%83%E6%98%AF%E4%B8%8B%E4%B8%96%E4%BB%A3%E7%9A%84%E7%B6%B2%E8%B7%AF%EF%BC%81%E8%87%89%E6%9B%B8%E3%80%81-nvidia%E3%80%81%E5%BE%AE%E8%BB%9F%E3%80%81-visa%E5%85%A8%E5%8A%9B%E6%8A%95%E5%85%A5-020427455.html

====================

爆火的“元宇宙”是什麼 概念還能追嗎?相關基金有哪些?
2021年09月08日

近日“元宇宙”概念股持續火爆,概念龍頭中青寶再度20CM漲停。其他相關個股也跟漲。

  消息上,中青寶9月6日在官方微信表示,中青寶致力打造一款能映射玩家內心世界到元宇宙的模擬經營類游戲,將虛擬世界的體驗感做的更真實,在這種發展大趨勢和實現元宇宙所需技術完備的前提下,中青寶重磅推出虛擬與現實夢幻聯動模擬經營類的元宇宙遊戲——《釀酒大師》。

  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一詞源於作家Neal Stephenson的科幻小說《雪崩》,描述了一個人們以虛擬形像在三維空間中與各種軟件進行交互的世界。元宇宙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籠統地說,元宇宙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且高度互通的虛擬世界。隨著AR/VR、雲計算、AI、5G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的上市,元宇宙正在從概念變成現實。

  8月27日,《失控玩家》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講述一個孤獨的銀行櫃員發現自己其實是大型電遊的背景人物。該片的上映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元宇宙概念的關注。

  元宇宙主要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1、虛擬身份:每個現實世界的人將有一個或多個元宇宙身份。

  2、社交關係:各元宇宙身份之間將產生真實的社交關係。

  3、臨場感:低延遲的技術使得現實世界的人能有充足的沉浸感。

  4、開放性:現實世界的人能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進入,進入後可自由與世界互動。

  5、經濟法律體系:具有獨特的經濟、法律、安全系統甚至能衍生出不同於現實世界的文明。

  為什麼元宇宙在當前的節點受到關注?

  當前,英偉達、Facebook、Google、騰訊紛紛向元宇宙進軍。 Facebook2014年以20億美元收購Oculus,佈局VR。近期,Facebook開始公測名為Horizon Workrooms的VR協作工具,為團隊提供跨VR、網頁端的虛擬空間,進行聯繫和協同工作。用戶通過Facebook的VR設備Oculus Quest 2進入到一個虛擬會議室裡。與真實的會議一樣,參與者可以選擇站起來,移動到會議室的白板前面,在上面記錄下自己的思考,並且可以做出操控鍵盤、舉手、豎大拇指等動作,類似一個簡單的元宇宙雛形。

  英偉達方面,8月11日,在展示圖形、圖像計算前沿技術的SIGGRAPH大會上,英偉達宣布,全球首個為元宇宙建立提供基礎的模擬和協作平台——NVIDIA Omniverse將通過與Blender和Adobe集成來實現大規模擴展,並將向數百萬新用戶開放。

  騰訊被認為是國內最可能成為元宇宙領導者的科技公司。近年來,騰訊持續投資元宇宙概念相關的公司和產品,其中,Roblox和Epic都在它的投資名單上,目前也初步構建起了Metaverse 的基礎生態,朝著他們自己所提出的“全真互聯網”時代前進。

  今年3月,“元宇宙”概念的遊戲公司Roblox在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上漲54.4%,市值超過400億美元。今年4月,Epic Games獲得10億美元投資,用來構建元宇宙;英偉達正式推出對標“元宇宙”的虛擬工作平台Omniverse。

  目前VR技術在產業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產業鏈條不斷完善,據IDC預測,2020-2024 五年期間,VR/AR終端出貨量增速將達到約86%,全球虛擬現實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將達到約54%。隨著新技術的不斷開發,虛擬現實元宇宙相關產業或將迎來爆發。

  元宇宙應用領域

  1)遊戲:遊戲是目前元宇宙中最受投資人關注的賽道之一,2018 年上映的電影 《頭號玩家》則是元宇宙的一種體現,遊戲也是元宇宙最先應用的領域。

  2)VR/AR:目前全球處於部分沉浸/虛擬現實成長培育期,據中國信通院,預計2024年全球虛擬設備出貨量可達7500萬台。

  “元宇宙”概念能追嗎?專家機構這樣看

  北京指南針首席策略師常青指出,所謂“元宇宙”,即打造沉浸式的虛擬空間,用戶可以在其中進行文化、社交、娛樂活動等交互體驗。目前,“元宇宙”仍停留在概念炒作階段,投資者需要仔細分辨。回到基本面來看,首先要解決應用場景的問題,其次是盈利模式的問題。投資者還要了解到,因概念炒作上漲的股票在歷史上是從什麼樣的位置跌下來的,是蹭熱度的上漲,還是有基本面支撐的上漲。建議投資者理性判斷,不建議盲目炒作。

  招商證券研報稱,當前,英偉達、Facebook、Google、騰訊紛紛向元宇宙進軍。據IDC預測,2020~2024 期間全球虛擬現實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將達54%。隨著新技術的不斷開發,虛擬現實元宇宙相關產業或將迎來爆發。

  華安證券研報指出,AI 的持續進化將是元宇宙更富沉浸感、更具多元化的關鍵變量。機器學習算法需要更加強大的算力堆砌,摩爾定律將持續進化,與此同時異構計算將發揮更大作用。建議關注國產相關廠商的技術突破,相關公司如寒武紀、景嘉微、中科曙光、中國長城、龍芯中科等。

  相關基金有哪些?

  遊戲行業的主動基金不多,可以關注相關指數基金。中證動漫遊戲指數選取主營業務涉及動畫、漫畫、遊戲等相關娛樂產業上市公司作為成分股,跟踪該指數的基金主要有華夏中證動漫遊戲ETF(159869)、國證中證動漫遊戲ETF(516010)、華泰柏瑞中證動漫遊戲ETF(516770)。

  另外,中證傳媒指數相關度也較高,跟踪該指數的基金有廣發中證傳媒ETF、鵬華中證傳媒ETF、工銀傳媒指數A。

  遊戲板塊在教育雙減政策發布之後,被監管層重拳打擊,板塊股價均出現了大幅下跌,從估值角度看整個板塊都來到了歷史低位區域,但政策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佈局前要衡量好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單押賽道,做好均衡配置。

  (文章整理自第一財經、中國電子報)
http://guba.eastmoney.com/news,cjpl,108278999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annt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